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是指:違反著作權法的規定而侵犯權利人依照著作權法所享有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行為。著作權被侵權了,受害者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的。那麼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該如何計算?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該如何計算?一、以權利人實際遭受的損失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1、被告侵權使原告利潤減少的數額;2、被告以報刊、圖書出版或類似方式侵權的可參考國家有關稿酬的規定;3、原告合理的許可使用費;4、原告復製品銷售減少的數量乘以該復製品每件利潤之積;5、被告侵權復製品數量乘以原告每件復製品利潤之積;6、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許可使用合同不能履行或難以正常履行產生的預期利潤損失;7、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作品價值下降產生的損失等。二、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實際獲得的違法所得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包括:產品銷售利潤、營業利潤和凈利潤三種情況。知識產權標的本身的無形性就決定了權利人損失在多數場合是無法計算的,所以在很多案件中權利人的損失是無法確定的。因此知識產權法在堅持以權利人損失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的同時規定可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但這要在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情況下才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法定賠償:法院在適用法定賠償方法確定數額時,還應當考慮:1、通常情況下原告可能的損失或者被告可能的獲利;2、作品的類型、合理許可使用費、作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價值、權利人的知名度、作品的獨創性程度等;3、侵權人的主觀過錯、侵權方式、時間、范圍、後果等。三、著作權被侵權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在著作權侵權案件中的當事人經常提出索賠精神損失的訴訟請求。依據侵權法理論:只有自然人的人身權利遭受侵害時才會賠付精神損失,而在著作權案件中也一樣只有著作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受到嚴重損失且在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仍不足以撫慰權利人所受精神損害時才會判賠精神撫慰金。如侵權行為僅僅只是侵犯了著作財產權,那麼權利人是無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法人或其他組織以著作人身權或表演者人身權受到侵害為由起訴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法院不予受理。關於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該如何計算?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版權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㈡ 侵權損害行為,引起了與行為人所預期的相反的後果,即賠償受害人的損失,是否是民事法律行為為什麼
當然是
第六條來 行為人因過錯源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七條 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㈢ 如何理解合同糾紛中的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損失
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實際損失、預期利益損失概念如下: 1,直接損失: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後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 2,間接損失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即應當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權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包括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和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 3,實際損失:實際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損失。 4,預期利益損失,指締約時可以預見到的履行利益所產生的損失,又稱可得利益或間接損失。 違約責任中補償性法定賠償金由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的損失構成。 預期利益損失是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合理預見的利益所發生的損失,但並不必須是必定發生的利益損失
㈣ 租賃物被他人毀壞,承租人向出租人賠償後應該如何向毀壞租賃物的人追償損失具體依據哪條法律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之後你可以向法院起訴第三人侵權要求賠償損失
㈤ 侵權損害賠償一定要有損失嗎
1、侵權損害賠償來一定要源的損失。
2、《侵權責任法》第15條第1款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3、根據上述規定,承擔民事責任並不一定要有損失,但是承擔賠償責任一定要有損失,因為「賠償」就是「賠償損失」,所以,侵權損害賠償一定要有損失,否則也就不存在賠償。
㈥ 案外人侵權造成租賃房屋損壞,承租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要。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理,你作為承租人要對第三人行為負責,你在承當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