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豆瓣被告上法庭,涉多起網路侵權糾紛,明星為何不起訴造謠者卻起訴APP
APP作為平台的監管者,對於平台上發布的信息,應當負有監管的責任,和這一次網路侵權與豆瓣的不作為有明顯的關系,因此明星紛紛起訴APP。
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明星起訴APP不起訴造謠者,除了因為平台沒有履行監管責任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明星起訴最好是要抓典型,起訴案件發生之後,其他的平台一定會引以為戒,而如果單純起訴造謠者,對平台來說並沒有一定的警告作用,而其他的造謠者會因為僥幸心理要繼續造謠。只有平台受到了懲戒,才會從根本上監督遏製造謠者的造謠信息發布,解決這類網路侵權問題。
1、豆瓣被告上法庭是怎麼回事?
近日有媒體曝出豆瓣所屬的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了多起網路侵權糾紛案,而根據調查這多起糾紛案的上訴者,涉及了多個明星,比如井柏然、趙露思等等。對於這件事情,往往網友們紛紛評價說在豆瓣上的造謠成本太低,而且沒有受到任何的控制,也不存在有平台刪除發布信息的情況,確實需要好好的整治一番。
② 法院立案,原告訴被告名義侵權,被告系網路名,法院能否立案。
1.原告訴被告名義侵權,被告系網路名,法院不會立案。
2.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
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3.被告網路名可以在事實和理由中陳述。
③ 網路上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要根據散步的謠言內容以及造成的具體危害結果來確定是需要承擔民事、行政還是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一百零一條 名譽權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二十條 侵害人格權的民事責任
公民的姓名權、 肖像權、 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行政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刑事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百四十三條 誣告陷害罪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 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④ 網路謠言侵犯了他人的什麼權利
網路謠言,有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譽權,給他人造成傷害。
1、一是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二是行政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3、三是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以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規定了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誹謗罪,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編造、
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煽動軍人逃離部隊罪共14個罪名,不同類型的網路謠言行為可能觸犯不同的罪名。比如,製造網路政治謠言煽動分裂國家的,應認定為煽動分裂國家罪。
在互聯網上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達到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程度的,將被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定罪處罰。
(4)被侵權原告網路造謠擴展閱讀:
依照我國刑法規定,尋釁滋事罪分為四種情況,一是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二是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三是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四是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如果網路造謠、傳謠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罪,應該觸犯的是尋釁滋事罪第四項規定,即「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網路造謠、傳謠行為所依託的平台是互聯網路,能否把互聯網定義為公共場所,是網路造謠行為入罪的關鍵。
⑤ 網路上造謠承擔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網路造謠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網路謠言的內容和侵犯的客體性質不同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各有不同,而有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有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在網路上編造謊言、虛構事實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因過錯而對他人的民事權益造成侵害的行為,從民法學角度來看是一種侵權行為。至於這種行為具體侵害了他人的何種民事權益,需要根據行為人行為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如果編造謊言詆毀他人名譽、侮辱他人,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榮譽權;如果在網路上宣揚他人隱私,則可能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雖然網路是虛擬的,但是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實施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侵權行為,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網路謠言種類
網路謠言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第一類是危害我國的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國防利益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平等及國防安全等。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危害性較大,故構成此類犯罪通常不需要以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結果為前提。
第二類是危害法律實施或破壞社會穩定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秩序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單位的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等秩序,公共場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眾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第三類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名譽、榮譽權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侵犯的客體是商事主體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及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及名譽權。
實際上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法律規定當中規定在我國大部分情況下,網路造謠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但是實際在司法實踐當中,往往對於網路造謠很難進行有效的處理,如果一定需要進行制裁的建議可以聯系律師幫忙,華律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⑥ 網路造謠犯法嗎新的法律條文是怎麼說的
⑦ 楊穎網路侵權案勝訴,造謠者將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楊穎網路維權案終於有了結果,在這起案件中,法官判決楊穎勝訴,造謠者將會在網路上公開地像楊穎進行道歉,並賠償楊穎的名譽損失費,共計3.5萬元,我認為這個懲罰對這個造謠者來說真的是十分的合理的,也是大塊人心的。
在網路上發布言論,我們也要遵守網路的底線,遵守公民的道德底線,不要在網路上發一些不實的言論,這樣不僅會損害別人的名譽,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希望廣大網友都以此事中的造謠者作為反面教材,謹言慎行。
⑧ 仝卓起訴位元組跳動裁定結果,被網路侵權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前些日子仝卓和北京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網路侵權責任糾紛,一審民事裁定書公布,這個案件按照同桌撤回起訴處理。
我們現在的網路十分發達,那麼在網路發達的同時,也會有很多的人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我們的利益,那麼面對這樣快速的發展,遇到這些網路侵權,我們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呢?
網路上現在的虛擬信息數不勝數,而且現在的網路詐騙也是非常多的,這個時候用戶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被騙,同時也要注意觀察有沒有侵害自己利益的一些用戶信息,這個時候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好好保護自己。
⑨ 信息網路傳播權侵權案件,原告敗訴的案例
2008年12月22日下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於本月19日就數字音樂網站娛樂基地起訴網路MP3搜索侵權案版做出一審權判決,網路MP3搜索合法,原告承擔訴訟費用中的絕大部分。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一審判定指出,網路網站伺服器並未上載或儲存被鏈接的涉案歌曲,網路提供的是定位與鏈接服務,並非信息網路傳播行為,網路以關鍵詞的搜索方式向網路用戶提供MP3搜索服務的行為,不構成對相關信息網路傳播權的侵犯。原告方承擔全部訴訟費用54.18萬元中的44.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