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福利機構服務糾紛

福利機構服務糾紛

發布時間:2021-07-29 07:27:38

㈠ 兒童福利機構解封時,接觸服務對象的工作人員能不能解封呢還是針對某個崗位進行解封

不確定的親親。

㈡ 法院是否受理福利分房的糾紛

是的,法院不予受理。此類糾紛不屬於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圍,民事訴訟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糾紛,單位內部的福利分房實際是單位對不同的職工的福利分配方式,是單位內部事務,屬於單位自主權的范圍,基於此職工與單位之間不是平等主體,所以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

㈢ 福利機構如何避免服務糾紛

作為以收養和護理智殘、肢殘等殘疾人為主業的社會福利機構,服務質量、護理問題均可能成為服務糾紛的焦點,一旦處理不當,福利機構或護理人員均有可能成為被訴訟的對象。如何提高護理質量,做好防範工作,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是每一個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者需探索的課題。 一、服務糾紛的原因分析 1.服務對象方面的因素 ①我院老人部的收養對象為14歲以上的智力殘疾和肢體殘疾患者,住院時間長,一般入院即為終生養護;托養對象也大多是老年痴呆、腦血管後遺症、老年慢性病等患者,護理難度大。②服務對象性格特點、生活習慣在入院前已定型,適應性及護患配合差,自理能力低下,護理工作強度大、難度大。③服務對象大多無語言表達能力,無法正確地表述自身要求及對服務的滿意程度。④服務對象終生住院又無經濟來源,其家屬經濟承受能力低,對護理質量期望值較高。 2.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 ①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防範意識,不認真執行操作規程和工作制度,護理文件記錄不完善。②責任心不強,缺乏慎獨精神,而護理對象大多智力障礙,缺乏對護理措施的監督和護理效果的反饋。福利機構的護理員社會地位較低,自身認同感差,不安心工作,都可造成不良後果而引起糾紛。③專業技術水平低,福利機構醫療護理設備有限、技能操作機會較少,臨床經驗相對缺乏易發生糾紛。④管理失控,基礎護理工作量大,尤其是夜班護理人員相對較少而任務較重,有可能因工作忙亂而發生護理不到位的問題導致投訴。⑤護理員和護理對象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護理對象大多無語言表達能力,護理人員社會經驗和交流溝通技巧缺乏,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問簡單生硬,使之不滿而造成糾紛。 二、 服務糾紛的防範對策 1 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護理規范操作規程等,加強對職業規則的理解與執行的自覺性,增強法律觀念,提高防範意識,使護理人員做到學法、知法、守法。 2 抓好管理環節提高護理質量,智力殘疾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低,各種意外的發生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要保證全程優質服務,減少各種護理缺陷的發生。①抓重點患者對卧床、癲癇、沖動自傷、服用抗精神病葯物的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並加以落實。 ②抓重點制度 抓交接班制度、晚夜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安全護理制度的落實。 ③抓重點時間 節假日、雙休日夜班護理人員少,工作任務重時應重點抓。④抓重點人員 包括經驗不足、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低的人。 3 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培訓,提高專業素質,通過在職培訓、學歷教育、繼續教育達到鞏固基礎知識,開闊視野,獲得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的目的。 4 認真書寫妥善保管護理文件 根據舉證責任倒置中的有關要求,重新修訂並完善相關表格的書寫標准,遵循科學性、完整性、真實性、及時性的原則,認真書寫各類護理文書,做好各類服務台賬。 5 認真履行告知義務 尊重服務對象及家屬的選擇權,合並軀體疾病時,將患者病情詳細告知家屬,讓家屬充分考慮是選擇到上級醫療機構全面檢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還是選擇維持院內治療,將告知內容做詳細記錄由家屬簽字,此外提供費用清單增加收費透明度。 6 加強溝通交流消除糾紛隱患 在與服務對象及其家屬接觸的過程中,態度和藹、主動介紹服務對象入院後的護理情況,以提高患者對服務工作的理解與信任。 我院至今未發生服務糾紛,我認為福利機構要減少糾紛,必須加強法律法規的培訓,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認真履行義務,掌握溝通技巧,全面提高服務質量,盡最大努力確保服務工作的安全減少服務糾紛的發生。(市社會福利院 張群)

㈣ 什麼是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福利機構作為送養人有何法律依據

社會福利機構目的主要是由國家興辦的慈善組織,負責由養社會上父母雙亡、其他親屬無力撫養的孤兒和經公安部門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兒童。收養兒童的社會福利機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專門收養兒童的兒童福利院,另一種是既收養兒童也收養其他收養對象的綜合福利院。兒童入院後,他們就成為享受國家福利待遇的孩子,受到社會福利機構的養育和監護。社會福利機構成為這些孩子的監護人。《收養法》第5條規定,社會福利機構可以作為送養人。
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孩子有三種:一是失去父母的孤兒;二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是生父母送到社會福利機構寄養的殘疾兒童。前兩種孩子的監護人是社會福利機構,可以由福利機構送養;第三種孩子的監護人是其生父母,而不是社會福利機構,因此,社會福利機構無權將這些孩子送給他人撫養。

㈤ 養老機構服務風險有哪些如何防範

規避養老機構服務風險的幾點心得
在完善硬體設施中規避安全隱患
按照《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建築與裝修,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人性化設計理念,如在養老機構安裝監控探頭、安裝110聯網系統;室內傢具雜物不要過多,避免尖角設施;保持地面平整,不設門檻,消除地面障礙;該有燈的有燈,該有鈴的有鈴,該有扶手的有扶手等,既注重了實用性,又注重安全性。此外,養老機構應還配備了必要的應急設施和急救葯品、器械等,以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
在安全常識教育中減少意外傷害
針對老年人行動能力弱、自救能力差、心理易波動的情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老人的安全意識。
首先,採用牆報、宣傳欄、警示標語、主題活動、廣播等形式,大力開展用電、防燒燙傷、防火、防煤氣中毒、防爆炸等安全常識教育,通過教育,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和活動能力,克服不服老、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心理,在力不能及時主動向他人求助,以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
其次,除了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服務質量以外,還從精神上給老人以安慰,防止老人因為心理障礙產生厭世的念頭。
最後,同時還需要加強與老人的親屬溝通,主動介紹老人健康狀況、可能突發的疾病與意外以及養老機構能夠採取的防範措施,請家屬參加安全教育活動,增加入住老人親屬對養老機構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在完善制度中避免糾紛
完善制度,從制度上保障入住老人的居住安全。從老人入住養老機構大門的那一刻開始,宣傳規章制度,具體包括老人入住體檢管理制度、護理等級評定製度、健康管理制度、員工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服務標准、操作規范。任何一個服務環節、過程管理缺失或疏於管理,都有可能給入住老人日後的安全埋下隱患。
養老機可以引入律師介入指導機制,老人入住前按程序介紹機構、了解老人、評估老人健康情況,提前預測風險,制定保險措施,簽訂有法律效力的《入住合同》,避免糾紛。
在提高員工素質中解決問題
部分不安全因素、隱患潛藏在養老護理服務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顯現化,造成意外。這要求員工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質和專業素質。從安全和養老機構的生存與發展的角度,引進有愛心、同情心及高度責任心得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勢在必行。
對現在的員工特別是特殊老人護理人員要加強培訓,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在科學化、規范化工作流程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安全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提高處理突發問題的應急能力,及時解決問題,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在安全檢查中預防事故
充分認識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服務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內容,進一步強化責任,督促養老機構改進工作作風,堅決杜絕惡性事件發生。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切實落實好24小時值班責任制和24小時不間斷巡查、照護制度。做好每日交接班注意事項、老人自行服葯、與老人家屬的電話溝通、老人的血壓等各種操作的記錄。
切實落實好行業主管部門的有關要求,聯合公安、消防等部門組織開展安全專項檢查活動,重點要排查電線老化、違規使用電器、違規使用電熱毯問題,特別要在防火、防水、防走失、防盜、防盜電、防食物和煤氣中毒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全面徹底的排查。制訂每天、每周、每月的檢查表、形成規范化操作規程。

㈥ 購買一套單位的福利房發生了糾紛,怎麼辦如何處理

一、集資房買賣合同是否有效根據《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如果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或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或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又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第53條規定,合同中出現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或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單位集資建房,實質上是福利分房的一種,在未房改前住戶享受所謂「半產權」。盡管單位仍稱之為產權人,但單位實質上失去了自由處置房屋的權利,除非得到住戶的許可。作為一種歷史性產物,其時地方政府、有關單位甚至國家的行政規章、地方法規對福利性集資房的轉讓都作了不少禁止性規定,但這些規定沒有法律、法規的效力,不能作為認定合同無效的依據。綜上所述,集資房買賣合同既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在法律規定的合同無效情形范圍。同時,合同體現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應認定為合法有效。二、集資房糾紛怎麼辦目前,集資房糾紛案件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已經取得集資房產證後因轉讓集資房而產生的糾紛,另一種是在未取得集資房產證下達成的集資房轉讓,即集資房購房資格的轉讓。(一)已取得房產證的集資房轉讓對於產權全部是單位的集資房轉讓的,因為產權在單位,單位員工個人只具有居住權,而沒有所有權,當然也就沒有處分權,如果員工轉讓該集資房,轉讓行為是屬於無權處分行為,轉讓協議當然無效。轉讓協議無效,雙方可根據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於產權全部是單位員工個人集資房轉讓的,因為產權屬於員工個人即轉讓人,即使單位內部規定,員工不得轉讓,但是該規定系單位內部規定,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因此此種情況下該協議沒有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即應認定轉讓有效。如果一方違反約定,不履行轉讓協議,另一方可按協議約定,要求其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於產權部分是單位、部分是員工個人的集資房轉讓的,因為集資房是單位與個人共有,根據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規定,一方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不得擅自處分共有物。購買人未經共有人的同意,也過戶不成。因此,對於單位員工與第三人簽訂的集資房轉讓協議應是無效的或部分無效的。(二)未取得房產證的集資房轉讓即集資房購房資格的轉讓當前,集資房糾紛主要是此類糾紛。雖然《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了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地產不得轉讓。這里所指的「不得轉讓」,是指不得發生「物權變動」,即房產管理部門不得登記過戶,而不是指不得訂立債權合同、不能發生債權行為。同時根據《物權法》第15條規定,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即有關房屋物權變動合同的生效與否與登記無關。那麼,購買人有權得到爭議房屋的使用權,有權要求被申請人辦理更名過戶手續。集資房本身是歷史的產物,處理該類糾紛目前法院也是參照其他相關法律,各個法官對此認識不同,判決也千差萬別。因此,要想妥善的處理此類糾紛,當事人有必要請求律師的援助,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熟悉應該如何運用法律了。

㈦ 麻煩您幫我解決一個單位福利房產糾紛問題,非常麻煩~!

1、此為單位公房,只能是在單位職工間進行轉讓,其他人不能通過買賣而獲得該房的使用權。
2、你可以之間向單位退研究院的房子,因為登記科記載的是你的名字,單位不會因為他不同意退房而就不收回您的房子,一句話,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實體上他都和給房子沒有關系。
3、購買房子是他出的錢,你寫的證明可以證明你們之間是一種借貸關系,換句話說就是你想他借錢給買了單位的房子,你可以將款項甚至利息還他就是了。同時他對房子是單位公房,非單位不能購買這一事實是明知的,盡管房子給漲價了,他也要因此而承擔不能獲得房子溢價的不利後果。

㈧ 我國福利院的糾紛問題

我國目前老年人的基本養老現狀是:一、居家養老,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以家庭為中心,靠子女親屬養老;二、社會養老,城鎮和農村均由社會福利機構負責養老(指各級民政部門開辦的敬老院、福利院,屬於國家出資);社區居委會、街道辦開辦的養老機構、托老所等(屬於自收自支性質);三、民間養老,一些民營企業投資開辦的養老院等,有養老意願的個人進行選擇。一般這樣的養老院收費較高。

對國家養老現狀的建議:
一、建議國家財政能夠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各地的養老設施的建設上。比如,多建公立養老院,擴充養老院服務人員,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等。
二、允許更多的民營資本和外資投入養老設施的建設上。但是應該給予他們減稅或者扶持的政策。且在審批的各類環節予以保障其暢通、便捷和快速辦理手續。
三、鼓勵更多的各類商業保險公司(包括國內保險公司、外資保險公司)開展養老險業務,鼓勵公民個人除基本社保外,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辦理商業養老保險,並將繳納的保險費在交個人所得稅前扣除。
四、建議全國居民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可以已基本養老為基礎,根據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工作年限,發放不同比例的養老金。

㈨ 關於福利房糾紛,急呀<回答的好繼續加分>

她要是10年。20年找不到地方。你也讓他住著啊。

不可能。你是不是怕他們原單位不承認房子是你的是吧,

既然單位已經接受那些資料,就表示可以辦理。何況你們還有協議。你當然有理由讓她滾蛋```

多住的時間讓交房租。

讓她走。

閱讀全文

與福利機構服務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