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街道辦事處調解糾紛

街道辦事處調解糾紛

發布時間:2021-07-29 05:31:47

① 社區調解不了的糾紛會移上街道辦事處嗎

社區解決不了的事情移交街辦,這是很正常謝。街辦不會有異議的。

② 居委會人員調解民事糾紛的流程是什麼

1、建立一個能吃苦,樂於奉獻的人民調解領導小組。

這個調解領導小組的正、副組長,應由居委會正、副主任親自擔任。小組成員由居委會幹部、各樓棟長、居民代表組成。小組成員要有「銅頭」、「鐵嘴」、「飛毛腿」的硬功夫。

「銅頭」就是受得氣,挨得罵、吃得虧;「鐵嘴」就是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善於做群眾的思想工作;「飛毛腿」就是多跑路、多爬樓,常常走街串戶,對自己分管樓棟里住戶家庭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發現矛盾及時解決。

2、努力學習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調解人員的自身素質。

要做一名稱職的調解員,自身的道德修養是關鍵,不能正己焉能正人。但是光有道德修養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法、懂法、用法。只有這樣,遇到民事糾紛才能以法律為准繩,以理服人,心平氣和地解決糾紛。

3、用「五心」來保證調解工作的成功率。

「五心」是指愛心、誠心、恆心、耐心、細心。在調解糾紛時,對矛盾雙方要用愛心去理解他們,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誠心誠意地幫助他們解決糾紛。

任何糾紛都不可能三言兩語就解決問題,我們要有解決問題的恆心和耐心,不厭其煩的反復進行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輔之以法。細心就是調解員對自己所管的樓棟住戶的了解要仔細,最好把糾紛消滅在萌芽階段。

4、依靠民政、公安等部門,搞好調解工作。

要搞好調解工作,光靠調解的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積極配合公安、派出所幹警、司法、民政等部門,實行「聯合作業」。

(2)街道辦事處調解糾紛擴展閱讀:

調解方法:

會議調解、走訪溝通式調解、感化式調解。具體採取哪種方法進行調解,這就要掌握調解的藝術,因情況而定。

調解藝術上,一要掌握好火候,只要雙方大致合適就行了,剩下的讓其自己磨合。

二要正確對待小節。許多矛盾是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節」而引起,只要不影響大局,不要事事插手,以免給當事人造成不好的影響。有時「視而不見」也是一種處事藝術,但自己心裡一定要有一桿秤,不是不管,而是管的恰當。

三是事雜時要抓典型、抓重點,解決一個教育一片。四是事急不盲動,要摸清情況,分清性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五是事難不怕,講職責,義無反顧;講品質,身先士卒;講精神,敢碰硬。

調解注意事項:

三不出:小事糾紛不出社區,大事糾紛不出鄉鎮;重大疑難不出縣。

三防止:防民事轉刑事,防重大群眾性,防赴京上訪。

三下降:民轉刑,越級上訪,涉法、涉訴案件。

四落實:領導、人員、經費、場地。

③ 街道辦事處可以幫我調解娘家與我經濟糾紛嗎

可以要求他們調解呀。

④ 街道辦事處有調解民事叫紛的義務么

街道辦事處有義務調解民事糾紛義務的,因為街道辦事處屬於政府部門的。不要事事都麻煩警察的。

⑤ 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矛盾糾紛的主要范圍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范圍主要是民間糾紛,包括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版人和權其它社會組織之間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各種糾紛。
新形式下的人民調解工作延伸到了醫患糾紛、交通肇事賠償糾紛、勞動糾紛及校園損害賠償糾紛等領域。實際上只要當事人認可,程序與過程不違法,一般的民事糾紛都可以作為人民調解的范圍。

⑥ 民事糾紛,街道辦事處不管,應該怎麼辦

概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詳解:解決民事糾紛,不僅可以通過街道辦事處調解,在調解不成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民事訴訟。

⑦ 街道辦事處能調解債務糾紛嗎

債務糾紛在街道辦事處可以調節,鄉鎮、街道辦事處都設有司法調解中心。

⑧ 街道辦事處如何解決鄰居糾紛的

若你有鄰里糾紛,且村(居)委會無法解決,你可以到所在街道辦事處信訪穩定中心申請調解,街道辦事處信訪穩定中心的職能之一就是預防和減少重大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會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在街道層面上可以充分發揮公安、司法、信訪、法庭等部門在聯調工作機制中的作用。

⑨ 街道辦事處是否有權調解土地糾紛

土地糾紛調解是指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糾紛進行的行政調解,是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方式之一,也是一項必經程序。
四條原則
調解時必須遵循四條原則:①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明確責任。調解不是「和稀泥」,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前提下明確雙方應承擔的責任。②依照法律、法令、政策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法律、法令、政策是解決土地爭議的准繩,雙方都要遵守。③調解過程既要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即在分清是非、堅持法律、政策規定原則基礎上,具體考慮雙方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解決。④爭取有關部門的配合與支持,土地爭議涉及到有關各方的,要主動與他們聯系,聽取他們意見,取得他們的配合與支持,妥善解決問題。解決土地糾紛的程序如下: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再申請由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人民政府處理決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若爭議各方當事人經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就簽訂土地權屬協議書,即具有法律效力,但注意協議不得損害第三方利益,包括國家利益,否則協議無效。協商不成,則由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處理申請;土地管理部門接到申請後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進行調查取證;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由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對處理決定不服,可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最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備案。為了避免和減少土地糾紛的發生,必須強化土地的統一管理,進行地籍調查和明確權屬地界,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和核發證書工作。土地糾紛的處理採用屬地管轄的原則,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

閱讀全文

與街道辦事處調解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