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公司如何應對勞動爭議
定好對策:打還是談?邊打邊談?找准關鍵用好程序:仲裁時效、主體資格、爭議類型1、仲裁時效 談到時效,企業一方面要看勞動者提出的仲裁請求是不是超過了仲裁時效,另一方面還要注意企業對員工提出的要求是不是超過仲裁時效,特別是向員工追償的事情。2、程序方面 訴訟的主體資格要搞清楚,看員工要告誰,是不是告錯了,特別是現在關聯企業越來越多,A公司、B公司、C公司都是一家人,但都是獨立的法人主體。員工出了問題之後,他只能告他的勞動關系所在單位,不能告錯了,告錯了官司就輸了。3、爭議類型 並不是用人單位和員工之間所有的爭議都屬於勞動爭議。有些行政處分屬於公司內部行政管理的事情,不涉及到雙方權利、義務的問題,不屬於勞動爭議。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最高人民法院有一個規定:如果是不屬於勞動爭議案件的事項,即便通過仲裁機構裁決,只要人民法院認定不屬於勞動爭議事項的,這個仲裁裁決不生效。備好證據:整理、固化、補充 程序的文章做足以後,進入實體就要注意證據了。應對一個勞動爭議案件,首先要整理證據,做一個證據目錄,名稱、內容,要證明什麼東西,派什麼用場,做一個清清楚楚的目錄,叫整理,整理下來要分析,哪些證據需要固化,證據的固化就是使之固定下來,然後還要補充。如果證據不足的話,就要輸官司。找好法律:找有效的法律依據 以法律為准繩是指廣義的法律。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也就是大法類,企業單位自己的規章制度,是小法類,還有雙方的勞動合同、激勵合同、各種協議等。找依據的時候,要注意一定是合法有效的,有效的規章制度除了內容上不違反法律規定之外,還要注意程序上的合法,注意它的制訂程序上是不是經過民主程序,是不是經過了公示程序。請好律師:要不要請、請怎樣的、怎麼請 要處理好一個勞動爭議案件,不僅僅需要當事人(或代理人)精通勞動法律法規,還要懂得其他的知識,如訴訟的知識和技巧。所以,勞動爭議案件請外部的專業力量幫助是非常必要的。 勞動法有它的特點,非常繁雜,非常細,有好多東西僅從條文上是不容易看明白的,一定要請專業的律師來幫助。請律師也是有技巧的,一要看服務過的客戶有哪些,二要看社會上的一個公開的評價,鑒於勞動爭議案件中企業的風險非常大,敗訴率非常高,可以採用跟律師風險共擔的方式,就是與律師簽訂風險代理合同的辦法。 風險代理,就是案件雙方簽訂代理合同之後,預先交一部分費用,如果贏了就付一筆比較高的費用,如果沒有贏,後面的費用就不必支付,這叫風險代理。讓雙方風險共擔,能夠充分調動律師的積極性。標簽: 勞動爭議
B. 企業預防勞動爭議的措施
一是要樹立「先合同、後用工」的勞資觀念。合同是通過「君子協定」的方式,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契約的方式先期固定下來,是解決糾紛的最佳工具。因此,企業要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嚴格合同內容、合同簽署、用工管理和勞動合同管理的規范性,明確約定員工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在職培訓、費用負擔及服務期、競業限制和保守商業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辭職、辭退、違約責任等條款。要制定統一的合同文本,並聘請法律顧問加以審核,切實規范勞動合同的主體、時限、責任等內容,杜絕違規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預防因違規而引發的勞動糾紛。
二是要嚴格依法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勞動報酬等事項,明確加班調休和付酬標准、辦法等。企業自身要規范用工和考勤制度,做好詳細記錄,嚴格控制加班,及時安排調休,確實不能調休的,要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企業應建立完備的休假制度,認真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產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避免發生勞動糾紛。要按規定為職工繳納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自覺承擔職工工傷治療費用及補償等。確需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的,須依《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履行好通知及經濟補償義務,但要保存好相關合法的證據。
三是要建立健全企業管理規章制度。我國《勞動法》第4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企業為了保障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必須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要求員工遵守,但必須注意其合法性。對涉及職工利益的制度,一定要提交職代會審議通過,並應保留好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大會討論、協商的書面證據,同時要注意加強公示和宣傳。對員工違規行為進行處罰時,要建立在合法、合規、理性、人性的基礎上,既要避免激化勞資矛盾,又要有利於企業今後的管理和發展。
四是要構建有效防範勞動爭議的內部機制。企業應當本著「事前預防為主、事中控制為要、事後補救為輔」的原則,建立一套有效的勞動爭議內部防範機制,一旦發生勞動糾紛,企業既可以從容應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利益。建立職工參與或影響決策的管理機制,在企業內部創造有利的群體環境及和諧共事的交往氣氛,要從物質和精神上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暢通員工訴求及溝通渠道,真正了解員工的心聲,促進相互交流。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通過內部調解機制,盡量將勞動爭議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
C. 解決勞動爭議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工作所在地的勞動仲裁部門!
D. 解決勞動爭議的具體措施是有哪些
一般來講出現勞動爭議的。
單位應積極組織勞資雙方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的,那麼可尋求單位內或上級主管部門的工會組織,來組織調解協商。
如果第一步調解無效,那麼員工可向勞動監察部門提請投訴,投訴關於單位在勞動關系中存在的具體違法事宜,由勞動監察部門稽查,如果發現確有違法行為的,勒令整改。
如果勞資爭議並不是勞動監察部門能夠稽查到的違法事實,而存在需要證據來證明的違法行為,那麼員工可到當地勞動仲裁員會提起勞動仲裁請求,勞動仲裁庭會組織庭前調解,開庭審理,庭後調解,調解不成的,開庭後再規定的時間內出具勞動仲裁裁決書。
如果裁決書下達後單位或者員工不服的,可到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由法院開庭審理後,下達法院判決書。
對於判決書依然不服的,一方或雙方可到當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請二審上訴,然後由當地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
特殊案件的可能會出現提審,暫且不表。一般來講勞動爭議的解決流程就看前幾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