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業主與物業出現糾紛時主要怎麼使用法律維權
比如小區實行24小時保安站崗值班制,盜賊入門後,業主連續求救無效;或者小區實行電子監控,錄像帶上有盜賊的頭像,而當值保安卻沒有發現,或發現盜賊沒有及時制止等,才有可能通過法律途徑得到索賠。
8、公共區域照明費如何分攤?
住宅樓內公共照明系統屬公共設施,其產生的電費屬能源費范疇,按照《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暫行辦法》的規定,該能源費用可以計入物業管理費成本,並由受益人即樓內全體人分攤。
『貳』 租戶和業主發生沖突,業主把租戶的東西扔在公共區域,物業有權處理這些物品嗎
租戶和業主發生了沖突,業主把租戶的東西扔到公共區域,在這種情況下,這是屬於租戶的東西,物業沒有權利處理這些物品,應該及時聯系租戶,讓租戶把這些東西運走。
物業。
物業服務企業具體的責任主要有:
1、物業及其配套設施的維護和保養。對物業來說,機電設備、空調系統、供水供電系統、電訊系統、公用設施等,都必須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才能保障物業的正常、安全使用,不能等發生故障後再去修理。經常進行維護和保養,可以延長物業的使用壽命,為業主和租戶提供基本的使用保證。
2、加強保安管理,向業主和租戶提供生活和辦公的安全保障。必須認真做好治安管理工作,承擔起大樓和小區范圍內的安全、保衛等,甚至還包括排除各種干擾,保持居住區的安靜。不管是住宅區還是其他類型的物業,只有具有良好的保衛環境才能確保業主和住戶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並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要搞好設備的養護工作,確保設備百分之百地處於良好使用狀態。要建立和執行制度,加強管理等。
3、搞好物業及周圍環境的清潔,包括垃圾、污水、雨水的排泄清除等,以求保持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向業主或租戶提供一個整潔舒適的居住、辦公環境。干凈整潔的環境給人們以視覺上的美感和心理上的舒適感。
4、做好物業管理區范圍內的綠化建設和保養,以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尤其是草地綠化和花木養護工作對營造一個優美宜人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5、做好大樓和小區內的交通管理。內容包括小區內的平行交通和大樓內的垂直交通(電梯和人行扶梯)的管理,也包括通道、屋頂等空間的清潔、路燈的保養等。
6、加強車輛管理,防止車輛丟失、損壞,要求小區、大廈行車路線有明顯標志,車輛限速行駛,統一物業轄區內的車輛停放,保持物業轄區的道路、過道的暢通。
7、搞好財務管理工作。一是要搞好維修基金的核收和使用管理,保證物業管理工作的健康順利進行。
8、及時辦理物業及附屬設備的財產保險,避免給業主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9、搞好社區管理,創造健康文明的社區文化,努力建立友好融洽的新型人際關系。同時協助政府進行社會管理,推進全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等方面的工作。
10、就公共市政設施的有關事務與政府和公共事業部門聯系。
11、建立物業檔案,隨時掌握產權變動情況,維護物業的完整和統一管理。
如果業主認為所在小區的物業服務企業不夠盡職,可以向他們提出整改意見,也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如仍無法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召開小區業主大會來決定是否解聘該物業服務企業,重新選擇新的物業服務企業。
『叄』 業主物業租戶三方糾紛怎麼解決
業主物業租戶三方糾紛怎麼解決
物業管理糾紛處理方式,概括越來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各方自選協商和解;
2、各方當事人請求第三人調解,請求政府主管部門行政調解。
3、當事人之間約定仲裁;
4、司法訴訟。
以上幾種方式孰優孰劣,難作評定,當事人可以自己決定。自選協商和解是雙方對話解決糾紛的方式,而後面三種則是藉助第三方解決糾紛的方式。
糾紛的調解
物業管理民事糾紛的調解,包括民事調解和行政調解兩種。民事調解由爭議雙方當事人共同選定一個機構、和個人,由第三方依據雙方的意見和授權提出解決意見,經雙方同意並執行,由此化解糾紛。但此種方式的調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調解結束後,當事人一方如不執行,則前功盡棄。
物業管理糾紛的行政調解則是藉助主管政府的勢力進行調解處理,但這種處理如一方不遵守執行,則要藉助其他手段解決。
民間的調解和行政調解與仲裁或訴訟程序中的調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訴訟中的調解是仲裁程序中的一個環節,不具有獨立性。
物業管理民事糾紛的仲裁
可以通過仲裁途徑解決的應是民事性質的爭議,主要是基於合同的糾紛或財產權益糾紛。依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仲裁庭管轄物業管理糾紛的依據是當事人認定的協議。仲裁協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訂立合同時就約定一個條款,說明一旦有爭議就提交仲裁,這叫仲裁條款;另一種方式是雙方當事人出現糾紛後臨時達成提交仲裁庭的書面協議。
仲裁協議要寫明以下內容:
1、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項;
3、待定的仲裁委員會。達成仲裁協議的爭議,不得向法院起訴;即使起訴,法院也不受理。
物業管理糾紛仲裁處理的一般程序是:
1、一方當事人向待定的仲裁委員會提交仲裁申請書;
2、委員會於收到申請書後5日內決定立案或不立案;
3、立案後在規定期限內將仲裁規則和仲裁員名冊送申請人,並將仲裁申請書副本和仲裁規則、仲裁員名冊送達被申請人。
4、被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答辯,雙方按名冊待定仲裁員。普通程序審理時由三名仲裁員組成,雙方各選一名,仲裁委員會指定一名任首席仲裁員;案情簡單、爭議標的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一名仲裁員審理;
5、開庭:庭審調查質證、辯論、提議調解;
6、製作調解書或調解不成時製作裁決書;
7、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執行。
與司法審判的兩審終審制不同,眾裁裁決是一裁終局的。
四、物業管理糾紛的訴訟
當事人通過訴訟方式解決民事、行政糾紛是較常見的方式。訴訟的管轄是人民法院。與仲裁明顯不同,人發法院對已提交訴訟的當事人管轄是強制性的。
物業管理民事糾紛的訴訟程序大體上有以下幾個步驟:
1、當事人一方(原告)提交起訴狀,起訴到法院;
2、法院立案後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
3、被告提交答辯狀;
4、開庭:調查、辯論、調解;
5、製作調解書或一審判決書;
6、雙方均不上訴,則判決書生效;或一方不服提起上訴,進入第二審程序;
7、第二審審理:製作二審調解書或下達二審判決書,此為終審判決,不得上述;
8、執行。
無論仲裁還是司法訴訟,均應貫徹合法公正的原則,即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由於物業管理法規規章不健全,實踐中應注重民法、房地產法、合同法等一般法律與物業管理專門法規及地方法規規章的銜接,並依據憲法處理好法規的競爭力認定和沖突的解決;同時,在訴訟或仲裁活動中,對業主、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代表地位和訴權、請求權行使要有明確的了解和認可,處理好單個業主的意見與小區業主意志的關系,確認業主委員會在物業管理糾紛中的代表地位,以便及時處理糾紛,理順關系,建立良好的物業管理和權利義務關系。
『肆』 律師您好!請教業主與租戶與物業間的糾紛如何劃分責任謝謝
個人認為在約定不明的情況下,業主應當承擔責任
『伍』 租戶和業主發生糾紛,業主把租戶的東西扔在公共區域,遭到其他住戶的投訴,請問物業有權處理這些物品嗎
這種情況物業可以把物品清理後保存起來,但無權處理物品,必須把物品歸還給租戶,如果有租戶書面授權,才能進行處理。
『陸』 律師您好!業主跟物業有糾紛,租戶要怎麼處理
1、律師函是表來明糾紛的一方已源經對你們間的糾紛准備訴訟到法律的一個提前告知。
2、律師函本身不會產生法律後果的,只是一種警示。
3、如果不想打官司,收到律師函之後與對方協商一下如何解決糾紛。
4、如果認為自己沒有問題,也不怕對方起訴,那麼對律師函就不需要管了。
5、律師函是對方在起訴前的協商行為。
6、如果不履行律師函的話,對方可能會起訴到法院。
『柒』 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糾紛,而導致租戶停止營業怎麼辦
業主物業租戶三方糾紛怎麼解決
物業管理糾紛處理方式,概括越來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各方自選協商和解;
2、各方當事人請求第三人調解,請求政府主管部門行政調解。
3、當事人之間約定仲裁;
4、司法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