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非法行醫糾紛處理辦法

非法行醫糾紛處理辦法

發布時間:2021-07-29 03:31:18

『壹』 根據《執業醫師法》,非法行醫應包括哪些方面

《刑法》規定:非法行醫是指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行醫。而衛生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就比較廣:如《執業醫師法》規定:一是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者;二是非醫師行醫的個人,亦即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行醫(同刑法之規定)或雖取得醫生執業資格,但未經注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人行醫;三是離開注冊的地點行醫,超出注冊的類別和范圍行醫。
實踐中常因為主體認定上分歧,衛生部門認為應追究非法行醫罪的案件得不到司法機關的支持。個人觀點:取得資格不是行醫的唯一條件,場所、設備、器械和醫療管理制度都是舉辦醫療機構的重要條件,「非法行醫」應依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認定。
2、"情節嚴重"如何理解。
《刑法》規定: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實踐中常常遇到兩種情況:一是哪些情況屬情節嚴重,司法解釋不具體;二是損害後果與非法行醫者行醫行為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司法部門認為只有存在因果關系,才能追究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衛生部門普遍認為非法行醫類似無照駕駛,不管什麼情況,即使不負全責,也應負主要責任。行醫行為和損害後果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很復雜,需要醫學專家根據病歷資料、病人情況(或屍檢結論)才能進行鑒定。但是對非法行醫的鑒定也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醫學會醫鑒辦只受理醫療事故鑒定申請,非法行醫不屬醫療事故,因此衛生部門無法受理司法部門委託的對非法行醫的責任鑒定(現在司法鑒定所可以受理);二是非法行醫者往往沒有任何病歷資料可查,也沒有屍檢結論,很難給出確切的鑒定結論。
個人觀點:應完善法律,參照「無照駕駛」法規,給非法行醫者量刑。實踐中發現即使有資格的非法行醫者,因害怕被查處,絕大多數不具備場所、設備、器械條件和醫療管理規定;發生醫療糾紛後,即使無法確定因果關系,也肯定存在診斷不確實、治療措施不力、搶救不及時、延誤治療等問題。
3、誰先受理
公安和衛生常因非法行醫案的受理問題互相推諉。公安部門觀點:衛生部門是行醫業務主管部門,處理這些案件業務熟練,應由衛生部門先受理調查,構成非法行醫罪的再移交公安部門。衛生部門觀點:非法行醫罪由《刑法》調整,應由公安部門先受理,特別是造成人員死亡或嚴重傷殘的公安部門應立即受理,需要醫學鑒定可以委託鑒定。
個人觀點:一是重大非法行醫案應有公安部門受理;二是一般非法行醫案,當事人先到那個部門報案,就有那個部門先受理。

『貳』 無證行醫美容糾紛應該怎麼處理

根據《刑法》第336條的規定,非法行醫罪,是指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擅自從事醫療活動,情節嚴重的行為。按規定,犯本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叄』 如何妥善處理醫療糾紛

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是患者及家屬、醫院、醫療行政管理機構所期待的一個圓滿結果和良好的願望。

但是,如何妥善的處理醫療糾紛,是改革開放以來困擾人們的、癌症級的難題。
可以說,從來就沒有誰能夠妥善、圓滿的解決過,最終只有某些寡頭們滿意,才能得以「皆大歡喜」的解決。

一、歷史性淵源
醫療糾紛的歷史性淵源,就要從傳統醫療行為與現代商業性醫療行為的演變說起。

1,傳統的醫療行為,是建立在傳統的社會道德規范基礎上的社會福利事業。

因此,在全社會良好的道德規范基礎上運行的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在醫學教育、醫療行政管理機構、醫療機構、醫療技術、醫療操作人等等,在社會道德和個體良心上都能得以充分的保證,同時,也贏取了患者以及全社會充分的信任與合作。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即使出現了偶發性的醫療事故,對於肇事者,能夠給予客觀(在這里不能適用公正一詞。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官方與民間從來就不存在公正。)的評價與處罰,並能夠得到患者及家屬和社會的認可,賠償也只是象徵性的,極少有糾紛,也能得以妥善的解決。

2,政治體制的改變對醫療體系的影響,是造成現代醫患糾紛的始作俑者。

在過去的幾十年前,影響中國各行各業的政治改變(簡稱政變),徹底的影響了包括醫療保障體系在內的所有的人和事,傳統社會道德和醫療道德觀念被摧毀,整個醫學教育和醫療體系受到徹底的改變,醫療事故層出不窮;肇事者得不到應有處罰,受害者得不到應有的安撫,導致醫患關系緊張。

因此,在缺乏全社會良好道德問責機制下,醫療行為的規范是脆弱的,是醫患矛盾不能得以妥善處理的關鍵之所在。

二、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引發了醫療行為的社會經濟效益含義的改變。

1,醫療保障體系的意義
我們絲毫不懷疑醫療體系對於社會全員的保障意義,而醫療社會保障的意義在於,極大限度的滿足社會全員對醫葯保障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實現整個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

2,在這里,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的真正含義。

我們都知道,醫療體系的作用,就是為社會全體人員提供及時、有效的身體健康保障,極大限度的減少勞動和非勞動減員,以最少的醫葯成本、最有效的醫療手段、最安全的醫療服務,在短時期內使患者康復,投入到社會生產當中去,從而創造最大的社會勞動收益、實現「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

3,經濟利益驅使下的醫療手段

然而事與願違,人們、尤其是領導者,為了爭取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瀟灑的放棄了「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卻片面的、不擇手段的獲取經濟收益。

更有領導者弄虛作假套取經濟利益。
譬如,某醫院的常務、主管副院長,夥同手下一些人,與患者家屬、派出所幹警等串謀獲取不正當利益。
將一頻臨死亡、或已經死亡的老年女性心源性患者,於傍晚繞過急診直接住院「搶救」,嚴重違反診療程序,以權干擾醫療制度。
在「搶救」過程中,人為造成斷電事故,且「患者」家屬在搶救現場鬧事、大聲地叫罵、指責醫院。
「患者」家屬繼而電話報警,一位五十餘歲的幹警到場,未經現場調查取證,在院領導的主持下,直接進入討論賠償程序。。。

這種行為,加重了醫療機構的負擔,使「醫鬧」行為更加撲朔迷離。。。

這種行為,導致了高端醫檢、高價葯、提成葯的腐敗醫療行為的泛濫,擴大了患者的醫療負擔,並嚴重的傷害了患者對醫療事業的信任。

為此,在醫療行為者拿走了高額醫葯費用時,卻不肯承擔醫療行為所造成的責任。
從而造成了患者不肯承擔「花了足夠多的錢、甚或導致家庭經濟破產的困境,卻不能保證把病人從死亡向上拉回來」的現實,導致醫患矛盾的升級。

三、我國現行社會體制下的醫療糾紛,是時代性的不治之症。

在現代的社會體制不能得以有效的充分改善下,嚴重的、變態的醫療糾紛將會不斷的持續下去。

1,通常情況下,醫療糾紛不會發生在政府官員或企業家身上。

這兩種角色就醫時,醫院領導都會很重視,可以滿足現有條件下的任何要求和最好的服務,由於身份地位的關系,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不會有太過份的行為。

2,醫療糾紛通常發生在社會底層的患者身上,更能成為某些人獲取「醫鬧」利益的道具,使「醫鬧」產業化。

3,妥善處理醫療糾紛的唯一辦法,就是盡可能的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

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沒有成功的經驗可談,總是在滿足某些方面要求的情形下結束。
其關鍵在於,找到利益的各方平衡之處,同時獲得利益各方的妥協,方能結束無休止的醫療糾紛。

而作為醫院方面負責醫療糾紛的執行人來說,需要足夠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只說職責范圍內的話,安撫、軟化對方,及時向領導匯報情況,等待領導決策。

總之,妥善的處理醫療糾紛,就是盡可能地展現你的「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才能,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不大包大攬,爭取對方同情。

以上所言,僅供參考,未經論證,不足為據。

『肆』 醫療糾紛(非法行醫)求助

1。醫院有賠償責任,賠償100%。(然後向行醫者追討)
2。談不上連帶責任,也就是說以發票上按章的醫院為被告。既醫院為被告,這里與「醫生」已沒有什麼關系了。法律上視為醫院主體。醫生不承擔個人責任。
3。證據很簡單,收費單,給患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等。

建議:法院不會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保證100%治療),也就是說你只能要求實際造成損害的賠償。

『伍』 如何解決非法行醫引起的糾紛

公安機關是什麼處理意見?孩子目前是什麼狀況?

『陸』 非法行醫造成醫療糾紛應該咋辦

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人開展診療活動,就是非法行醫的行為。

犯非法行醫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柒』 達不到非法行醫罪 怎麼處理

打民事訴訟吧!這就成一般的民事行為了!

『捌』 醫療糾紛,醫生非法行醫怎樣向衛生局投訴

就是所有證據。

『玖』 出現醫患糾紛如何處理

出現醫患糾紛的處理方式
(一)和解

1、首先帶患者身份證,到病歷檔案室復印、封存客觀病歷(《侵權責任法》61條),然後到醫務處投訴相應的科室和醫務人員,馬上要求院方解決,時間越短醫務處准備越不充足,我方在談判中越有優勢。此時一定要給醫院以壓力。在選擇院方接待人員時,最好直接找到醫務處主任或院長解決,因為其他工作人員沒有許可權解決,只是拖延時間。如果被醫院晾在一邊,患者應立刻去區衛生局或上級衛生局進行投訴,要求行政部門介入解決。2.談判開始時,律師提出常規診療中出現的損害後果和醫務人員存在的過錯(有病歷資料和收費票據做為證據支撐)。此處對照《侵權責任法》54條---64條,《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病歷資料書寫基本規范》。經過幾輪交涉,最後律師提出賠償標准,院方還價,最後確定賠償款,我方滿意則順利解決。不滿意,則通過其它途徑解決。
談判技巧:
1、談判開始時,可以直接依據患者知情權,查看相關醫務人員的執業證。如果院方拿不出來,直接根據《執業醫師法》13,14條,追究院方和醫務人員的非法行醫責任。情節嚴重,根據《刑法》第336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或根據兜底條款《刑法》第335條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時院方會感到壓力,有利於接下來的談判。
2、如果患者在場,可以讓患者充分說明自己受到的傷害,造成的嚴重後果,並表示對醫院的失望,,把積攢的情緒宣洩出來,但一定要避免醫鬧。
3、如果主治醫務人員與患者當面對質,患者和律師一定要據理力爭,讓醫務人員心存畏懼,因為在醫療糾紛中,一般的醫務人員在常規診療中基本上都有失誤,所以當患方力爭時,醫務人員因理虧而詞窮,此時我方可取得要求高賠償數額的主動權。
4、醫務處負責談判,一般是兩伙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而且大多數情況,白臉的才是醫務處有許可權的人員,據理力爭白臉,不要被黑臉擾亂思路。
(二)調解
1、行政調解:主管機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第三方人民調解組織)。
醫調委做為第三方人民調解組織。協調醫患雙方的糾紛,最後確定方案,如果雙方同意調解,則順利解決,否則用其它方式解決。調解有一定的作用,但實務中調解作用還有待增強。
2、行政投訴:到醫療機構所在區、市的衛生局投訴醫療結構的違法或違規醫療行為,要求衛生局盡快解決糾紛。如果衛生局不積極解決此糾紛,還可以到省一級衛生廳投訴,並要求解決此次糾紛。
(三)民事訴訟。
主管機構:院方所在地法院管轄。
首先就是醫院派人去與患者或者其家屬協商,由於患者或者其家屬的情緒可能會比較激動,因此醫院一定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為其考慮問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安慰患者,如果能夠協商成功達成和解,那麼這將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拾』 非法行醫當事人跑了怎麼處理

《刑法》規定:非法行醫是指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行醫。而衛生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就比較廣:如《執業醫師法》規定:一是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者;二是非醫師行醫的個人,亦即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行醫(同刑法之規定)或雖取得醫生執業資格,但未經注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人行醫;三是離開注冊的地點行醫,超出注冊的類別和范圍行醫。
實踐中常因為主體認定上分歧,衛生部門認為應追究非法行醫罪的案件得不到司法機關的支持。個人觀點:取得資格不是行醫的唯一條件,場所、設備、器械和醫療管理制度都是舉辦醫療機構的重要條件,「非法行醫」應依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認定。
2、"情節嚴重"如何理解。
《刑法》規定: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實踐中常常遇到兩種情況:一是哪些情況屬情節嚴重,司法解釋不具體;二是損害後果與非法行醫者行醫行為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司法部門認為只有存在因果關系,才能追究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衛生部門普遍認為非法行醫類似無照駕駛,不管什麼情況,即使不負全責,也應負主要責任。行醫行為和損害後果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很復雜,需要醫學專家根據病歷資料、病人情況(或屍檢結論)才能進行鑒定。但是對非法行醫的鑒定也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醫學會醫鑒辦只受理醫療事故鑒定申請,非法行醫不屬醫療事故,因此衛生部門無法受理司法部門委託的對非法行醫的責任鑒定(現在司法鑒定所可以受理);二是非法行醫者往往沒有任何病歷資料可查,也沒有屍檢結論,很難給出確切的鑒定結論。
個人觀點:應完善法律,參照「無照駕駛」法規,給非法行醫者量刑。實踐中發現即使有資格的非法行醫者,因害怕被查處,絕大多數不具備場所、設備、器械條件和醫療管理規定;發生醫療糾紛後,即使無法確定因果關系,也肯定存在診斷不確實、治療措施不力、搶救不及時、延誤治療等問題。
3、誰先受理
公安和衛生常因非法行醫案的受理問題互相推諉。公安部門觀點:衛生部門是行醫業務主管部門,處理這些案件業務熟練,應由衛生部門先受理調查,構成非法行醫罪的再移交公安部門。衛生部門觀點:非法行醫罪由《刑法》調整,應由公安部門先受理,特別是造成人員死亡或嚴重傷殘的公安部門應立即受理,需要醫學鑒定可以委託鑒定。
個人觀點:一是重大非法行醫案應有公安部門受理;二是一般非法行醫案,當事人先到那個部門報案,就有那個部門先受理。

閱讀全文

與非法行醫糾紛處理辦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