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車輛肇事逃逸,駕駛人與車主不是同一人,車主應承擔什麼責任
如車主是僱傭司機開車辦事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屬於職務行為,由車主負全部賠償責任,司機不承擔賠償責任。反之,如果不存在僱傭關系,則車主一般不承擔賠償責任。或者雖然是僱傭關系,但司機不是在履行職務行為中發生交通事故,而是在辦理個人事務中發生的事故,車主也同樣不負責賠償。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六章中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對司機、車主責任承擔,機動車被盜搶、機動車過戶期間的侵權問題作了專門規定:
第四十九條規定司機和車主不是一人時,由使用人承擔超出交強險的賠償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第五十條規定車輛轉讓但還未過戶時發生交通事故,由買受人承擔超出交強險的賠償責任。
第五十一條規定買賣報廢車發生交通事故的,買賣雙方都負有賠償責任。
第五十二條規定盜搶車發生交通事故的,由犯罪人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有追償權。
第五十三條規定司機肇事逃逸的,保險公司先行賠償,然後對逃逸司機有追償權。
(1)侵權車主肇事司機同車擴展閱讀:
車主不承擔責任的情況:
1、因被盜、被搶等車主意志外原因,導致車輛被他人控制,進而發生道路交通事故;
2、如果名義車主提供了充分證據證實車輛確已實際移轉,且名義車主自身沒有過錯,真正車主也承認其車主身份,在這種情況下,名義車主可不承擔責任。
3、車主與實際使用人之間存在承包經營、掛靠、租賃等經濟利益關系,車主對交通事故的發生也沒有過錯,則應在一定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㈡ 車主和肇事司機的責任如何劃分
侵權責任法》49條規定,第四十九條 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按此規定即可,
㈢ 交通事故中司機和車主的責任分別是什麼
一、交通事故中車主和司機應該承擔的責任
根據司機與受害人的過錯程度所劃分的、在排除了受害人應當承擔的責任之後,依法應由車主和(或)司機所應承擔的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司機有重大過錯的,承擔連帶責任。
2.車主對司機的追償權(內部責任)
車主對受害人進行了賠償後,對司機是否享有追償權,侵權責任法未作規定,但立法者的本意則是傾向於享有追償權(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2009年12月22日)。因此,在用人單位能夠舉證證明侵權行為是由於其工作人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且該行為超出了法律賦予的職權或單位的授權范圍,車主(用人單位)則可以行使追償權。
㈣ 被告將車主,肇事司機,保險公司一同告上法庭什麼意思
因為車主、肇事司機、保險公司一同告上法庭是因為三者都是本案的利害人。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㈤ 發生交通事故,車主和肇事司機不是同一人,是屬於朋友借車,車主是否承擔責任,有這方面的法律條文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2010年7月1日實施,第四十九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您這個案件首先要看是發生在什麼時候,如果是今年7月1日後的話,您最好能夠提供證據證明確實是借車給使用人開,這樣的話,沒有特殊情況,你就可以不承擔責任。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㈥ 交通事故中司機和車主的責任分別是什麼
如果司機與車主是僱傭關系,車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如果司機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應當與車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車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司機追償。如果車主只是將車出借給司機並無過錯,車主對司機的交通事故不承擔責任。
㈦ 司機肇事 車主承擔什麼責任
兩種情況:
一、車輛手續齊全,駕駛人有符合準駕的駕駛證;此時發生交通事故首先由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在投保范圍內賠償,超出部分由實際駕駛人承擔,車主不承擔任何責任。
二、車輛手續不齊全或駕駛人沒有符合準駕的駕駛證;此時保險公司拒賠,由車主和駕駛人共同承擔事故損失。
《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九條
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發生交通事故司機承擔責任:
根據司機與受害人的過錯程度所劃分的、在排除了受害人應當承擔的責任之後,依法應由車主和(或)司機所應承擔的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司機有重大過錯的,承擔連帶責任。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二,交通事故中車主和司機責任劃分:
1、對受害人的責任承擔(對外責任)此種情況下,車主無疑為用人單位,司機只要是因執行用人單位工作任務致人損害就應由用人單位對受害人承擔侵權責任,司機存在過錯與否在所不問。
2、車主對司機的追償權(內部責任)
車主對受害人進行了賠償後,對司機是否享有追償權,侵權責任法未作規定,但立法者的本意則是傾向於享有追償權(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2009年12月22日)。因此,在用人單位能夠舉證證明侵權行為是由於其工作人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且該行為超出了法律賦予的職權或單位的授權范圍,車主(用人單位)則可以行使追償權。
三,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
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負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交通事故責任。
兩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負主要責任,另一方負次要責任;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當的,兩方負同等責任。
三方以上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據各自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劃分責任。
㈧ 車主與肇事司機不是同一人,應該由誰承擔賠償責任
你好,杭州交通事故律師網鄭君律師為你答疑: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行駛證上的車主與肇事司機並非同一人時,賠償責任應怎樣分擔?這將因車主與肇事司機關系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處理結果:
1車主與肇事司機間為僱傭關系
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時,肇事司機是在執行車主分派的任務,那麼,根據《民訴意見》第四十五條及《最高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的解釋》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規定,直接確定應由車主為被告,並承擔實際賠償責任。
2車主與肇事司機之間為夫妻關系
在這種情形下,如發生交通事故,可直接確定由肇事司機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均規定:對夫妻一方於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另一方原則上也應承擔連帶責任。當然,受害方也可同時追加行駛證上記載的車主為被告,並要求承擔責任。
3借用關系
即肇事車輛是肇事司機從他人處借用來的:如果肇事車輛是車主將己物無償借給肇事司機,且在將車輛借給其使用時,知道該司機具有駕駛員資格且無其他不宜駕駛的情況(如喝酒、身體不適等),那麼,車主已盡到了謹慎小心地注意義務,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反之,如果車主對於出借車輛能夠獲得相應的利益,或明知道借車人無駕駛資格或存在其他不宜駕駛的情況,則該車主應對事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4將身份證出借他人購車
這種情形下,車主僅僅是名義上的車主,車輛的實際所有人和支配人應是購車人(肇事司機),因此,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應由肇事司機承擔賠償責任,而名義車主也將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因為在向他人出借身份證購車時,出借人應該可以意識到:當損害發生時,借用人完全可以憑藉此逃避責任的承擔。因此可以說,即使出借人審查了購買人駕駛資格等事項,仍有使受害人得不到賠償的危險存在,從另一個角度說,其仍未盡到充足的注意義務。因此,出借身份證購車須慎之又慎。這里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因為《侵權責任法》已由全國人大頒布並將於2010年7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該法中對於交通事故中的一些特殊賠償情形進行了明確或不同的規定,在這里我們也對此進行一些簡要介紹,一方面以饗讀者,另一方面也為讀者提供一些《侵權責任法》實施後的必要指導:
《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該條款主要針對車輛所有者和實際使用者分離的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如何歸責問題所作的具體規定。該條規定主要有三方面內容:
(1)機動車投保責任強制險後,不因機動車出現租賃、借用等情形,致使所有人和實際控制使用人發生分離而免除了保險公司在事故中的強制保險責任;
(2)所有人和實際使用人不相同的情況下,對超出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外的損失,由實際使用人承擔;
(3)機動車所有人將車輛交由他人使用,發生交通事故後是否承擔責任,應視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發生有無過錯來確定責任。
其中關於「車主責任」的規定具有新的法律突破,目前司法實踐對車主責任的界定一般是基於「過錯推定」或「所有者責任」之考慮,認定車主承擔賠償責任。所謂的「過錯推定」,指所有人和使用人分離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出於保護受害者,推定所有者對車輛未盡管理義務;「所有者責任」則是認為車輛所有人作為物的所有權人,享有物的用益利益,對物應盡善管理義務,同時應承擔物所產生的責任風險。實踐的做法結果是,只要發生交通事故,車輛所有人均應承擔賠償責任,這對車輛所有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如果說曾經沒有建立機動車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為保障受害者權益不得已而為之,那麼現在繼續沿用上述的觀點已經不符合現實的公平理念。機動車所有人通過合法的租賃、借用方式將車輛交由第三人使用,那麼機動車的使用風險應由實際使用人承擔,這符合責任自負的法理,除非機動車所有人存在過錯,譬如,將車輛交由沒有駕駛資質的人員駕駛;將車輛出租給沒有營運資質的第三人營運,等等。
具體建議來電咨詢。
㈨ 肇事司機和車主不是同一人,車主怎樣承擔責任
王帥律師:一般都會把車主列為被告,但是車主最終是否承擔責任法院的判決不盡相同,比如鄭州金水區法院,把車輛借給朋友使用,朋友有駕駛資格,出現交通事故法院判決車主不承擔賠償責任,理由是出借人沒有過錯。這一點在即將實施的侵權責任法中也有體現。過錯的情形有借用人無證駕駛、出借車輛安全設施不全、安全機件失靈等
也有法院推定出借人具有過錯,應當承擔責任,理由是車輛屬於高速運輸工具,具有高度危險性,出借人出借車倆時應當本著審慎的態度,預見出現事故後可能造成的後果,另外車主大多數相對而言具有高於借車司機的賠償能力,有利於受害人損失的彌補,出借人賠償後可以向借車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