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客運合同糾紛中當事人是否可以選擇由事故發生地法院管轄
不能。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Ⅱ 運輸合同糾紛
運輸合同主要包括:客運合同、貨運合同、多式聯運合同,這三種類型內主要是由運輸的主體決定的容。
運輸合同糾紛管轄權的界定:
首先看是否有合法有效的約定管轄的協議,如果有的話,則協議約定的法院有管轄權;如果沒有約定,則根據法定管轄來確定管轄法院,即被告住所地法院肯定有管轄權。如果合同已經履行的,則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轄權,如果合同未履行,雙方約定的合同履行地在合同任何一方住所地的,此約定的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轄權,否則合同履行地法院無管轄權。
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Ⅲ 一般合同違約損害賠償的范圍有哪些
除了法律另有詳細的規定外,賠償范圍應當包括:
1、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包括可得利益(履行利益)和信賴利益。
2、因合同解除而產生的損害賠償。
(1)債權人訂立合同所支出的必權費用;
(2)債權人因相信合同能夠履行而做准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3)債權人因失去與他人訂立合同機會所造成的損失。
(4)債權人已經履行合同義務時,債務人因拒不履行返還給付物的義務給債務人造成的損失。
(5)債權人已經受領債務的給付物時,因歸還該物而支出的必要費用。
合同違約賠償的方式
賠償損失的方式具體有三個,一是恢復原狀,二是金錢賠償,三是代物賠償。
1、恢復原狀:恢復原狀,指回復到損害發生前的原狀。例如借用人損壞了借用的收錄機,經修好後返還出借人,這里的修理即是恢復原狀。
2、金錢賠償:違約後的恢復原狀,實踐中多顯有困難,故舉出金錢賠償,其簡便易行,是賠償損失的主要方式。
3、代物賠償:金錢賠償時遇違約人資金困難,沒錢的,若違約人有其它財產,可以折抵相應金額,代物賠償,即以其它財產替代賠償。
Ⅳ 合同違約賠償損失的范圍如何確定
賠償損失的范圍可由法律直接規定,或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在法律沒有特別規定和當事人沒有另行約定的情況下,應按完全賠償原則,賠償全部損失。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如下:
1、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4)客運合同糾紛賠償范圍擴展閱讀
違約損害賠償金額具體包括實際利益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具體如下:
一、實際利益損失比較直觀,相對容易計算,具體把握以下三個要點:
1、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條款,但是有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的,可按照這個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2、如果合同中,也沒有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的,可以憑借相關的款項單據,書面證據來佐證,達成雙方協商一致。
3、如果雙方就實際損失金額,不能達成協商一致的,可以向法院起訴,由法院審查後進行判決。
可得利益損失,是指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二、在計算預期利益損失時,應把握三點:
1、時間點:以合同訂立的時間作為計算預期利益的時間點;
2、損失的最高額,以在合同履行前提下可以預見的期待利益為上限;
3、預期利益,應是在合同中當事人有明確的約定或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到的,或是違約方預見到的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是合同違約方或加害人應承擔的損失後果。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Ⅳ 交通事故糾紛與客運合同糾紛競合時,如何選擇
具體看手頭有的證據,以及可以索賠的事項進行綜合考慮。比如前者需要證明侵權事實以及存在責任劃分,而合同的話,只需要你證明受到損害和有合同存在即可。
Ⅵ 旅客運輸合同糾紛案件是民事還是商事案件
民事案件。民事案件主要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性質的糾紛,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性質;所適用的實體法是民法通則、婚姻法、海商法等。
Ⅶ 合同違約應賠償哪些損失,如何確定合同損失賠償范圍
賠償損失的范圍可由法律直接規定,或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在法律沒有特別規定和當事人沒有另行約定的情況下,應按完全賠償原則,賠償全部損失。《合同法》第130條規定:「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以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財產上的直接減少。間接損失又稱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預期取得的利益。可以獲得的預期的利益,簡稱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指利潤,而不是營業額。 在實踐中,可預見到的情況千差萬別,很難把握,如果對此不加以限制,就會導致當事人亂用或者曲解「可預見」的本意。因此法律對可預見性採取了一些限制。預見性有三個要件: (1)預見的主體為違約人,而不是非違約人。 (2)預見的時間為訂立合同之時,而不是違約之時。 (3)預見的內容為立約時應當預見的違約損失,預見不到的損失,不在賠償范圍之列。
Ⅷ 司機造成車內乘客受傷,該承擔怎樣的賠償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302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因旅客自身健康原因,或承運人證明旅客的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
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惠票或經承運人同意,無票達成的旅客。
綜上所述,如果旅客受傷是在運輸過程之中發生的,且旅客的受傷並非自身原因導致,亦並非旅客自身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受傷,承運人則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反之,則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關於應當怎樣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
但凡因符合上述司法原則,承運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情形下,因傷情所導致的所有的合理范圍之內的賠償,承運人都應當支付
一般的原則包括:醫療費(醫葯費、檢查費甚至包括住院費)
誤工費(因誤工而減少的收入,收入證明證明的日收入標准乘以合理的治療及修養期限所得)
護理費(若旅客的傷情需要護理,則應擔支付護理費,該費用可以是直系親屬的誤工費,亦可以是聘請護工的費用)
交通費(往返於醫療機構及住所的費用)
營養費(若 醫療機構給出加強營養的建議 則應當支付)
如果同時涉及精神損害撫慰金以及後續治療費等,相對傷情較為嚴重的情形的費用,則應當支付。
Ⅸ 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怎麼處理,運輸合同違約如何計算賠償
貨物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將托運人交付運送的貨物運送到約定地點,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運輸費用的合同。本意見所指貨物運輸合同不包括由《海商法》調整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 一、貨物運輸合同的特殊性 (一)合同主體的特殊性 1、承運人:提供運輸服務,其基本條件是應當具備相應的運輸工具; 2、托運人:可以是貨物的所有人,也可以是貨物所有人委託的運輸代理人或者貨物保管人; 3、收貨人:雖未參與運輸合同的訂立,但是運輸合同的收益人,享有接收貨物的權利的同時,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如及時提貨、支付運費、負檢驗義務等。 (二)合同形式的特殊性 運輸合同通常是標准合同,基本形式有托運單或者貨物運單,當事人也可以通過簽訂具體的書面合同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 (三)合同變更、解除條件的特殊性 托運人享有法定的單方的合同變更、解除權,但對變更、解除合同造成的損失及費用,應當予以賠償。 (四)運輸合同的不得拒絕性 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指具有獨佔地位以及其提供的服務具有公用事業性質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 (五)法律適用的特殊性 由於運輸行業的特殊風險,法律對承運人的某些權益予以特殊保護。故除合同法外,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和責任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調整的,應當遵循普通法和特別法的適用原則。 二、關於當事人的訴訟主體資格 (一)承運人、托運人均可成為適格原、被告; (二)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情況下,托運人起訴與其簽訂合同的承運人的,應將損失發生區段的承運人列為共同被告; (三)托運人的過錯造成多式聯運經營人損失的,即使托運人已經轉讓多式聯運單據,適格被告仍應為托運人而非受讓人; (四)收貨人是合同的利害關系人,可列為案件第三人。 三、關於實體審理的若干問題 (一)承運人的損害賠償責任 1、歸責原則:承運人承擔貨物損害賠償責任不以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為要件,而僅以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毀損、滅失為要件,採取嚴格責任原則。 承運人證造成的,不承擔損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害賠償責任。 2、舉證責任:托運人對其與承運人存在運輸合同關系,以及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毀損、滅失承擔舉證責任;承運人對《合同法》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3、賠償額的確定: (1)約定標准。即當事人在運輸合同中已明確約定了賠償數額或計算方法的,應按照當事人的約定確定賠償數額;(2)法律規定的補充標准:一是允許當事人通過協商簽訂補充協議;二是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認;三是依照上述方式仍不能確定貨物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的,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