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中國近代水權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中國近代水權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發布時間:2021-07-28 08:38:45

『壹』 水銀行、水權是什麼意思

「水權」一詞在中國現行法律上並未明確使用,而只是一個法學概念。理論界與實務界對中國水權制度建設提出了各種構想,關於水權制度建設的原則、內容等問題都沒有太大的沖突,但是關於水權的定義,卻有截然不同的幾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水權是指非水資源所有權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或合同的約定所享有的對水資源的使用權或收益權,持此觀點的大多是一些理論界的學者,以裴麗萍和崔建遠等為代表;另有觀點認為,水權主要是指水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這種觀點以汪恕誠等為代表。還有觀點認為,水權是由多個權利組成的權利束,是包括水資源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等一組權利的總稱,我國大多數學者都持「多權說」觀點,如姜文來、馮尚友等。

水權是產權理論滲透到水資源領域的產物,從產權角度來講,水權應該是以水資源所有權為基礎的一組權利。開發利用水資源,原則上應該取得水資源的所有權,但是在水資源國家所有情況下,作為政治概念的國家不可能直接利用水資源,直接利用水資源的是大量非水資源所有權人,這就產生了非水資源所有權人必須直接利用水資源所有權人擁有的水資源的客觀需要和矛盾。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案是,在不改變水資源所有權的前提下,由非所有權人向所有權人支付一定費用後取得利用並收益水資源的權利。這種權利,在大陸法系國家稱為用益物權,《水法》規定的取水權(第48 條第1 款)與用益物權有較多的相似性。因此,在中國可將水權理解為從水資源所有權中派生出的綜合了其中的使用權與收益權而形成的物權,是一種准物權。

『貳』 什麼是水權交易機制

水資源配置制度創新的核心是水權制度改革,水權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水權交易制度。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叄』 水權交易制度是什麼

水資源配置制度創新的核心是水權制度改革,水權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水權交易制度。

『肆』 水權的體系

要想從全局和總體上制定水權轉讓和建立水市場的政策,必須用系統論和一體化的思想綜合研究水權問題,防止在水權問題上的片面性和行業化傾向,從立法上建立科學、合理的水權體系。根據各國法律,水權體系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權利: 目前中國水資源使用權的概念,與其他國家民法中使用的用益權有較多的相似性。
從理論上看,人們開發、利用和消耗水資源,原則上應該取得水資源的所有權;由於水資源所有權已經包括使用權能,水資源所有權人有權使用其所有的水資源,因而對水資源所有權人而言,沒有必要設立水資源使用權。但是,現實生活是復雜的,在一個存在不同階級、階層和強權的社會或國家,絕大部分水資源往往為少數人擁有(水資源的私人所有制)或國家所有(水資源的國家所有制),並且擁有大量水資源的少數人往往不必或不能直接利用水資源,作為政治概念的國家也不能直接利用水資源;真正直接利用水資源的是大量非水資源所有權人。由於經濟實力和貧富差距等原因,這些人無錢或沒有能力從水資源所有權人那裡買到水資源的所有權。這就產生了非水資源所有權人必須直接利用水資源所有權人擁有的水資源的客觀需要和矛盾。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案是,在不改變水資源所有權的前提下,由非所有權人向所有權人支付一定費用後取得利用並收益所有權人擁有的水資源的權利。這種權利,在大陸法系國家稱為用益物權,在中國多稱為水資源使用權。
水污染嚴重 1,社會公益性水資源使用權
傳統民商法、經濟法上對水資源的利用著重於獲得經濟效益,而沒有將環境利用和社會利用包括在內。利用水資源的社會功能屬於社會公益權的范疇,社會公益性水資源使用權包括防火、搶險、救災、治病療養、衛生、體育、文化、科研、教育、劃界、國防、軍事等社會公益性權利,這種水資源使用權的收益往往表現為社會效益(很難用經濟價值來衡量)。
2,水產品所有權
單位或個人通過行使取水權而取回的水量,單位或個人用容器接收的雨水,單位和個人通過買賣交易等活動獲得的已經與原有水體分離的水,可以視為單位或私人所有水產品或私人物品;這時形成水產品或水的單位和個人所有權。有些人將水產品的所有權當作水資源所有權或水資源使用權,這是造成水資源權或水權概念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水產品是一種商品,因此對水產品而言具有實際意義的是水產品的所有權而不是水產品的使用權。水產品與水資源的最大區別是:水資源所有權或水資源使用權是對水的來源(水體)的佔有、利用、收益或處分,獲得了水資源所有權或使用權就獲得了源源不斷地供應水的能力;水產品所有權是對一定質和量的水的佔有、利用、收益或處分,獲得水產品所有權只是獲得一定質和量的水。
3,水資源產權
水資源產權是從經濟法的角度對水權的界定,即將水資源作為一種財產、一種產業,主要指以水資源所有權為基礎的一組權利,包括水資源的所有權、佔有權、支配權、使用權和經營權。《法國水法》第1條規定:「水是國家共同資產的一部分。」許多國家將水資源即水體規定為水產業。根據西班牙《水法》(1985年),西班牙國有水產業包括:內陸水(地表水和可恢復的地下水);連續的或不連續的自然河流的河床;湖泊和池塘的基底,公共河道上的地表水庫的庫盆;地下含水層。根據《日本河川法》(1995年)的規定:江河屬國家產業。

『伍』 什幺是水權新《水法》對水權有沒有規定

「水權」一詞在中國現行法律上並未明確使用,而只是一個法學概念。理論界與實務界對中國水權制度建設提出了各種構想,關於水權制度建設的原則、內容等問題都沒有太大的沖突,但是關於水權的定義,卻有截然不同的幾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水權是指非水資源所有權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或合同的約定所享有的對水資源的使用權或收益權,持此觀點的大多是一些理論界的學者,以裴麗萍和崔建遠等為代表;另有觀點認為,水權主要是指水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這種觀點以汪恕誠等為代表。還有觀點認為,水權是由多個權利組成的權利束,是包括水資源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等一組權利的總稱,我國大多數學者都持「多權說」觀點,如姜文來、馮尚友等。

水權是產權理論滲透到水資源領域的產物,從產權角度來講,水權應該是以水資源所有權為基礎的一組權利。開發利用水資源,原則上應該取得水資源的所有權,但是在水資源國家所有情況下,作為政治概念的國家不可能直接利用水資源,直接利用水資源的是大量非水資源所有權人,這就產生了非水資源所有權人必須直接利用水資源所有權人擁有的水資源的客觀需要和矛盾。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案是,在不改變水資源所有權的前提下,由非所有權人向所有權人支付一定費用後取得利用並收益水資源的權利。這種權利,在大陸法系國家稱為用益物權,《水法》規定的取水權(第48 條第1 款)與用益物權有較多的相似性。因此,在中國可將水權理解為從水資源所有權中派生出的綜合了其中的使用權與收益權而形成的物權,是一種准物權。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水權糾紛解決機制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