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美國侵權行為法威廉普洛塞

美國侵權行為法威廉普洛塞

發布時間:2021-07-28 06:41:05

⑴ 美國侵權法的特點是什麼 外國民商法

您好!
侵權法是美國法律制度的基礎,這種基礎性的地位源於美國法律中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其特點如下:
第一,憲法權利為基礎。美國人身權訴訟自不待言,憲法修正案第4條,第5條,第14條等。著名的侵權訴訟多為涉及憲法權利的訴訟。
第二,強烈的競爭性。法院案件審理中除了法律的分析外,常常會採用一些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例如漢德公式、風險與收益分析等,這些方式的採用,是為保證侵權法不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帶來不正當的束縛。
第三,在強調社會保障的同時,強調個人的自我保護和風險承擔義務。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地方,侵權中一方對另一方的賠償對社會而方是損失,關鍵在於這種損失能否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所促進。在美國法院的判決中,正當防衛、自助以及各種特免權無可構成有效的免遭。在早期的訴訟中,法院堅持的嚴格責任原則,即一人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有損失應有賠償。十九世紀中,法院採用過錯責任原則,通過過錯的分析,平衡社會利益。二十世紀,嚴格責任又有抬頭,如產品責任中的瑕疵責任。無論任何年代,法院對於侵權中受損害一方是一味的支持。
第四,程序與實體並重。在侵權訴訟中,可以強烈地感覺到美國法院審理侵權案件中,對於程序的尊崇。法院在侵權法演進過程中,通過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對訴訟雙方利益實施微調,如美國法中的prima facie和res ipsa loquitur等制度。
第五,高額的賠償數額。高賠償,對律師而言,就是高收益,美國做侵權訴訟的律師非常多,侵權案件的類型也非常多,數量也非常多。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⑵ 侵權行為法的目錄

第一章中國侵權法百年歷史與新世紀發展
第一節二十世紀中國侵權法的發展歷史
一、清代後斯的中國古代侵權法
二、清末和民國時期的中國近代侵權法
三、二十世紀後五十年的中國侵權法
第二節新世紀的中國侵權法
一、二十一世紀之初中國侵權法的發展
二、中國侵權責任法的制定
【判解研究】
「不按程序解剖屍體非法侵害屍體」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二章中國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重新構建
第一節構建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的立法基礎
一、構建中國侵權行為理論體系的必要性
二、構建中國侵權行為理論體系的立法基礎
三、正在起草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及建議稿的借鑒
第二節海峽兩岸學者構建的不同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
一、大陸地區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
二、我國台灣地區的「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
第三節關於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設計的發展
一、構建侵權行為理論體系應當著重表現的問題
二、重構中國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的總體思路
三、中國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的基本構造
【判解研究】
「殺蟲劑警示說明不充分引起爆炸造成人身損害」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三章侵權行為與侵權行為法的概念
第一節侵權行為
一、立法上對侵權行為概念的規定
二、侵權行為概念的內涵
三、侵權行為的外延
第二節侵權行為法
一、侵權行為法的概念和特徵
二、侵權行為法的調整功能
三、侵權普通法與侵權特別法
【判解研究】
1.「錯將離婚後撫養糾紛作為侵害監護權」案
2.「以擺放花圏的方式故意違背善良風俗妨害經營」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四章侵權行為一般化和類型化
第一節大陸法系侵權法的一般化立法
一、研究侵權行為一般化和類型化的意義
二、侵權行為一般條款和一般侵權行為
三、大陸法系侵權行為一般化的發展過程
四、大陸法系侵權法規定侵權行為一般條款的意義
第二節英美法系侵權行為類型化的立法
一、英國法的侵權行為類型化
二、美國法的侵權行為類型化
第三節對侵權行為一般化和類型化的綜合分析
一、立法只規定侵權行為一般條款和一般侵權行為的不完善性
二、英美法系對侵權行為類型化的啟示
第四節 制定我國侵權責任法應當實行一般化和類型化的結合
一、中國侵權法應當採取的基本做法
二、《衣索比亞民法典》規定侵權法的啟示
三、中國民法典侵權法立法的基本模式
【判解研究】
「無正當訴因惡意訴訟」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侵權責任歸責原則
第一節 歸責原則及其體系
一、歸責原則的概念
二、歸責原則體系
三、研究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意義
第二節 具體的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
二、過錯推定原則
三、無過失責任原則
四、總結
【判解研究】
1.「汽車風擋玻璃突然爆裂產品侵權責任」案
2.「定作人指示過失造成承攬人及他人傷害索賠」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自然人的侵權責任能力
第一節 侵權責任能力的立法選擇
一、問題的提出
二、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建立的理論基礎
三、侵權責任能力的制度模型分析
第二節 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基本法律問題
一、侵權責任能力制度與其若干相關范疇
二、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本土化考量
【判解研究】
1.「幼兒班幼兒玩火教師未盡保護義務」案
2.「吳某訴朱某、曙光學校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侵權責任構成的違法行為和過錯
第一節 違法行為與過錯的關系問題
一、違法行為是否為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二、關於過錯的構成要件問題
三、違法行為與過錯的關系
第二節 違法行為要件
一、違法行為的概念和結構
二、違法行為的方式
三、違法行為的樣態
四、阻卻違法行為
第三節 過錯要件
一、過錯的概念和意義
二、故意
三、過失
四、過錯與侵權責任的關系
【判解研究】
「撰寫、發表歷史小說侵害他人名譽權」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八章 侵權責任構成的因果關系
第一節 侵權法因果關系概述
一、侵權法因果關系的哲學基礎
二、侵權法因果關系的概念
三、因果關系中的原因
第九章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權責任之損害賠償
第十章基於缺陷產品如回義務的產品侵權責任
第十一章網路服務提供商的侵權責任
第十二章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第十三章侵害債權的侵權責任
第十四章違反醫療機構告知義務的醫療事故責任
第十五章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
第十六章工傷事故的責任認定和法律適用
第十七章侵權責任形態研究
第十八章共同侵權行為及連帶責任的立法抉擇
第十九章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關系和侵害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第二十章侵權損害賠償的過失相抵與損益相抵
關鍵詞索引
……
法的地位
--------------------
作者: 王利明,楊立新 編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2-1
版次: 1
頁數: 390
I S B N : 9787503620157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法律 >> 高等法律教材教輔 >> 民法 根據國家教委《關於「九五」期間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與改革的意見》,我部「九五」規劃的重點是編寫對實現法學教育目標起關鍵作用和具有重大影響的現代法學教材。
現代法學教材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法制建設以及法學教育改革的實際,瞄準培養跨世紀高質量法律人才的目標,努力編寫出版反映當代先進水平的法學教材。
本書力求完整,准確地闡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吸收國內外優秀學術成果,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達到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統一。 王利明:1960年生,湖北省人。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國家所有權研究》、《改革開放中的民法疑難問題》、《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等。
楊立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人身權法治》、《民法判解研究與適用》、《侵權特別法通論》等。 導言
第一編總論
第一章侵權行為與侵權行為法
第一節侵權行為的概念
第二節侵權民事責任
第三節侵權行為法概述
第四節侵權行為法的功能
第二章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
第一節歸責原則概述
第二節過錯責任原則
第三節過錯推定原則
第四節公平責任原則
第三章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第一節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概述
第二節損害事實
第三節因果關系
第四節過錯
第四章抗辯事由
第一節抗辯事由概述
第二節正當理由
第三節外來原因
第五章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一節侵權民事責任方式概述
第二節侵權民事責任的方式和適用
第三節民事制裁方式
第六章責任競合
第一節責任競合概述
第二節返還不當得利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第三節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第二編侵權行為形態
第七章侵權行為形態概述
……
第八章侵害財產
第九章侵害人身權
第十章共同過錯
第十一章混合過錯
第三編特殊侵權責任
第十二章特殊侵權責任概述
第十三章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
第十四章法定代理人、法人及其工作人員和僱用人的侵權責任
第十五章產品侵權、高度危險作業和環境污染致害責任
第十六章地面施工、建築物及其他地上物和動物致害責任
第十七章醫療事故責任和交通事故責任
第四編損害賠償
第十八章損害賠償概述
第十九章財產損害賠償
第二十章人身傷害賠償
第二十一章精神損害賠償
第二十二章附帶的損害賠償
----------------------------------------

作者: 楊立新 主編
出 版 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10-1
字數: 578000
版次: 1
頁數: 452
印刷時間: 2005-10-1
開本:
印次: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9047141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法律 >> 民法 >> 民法學 楊立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現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曾任全國婚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從1975年起,從事審判工作、檢察工作和法學研究、教學工作,先後擔任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審判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民事行政檢察廳廳長、檢察員;煙台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1980年開始進行法學研究並發表法學研究作品,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學和民事訴訟法學,出版論著50餘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多次到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早稻田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銘傳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澳門大學等著名學府訪問講學。 第一編 導 論
第一章 侵權行為
第二章 侵權行為法
第三章 侵權行為法的歷史發展
第二編 侵權責任構成
第四章 侵權責任歸責原則
第五章 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第六章 抗辯事由
第七章 侵權責任與其他民事責任競合
第八章 侵權責任方式和民事制裁方式
第三編 侵權責任形態
第九章 侵權責任形態概述
第十章 直接責任和替代責任
第十一章 單方責任和雙方責任
第十二章 單獨責任和共同責任
第四編 侵權行為類型
第十三章 侵權行為類型化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四章 適用自己責任的侵權行為
第十五章 適用替代責任的侵權行為
第十六章 適用無過錯責任的侵權行為
第十七章 事故侵權行為
第五編 侵權損害賠償
第十八章 侵權損害賠償規則
第十九章 人身損害賠償
第二十章 財產損害賠償
第二十一章 精神損害賠償
參考書目

⑶ 簡述美國法中侵權責任的基本原則

在美國,侵權法主要屬於各州的法律范疇,而且主要由判例法組成。在聯邦法律中1946年的Federal Tort Claims Act (聯邦侵權索賠法)是最主要的一個法律。
侵權行為可分為故意侵權行為(intentional tort)、過失侵權行為(negligence or negligent tort)和嚴格責任侵權行為 (strict liability tort). 對侵權行為的一般救濟方法是對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予以一定的金錢補償,在涉及交通事故等領域的侵權賠償則廣范採用保險賠償的方式。
侵權法的原則簡單有:
1、每個人都要對其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在有限的形式下兒童亦然(但是,父母僅當其作為該兒童之代理人或未能按照其監護義務行事時才負此責任),但國家不在此例,除非法律明確規定取消了國家的豁免權。
2、每個人包括新生兒都受到侵權法的保護。 當其被繼承人或近親屬被故意或過失導致死亡時(非正常死亡之訴),繼承人或近親屬可以提起損害賠償之訴。
3、過失侵權責任以過失行為和對人身或財產的侵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為前提要件。一個人若沒有盡到其注意義務就被認為是有過失的。

⑷ 美國侵權法重述是哪一年

最初的《侵權法重述》於1923年——美國法律研究院在同年早些時候成立後不久——即開始編撰。因此,與《代理法重述》和《合同法重述》一道,《侵權法重述》是研究院最早的幾個項目之一。在隨後數年內全面負責該工作的報告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弗朗西斯·H·博倫(Francis H.Bohlen)教授,雖然起草該《重述》部分章節的助理報告人達7人之多。該《重述》的最後一卷(即第四卷)於1939年出版。又過了16年後,在1955年,研究院回到侵權法這一主題,對最初《侵權法重述》的各個方面進行回顧和反思,依據其後法律的發展重新表述並常常擴展其規定內容。費時24年才完成的《侵權法重述第二版》最終完全替代了原《重述》;因此,本書未收入原《重述》的任何章節。《侵權法重述第二版》的報告人是躋身20世紀最著名侵權法專家的兩位學者:加利福尼亞大學赫斯汀法學院的威廉·L·普若瑟(William L.Prosser)教授和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約翰·w·威德(Johnw.Wade)教授。最初的編撰工作幾乎完全是普若瑟完成的,並且前十九章在他仍擔任報告人時已被研究院批准、出版。普若瑟在1970年辭職後,威德承擔了修改普若瑟的剩餘幾章的草稿、將其提交研究院批准,並監督其出版的責任。

⑸ 美國產品責任法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美國產品責任法概述

根據美國《布萊克法律辭典》的規定,產品責任是指「生產者和銷售者對於因其製造和出售有缺陷的產品而使該產品的購買者、使用者及第三者遭受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而進行賠償的法律責任」,調整這種法律責任而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就是產品責任法。

按照有關美國法律的解釋,產品責任是一種侵權行為,因此產品責任法是侵權行為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它又具有不同於一般侵權行為法的特點。由於美國有的州法認為產品責任的承擔可以建立在完全獨立的嚴格責任基礎之上,這種嚴格責任既區別於過錯責任,也不等同於一般侵權法上的無過失責任,受害人可以僅通過證明產品存在缺陷,並且這種缺陷造成了對受害人的損害,而無須證明生產者或銷售者對缺陷的存在具有過失,即可請求他們給予賠償。因此美國的產品責任法是一種以嚴格責任為主要歸責原則的特殊的侵權行為法。

美國的產品責任的立法表現形式多樣,既有習慣法(common law),又有成文法(statute law),包括聯邦產品責任法、各州產品責任立法及判例以及適用於各州的有關產品責任的規定、判例,也包括對司法實踐有著指導作用的有關產品責任的示範法。為了統一各州產品責任法,美國商務部於1979年1月公布了《統一產品責任示範法》 (Model Uniform Proct Lability Act),作為專家建議文本,供各州在立法及司法中參考適用。此外,美國參議院商業科學和運輸委員會下設的消費特別委員會於1982年公布的《產品責任法草案》以及美國法學會編撰的《第二次侵權法重述》(1965年版)在統一各州的產品責任法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1997年5月2日,美國法學會通過了新的產品責任法重述——「法律重述(第三次),侵權:產品責任」,標志著美國產品責任法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⑹ 一個美國侵權責任法的案例

美國有個老太太在給她的寵物貓洗完澡以後,突發奇想把貓咪放進微波專爐烘乾,屬結果貓死了。老太太悲痛欲絕將製造商告上法庭,理由是他們沒在說明書中警告不能把貓咪放進微波爐,結果法庭判決支持。有口難言的製造商只好在他們已十分冗長的說明書中又加一條:本產品僅用於食品加熱,請不要將貓咪放入其內。

⑺ 於中國專利和美國專利 侵權的問題。

正我來國《侵權責任源法》第六條 對"一般侵權行為"做出了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 擔侵權責任。而該法第七條是對"特殊侵權行為"的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侵權行為 的歸責原則,是指在加害人的行為致人損害時,根據何種標准和原則確定加害人的侵權責任的制度。我國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主要包括過錯責任原則。

⑻ 美國侵權法在美國法典的哪一部分

您好,在美國來,侵權自法主要屬於各州的法律范疇,而且主要由判例法組成,並不屬於某個法典。
在美國,侵權行為可分為故意侵權行為(intentional tort)、過失侵權行為(negligence or negligent tort)和嚴格責任侵權行為 (strict liability tort)。對侵權行為的一般救濟方法是對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予以一定的金錢補償,在涉及交通事故等領域的侵權賠償已廣范採用了保險賠償的方式。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⑼ 關於「信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有哪些學者的現有著作

信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長春鐵路運輸法院 林號兵
信息時代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周健
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後記及第二版補記
張新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教授
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第2版)
作者:張新寶著
張新寶,湖北省公安縣人。1984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獲碩士學位(1987年)。1991年至1993年赴美國進修美國侵權行為法;1994年至2001年曾先後往日本東京大學、丹麥人權研究所、德國奧斯納布呂可大學訪問研修。1997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民法博士學位(在職攻讀);1986年至2002年相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學研究》雜志編輯、副編審、編審和雜志社社長;2002年調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12月被中國法學會評選為「第三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近十多年來,發表民商法學論文數十篇,著作和譯著十餘種(部分為合著);著中《中國侵權行為法》(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名譽權的法律保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互聯網上的侵權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譯著,上、下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為其代表作。

⑽ 按照美國法律,美國專利侵權判定是怎麼判的

美國專利法第271條涉及侵權問題,該條款只是開列了一串侵權行為,並且指出這些侵權行為指向的目標是「獲得專利權發明」,但卻沒有進一步指出如何判斷一項專利是否遭到了侵權。美國法院在解釋專利權利要求時,使用了兩種證據以供使用。即美國專利侵權如何判定的證據。
一、內在證據。即由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專利審查檔案組成。法院要求將所有內在的證據記錄加以考慮來決定權利要求的含義。第二是外在證據,包括從字典的定義到專家證據。初審法院的法官有決定是否採納外在證據的自由裁量權,但是如果內在證據可以對權利要求進行合理解釋,則不需要對外在證據加以考慮。
二、字面侵權。字面侵權是指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某一專利的權利要求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具備了權利要求中的每一個技術特徵;或者說權利要求里的每一個限定或要素都可以在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找到,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對該專利的字面侵權。
三、等同侵權。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長久以來問題最多、爭議性最強的當屬等同原則。等同理論起源於美國,用於調整日益多樣化的發明和專利說明書解釋程度之間的界限,通常作為強化專利權的理論根據被使用。等同侵權是相對於字面侵權而言,其含義是指:被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某一專利的權利要求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雖然與權利要求中的限定或要素不一樣,但兩者只有非實質性的區別;或者說,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等同於權利要求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限定或要素,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對該專利的等同侵權。

閱讀全文

與美國侵權行為法威廉普洛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