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論社區法律糾紛的特點及防範

論社區法律糾紛的特點及防範

發布時間:2021-07-28 03:01:03

『壹』 關於物權法的社區常見法律糾紛

你去找家小區的物業問問,他們常見的糾紛有哪些。一般物業對這些都會有一個回冊子記載的,至於答能不能弄到手就要看你的交際能力了。收集到這些資料然後據此回來查詢相關的條文自己做出解答,這樣差不多就可以了,實用性還比較強

『貳』 社區里會存在哪些法律問題

這個就多了,像物業收費的問題,房子漏水。。。鄰居的環境影響,養小狗咬了人等等,很多

『叄』 社區居民糾紛的類型和特點。我要官方的回答。詳細的點。比如因糾紛主體可分為什麼什麼的和其他

社區法律糾紛大約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鄰里糾紛。鄰里糾紛處理不當容易激化,釀成專惡性事件,屬影響公民的生產、生活,且易形成積怨,影響社會穩定。
2、物業服務糾紛。據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社區管理的課題組,對北京70個居民小區的調查結果顯示,業主與物業公司發生嚴重糾紛,佔到他們調查總數的80%左右,這種高比例的情況,在上海和廣州也極為突出
3、社區管理糾紛。
一是管理體制上的糾紛。
二是計劃生育管理的糾紛,

『肆』 如何處理社區居民矛盾糾紛

1、提升社區環境質量;
2、擴大社區服務范圍;如:成立業主委員回:該業主委員會的委員均答是由業主通過推薦,選舉出來的公道正派、有威信、有說服力、通曉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退休老幹部、老黨員、樓組長。他們負責就平時小區內因亂扔垃圾、空調外機滴水、下水道堵塞、天井積水、污水外溢、侵佔共用位等原因引起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調處。
3、豐富社區居民文化活動;
具體怎麼搞,自己開動腦筋啦,當然也可以到先進小區學習嘛!

『伍』 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與法律

這是屬於鄰里之間的民事糾紛,涉及不到法律,自己協商解決,或找社區工作人員協調解決就行了。

『陸』 如何運用有關社區糾紛的法律法規和正確的方法技巧幫助社區消除不安定的因素,為當

運用調解技巧,著力化解社會矛盾

如何在案件審理中講究調解方法,講究調解藝術,採用巡迴審理、就地辦案以及庭前調解等方法,2005年共辦結各類案件353件,經法官調解達成協議或原告撤訴的案件達到250件,佔70%,平均審限為31.5天,使大量民事矛盾化解在基層,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我們在調解案件中深刻體會到,要成功地進行庭前調解,光靠枯燥地講解法律條文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講究調解藝術,善於綜合運用心理學、社會學、演講學等多門類知識,充分發揮調解的各種技巧,才能達到成功調處的目的。我們的主要經驗和做法是:
一、承辦法官要有「五心」。民商案件要做到定分止爭,官了民了,法官一定要有公心、熱心、誠心、細心、耐心,才能根據不同類型的案件,對症下葯地採取各種調解方法。公心是貫穿在調解工作中的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它要求法官在調解過程中應堅持當事人法律地位,權益,人格一律平等,排除親疏,好惡,內外的因素,堅持以理服人。承辦法官出於公心,才能得到當事人的信賴,這份公心,當事人看不到,摸不到,卻能感覺到,法官的口碑、學識、言行舉止、工作作風等方面,都會影響到案件的調解;承辦法官要有誠心,即表現在熱心、耐心和細心等方面,也體現在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案件情況的熟悉程度,更體現在優質高效的服務,真心實意在為當事人排憂解難,用真誠和熱情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和當事人的支持和信賴;熱心則應當表現在對當事人的態度上,一杯茶,一聲請,說聲好,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為調解打好基礎。要做到耐心,除了能靜聽當事人的訴說、甚至嘮叨外,更應當容忍當事人的不禮貌,要養成「聽得進、忍得住、拖得起」的好性子。在聽的過程中勸說,在忍中明理,在拖(在當事人情緒激昂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的過程中化解矛盾;細心則要求承辦法官能從當事人的言行舉止中,悟出當事人的真實意圖,細心調查,找准原因,堅持疏導,消除誤解;調解工作也是一樣,不能單聽一方訴說,只有深入調查,掌握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後,才能在調解時有理有據,避免說話授人以柄,處於被動局面。去年,我們在辦結一起繼承案件,被告戴*因疲勞駕車,單車肇事,發生車禍,傷了自己和不到8歲的兒子不說,還奪走了妻子的生命,傷好出院,等待他的卻是公安的偵查、檢察院公訴,還有法院的審判,更令他想不通的是,一向和藹的岳父母同時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戴*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撫慰金,還一紙訴狀,將戴*告上法庭,要求分割遺產。而戴*的岳父母,失了愛女,傷了外孫,這份悲痛,這份怨恨,全部發泄在女婿戴*的身上,在老漢眼裡,這車禍出的蹊蹺,女兒死了,女婿卻只傷了點筋骨,這戴*肯定是故意殺害愛女的兇手,而不是普通的交通肇事;他認了死理,到處告狀,不把戴*繩之以法,不讓戴*抵命,絕不罷休!承辦法官用「五心」感化了雙方當事人,不僅了結繼承案件,雙方還對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一並和解。
二、庭前調解要有「五問」,採用庭前調解的方法,大多是答辯期內的調解,有些當事人尚未聘請律師參與訴訟,一方面,庭前調解可以加快辦案的節奏,由於雙方尚未薄公堂,案件調解相對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當事人的各項費用。正因為如此,庭前調解應當「五問」,一是在立案時問原告是否願意調解及大致的調解方案;二是送達起訴書副本時,問被告是否願意協商及有否協商的方案;三是問雙方案件主要爭議的焦點,以便調解時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調解工作,切實可行地提出調解方案;四是問雙方產生爭議焦點的的原由,以便解除雙方心中的「心結」和「疙瘩」,以達到案結事了;五要問雙方當事人的社會關系,對方的性格愛好等等,以便通過當事人的親朋好友,協助做好勸導工作。2005年巡迴法庭通過「五問」,摸清了當事人的糾紛症結,然後通過庭前調解,巡迴審理,當日立案,當日送送,當日結案,當日履行的案件共計25件,加快了辦案節奏,提高了調解成功率。
三、調解藝術要有「五法」,一是親情感化法,親情感化法,對於重視親情的當事人,要善於運用孩子的負擔及親昵紐帶作用。如金某某訴黃某某離婚一案,由於被告是剛轉業的軍人,一時難以適應地方生活,與原告相難免產生矛盾,我們利用老人的勸導,孩子的親情感化原告,告知雙方夫妻之間不僅存在愛情還更具備親情因素,故應相互扶持、相互尊重,共同追求幸福生活,並告知如何正確消除夫妻矛盾的方法和自我調節途徑,通過我們細致的工作,雙方言歸於好。二是將心比心法,首先要求法官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盡力化解雙方的矛盾糾葛;其次對當事人之間的矛盾關善於引導當事人進行換位思考,形成彼此之間的一種互信;三是察言觀色法,要學會做思想工作,承辦法官就應當根據案件情況及當事人的性格特點開展調解工作,因此,承辦法官除了調解前要對案件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外,還應當根據不同當事人的不同情況,尋找合適的調解途徑和方法。如我們在接待律師或有一定法律知識的當事人時,強調要使用法言法語,讓對方欽佩法官,對文化程度不高或年齡較大的當事人則應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甚至可以用方言交談,講法律用道理的方式說出來,讓對方有一種親善、平和的感覺。四是循循善誘法。循循善誘是調解工作的靈魂,要注意對象,把握火候,注意分寸,因勢利導。五是剛柔並濟法。民事糾紛案件特別是離婚等家庭糾紛的案件,往往是由於一方的過錯導致糾紛的發生,對於不願意離婚的有過錯的一方責令其向提起離婚訴訟的另一方積極承認錯誤,保證悔過,求得原諒;同時對提起離婚訴訟的一方的離婚原因進行分析,是基於重大矛盾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所致,離婚是否值得進行勸導;幫助引導其回憶雙方曾經的幸福婚姻生活,並同時幫助其回憶、挖掘對方的優點;對案件事實清楚,但雙方矛盾較為激化的案件,也可向可能敗訴的當事人告知可能的審判結果。原告庭前調解,可以創造良好的氣氛,但同時,庭前調解應當強化工作責任心,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民事調解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民事案件當事人耐心細致地宣傳法律法規,對當事人提出的問題,按照法律法規一一作出解釋,並引導當事人認清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明確不履行法律的後果,從而使雙方當事人能夠理智、冷靜地對待相互間的糾紛,達到調解解決的目的。如對脾氣暴躁,容易沖動的案件當事人,就用溫和態度平息當事人心中的怒火,張某某與李某某離婚後的財產糾紛一案中,雙方在離婚時均聲稱不要孩子的撫養權,為此,從幼兒園、派出所到電台報社將孩子置之不理,而在處理財產問題上,張某又以各種方法進行威脅。針對以上情況,我院巡迴法庭通過張某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進行溝通,並通過其長輩作好了思想工作,不僅圓滿地分割了夫妻離婚後的財產,而把正在執行的案件一並予以解決,做到了案結事了。
四、創新調解機制要「五變」,一、變程序式的調解為定分止爭的調解,一些承辦法官認為,調解是「淘漿糊」,法官的職責是裁判,因此,對調解的興趣不大,熱情不高,而且費時費力,因此,一些法官往往為了圖省事,一判了之。然而,這類案件由於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雙方的紛爭,敗訴一方上訴,二審後再執行,無形中加大了執行的難度,甚至有可能再次釀成糾紛。要改變這種狀況二、變單純的訴訟調解模式為社會參與的調解機制。一要充分發揮代理人的作用,通過代理人做好當事人的工作;二是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找出對案件調解能起重大影響的關鍵人物進行調解,如雙方的長輩,村坊里德高望重的老幹部等。三是司法調解組織。三、變承辦法官個人調解為以庭為單位集體參與調解的模式。庭前調解除了以庭為單位進行外,也可採取調審分離的方法,避免調解不成後陷入被動。四、變法庭庭內調解為庭外巡迴調解的方式。五、變單純的面對面調解為多種調解形式結合的模式,如背靠背的方法、電傳、信函調解、委託調解等。
在各種類型的民間糾紛中,群體性糾紛因其矛盾大,涉及的人數多,已成為嚴重影響社會安定的因素之一。群體性糾紛通常是以一個問題引發,多個矛盾參雜的綜合反映。因此,對於這種糾紛應進行綜合分析,從多個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找准關鍵環節,妥善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因此,積極推進庭前調解,一方面可以提高辦案效率,減少訴訟成本,減少上訪,更主要的在於構建大調解的機制可以構建和諧的社會。

『柒』 社區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愛護公共財產。
2、協助政府部門在社區開展民事調解、社會治安、勞動就業、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和流動人員管理等工作,協助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維護本社區的交通、通訊、能源等市政公共設施。
3、向社區居民會議或社區成員代表會議負責,並定期匯報工作,努力完成其提出的各項任務。
4、辦理本社區居民的公共事務,開展共駐共建,管理和維護集體資產。
5、發展社區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6、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興辦有關的社會福利事業,指導、管理社區安老、助殘等社區服務機構。
7、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區內失業人員及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與服務工作。
8、參與業主委員會對本社區的物業管理和服務進行指導、監督和支持。
9、加強社區與社區之間的聯系,促進團結、互助,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與政府部門及其他社區進行合作。
10、向政府部門反映社區居民的意見、要求並提出建議。
11、組織社區居民對政府部門的各項政務進行民主評議和民主監督。
12、依法積極培育和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協助政府部門加強對社區民間組織的指導與幫助。
13、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府允許范圍內,自主決定社區各項事務。

『捌』 如何處理社區居民矛盾糾紛

提升社區環境質量;擴大社區服務范圍;成立業主委員:該業主委員會的委員均是由業主通過推薦,選舉出來的公道正派、有威信、有說服力、通曉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退休老幹部、老黨員、樓組長。他們負責就平時小區內因亂扔垃圾、空調外機滴水、下水道堵塞、天井積水、污水外溢、侵佔共用位等原因引起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調處。

『玖』 社區有那幾個特點

「社區」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是共同的東西和親密的夥伴關系。

美國威廉斯堡社區
20 世紀30年代初,費孝通先生在翻譯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的一本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社區與社會 著於1887年)時,從英文單詞「Community」翻譯過來的,後來被許多學者開始引用,並逐漸的流傳下來。「社區」一詞最初是由德國的社會學家滕尼斯應用到社會學的研究中。近些年,我國的很多社會學家開始對「社區」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而且對「社區」的理解和認識諸不相同。例如范國睿認為:「社區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內的個人或家庭,出於對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等目的而形成的特定范圍,不同社區間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區別開來」。[1]劉視湘從社區心理學的角度定義為:「社區是某一地域里個體和群體的集合,其成員在生活上、心理上、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互關聯和共同認識」。[1]是指有共同文化的居住於同一區域的人群。在具體指稱某一人群的時候,其「共同文化」和「共同地域」兩個基本屬性有時會側重於其中一點。如「和平里社區」、「四方社區」是側重其共同地域屬性,而「華人社區」、「穆斯林社區」、「客家社區」等則側重其共同文化的屬性。不過無論所指側重哪邊,社區一詞都是強調人群內部成員之間的文化維系力和內部歸屬感。20世紀後期,無論台灣,還是中國大陸,有感於過去過度重視宏觀經濟發展忽略社區需求的情勢,都分別將「社區建設」或「社區營造」提升到國家政策的層面。在地方組織方面,都開始在小型地緣組織中引入「社區」兩字。如台灣的「社區理事會」,大陸則有意將原來的「居民委員會」改稱為「社區居民委員會」,不過此舉尚有很多法律問題沒有釐清。

閱讀全文

與論社區法律糾紛的特點及防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