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用卡 民事糾紛
很簡單的,你立即致電交行客服電話,接通人工。這個時候有兩種說法供你回選擇:
1:說卡一直答沒收到,怎麼回事,銀行會另外跟你郵遞過來一張新卡。免費。
2:說卡丟了,掛失。然後一樣郵寄新卡給你,但掛失要收費。一般在100元左右。
你自己選擇。個人覺得第二個保險些。
萬一你老闆是個無良之人,偷偷的開了你的卡使用了,(他應該知道你的身份證號碼等信息,然後用你填寫的單位電話可以開卡)這個可能你需要證明一下,你可以首先問銀行,卡片是否安全的,有沒有被人開卡使用。如果有,立即報案。你老闆將面臨刑事責任。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必須跟銀行申請更換郵寄地址,但只能選擇你在申請表上填寫的家庭住址。不要又郵寄到單位去了。(這點很重要。但不要對銀行主動透露出你已經離職的消息。)就說單位人多,很容易搞丟了/
在你和銀行通話之前,銀行要核對你在申請表格上填寫的一些信息。請你務必正確回答。
❷ 關於信用卡的法律
最後次催告時間根據辦理信用卡時的合同約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
錢數不是定案關鍵,看你對透支的金額有沒有主觀上的惡意,如果沒有主觀惡意到了還款期不能還清,銀行可以對你的所有的財產申請財產保全,就是用物變賣抵債。這種情況不構成信用卡詐騙。
但是如果你在對方最後期限到期時拒不還款或者逃逸避債,你就可能構成信用卡詐騙。
❸ 信用卡的法律法規
信用卡涉及的法律法規:
信用卡業務作為一種民事行為,《民法通則》、《合同法》、《刑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法律對信用卡業務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
1、《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民法通則》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信用卡法律關系中最為基礎的就是發卡銀行、持卡人和特約商戶三者的關系。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發卡銀行始終面臨著申領人偽造資料騙取發卡機構信任的問題,非法持有人的詐騙問題,合法持有人惡意透支的問題以及特約商戶未盡職責的問題;持卡人則面臨著信用卡和身份證被盜竊、遺失的問題。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對使用偽造、作廢、冒用他人信用卡、惡意透支的(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及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依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3、銀行法律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是我國金融法律體系中的兩部重要法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五章第31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按照規定審批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及其業務范圍。"《商業銀行法》第3條在經營范圍中共有13項,信用上學業務即歸屬於第13項中"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其他業務。"違法法律規定是無效的,而且要受相應的刑責的。
4、《擔保法》的規定。這些法律內容:被保證的主債權種類、數額;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保證的方式;保證擔保的范圍;保證的期限;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此外,信用卡保證合同作為信用卡合同的從合同,其法律屬性和法律責任適用我國《擔保法》第5條:"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擔保合同被確定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5、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信用卡業務中的主體、發卡銀行、代理銀行、持卡人和特約商戶都具有約束力,而且在業務規定、業務管理、信用卡的申領與銷戶、轉帳結算、存取現金、法律責任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規定。首先,《辦法》第3條規定:"本辦法所稱信用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商業銀行向個人和單位發行的信用支付工具",闡明了只能是我國境內的商業銀行才有資格發行信用卡,並在第5條中排除了非金融機構、非銀行機構、境外金融機構的駐華代表機構經營信用卡業務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在有關信用卡業務中必須執行人民銀行規定的統一存貸款利率和特約手續費費率,並按規定比例額交存存款保證金以及執行帳戶管理、現金管理等。其次,《辦法》第22條指出:"特約單位不得以任何現由拒絕受理持卡人合法持有的簽約銀行發行的有效信用卡。"也就是說,特約單位與發卡行之間存有代理關系,持卡人持有發卡行發行的信用卡到特約單位進行消費,特約單位應一視同仁,不能從技術角度或收費待遇上予以歧視。
6、其他包括《關於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關於辦理利用信用卡詐騙犯罪案件具體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各商業銀行關於信用卡的章程、特約商戶協議書、特約商戶操作程序、信用卡業務會計核算手續、信用卡保險單等都有針對信用卡使用有關的約定與規范。
❹ 信用卡違約屬於哪種法
也許我可以幫你。但是你要記得。不要太張揚。畢竟是論文么。你懂的
一 、選題背景和意義
信用卡起源於美國。1915年,美國的一些百貨商店、飲食娛樂業、汽油公司向特定顧客發放一種金屬徽章作為信用籌碼,顧客可憑徽章在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約期付款,這就是信用卡的雛形。上述籌碼在1950年演變為具有證明身份和支付功能的卡片,這是世界上第一張塑料卡。1951年,美國紐約弗蘭克林國民銀行發行了允許持卡人在規定的信用額度內在指定商戶消費的卡片,開始了銀行發行信用卡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些銀行發行了直接從客戶活期賬戶扣款、專供ATM取款使用的借記卡,開始了銀行發行借記卡的歷史。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信用卡業務起步較晚。信用卡在我國流通領域中出現始於八十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大批外國人士來華旅遊或公幹,傳統的現金結算方式無法滿足國外來賓的需要,中國銀行先後與國外七家信用卡公司簽訂了辦理這七家公司發行的七種國際主要信用卡的取現和直接購貨。1986年中國銀行又率先發行了中國第一張信用卡——人民幣長城卡。1988年又推出了中國第一張長城萬事達卡,1990年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也開始發行萬事達卡。1995年廣東發展銀行發行了我國第一張具有循環信用功能的信用卡。信用卡在中國從代理到發行,經歷了大約10年時間,從無到有,並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支付方式。
近年來,由於我國信用環境建設不完善,銀行與持卡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持卡人違約等問題日益突出,加之法律法規不健全,發卡機構在經營和管理過程中風險控制乏力及銀行間的無序競爭,致使該業務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逐步顯現,突出表現在信用卡持卡人違約和欺詐行為出現攀升的勢頭。因此,商業銀行在大力拓展信用卡發卡過程中,必須對信用卡業務風險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以便採取措施,這對於商業銀行防範和化解信用卡風險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信用風險分析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從60年代開始,美國、歐洲一些國家的學者已經開始信用風險評價模型的研究,並逐步應用到銀行業的客戶信用評分與風險管理之中。這期間統計學和運籌學等定量分析工具被運用到信用評分領域,主要採用傳統的多元參數統計方法,包括多元判別分析法(MDA)、Logit模型(Martin 1997,Ohlson 1980)以及運籌學的線性規劃分析方法等。20世紀90年代興起以神經網路為代表的非參數統計方法,並逐步應用到信用評分模型。包括多層感知器(MLP)、BP演算法網路、概率神經網路(PNN)(Eric andLong 1995)、自組織映射神經網路(SOM)(Kiviluoto and Bergius 1997)、玻爾茲曼機神經網路(Boltzman Machine)(Kryzanowsk,Galler,Wright1993)、遺傳演算法以及多智能體系統等。
2006年1月,人民銀行的個人徵信系統在全國正式運行,可以查詢到個人在商業銀行的借還款、信用卡、擔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關的身份識別信息。我國絕大部分商業銀行已將查詢個人徵信系統納入信貸管理流程。根據信用報告上的個人信息,在信貸審批和貸後管理時能夠甄別出高風險客戶群體,然後採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損失。
目前,個人信用報告已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依據。但是,由於信用報告上的信息量大,審批人員做決策時需要一定的時間綜合考慮各類信息,同時審批工作難免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面性。為此,有必要根據個人信用報告開發徵信局信用評分,為商業銀行提供決策支持,幫助其有效防範風險。
在美國,徵信局信用評分主要由三大個人徵信公司提供,分別是益百利(Experian)、艾可飛(Equifax)和美國環聯公司(Trans Union)。他們從各個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獲取消費者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匯總,按照規定的格式向外界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報告中有一項是個人信用評分,同時還提供信用等級並給出比例。這三家公司的評分都由評分科技公司Fair Isaac提供,稱作FICO系列信用評分。
在國內,目前還沒有類似的全國性的徵信局信用評分,只有地方性資信公司的信用評分。比如上海資信公司推出的個人信用評分體系設立了7個評分等級,從-600分到1700分將個人信用狀況詳細量化,從而評出G~A 7個等級。深圳鵬元也於2005年推出了個人綜合信用風險評分——鵬元800。該信用評分體系共設6個等級,從320分~800分,每80分一級,每個分數對應一個違約概率,分數越高表示違約風險越低。
三、設計(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通過信用評分的方法來分析個人客戶的信用狀況,可以增強個人信貸決策的科學性與公正性,並且提高個人信貸決策的效率。因此越來越多的數學方法被引入到了信用評分中,概括來看,主要分為統計和非統計兩大類。統計方法主要包括判別分析、回歸分析、分類樹和最近鄰法,非統計方法包括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專家系統和數學規劃方法。從發展過程來看,雖然統計方法應用最早並且現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採用傳統的評估方法對企業客戶進行信用評價時,判斷失誤的例子經常發生,給信貸機構帶來巨大損失。而採用神經網路評價系統不僅評價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而且可以避免信貸分析人員的主觀好惡和人情關系造成的錯誤,它以客戶的信用資料為輸入,將實際的信用情況作為評價結果輸出。BP神經網路的網路結構簡單,演算法易於編程實現;BP網路用最小均方差學習方式,只要有足夠的隱層和隱結點,可以逼近任意的非線性映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在眾多建議型神經網路演算法中,BP網路具有很好的評估效果。
❺ 信用卡糾紛管轄法院有什麼法律規定嗎
信用卡一般在信用卡申領合約或章程中約定了管轄法院的,一般都是銀行的信用卡中心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❻ 信用卡訴訟的法律依據是哪一個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告銀行沒有勝算,不如告刷卡的商店。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你的信用卡是被盜刷,也就是說對方知道密碼什麼的,這個時候銀行就是再了不起也不可能知道到底持卡人、打密碼的人是不是卡主。所以,銀行在這里沒有什麼責任。相反,我們知道信用卡刷卡是要對簽名的,看買主的簽名和卡上的簽名是否一致。(有些銀行沒有簽名這個程序。)這個時候,我們大可以推定,如果商店的員工進行簽名的登記就可以避免這一損失的出現,在這個層面上,商店絕對負有過錯,應該承當責任。要他們賠償法院會支持的,我接觸過的案例有一例就是這樣的,結果法院判商店賠償一部分,根據公平原則再由銀行補償一部分。建議樓主把商店作為被告,銀行作為第三人進行起訴,估計問題不大。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到你。
補充:還是我上面的觀點,銀行是沒有對筆跡的義務,義務在於商店,而且簽名是在信用卡消費之前,就是銀行根本也不知道當時誰在消費。如果說掛失以後還可以消費,那麼顯然銀行就有過錯了,而現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法院的人說告銀行,可是這個方面銀行已經履行了掛失的義務,沒有什麼可以責備的,所以還是告商店,記住本案的一個關鍵,商店如果對筆跡就肯定不會出事,除非盜用者和你的筆跡是一樣的,那麼商店就沒有這個責任了。無論是告商店把銀行做第三人也好,還是共同起訴也好,總之不可以放過商店,商店必須對此負主要責任。
說一下法律依據的問題。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當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如何確定是否違約呢?實際上所有信用卡刷卡商店都與銀行有一份「簽名審核」的協議,裡面說明了商店必須履行「簽名審核」這個義務。而本案中商店顯然沒有履行這個義務,雖然我們不是這個約定的訂約人,但是如果商店違反了這個協議一樣要對消費者負責。至於這個協議怎麼找我不太清楚,最好請律師搞定。或者可以已經《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持卡人的權利:
(一)持卡人享有發卡銀行對其銀行卡所承諾的各項服務的權利,有權監督服務質量並對不符服務質量進行投訴。
(二)申請人、持卡人有權知悉其選用的銀行卡的功能、使用方法、收費項目、收費標准、適用利率及有關的計算公式。
(三)持卡人有權在規定時間內向發卡銀行索取對賬單,並有權要求對不符賬務內容進行查詢或改正。
(四)借記卡的掛失手續辦妥後,持卡人不再承擔相應卡賬戶資金變動的責任,司法機關、仲裁機關另有判決的除外。
(五)持卡人有權索取信用卡領用合約,並應妥善保管。」向銀行索要。
最後為加強樓樓的信心,發給你一個我上面說的案例的內容:
余某是招商銀行雙幣種國際信用卡的持卡人。2005年11月26日晚8時許,余某在上海市曲陽路上某酒家用餐完畢結帳時發現該卡遺失,遂撥打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電話申請掛失並向當地派出所報案。然而,銀行查詢結果顯示,余某遺失的這張信用卡已於掛失前在上海九洲黃金有限公司及上海城隍廟第一購物中心有限公司城隍珠寶總匯店堂的POS機上被使用,所購商品為千足金擺件,三次刷卡金額共計人民幣1.9餘萬元。
由於該信用卡的使用以持卡人簽字為准,無需密碼,因此持卡人必須於每次刷卡消費之後在簽購單上簽名。余某在事後調查中發現,冒用者在三張簽購單上錯將余某姓名中的「銅」寫成「鋼」,而上海九洲黃金有限公司和城隍珠寶總匯的收銀人員對此竟並未發現。由於該信用卡正面印有與余某姓名的漢語拼音,背面持卡人簽名欄也留有簽名,余某認為上海九洲黃金有限公司和城隍珠寶總匯作為受理銀行卡聯網業務的特約商戶,在受理銀行卡支付業務時,沒有認真審核簽購單上的簽名和信用卡正面拼音及背面預留簽名是否一致,造成其財產損失,於是將上海九洲黃金有限公司、城隍珠寶總匯及其總公司上海城隍廟第一購物中心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兩被告賠償因信用卡被冒用所受損失。
樓主加油啊
對此,兩被告發表辯駁意見稱,所謂「簽名審核」是特約商戶與銀行所簽訂的協議內容,僅對商戶與銀行具有約束力,原告余某並不是簽約方,無權在訴訟中予以引用。此外,根據收單銀行已就涉案三張簽購單所載明的款項與兩被告進行了結算這一事實,可認為兩被告已履行了自己的審核義務。
市二中院審理後認為,兩被告上海九洲黃金有限公司和城隍珠寶總匯在簽購單簽名與持卡人姓名明顯不符的情況下,未拒絕冒用人持卡消費,存在主觀上的過錯,應對原告由此產生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原告余某作為信用卡的合法持有人,對涉案信用卡遺失並被冒用存在未盡妥善保管義務的過錯,也應就損失承擔一定責任。然而,余某應盡的是普通消費者的注意義務,而兩被告應盡的則是謹慎注意義務,其過錯程度明顯大於原告,且被告怠於履行審核義務的行為是造成原告經濟損失的關鍵因素,故認定九洲黃金和城隍珠寶應對原告的經濟損失承擔主要責任。因城隍珠寶總匯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因此其在本案中應負的民事責任,依法由總公司上海城隍廟第一購物中心有限公司承擔。
樓主加油吧
❼ 信用卡裡面的貸款是屬於民事糾紛。
小額貸款申請條件:
1、為年滿十八周歲中國大陸居民;
2、有穩定的住址和工作或經營地內點;容
3、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4、無不良信用記錄,貸款用途不能作為炒股,賭博等行為。
5、銀行要求的其他條件。
小額貸款辦理流程:
1、向當地銀行或者貸款機構提交申請;
2、准備貸款所需的各種資料;
3、面簽銀行或貸款機構;
4、銀行審核貸款人資質;
5、審核通過、成功放款。
❽ 我想知道關於信用卡欠款不還的相關刑法,法律法律,多少條,詳細說明
關於信用欠款不還的相關法律如下: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如下:
第一百九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
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如下:
第六條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後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後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
(四)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六)其他非法佔有資金,拒不歸還的行為。
惡意透支,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在第一款規定的條件下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者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惡意透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在公安機關立案後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惡意透支數額較大,在公安機關立案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情節顯著輕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
(8)信用卡糾紛屬於什麼法擴展閱讀
1、信用卡惡意透支行為包括兩種基本行為方式:
一是超過規定限額透支,即超過信用卡章程的規定或者發卡銀行的允許透支。
二是超過規定期限透支,即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歸還本息。一般來說,信用卡惡意透支行為,將在發卡銀行留下不良的信用記錄, 影響 持卡人的個人信用。
2、信用卡惡意特徵如下:
(1)超出了透支限額,是否超過透支限額以信用卡帳戶余額軋差數是否超過限額為准;
(2)在規定期限內未償還透支款本息而又繼續透支的;
(3)超限額或超期透支前沒有取得 發卡行授權的許可,包括逃避授權、偽造授權和騙取授權等情形;
(4)透支人主觀上有 非法佔用發行卡資金的故意。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❾ 信用卡糾紛
1、信來用卡消費逾期不還源,會產生利息。只還本金不還利息還是欠款。2、信用卡透支後逾期不還款是一種違約行為,銀行可以要求持卡人償還本金以及逾期利息、滯納金、超限費等;如果銀行向法院起訴並勝訴了,持卡人還要承擔訴訟費用。3、如果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惡意透支達一定數額,逾期不還款,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當然2、3主要針對惡意透支、數額特別巨大的。一般一萬以內的只要及時把費用結清就好了
❿ 信用卡不還屬於民事案件還是刑事案件
是否構成犯罪並不一定,需根據具體的情形來確定。 如果信用卡逾期不還金額較大(本金50000元以上),且又逾期三個月以上的,經銀行催收兩次後仍然沒有還款,屬於信用卡惡意透支,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數額較大的,會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巨大的,會判處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在判決前可以及時還清全部欠款,可以減輕和免除刑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