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復旦大學拿到學位證書需要什麼條件
總績點2以上是畢業拿到學位證書的條件。而所謂的不算F是指畢業績點結算時只計算重修之後的成績,之前掛掉的F不納入計算。這是為了你找工作時能使績點好看點,還是當年為了應對08年金融危機的措施。
而平時計算時掛掉的F是不會被覆蓋掉的。
② 如何看待葉根友告復旦字體侵權
然而我依然不看好葉根友先生這次維權的最終結果,雖然我是部分支持他的。然專而不論最屬終結果如何,這都是一件好事情,也應該是字體行業希望看到的事情。這不是某一個人出名,或者訛詐之類的事件,而是在社會熱點的事情上,(趁火打劫趁熱澆油)抓住機會猛刷存在感。這件事情的結果對於字體行業的影響應該會是正面的,因為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③ 誰知道GMAC狀告博森GMAT考試培訓機構侵權案進展如何
來源:《搜狐》 博森與美國研究生入學管理委員會(Gra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mmittee,以下簡稱GMAC)就「GMAT試題侵權」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調解下,雙方已達成和解。另據主審法官表示,這是自1992年中國加入《伯爾尼公約》以來,中美之間眾多知識產權糾紛中原被告雙方未進入正式訴訟程序即達成和解的首個案例。 一方是美國享譽全球的考試主管機構,另一方是中國名不見經傳的培訓機構,按常理來說,本應站在「你考試、我培訓」這一利益鏈條上下游的雙方因何而起知識產權官司,最終卻又因何而和?此事還得從當事人雙方說起。和解雙方對於中國普通公眾來說,GMAC可能是一個很陌生的英文字母組合,但是一說起由他所主辦的GMAT考試,卻會影響到全球所有想進全球頂尖商學院讀MBA和其他商科碩士項目的申請者。 截至09年,GMAT考試已被全球1500所商學院和1800個工商管理學習項目採用為入學考試,這幾其中不僅有哈佛、沃頓、斯坦福、瑞士IMD、法國INSEAD、英國LBS、LSE、牛津、劍橋等歐美頂級商學院,也有中歐、長江、北大國際等今年來享譽盛名的國內著名商學院,甚至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這些體制內商學院也相繼宣布針對GMAT高分考生的特別獎學金項目。也就是說,對於包括哈佛、沃頓、斯坦福在內的全球超過1500多所商學院和1800個MBA和其他商科學習項目來說,GMAC更像是他們的守護人;而對於有志於申請全球頂級商學院MBA和其他商科學習項目的幾十萬考生來說,GMAT成績已成為全球各大商學院(包括中國的中歐、長江、北大國際等獨立商學院)MBA項目評估申請人是否具備在工商管理方面繼續深造學習資格的主要標准,參加GMAC所主管的GMAT考試並獲取700+的高分,就相當於拿到了全球頂級商學院的「金色敲門磚」。並且,GMAT分數的高低還直接決定著申請者獲取獎學金額度的高低。而GMAC與博森交叉的原點正是GMAT考試。 作為一家專注於GMAT、托福、SAT、LSAT等出國語言考試培訓的後起之秀,08年之前,博森的名字幾乎沒有在具有公眾影響力的媒體上出現過,更不像他的老對手 http://d2.sina.com.cn/200912/15/202799_2525.gif 東方那樣為公眾所熟知。即使在出國考試培訓圈內,博森的知名度也遠不如博森的創始人、原 http://d2.sina.com.cn/200912/15/202799_2525.gif 東方GMAT/LSAT開山講師管衛東的聲名來的響亮。09年博森逐步在廣大GMAT考生中聲名鵲起的原因是05-07年經由博森培訓後獲得GMAT700+的高分考生,逐步留學到美國各大頂級商學院,據一項留美商科研究生調查顯示,每年全美前20名商學院只錄取約200多名中國MBA學生,但是按照GMAC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08年中國有11287人/次參加GMAT考試,按照博森提供的數據顯示,08年有70多名博森GMAT學員拿到美國排名前20商學院的OFFER,也就是說在美國頂級商學院就讀的每三個中國學生中就有一人出自博森。由於GMAC並沒有在中國設辦事處,也沒有代理機構,所以在中國並不知名的博森,卻因為這些在美國名校就讀的中國高分考生引起了GMAC的注意:他們將自己GMAT考試時的考題進行回憶並在網路上將所有套題以他們的老師管衛東的名字簡稱「GWD」進行分享,進而被各大門戶網路、備考論壇上的GMAT考生奉為「秘籍」、「真題」而瘋狂流傳,而GMAC正是依「GWD」這三個字母在網路上搜到了管衛東這個始作俑者,進而找到了博森這個中國GMAT培訓界的「隱形大戶」。 和解背後因為GMAT考試的高含金量,GMAC規定全球統一的考試報名費高達250美元,摺合人民幣為2025元。由於該項考試規定考生可多次重復考試,且GMAC按照考生多次考試中的最高分數向考生申請的商學院發送成績單,但是考試報名費也按照報名次數重復收取。因此,參加GMAT考試的成本負擔絕對不小,尤其是對於為了獲取理想分數而多次重復參加考試的中國考生來說所需承擔的考試費用更為高昂。還是以2008年中國(不包括港、澳、台)共有11287人/次參加此項考試來計算,GMAC每年僅從中國獲取的考試費收入就高達上千萬元,而這還不包括延遲考試申請費、考試資料費等其他收入。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申請商學院的人數呈現爆發式增長,與07年相比08年的中國考生總考次增長率達到了超記錄的47%。對於GMAC來說,中國實實在在是個大市場。尤其是中國這個全球報考人數增長最快、重復參加考試考生人數最多的市場,GMAC一直予以重點關注。 七年前,ETS(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曾聯手GMAC與 http://d2.sina.com.cn/200912/15/202799_2525.gif 東方第一次過招,以新東方「未經同意,大量復制、出版和發行自己享有著作權和商標權的GMAT、TOEFL、GRE考試試題」、侵犯了其著作權和商標權為由,將新東方告上了中國的法庭。新東方最終賠償ETS和GMAC經濟損失及訴訟支出總計人民幣374萬元。作為新東方GMAT、LSAT培訓的創始人及開山講師,管衛東7年前曾見證了新東方與GMAC的恩恩怨怨。七年之後,事過境遷。在美國,GMAT考試的出題機構由GMAC從ETS手中取回,轉交給了ACT,在中國,當年新東方GMAT的開山講師管衛東自立門戶,並將GMAT培訓模式由單一的面授課復合成FMA教學體系,培訓費遠超新東方3000元左右的定價,高達6800元/人。也正是由於GMAC允許考生多次重復考試這一策略,且GMAT是按照一個時間段採用同一種題庫的方法,成為原被告雙方訴訟過程中唯一的爭議點:GMAC據此認為正是因為「GWD」套題的流傳造就了博森培訓的高分傳奇;博森則堅持認為「GWD」流傳已經是一種網路上的群體行為,每一個考生都可以很方便地從相關網站上獲取GWD套題的內容用於自己的考前培訓,但獲取700+高分的考生比例還是只有7%左右,並沒有絕對變化。所以博森獨特的FMA教學體系才是幫助考生獲取高分的利器:GMAT作為商學院的入學考試,與其他美國通行的研究生類考試GRE不同,GMAT更確切的是一種商業思維考試,把考生放到一種接近於真實的商業決策思維情景下進行選擇的測試。而博森的FMA教學體系通過短短四天的面授幫助考生快速建立起能夠理解GMAT考試的總綱性思維體系。進而推薦考生採用大量的「遠程模考」題進行模擬機考,同時安排管衛東、英吉這兩位業內名師每周固定的時間給考生們就考試難點進行即時答疑,所以博森堅持自己勝在教育思維,勝在培訓模式。由於這一教學體系幫助考生大大縮短了備考的時間和減少了考試的次數。因此也影響到GMAC從GMAT上獲取重復考試收費的利益才是起訴博森的核心訴因。在GMAC致法院的厚達2米的起訴材料上,所有在網上流傳的GMAT考題被通稱為「GWD」的同時,參與分享GMAT考試內容和解題思路的考生同時也都被稱為「GWDers」。 起訴書指向的核心內容正是「GWD」套題內容侵權和「GWDers」行為侵權。最終,這一次訴訟,作為GMAT考試的版權人GMAC不僅越過了GMAT考試代理人ACT,更沒有指向新東方,而是將矛頭直指博森,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與03年ETS起訴新東方一案當事人雙方口水大戰的一幕相比,本案更具戲劇性的一幕是,作為被告的博森高層在法院首次聆訊時就痛快承認了侵權責任,但表示侵權更是出於無奈,原因是當時即使現在在中國境內也沒有直接獲取GMAT備考資料的官方渠道,廣大考生進行考題回憶並作為課堂資料確實是出於無奈,並一再誠懇表達願意和解,這一立場幾乎引起其訴訟代理人的錯愕和嚴謹建言,更出乎原告意料,被告尊重知識產權、知錯認錯的誠意成為這起跨國知識產權糾紛達成和解的直接原因。和解之後 GMAC起訴博森侵權的證據便是「GWD」套題。博森高層表示,「所謂『非法』獲取試題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博森積極正與GMAC溝通,希望從GMAC獲得法理上的備考資料版權授權,逐步打通中國培訓機構與GMAC的官方溝通渠道。因此博森在現場呼籲,既然中國有成千上萬的GMAT考生,也希望GMAC能夠理解中美之間對於考試和考試培訓的文化差異的認識。「琢磨考題」是中國這個考試大國慣常的做法。在中國,只要有考試,就會有隨之附生的考試培訓,而培訓的形式就是以做真題、模擬題為基礎。比如,高考剛結束,次日就會有考題公布在各大網站。老師也會把歷年的高考題目整理出來給下一年的高考生做一遍,但中國從未出現過哪個培訓機構被高考命題者起訴的先例。希望這次訴訟將成為美國考試與中國培訓之間「不打不成交」的一個先例。博森已經按照GMAC針對廣大考生採用GMAT考試官方資料的呼籲和聲明放到博森網站上。同時也在此呼籲各大門戶網站和考試論壇不要轉載GWD套題,共同尊重知識產權,營造採用正式版權進行考試培訓的法理環境。博森也請全國所有博森學員放心,博森將一如既往地保證培訓質量,博森早就已經從簡單分析GMAT試題內容與答題套路及技巧培訓中跳出來,更多的是從GMAT考試宗旨出發,幫助考生理解美國商學院需要學生應有的商科思維出發,依靠商科思維原理與情商角度出發獲取高分。正是由於博森的GMAT培訓課程已經形成了契合GMAC考試理念的思維體系,所以博森也建議廣大考生盡量追隨GMAC最新的第12版官方指南復習備考,而不要採信網路流傳的無序「G經」。另外,博森也正式向GMAC表達了不僅僅能幫助GMAC推廣成熟的考試產品,也能在技術層面向GMAC提出意見和建議,更有能力自己研發新的教材和授課模式,共同做大中國GMAT考試與培訓的蛋糕。 最後,管衛東老師表示:「經過這起官司,我們希望中國研究生出國考試培訓的混沌時代結束了,一個新時代開始了。我們十分尊重法院的調解,並十分願意將GMAT培訓納入知識產權界定的框架之內,博森也會循著既有的道路繼續前進。」
希望採納
④ 美術生能考復旦嗎,能的話要有什麼條件
可以
上一屆的上一屆文化分420左右
美術分只要過了聯合統招的本科線就OK.
不放心的話你再給復旦招生辦去個電話咨詢
⑤ 李慧中的復旦大學教授
李慧中,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系主任,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服務經濟與國際貿易領域的研究,著有《中國要素價格變動與形成的邏輯》一書,曾發表《論國際服務貿易及中國之發展思路》、《市場失靈與成本規制》、《進口控制政策調整對國內價格總水平的影響》等多篇論文。
⑥ 復旦棒球服
邯鄲校區葉耀珍樓的本部超市裡有個復旦禮品屋,即地圖中的A處。那裡可以買到,有好多款式和顏色,可以隨便挑。
祝好!
⑦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的院所概況
文史研究院院長為葛兆光教授,研究院設有學術委員會和國際評鑒委會。2010年起,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由十一名海內外學者組成,負責制定學術發展方向、擬定研究課題並鑒定、驗收研究成果、協助審查研究人員資格;國際評鑒委員會由七名海內外學者組成,對研究院的各種工作給予監督與評鑒,並提出改進意見。院內有院務工作小組,負責協調研究院的內部行政工作,加強與校內各院系聯系,以及開展日常學術活動與學術交流等事務。
目前,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共有十名專職研究人員,從事各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此外,文史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也將繼續招聘新的博士後研究人員。 成立三年來,文史研究院在復旦大學校方和院內同仁的協力推動下,堅持明確的研究方向、嚴肅的學術品格與充分的國際合作,在學術出版、舉辦學術會議和講演、人才培養及教學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獲得了海內外同行的好評。未來三年內,還將繼續開展以下工作:
一、五個研究方向。文史研究院將繼續推動「從周邊看中國」、「批判的理解國際中國學」、「交錯的文化史」、「域外所藏有關中國的圖像資料」與「中國思想、宗教與藝術史的綜合研究」五個方向。
二、國際學術合作。文史研究院將繼續推進與海內外同行機構的聯絡與合作,包括人員交流、合作教學以及合作舉辦學術會議,希望通過高質量的國際學術交流,推動以上研究領域的發展,並與國際學術界保持充分的溝通。
三、系列出版物。繼續推進學術著作集「復旦文史叢刊」、論文集刊「復旦文史專刊」、學術演講集「復旦文史講堂」與「研究生學術入門叢書」的出版,並於每年出版四期《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學術通訊》。繼《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之後,還將致力於域外中國文獻的編輯出版,如《朝鮮漢文燕行文獻選編》等。此外,將繼續在《復旦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建設「文史研究新視野」專欄,推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四、「復旦文史講堂」與「小型學術研究會」。有選擇地邀請國內外高水準的人文學者講演,介紹最新的研究進展及研究動態。此外,將繼續舉辦小型學術研究會,在專業和學術的范圍內,討論學界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五、教學工作。除專職研究人員在復旦大學各人文院系開設有關課程之外,研究院還將努力建設「亞洲藝術、宗教與歷史研究」的博士課程方向。
六、團隊建設與工作室。繼續從海內外招聘專職研究人員、訪問研究人員與博士後人員,在交錯的文化史工作室之後,還將組建其他幾個方向的工作室。
七、資料室與網站。文史研究院資料室除了繼續補充必須的圖書資料、擴大訂閱領域內的海外學術期刊之外,還將重點購置海外中國學論著、域外漢文文獻以及有關中國的圖像資料。研究院網站也將繼續以較高的更新頻率發布最新研究動態,並盡可能多地提供學術資料。
⑧ 復旦大學留學生穿的定製棒球服哪裡能定到
去微博@下復旦棒壘試試 我覺得上外和交大的棒球外套不錯
⑨ 復旦大學提前批好不好
你好,這個需要分情況而言吧,如果能上復旦大學肯定是不錯的,但是復旦大學的提前批很多都是較為冷門的專業,這個需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而定,好的專業就是值得報考。
⑩ 上海復旦大學的歷屆校長是誰
截止到2018年上海復旦大學的歷屆校長有:
馬相伯 (1840~1939) (1905~1906)、(1910~1912)
嚴復 (1854~1921) (1906~1907)
夏敬觀 (1875~1953) (1907~1909)
高鳳謙 (1870~1936) (1909~1910)
李登輝 (1872~1947) (1913~1936.7)
郭任遠 (1898~1970) (1924. 7~1925. 3)
錢新之 (1885~1958) (1936. 8~1940. 5)
吳南軒 (1893~1980) (1940. 5~1943. 2)
章益 (1901~1986) (1943. 2~1949. 7)
張志讓 (1894~1978) (1949年7月 - 1952年9月)
陳望道 (1889~1977) (1952年9月 - 1966年12月)
蘇步青 (1902~2003) (1978年7月 - 1983年1月)
謝希德 (1921~2000) (1983年1月 - 1988年11月)
華中一 (1931~2007) (1988年11月 - 1993年11月)
楊福家 (1993年至1999)
王生洪 (1998年12月 - 2009年1月)
楊玉良 (2009年1月14日-2014年10月24日)
許寧生 (2014年10月—至今)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