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事訴訟中證人做偽證是什麼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其他人員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及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具體構成妨害作證罪。
妨害作證罪的處罰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三款 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② 證人作假證是違法行為嗎
違法是一定的 情節嚴重的話 還有處刑事責任
③ 刑事案件,證人作偽證不影響法院判定結果,構成偽證罪嗎
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題中行為已涉嫌偽證罪,建議積極配合,主動坦白,爭取從寬處理。
④ 民事訴訟當中,證人主動做偽證,構成犯罪嗎
不構成偽證罪。當前刑法中的偽證罪主要是正對刑事訴訟中的證人,且必須要有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目的。
第三百零五條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⑤ 證人作偽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偽證,是指在刑事或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或陳述、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不利他人或者隱匿重要證據的行為。
偽證行為,一般多多少少構成了妨害司法類的犯罪,有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對偽證者的制裁可以從輕掌握,進行批評教育則可。如果偽證足以影響案件事實,但法官未採納,沒有造成嚴重後果,根據法律設計的罰款、拘留按情節適用。如果偽證影響了法官公正裁判 ,造成了嚴重後果,則法律規定對個人進行1000元以下的罰款和15日以下的拘留則顯得較輕(除非偽證者能證明法官故意採信了其偽證)。由於中國的偽證罪僅為刑事訴訟中的偽證行為,此定義及為狹窄,因此,必須靈活而合理地運用刑法307條和自由裁量權等嚴厲地懲罰(民事)偽證者!
⑥ 在法庭上原告的證人不知道證人做了假證,法官怎麼判原告
做假證要承擔法律責任,法官會根據現在已經存在的證據,依法判決。
⑦ 民訴中證人作偽證,構成犯罪么
不構成犯罪,只能算「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作1000元以下的罰款或15日以下的拘留。
⑧ 證人在民事訴訟中作偽證,情節嚴重,是否構成犯罪或者應受何種處罰
在民事案件中,證人做偽證,一般不會承擔刑事責任,其結果是導致證人證言無效,法庭不採信。
⑨ 證人作偽證陷害他人是否構成犯罪
證人作偽證陷害他人構成偽證罪。我國《刑法》第305條明確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據此可以得知,偽證罪只能發生在刑事訴訟中,在民事訴訟中作偽證不成立此罪。具體說來,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⑩ 如果被告人懷疑證人作假證,是否可以申請證人當庭作證
如果被告人懷疑證人做假證,在法庭開庭的時候,按照法律程序是可以申請讓證人到庭作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