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投訴知了叫

投訴知了叫

發布時間:2021-07-27 23:05:51

A. 知了為什麼要叫吵死了!!!

蟬是一種半翅目昆蟲,我國就有一百二十種。一到夏天來臨,它就會站在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個沒完,聲音傳出很遠。
蟬是一種昆蟲,又稱「知了」。其種類較多,雄蟬的腹部有一個發聲器,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響亮的聲音;雌蟬雖然在腹部也有發聲器,但不能發出聲音。
幼蟲生活在土裡,吸食植物的根,在地下生活4年之後就會鑽出地面,風光一時。成蟲僅刺吸植物的汁。

蟬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不同的時期。卵產在樹上,幼蟲生活在地下,成蟲又重新回到樹上。蟬在交配之後,雄蟬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蟬則開始進行產卵的任務,它用尖尖的產卵器,在樹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產四到八粒,一個枝條上,往往要刺出幾十個孔,然後雌蟬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卵在樹枝里越冬,到第二年夏天,藉助陽光的溫度,才孵化出幼蟲來。

全世界蟬的種類繁多,有3000多種,我國目前已知的有200種左右。在我國,土地遼闊,一年四季均有蟬鳴。春天有「春蟬」,鳴叫時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蟬」,鳴叫時大喊「熱死啦——熱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時有「秋蟬」,鳴叫時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蟬」,鳴叫時大喊「完了——完了」。

蟬為什麼喜歡激昂高歌,扯著「嗓門」大喊大叫呢?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百思不得其解。他活了90多歲,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昆蟲學的研究上,寫下100多萬字的研究論文集——《昆蟲記》。他曾對蟬進行了多年的觀察研究,並做了極其生動而細致的描述。對蟬的鳴叫他是這樣描寫的:「蟬的翼後的空腔里,帶著一種像鈸一般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強聲音的強度,這種蟬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確實作了很大的犧牲。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好把它們壓緊到最小的角落裡。為安置樂器而縮小內部器官,這當然是極熱心於音樂的了。」

然而,法布爾為了弄清蟬究竟為什麼要那樣沒完沒了地拉著「肚皮」的鈸,起勁地唱歌,是不是它根本就沒有聽到自己的大「嗓門」,怕別人也和自己一樣還沒有聽到,才故意提高「嗓門」呢?於是,他進行了實驗,來驗證一下雄蟬究竟能不能聽見聲音。

他站在雄蟬的背後,在距離很近的地方大聲講話,使勁吹哨子,拍巴掌,用石頭與石頭撞擊……使用種種響聲來嚇唬蟬。可是蟬滿不在乎地繼續唱歌。真是兩耳不聞身後事,一心只唱只了歌。後來,法布爾索性找來兩枝打野獸的火槍,裡面裝滿火葯,在蟬的旁邊連連發射,聲如霹靂,可是「歌手們」照樣悠閑自得地唱著,連一點竟怕和不安的表現也沒有。於是法布爾得出的結論是:雄蟬是沒有聽覺的,它聽不見周圍發出的任何聲音,甚至連自己聲嘶力竭的鳴叫也完全聽不到,它是個地道的「聾子」。

雄蟬聾不聾呢?

這是有關蟬的第一個謎。

100多年來,法布爾的結論一直被人們廣泛接受。甚至直至20世紀80年代,小學的語文教科書中關於蟬的部分仍沿用法布爾的觀點:蟬是一個「聾子」。

可是,100多年前,人們一直認為雄蟬是能聽到聲音的。並給雄蟬冠以「音樂大師」的美稱。甚至直至目前世界上的豎琴都用蟬來裝飾並做為標志。這里還流傳著一個典故:相傳,古代希臘有兩位名噪全國的音樂大師愛諾莫斯和阿里士多。這天,兩位古藝術家正在雅典展開一場轟動全國的豎琴冠軍賽。論豎琴的演奏技巧,愛諾莫斯要比阿里士多略勝一籌。哪料到,愛諾莫斯正彈奏得妙音如珠、扣人心弦的時刻,豎琴的琴弦突然斷了。在這刻不容緩的時刻,恰巧飛來一隻鳴蟬,把琴聲繼續下去了。愛諾莫斯只好順水推舟,模擬蟬的鳴聲而假奏。由於模擬的太逼真了,弄的真假難分。愛諾莫斯贏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為了感謝蟬的「救場」之恩,愛諾莫斯便在豎琴上裝飾了蟬,以作標志。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但它反映了人們對蟬的聽覺的看法,蟬要是個「聾子」的話,哪能及時飛來「救場」呢?

近年來,許多昆蟲學家對蟬是「聾子」的結論表示懷疑。雄蟬有高度發達的發聲器,能發出令人煩躁的高音。中、小型蟬類的呼叫聲一般可達80分貝~90分貝,大型蟬類的呼叫聲可高達100~130分貝。我國四川峨眉山等地的一種震旦馬蟬,其群鳴聲響徹整個山谷,震耳欲聾,使人不堪忍受。蟬為何使出那麼大的勁兒來叫喊?目的是招引遠處的雌蟬前來交配,繁衍後代。但是雌蟬的發聲器官已經退化,它只能聽到雄蟬發出的邀請,卻啞不做聲。這就意味著「情侶」之間是沒有「對唱」的,它們進行單向性聲音通訊。因此,雄蟬鳴叫時必須能聽到自己的叫聲,才能知道叫得如何,進行不斷地校正自己的叫聲,以便更有效地招引雌蟬。

昆蟲學家經過解剖發現:蟬兩側腹室的外緣(第二腹節左右側)各有一個稍突起的聽囊,腔內約有1500個聽覺單元。當外界聲波激勵聽膜振動時,聽神經細胞產生興奮,其神經沖動沿聽神經傳入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相應的聽感覺。雌蟬的聽膜雖比同種雄蟬小,但聽脊卻明顯的大,聽脊比聽膜對聲音的敏感性更高。所以證明雄蟬並不是「聾子」,只不過聽覺不如雌蟬玲罷了。

但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雄蟬的聲音是由第一、二腹節內的發生機的收縮運動,分別牽動兩側發生膜受迫振動而發出。蓋在發聲膜上方的背瓣(即「鼓蓋」)和所形成的鼓室以及腹部兩塊左右對稱的腹瓣(即「音蓋」)和下面的左右腹室,都有調音和擴音功能,而腹室內壁的上半部為近似白色的皺褶膜,下半部為內傾而近似半透明的聽膜,透亮如鏡,故稱「鏡膜」。而雄蟬的褶膜、鏡膜和腹壁膜是接受聲波的聽膜,又是鳴聲的輻射膜,相當於我們使用的單卡錄音機,它是兩用的,既可以錄音,又可以放音。單卡錄音機不能同時使用兩種功能,錄音時不能放音,放音也不能錄音。

所以有的科學家認為,雄蟬是個「半聾子」,即靜止不叫喚時能聽到聲音,若是高亢鳴叫時,它就聽不到任何聲音。那麼這樣問題又上來了。事實上,多種蟬類都具有合唱(群鳴)的習性。你不妨仔細傾聽一下,蟬鳴都是這樣的:先是大家一齊叫,節奏十分整齊,然後一起停叫。可見雄蟬鳴叫時,顯然需要聽到其他同類的鳴叫,以便調節自己的叫聲,參加合唱。

這樣,說雄蟬的鏡膜既是聽膜又是擴音膜是不可理解的。

看來,雄蟬到底聾不聾,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雌蟬一定是啞巴嗎?這是蟬的第二個謎。

表面上看來,捕捉到的雌蟬,都是不會鳴叫的,所以人們都稱雌蟬為「啞巴姑娘」。從上面所講的來看,雄蟬的「鏡膜」兼有收音和擴音的作用,那麼,它在鳴叫時,鏡膜在擴音,就必然聽不到自己的鳴叫聲。這樣,雌蟬又不會說話,雄蟬又聽不到自己在叫些什麼,這不成了雄蟬在瞎叫喚嗎?這樣怎麼會讓遠處的雌蟬准確無誤地找到「男友」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當雄蟬拚命地高歌鳴叫時,能把方圓1000多米內的雌蟬召喚過來。當雌蟬飛到近距離時,雄蟬不斷發出特有的低音量的「求愛聲」,吸引雌蟬靠近。與此同時,雌蟬也能發出低音量應答聲。這樣相互默契才能達到交配目的。只不過雌蟬的這種低音量次聲人耳聽不到。

不過,它們是否真的用低音量的聲音在「交談」,這還是個謎。

若蟬是怎樣計時的?這是蟬的第三個謎。

雌雄蟬交配後,雄蟬很快就衰老而墜地死去,留下雌蟬。雌蟬用尖尖的產卵器在嫩枝上刺一圈小孔,把卵產在樹木的木質內部,還要在嫩枝的下端,用口器刺破一圈韌皮,使樹枝斷絕水分和養料的供應,嫩枝漸漸枯死。這樣,有卵的樹枝容易被風吹落到地面,以便孵化出來的幼蟬(叫幼蟲)鑽進土裡。

蟬產下的卵半個月就孵化出幼蟬。幼蟬的生活期特別長,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一般為4~5年,最長的為17年。幼蟬長期在地下生活,有著冬暖夏涼的條件,也很少有天敵來威脅,倒也算自在。它們經過4~5次蛻皮後,就要鑽出地面,爬上樹枝進行最後依次蛻皮(叫金蟬脫殼),成為成蟲。

B. 知了的叫聲是怎麼形容

可以用"知了-知了-知了"來形容,屬於擬聲詞。正是因為它的叫聲,而稱它為知了。

C. 怎樣阻止知了叫,太煩了,噪音太嚴重了。

蟬叫吵得人睡不著解決如下:

1、播放舒緩的音樂。

外放平時愛聽節奏舒緩的音樂來幫助睡眠,用可以平舒情緒的音樂來對抗蟬鳴的噪音。

2、用耳塞隔絕外界聲音。

現在有很多專業的耳塞可以很好地降低環境噪音對人體的影響,只不過佩戴的過程中會對耳道產生一定的壓迫感,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

3、想辦法把蟬趕走。

如果只有蟬的數量很少,可以通過晃動樹木將蟬趕走,如果數量太多就只能平心靜氣學會適合這些製造噪音的昆蟲了。

趕走知了注意事項

知了人為驅趕是比較麻煩的,因為體積小,而且知了並不怕人,一般居高也不容易碰到。事實上心境自然靜,不要在意它,自然也就覺不到它的存在了。如果一定要趕走的話,可以考慮通過飼養天敵的方式,把知了趕走。

知了的天敵有很多,像食蟲鳥類基本上都吃知了。像麻雀、伯勞、山雀、鵯、啄木鳥、喜鵲、烏鴉、椋鳥、小型的貓頭鷹、雀鷹、烏鶇、畫眉等等。另外,蛙類、壁虎、螳螂、蜘蛛等,只要它們能逮到知了,也都吃。

D. 知了叫的好煩人,怎樣驅趕他們

這個實在是沒有好的辦法。
每年夏天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只能是轉移一下注意力。
這樣可能就會有緩解了。

E. 樹上的知了太吵怎麼投訴

只能把知了趕走或消滅,投訴應該沒有人會受理,因為不知道責任人是誰,沒有責任人就不知道投訴誰。
最簡單的辦法是關好門窗,甚至堵上耳朵,降低聽到知了聲音的音量。到了秋天,知了就不叫了。

F. 有讓知了不叫的方法嗎

知了在不餓、感覺安全時就會發出求偶的鳴叫,這時可能會很煩人,最好而且人性的方法就是用竹竿將它驚嚇趕走,如果夠不著的話,就盡量搖晃樹枝趕走它。

G. 怎麼讓知了叫

知了在叫的時候就是在吮吸吃東西,給它找個吃的,放在樹上吮吸樹汁液

H. 知了在夏天叫的好煩人

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嘁嘁嚓嚓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
第一次聽到這首台灣校園歌曲《童年》時,我簡直是驚訝不已:這寫的、唱的不就是我的童年嗎?是我童年都曾經歷和感受過的呀!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回望童年,意緒是縹緲的,如霧如煙;而記憶卻是明晰的,一切就像是發生在昨天。早些日子,南京有報道說,久違的知了聲又在城市裡響起了,好像很驚喜似的。其實,在我小時候,每逢夏天來臨,南京街邊的樹上、公園的林蔭里,處處可聞知了的叫聲,它們豈止是在叫著夏天,簡直是在演奏著蟬的交響樂呢!

可能是天性使然,大凡男孩子都喜歡知了。一是喜歡知了不知疲倦的叫聲,「茲啦、茲啦」的有一種力量;二是喜歡捕捉知了的過程,天真的童趣能夠得以釋放。

我還記得小時候捕捉知了的情形。先在家裡背著父母,用桐油熬製成特殊的「粘膠」備用;然後肩搭一根細竹竿出門。我們一般是三五玩伴結伴而行,一路哄鬧,前往「目的地」的。知了往往喜歡停歇在高枝上,而我們都像猴子似的會爬樹,不費多大功夫就能爬上去。捉知了是需要耐心的,性子不能急。知了是異常敏感的,樹枝稍稍一動,它便會警覺地停止了叫聲,似乎在諦聽著動靜。而這時,你更不能急,靜靜地等一等,根據先前知了叫聲的方位,用眼睛仔細搜尋;當發現「目標」時,再慢慢地、悄悄地伸出竹竿,屏住呼吸,看準後突然「出手」,便可「粘」得知了。最高興的是知了被「粘」住時,突然發出的「茲啦、茲啦」的叫聲。哦,好一個「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啊!

這都是些兒時的趣事了。知了,曾經帶給我一種生命的感動,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動。那是在初中讀書時,在夏天雨後的清晨,常常可以在校園里大樹的根部,看到一隻只「金蟬脫殼」後留下的殼,那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再抬頭往樹上看,脫殼的蟬們早已在「聲聲叫著夏天」了!出於好奇,我們班上幾個頑皮的男生(包括我),便在雨後到樹下尋找蟬蛹藏身的「洞穴」;找到後用一根小樹枝小心翼翼地挖出來,帶回宿舍,放在蚊帳里。晚上睡在蚊帳里,看著那黃燦燦的蟬蛹,心想:明天它會「金蟬脫殼」嗎?次日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蟬蛹。果然見到了蟬殼,出殼的蟬已經「攀」上了蚊帳的頂部。啊,一個鮮活的新生命誕生了!它小小的身軀還沒有完全舒展開,翅膀是透明的,邊緣部呈現清綠色;它溫柔地蠕動著,顫顫地抖動著翅膀……那時我就在想,它一定是在期待著生命的飛翔啊!

I. 知了的叫聲怎麼形容

可以用"知了-知了-知了"來形容,屬於擬聲詞。或者用「喳喳「,「吱吱「」等叫聲。

全世界蟬的種類繁多,有3000多種。

在我國,土地遼闊,一年四季均有蟬鳴。春天有「春蟬」,鳴叫時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蟬」,鳴叫時大喊「熱死啦——熱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時有「秋蟬」,鳴叫時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蟬」,鳴叫時大喊「完了——完了」。

拓展資料:

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類。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的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幼蟲生活在土裡,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蟬屬不完全變態類,由卵、若蟲,經過數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同"禪"出自佛家。

近年來,我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抓捕金蟬做餐飲的現象十分嚴重,由於金蟬幼蟲在地下存活5-12年左右才能破土而出,如此瘋狂的抓捕導致金蟬數量急劇下降,在某些地區,夏天已經再也聽不到蟬聲了,金蟬正面臨著生存危機,甚至有絕跡的可能!

J. 知了購物網購投訴電話

投訴電話就是找天貓的 。小主 。知了就是一個推廣的平台,全場九塊錢。

閱讀全文

與投訴知了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