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虛假廣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睢庇搿巴V蠱湟滴瘛鋇墓娑ㄎ
B. 虛假廣告該怎麼辦(產業經濟的作業)
行政責任編輯
1.停止發布廣告並使用同樣的廣告費用,在原來發布虛假廣告的媒體上公開更正消除影響;
2.處以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虛假廣告
如果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在虛假廣告發布過程中也有責任的,比如和廣告業主串通製作,發布虛假廣告,或者明知是虛假的還設計、製作、代理、發布虛假廣告,或者不按照規定查驗有關證明文件,核實廣告內容,應當沒收其廣告費用,並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民事責任編輯
《廣告法》第3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姓名,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主要包括:
1.虛假廣告具有誤導性、欺騙性、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是一種侵權行為,必須承擔侵權民事責任。但關於民事責任的方式:則應依據實際情況而定,依據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的大小,廣告內容的欺騙性、誤導性的程度、侵權後果、損害的大小綜合而定。
2.虛假廣告的經營者,發布者明知是虛假的廣告,仍設計製作、發布、對受害的消費者而言,他們是共同的侵權人,消費者可以向業主追索損失,也可直接向經營者和發布者追索損失、經營者和發布者應當共同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
3.在虛假廣告中廣告主、經營者、發布者的連帶責任是最基本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但當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真實名稱、地址時,廣告主無以查找,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廣告主應承擔的責任由廣告經營者、發布者承擔,而且是全部責任。
4.一些社會團體、組織熱衷於推薦商品,以此牟利、假冒偽劣商品的經營者投其所好,騙取推薦,蒙騙消費者。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廣告法》對社會團體或者其它組織推薦商品或者服務的
虛假廣告
民事責任,也作了相應的規定,在虛假廣告中推薦的商品或服務,使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的民事責任。
5.民事責任的方式依據《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主要有:繼續履行、損害賠償、支付違約金、適用定金罰則、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報酬等,消費者應依具體情況依法選擇一種或幾種方式行使請求權。
關於追究民事責任,筆者認為,對於虛假廣告行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量,一是作為一種確定性的要約邀請,合同相對人(消費者)可以選擇按照合同違約來追究虛假廣告的民事責任,《廣告法》作為特別法有規定的,適用《廣告法》的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二是虛假廣告作為一種侵權行為,消費者也可以按照民法理論,適用《民法通則》來追究廣告發布者、經營者或者製作者的相關民事責任。
刑事責任編輯
發布虛假廣告本質上說是弄虛作假,故意隱瞞事實,騙取消費者的錢財,當騙取的錢財達到一定數額時,情節嚴重的行為則構成了虛假廣告罪,如果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發布虛假廣告情節嚴重或發布虛假廣告生產和銷售偽劣商品情節嚴重的一般仍依法受到從重處罰。
2014年3月15日,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實施。新消法的一個亮點是:修改前,通過虛假廣告推銷商品或服務造成消費者受到損害的,承擔連帶責任的主體僅規定了社會團體或其他組織;修改後,承擔連帶責任的主體增加了個人,即包括代言廣告的明星。[1]
C. 名人做虛假廣告應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首先應該界復定以下概念,這里討制論的應該「明星做廣告」應該是指明星作為廣告中的演員和形象代表出現,而不是明星作為廣告的發布者、經營者、廣告主。
2、明星做廣告,要不要承擔責任,我認為一般不需要承擔責任。因為廣告中的明星只是一個演員,所有的內容是由廣告的發布者、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等共同策劃的,演員並未參與策劃,演員只是一個表演者,只是把他人策劃的內容表演出來,在其不知道廣告內容虛假的情況下,不應該承擔責任,而應該由廣告的策劃者(廣告的發布者、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等)依法承擔責任。所以,廣告法也只規定了廣告的發布者、廣告主、廣告經營者需要承擔責任,而沒有規定廣告中的表演人員也要承擔責任。
3、如果演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廣內容告是虛假的,明知廣告發布後是欺騙消費者,那麼演員就存在侵權的主觀過錯,依法應該承擔侵權責任。
4、至於如何追究責任,消費者可以起訴演員承擔連帶責任。立法也可以規定,有關部門可以對演員進行處罰。
D. 虛假廣告侵權的民事責任是如何的
虛假廣告的行為主體包括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商品推薦者。
1、廣告主
《廣告法》第3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從法律規定來看,我國已經確立了虛假廣告廣告主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2、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
我國《廣告法》第38條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從《廣告法》第38條的規定來看,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然經營、發布虛假廣告,實質上是一種共同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3、廣告推薦者
我國廣告法38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這一規定確定了社會團體和組織作為虛假廣告推薦者時,應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沒有規定自然人特別是名人作為虛假廣告推薦者時應承擔民事責任。這樣的規定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不論是自然人還是團體組織,在擔任廣告推薦者這一角色中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因而法律不應給予不同對待。
二、虛假廣告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
1、賠償損失與范圍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此規定可以看作是對虛假廣告行為賠償數額的明確規定。但是此種規定顯然有不合理之出。
首先,虛假廣告侵犯的權利人並非只有消費者,也可能是競爭者或者其他人。
其次,消費者因虛假廣告而受到的損失未必就小於購買商品或服務費用的一倍。
因此,我國在虛假廣告的賠償問題上的立法還很不完善。應當擴大適用范圍,明確責任主體,適當提高賠償數額。
2、停止侵害
虛假廣告行為是一種持續侵權行為,因而廣告一旦被認定為虛假廣告,則應該禁止繼續發布。
3、返還財產、修理重作更換、支付違約金等其它方式
虛假廣告的發布通常伴隨著支付行為,不排除返還財產的適用。當受害人有特殊需要時,從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不應排除此種方式的適用。
E. 虛假廣告、虛假表示和虛假宣傳的區別
說簡單一點:虛假表示行為就是商標侵權行為,現實生活中表現在假冒他人商標、擅自使用知名品牌的包裝、裝潢等,虛假宣傳行為就是虛假廣告宣傳,現實表現在廣告誇大療效、性能、質量、有效期等。兩者最明顯的區分就是虛假表示帶有侵權行為,而虛假宣傳只是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引人誤解的宣傳、虛構產品得到過什麼什麼大獎信息等。
F. 明星做虛假廣告應該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1、首先應該界定以下概念,這里討論的應該「明星做廣告」應該是指明星作為廣告中的演員和形象代表出現,而不是明星作為廣告的發布者、經營者、廣告主。
2、明星做廣告,要不要承擔責任,我認為一般不需要承擔責任。因為廣告中的明星只是一個演員,所有的內容是由廣告的發布者、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等共同策劃的,演員並未參與策劃,演員只是一個表演者,只是把他人策劃的內容表演出來,在其不知道廣告內容虛假的情況下,不應該承擔責任,而應該由廣告的策劃者(廣告的發布者、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等)依法承擔責任。所以,廣告法也只規定了廣告的發布者、廣告主、廣告經營者需要承擔責任,而沒有規定廣告中的表演人員也要承擔責任。
3、如果演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廣內容告是虛假的,明知廣告發布後是欺騙消費者,那麼演員就存在侵權的主觀過錯,依法應該承擔侵權責任。
4、至於如何追究責任,消費者可以起訴演員承擔連帶責任。立法也可以規定,有關部門可以對演員進行處罰。
以上意見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