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勝者為王Ⅲ王者之戰的演職員表
化妝:董志誠;陳娟娟
發飾:高惜華;朱美嫦
服裝管理:蔡英;梁美玲;馬巧嬋
服裝指導:葉文深
布景主任設計師:呂玉嬋
美術主任(布景):唐鳳姿
平面設計:顏僑生
平面主任設計師:鄺偉成
美術主任(平面):葉明光
廠景組音響:陳俊偉;蔣英傑
廠景組場務:郭耀堂
廠景組視訊:洪楚恆;黃偉良
外景組收音:劉家來;陳慶祥;施兒樂;阮文豪
效果:王作潘;李奇德;王希;區俊宏;張自輝;連炳劍;鄭文強
混音:趙君華;廖一深;梁家榮;司徒志賢
電腦圖像:葉文彬
製作聯絡:歐偉達;陳少豪
賭術指導:江道海
副武術指導:張炳燦;何賽舟
編審:劉枝華
製作統籌:林惠正
助理編導:朱澤新
編導:鄧衍成
B. 阮文豪這個名字好不好
我認為不好,「文豪」可能會給他帶來過多的優越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自高自大,這是潛移默化的。
當然,如果教育得當,成為一代文豪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其實名字不一定決定命運,重要的是孩子後天的培養和教育。
C. 占城的詳細
占族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09年,法國人M.Vinet在越南廣義省德浦區(??c Ph?)的沙黃發現了古代人類遺址,這一文化遺址所生活的人類即為今日佔族人的祖先,該文化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年左右,被稱為沙黃文化(V?n hóa Sa Hu?nh)。在沙黃文化的遺址出土大量斧、劍、矛、鐮、刀等鐵器,這些鐵器受到了越南北部東山銅器文化的影響。
在沙黃文化的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不少玻璃、寶石、瑪瑙、漢代銅鏡等非當地的物品;而在泰國中部、台灣蘭嶼和菲律賓的巴拉望地區也曾出土過同時代沙黃文化的鐵制耳環,證明了占城地區早在當時海上貿易就已經十分發達了。
根據越南《嶺南摭怪》的傳說,大約在公元1世紀左右,在占城地區有一個叫「胡猻精」的國家,其國王名叫「十車王」。
根據美山聖地發現的碑文記載,占城王國和真臘吳哥王朝的國王都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在十王戰爭中戰敗的俱盧族(Kuru)武將阿奴文陀(Anuvinda)的子孫。 在公元2世紀末以前,占城地區被中國的漢朝置於統治之下,屬交州日南。
由於西臨扶南,新興的林邑國立刻從扶南國中吸收了大量印度文化的元素。諸如婆羅門教信仰以及種性制度等。婆羅門教成為了林邑的國教。在文化上,林邑國在固有信仰上吸收了婆羅門教文化,形成了富有占城特色的婆羅門教文化。在語言文字上,林邑國參照了梵語的字母,創立了自己特有的字母——占婆字母。占族人區連是象林縣功曹之子,他趁東漢衰弱之機,於192年在日南郡的象林縣(今順化)率數千人起兵,殺死縣令。交趾刺史樊演征交趾郡、九真郡之兵前往征討,但漢軍因為害怕遠征而發生嘩變,導致了失敗。漢順帝欲發荊州、揚州、兗州、豫州四萬人馬前去鎮壓,但最終被大臣李固勸止了。 從此以後,該地區就從中國獨立了出來,被稱作林邑國。 在269年,林邑王范熊聯合扶南,興兵侵犯孫吳疆界,佔領了西卷縣。到了範文稱王之時,林邑國再度對外擴張,先後攻滅了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干魯、扶單等鄰近的小國,並奉表向東晉朝貢。根據《晉書》的記載,「其書皆胡字」。不久以後,範文又多次進攻晉朝的日南郡和九真郡,並擊敗東晉所派遣的征討軍。]此後,林邑國時而向東晉朝貢,時而與東晉持敵對態度,發兵騷擾日南郡、九德郡。
拔陀羅拔摩一世(Bhadravarman I,中文史料稱為范胡達)是第一位在占婆石碑上有記載的國王。他的統治時間大約是公元380年至413年之間。在美山聖地,拔陀羅拔摩一世為婆羅門教神祇濕婆神建立了一個神廟。這個神廟被國王命名為「Bhadresvara」,這個神廟的名字是國王名字「Bhadravarman」和濕婆神名字「Shiva」合二為一的簡稱。將國王的名字後面加上後綴「-esvara」,也就是將國王的名字與濕婆神的名字合二為一作為神廟或林伽的名字,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數個世紀。
在拔陀羅拔摩一世統治時期,林邑國的首都是「僧伽補羅(Simhapura)」。該城名字的意思是「獅子之城」,又被中國人稱作「大占海口」或者「林邑浦」,即今日的會安市。該城市為一個港口城市,位於兩條河流的交匯處,由八英尺的城牆圍成。在《隋書·林邑列傳》中,對占族人相貌的描述是「深目高鼻,發拳色黑。」
林邑王范陽邁即位時,中國正處在南北朝的混亂時期。范陽邁趁機攻打日南、九德等郡。南朝宋派遣檀和之、宗愨討伐林邑國,攻陷了林邑首都。雖然林邑國被打敗,但依然屢次侵犯中國的邊境。到了南朝的後期,林邑國最終完全佔領了日南郡。
林邑國王商菩跋摩(Sambhuvarman,即范梵志)於529年即位。商菩跋摩在位期間,重建了因火而燒毀的Bhadresvara神廟。商菩跋摩在位期間,依舊與中國保持著時而朝貢時而敵對的狀態。605年,隋煬帝遣將軍劉方襲破林邑國都城,「獲其廟主十八枚,皆鑄金為之。」范梵志遣使謝罪,得以返回國都。唐朝建立以後,范梵志又遣使向唐太宗朝貢。
根據中國史書記載,林邑國在唐朝至德年(758年)之後就改國號為「環王」。 中國人把這個國家稱作「占婆」 最早是在公元877年左右。然而,事實上占族人最遲在629年就開始使用「占婆」來稱呼自己的國家,而真臘人則是在657年。 7世紀至10世紀之間是占城國勢最鼎盛的時期。當時中國正處於唐朝的鼎盛時
在這段時期里,占城主要通過出口鐵器和蘆薈來獲得利潤。與此同時,占城也會通過襲擊來往商船或對外用兵來獲取利益。例如,在公元802年至803年之間,占城就曾發兵攻打唐朝,佔領驩、愛二州。 在809年又再度侵犯唐朝,但為唐朝的安南都護張舟所敗。此外,占城又曾趁真臘分裂之機入侵真臘,並曾擊退昆侖(馬來亞)、爪哇的海盜。 期,對外交往頻繁。而占城扼守中國通往天竺波羅王朝(今印度東北部)、室利佛逝國(今馬來半島、蘇門答臘以及加里曼丹島西部地區)和黑衣大食的海上要道,立刻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從中獲得了許多利益。
7世紀末期,美山聖地開始出現王家寺廟。這些寺廟主要是用來崇祀婆羅門教的濕婆神的,也奉祀另一位神祇毗濕奴。此時期最著名的雕像是描繪有梵天從睡夢中的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誕生的情景的林伽。這個林伽被命名為「美山E1」,因此考古學家們將這段時期的占婆建築風格稱為「美山E1式」。
在美山發現了一座建於657年的重要石碑。在這座石碑里,占城國王波羅迦含達摩(Prakasadharma)將自己冠以毗建陀跋摩一世(Vikrantavarman I,即中國史料中的諸葛地)的名字,聲稱自己的母親是天竺的佛教五比丘之一阿若憍陳如與龍公主蘇摩(Soma)的後代。蘇摩則是傳說中真臘國王的祖先。另一石碑碑文則是國王對濕婆神近乎神秘的描述:「他是生命最終結束的淵源,凡人難以達到;其真實的本質超出了思想和言語的范圍,甚至他的形象,與萬物相同,是他外觀的顯現。」
在8世紀左右,也就是被中國史料稱作「環王」的這段時期里,占城的政
875年,占城的中心北移至因陀羅地區。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在該地區建立了新的王朝。為了誇耀自己的血統,因陀羅跋摩二世宣稱自己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記載中在十王戰爭中戰敗的俱盧族武將阿奴文陀的子孫。從877年起,中國不再使用「環王」來稱呼這個國家。據唐代人劉恂所著的《嶺表錄異》記載,唐乾符四年(877年),「占城國進馴象三頭」。大約在那時起,中國典籍會以「占城」稱之。治文化中心從美山南遷至賓童龍和古笪羅。位於今日越南芽庄的婆那加塔,就是在這個時期建成的。婆那加塔供奉的是占婆傳統信仰中的大地女神楊婆那加(Yan Po Nagar)。在公元774年,爪哇海盜襲擊了古笪羅,焚毀婆那加塔,並掠走了濕婆神像。釋利薩多跋摩(Satyavarman)旋即於781年擊退了海盜,並重建了婆塔。787年,爪哇海盜再次侵犯占城,破壞了賓童龍地區的一座供奉濕婆的神廟。
因陀羅跋摩二世在位期間,正式採用大乘佛教作為占城的國教。在因陀羅補羅的中部,國王為觀世音菩薩建立了一座寺廟。不幸的是,這座寺廟於越南戰爭期間被毀;其倖存的石刻雕像則在戰後被移往一些越南博物館保存。在戰前的一些相片和素描中,我們仍舊可以看到這座寺廟的樣子。考古學家們把因陀羅補羅王朝時代的占婆藝術風格稱為「東陽式」(??ng D??ng Style)。這種風格的藝術品活力四射,具有濃重的占婆特色的寫實主義。倖存的著名占婆雕像有幾座凶神惡煞的守門天(Dvarapala)雕像,這些雕像曾經被作為守護寺廟之神,豎立在寺廟的周圍。大乘佛教在占城的國教地位約於925年被廢除,後來作品的藝術風格則與濕婆信仰國教地位的恢復有關。
因陀羅補羅王朝的國王於9至10世紀之間在美山建立了大量神廟。這段時期建立的美山寺廟無論是在建築風格還是雕像的藝術風格都與之前有很大的不同,這種風格被稱為「美山A1式」。隨著大乘佛教的國教地位再度被婆羅門教取代,占城的文化中心從因陀羅補羅遷回到了美山。 占城憑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而獲取了巨大的利益。然而,由於人口稀少和與真臘和越南長期發生戰爭,不斷地消耗占城的國力,最終占城走向衰亡。公元875年,占城在因陀羅補羅建立都城。而就在兩年之後,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在洞里薩湖北部的羅魯歐斯(Roluos)地區建立了吳哥城,並統一了真臘。隨即,這兩個都處於強盛階段的國家爆發了長期的戰爭。從10世紀到12世紀,占城和真臘之間不斷發生軍事沖突。長期的戰爭使兩國國力慢慢地被削弱。1238年,真臘西部的素可泰地區趁真臘衰弱之機獨立,是為泰國建國之始。同時期的占城亦未能倖免於難,它不斷受到北方越南的壓迫,並最終導致了占城的亡國。
944年至945年之間,真臘軍隊侵略了占城的古笪羅。約在950年左右,真臘人掠走了當地婆那加塔的女神鵰像。961年,闍耶因陀羅跋摩一世(Jaya Indravaman I,中國史料稱之為釋利因陀盤)遣使向新建立的宋朝朝貢。 闍耶因陀羅跋摩一世下令在婆塔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楊婆那加女神鵰像。 然而,越南與占城的沖突並未因為占城放棄因陀羅補羅而停止。在1021年至1026年期間,占城遭受到越南的大規模軍事打擊。1044年,李太宗親徵佔城。越軍在五蒲江擊敗了占城軍隊,殺死國王乍斗。根據《大越史記全書》記載,越軍對戰敗的占城人進行了屠殺,「血塗兵刃,屍塞遍野。」這使李太宗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下令「有妄殺占城人者,殺無赦。」不久越軍就佔領了毗闍耶,俘虜了乍斗的妻妾、宮女等人回國。李太宗讓乍斗的妃子媚醯侍奉,媚醯不堪其辱,投江而死。 從此以後,占城開始向越南朝貢,並於1065年向越南貢獻犀牛。
然而在1068年,占城國王律陀羅跋摩三世(Rudravarman III,即越南史書中的制炬)發兵攻打越南,希望奪回被越南佔領的因陀羅補羅地區。 次年,越南輔國太尉李常傑率軍南征,攻破了毗闍耶,並在與真臘交界處俘虜了律陀羅跋摩三世。 之後,越南脅迫律陀羅跋摩三世割讓地哩、麻令、布政三州(據陳仲金所說,此三州即為現今越南的廣平省及廣治省轄地。),隨即將律陀羅跋摩三世釋放歸國。占城南部賓童龍地區的酋長趁機發動叛亂,宣布脫離占城獨立。占城亦無力南顧,直到1084年占城才重獲統一。 1074年,訶黎跋摩三世(Harivarman IV)即位,重建了美山寺廟,迎來了短暫的繁榮。次年,宋越爆發戰爭,訶黎跋摩三世支持宋朝,「遣蕃兵七千扼交賊要路。」 訶黎跋摩三世在位期間與真臘發生戰爭。1080年,真臘人襲擊了毗闍耶及其附近地區,洗劫了神廟,掠奪了大量財寶。然而不久以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訶黎跋摩三世得以率軍驅逐了真臘軍隊,與其子民重建了家園。
約在1080年左右,泰國東北部呵叻高原(Khorat Plateau)地區的一個貴族占據了真臘王位。此人建立新王朝之後,立即著手構建一個更為廣大的帝國。在1130年攻打越南失敗之後,真臘人轉而侵略占城。占城因此與真臘爆發長期的戰爭。而在1104年,占城國王闍耶因陀羅跋摩二世(Jaya Indravarman II,制麻那)曾在逃亡至占的越南皇子李覺的勸說下北伐越南,試圖收復被越南占據的地哩、麻令、布政三州之地,但被李常傑擊敗。 這使占城國力再度削弱。1145年,真臘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趁機再度討伐占城,攻佔了毗闍耶,摧毀了美山寺廟。真臘人試圖攻佔佔城南部的賓童龍,但隨即遭到失敗。賓童龍國王闍耶訶黎跋摩一世(Jaya Harivarman I)於1147年打敗了真臘人,自立為占城國王。闍耶訶黎跋摩一世隨後致力於鎮壓阿摩羅波胝和賓童龍地區的叛亂。 特裡布婆那迭多跋摩被殺後,真臘王子闍耶跋摩七世即位。闍耶跋摩七世率軍抗擊占城,並於1181年將占城軍隊徹底逐出了真臘。1190年,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再度侵犯真臘,試圖重新取得對真臘的統治權。闍耶跋摩七世以占城王子Vidyanandana為將軍,擊退了占城的進攻,並乘勝攻佔了占城首都毗闍耶,大肆屠殺擄掠。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被俘,並被押往真臘的首都吳哥。
在征服占城之後,闍耶跋摩七世指定其妹夫因王子(In)於賓童龍即位,稱蘇利耶跋摩(Suryavarman),作為占城的傀儡國王。然而占城卻有不少貴族不服從真臘的統治。蘇利耶闍耶跋摩(Suryajayavarman)於毗闍耶即位,建立佛逝國,並與賓童龍國發生內戰。最終蘇利耶跋摩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奪取了毗闍耶,於1191年統一了占城,宣布占城脫離真臘獨立。闍耶跋摩七世因此多次發兵討伐占城,並最終在1203年再次佔領占城,將占城作為一個省,直接並入真臘。直到1220年,占城人闍耶波羅密首羅跋摩二世(Jaya Paramesvaravarman II)才擊敗真臘,恢復了占城國。 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在位期間,對賓童龍地區的婆克朗加萊塔進行了修葺。而此時期正直元朝最強大的時期,越南皇帝陳英宗於1306年將自己的妹妹玄珍公主嫁給了闍耶僧伽跋摩三世,試圖以婚姻關系聯合占城牽制元朝。作為聘禮,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將烏、里二州(今廣平省、廣治省及承天順化省)劃歸越南管轄。越南陳朝將此二州更名為順州和化州。 這就是現在「順化」地名的由來。
然而玄珍公主嫁到占城後不久,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就病逝了。占城人信奉婆羅門教,根據該教的習俗,丈夫死後,妻子必須遵照薩蒂投火殉死。 陳英宗沒有讓玄珍公主殉死,而是派陳克終將玄珍公主迎回了越南。 占城人將此事視為占城莫大的國恥,占城新國王闍耶僧伽跋摩四世(Jayasimhavarman IV,制至)因此多次發兵北伐越南,試圖奪回烏、里二州。但1312年被打敗,闍耶僧伽跋摩四世被俘。陳英宗立制陀阿婆粘為傀儡國王, 此後,占城無異於越南的一個省。 越南又於1318年擊敗反叛的制陀阿婆粘,改立制阿難為傀儡國王。 1402年,越南在太上皇胡季犛的指揮下,攻陷了占城首都。占城國王闍耶僧伽跋摩五世(Jayasimhavarman V,占巴的賴)遣使多次向明朝求救。1407年,明成祖遣朱能、張輔討伐越南胡朝。闍耶僧伽跋摩五世也率占軍北伐,奪回了不久前被越南所侵佔的土地,俘虜了越將胡烈、潘麻休等人。 此時越南已被明朝所滅,闍耶僧伽跋摩五世在解除了北方的憂患之後,轉而攻打西鄰真臘,擊敗其國王奔哈·亞(Ponhea Yat)。占城和暹羅的進攻最終導致了真臘首都吳哥的廢棄。
越南被明朝所滅後,越南人黎利於1418年起兵反明,並於1428年建立後黎朝,正式脫離明朝統治。後黎朝成立之後,立即策劃對占城的軍事報復。1446年,後黎朝大臣鄭可率軍伐占,攻陷毗闍耶,俘其王麥闍毗闍耶(Maija Vijaya,摩訶賁該)而歸。明英宗要求越南釋放占城國王,但被越南拒絕了。 次年,占城王族摩訶貴來驅逐了越南人,奪回了毗闍耶。
1469年,越南後黎朝要求占城向自己朝貢,但被占城拒絕了。因此在後黎朝洪德二年正月(西歷1470年),後黎朝的黎聖宗親自率軍攻打占城。 占城國王盤羅茶全(Pau Kubah)向真臘求救,但真臘對於占城幾十年前的襲擊耿耿於懷,不發兵救援。越軍在二月初突襲了沙奇海口,並以誘敵之計在幕奴山大敗占軍。盤羅茶全遣使求和。黎聖宗一面答應,遣使赴占城王處修好;一面同整頓軍馬准備攻城。同年二月廿七日攻破屍耐城;三月初一攻破闍盤(毗闍耶),俘虜盤羅茶全及其臣民三萬餘人,殺死四萬餘人而歸。同年四月盤羅茶全病死軍中,黎聖宗將其斬首號令船頭,焚毀其屍體投棄於江中。回到升龍後,又將其首級和俘虜獻捷於太廟。 從此以後,毗闍耶被越南佔領。
盤羅茶全之弟盤羅茶悅逃入山中繼續抗越 ,被越南攻滅。越南人立占城王族齋亞麻弗庵於賓童龍為傀儡國王。占城的大部分領土並入越南的版圖。
在毗闍耶陷落之後,盤羅茶全的一個兒子斯雅帕烏林(Syah Pau Ling)率部逃往蘇門答臘島北部的亞齊,建立了亞齊蘇丹國;另一個兒子斯雅·因德拉·貝爾曼(Syah Indera Berman)則逃往馬來半島南部的馬六甲。大量占城人逃往國外,湧入真臘境內的磅湛省地區、寮國的占巴塞省地區,以及東南亞的亞齊、爪哇和馬六甲。 黎聖宗以後,占城僅僅領有賓童龍地區的領土。占城在越南的保護下擁有其自治權。但占城人在越南衰弱的時候依舊試圖恢復原來國家的實力。
1592年,越南後黎朝的鄭主和阮主兩大軍事集團發生沖突,並分別割據了越南的北部和南部。為了獲取占城的支持以對抗北方的鄭主,阮主試圖與占城修好。阮福源將其女玉姱公主(C?ng n? Ng?c Khoa)嫁給占城君主。而占城亦趁越南內戰之機起兵自立。1594年,占城國王婆阿(Po At)曾出兵馬六甲,支持柔佛蘇丹國以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勢力。而在當時廣南阮主主要通過與葡萄牙殖民者合作來與鄭主對抗,占城的這一行動顯然是與阮主的外交政策完全相左的。1692年,婆索(Po Sot)起兵反對廣南阮主的統治。阮福淍鎮壓了這次起義,並於1697年改占城國為「順城鎮」(Thu?n Thành tr?n)。但旋即賓童龍地區爆發了鼠疫。占城貴族屋牙撻(Oknha Dat)在清人將軍阿班(A Ban)的幫助下,於1695年擊敗了廣南留守軍。隨後阮福淍遣阮有鏡擊敗了他們。但不久婆索的弟弟繼婆子(Po Saktiray Da Patih)再興順城鎮,向阮福淍臣服並要求談判。談判的最終結果,雙方於1712年簽訂《議定五條》(Ng? ?i?u Ngh? ??nh),阮主與順城鎮完全講和並不再交戰。占城王被封為「鎮王」(Tr?n V??ng),並保持了這一稱號達135年。雖然占城國王在這片四處都是越南人的土地上沒有任何實際權力。
1777年,廣南阮主被新興的西山朝推翻。順城鎮國王阮文召(Chei Krei Brei)舉兵支持盤踞嘉定的舊阮貴族阮福映。但不久阮福映被西山朝打敗,阮文召於1786年逃往真臘地區,順城君主的稱號由國王降為「掌奇」(相當於土司酋長)。在這段時期里,不少順城鎮貴族投奔流亡暹羅的阮福映麾下,並積極參加反對西山朝的戰斗,例如阮文召、阮文豪(Po Ladhwan Paghuh)、阮文振(Po Chong Chon)、阮文永(Po Klan Thu)等人。
1802年,阮福映奪取了越南政權。由於曾經受到順城鎮的幫助,阮福映在位期間給與了順城鎮種種優待。然而到了1832年,阮朝明命帝實行中央集權政策,下令改土歸流,廢除了順城鎮。從此以後,占城人的國家完全滅亡。
1833年,流亡至西貢的越南將軍黎文魁(Lê V?n Kh?i,黎文悅的養子),因不滿明命帝對黎文悅一族的迫害,在當地華僑和法國傳教士的支持下起兵 ,與明命帝對抗。暹羅國王拉瑪三世出兵越南南部以支持黎文魁,.占婆貴族阮文承(Po Fokuta)亦趁機發動羅奔王起義,要求恢復自治。最終黎文魁的勢力被明命帝鎮壓,占族人的領土再次被越南人佔領。因受黎文魁的牽連,阮文承以謀反罪被處以凌遲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