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在教育機構中受到侵權,教育機構承擔過錯致致責任還是無過錯責任
您好!教育機構承擔的是過錯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專兒園、學校或者其屬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㈡ 關於未成年人侵權責任的承擔
不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的。
1.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32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第38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39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40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法律分析
2.1 第32條是一般規定,規定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侵權責任的承擔的基本原則是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這樣就可以確定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本身不承擔侵權責任。
2.2 第38條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行為的特別規定,對於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採取的是推定過錯責任,即推定學校有過錯,這樣就使舉證責任轉到了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上,舉證責任倒置,因為一般情況下是過錯責任原則。
2.3 第39條是對限制行為能力人侵權行為的特別規定,這裡面適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如果要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承擔責任,必須證明其有過錯,舉證責任在受害人或者要求學校承擔連帶責任的監護人。
2.4 第40條是對於受外來人員侵害的規定,與上面兩個案子無關,只是也是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所以也放上去,你隨便看看。
3.案例分析和結論
3.1 第一個題目:很明顯主要承擔責任的是某乙的監護人,同時幼兒園老師外出打電話,未盡到職責,有過失,因此要適當承擔責任。因此四個答案都是不對的。
3.2 第二個題目:應該說都是不對的,答案應該是某甲的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如果某甲自己有財產的,由其財產承擔,並不表示就是甲承擔侵權責任),學校有過錯的,應適當承擔賠償責任。不過從這個案子來看,這是摔傷的,而且非上課時間,因此很難證明學校有過錯的,因此結果很有可能是某甲的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原則上說,四個答案都不正確。
要注意的是,兩道題是不可以得出一般的結論的,但是其法律依據可以得出結論就是侵權責任適用的歸責原則問題上: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侵權責任的承擔,學校等教育機構的歸責原則是過錯推定原則;對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侵權責任的承擔,學校等教育機構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歸責原則的不同反映的是立法態度的不同,體現在實踐中就是舉證責任的不同。
你題目中得出的結論是上述歸責原則的一種簡單表述,但是不規范,因此是不正確的。
可以改變一下: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為侵權行為,學校等教育機構應承擔適當的侵權責任,但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為侵權行為,學校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適當承擔侵權責任。
㈢ 關於暑期輔導班與學員簽訂協議的法律效力問題
1.你的學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學生離開家上課監護權當然轉移,要避免這一點很容易,在入學的時候引發一份安全手冊,你可以直接到劍橋少兒英語那找一份,讓家長看完後再辦入學手續,或者直接簽訂協議最方便,寫上家長必須負責學生的接送,本教育機構不負責接送學生,並且不承擔因此引起的法律問題
2,寫的時候把上面那一條加上,再加一條,凡送學生至本教育機構學習,必須嚴格遵守學校的教學規章
1,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
2,認真按時完成作業。。。
3,。。。
4.。。。。
5,。。。
。。。
10,家長需在上課前15分鍾將孩子送到學校,下課後准時接孩子回家,本學校沒有值班班主任,所以不承擔下課後看護孩子的責任。
這樣輕描淡寫一下放在結尾,實際上卻把路途中的監護責任通過合同方式固定給了家長。
需要提醒的是 學生在上課期間受傷害,無論如何都是承擔責任的,沒辦法排除
祝你辦學愉快,生意興隆
㈣ 未成年和學校簽訂的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學生家長認可就有效,不認可就無效。認可是有時限的。
㈤ 16歲未成年人和培訓機構簽訂協議 現在起了爭執 有效嗎
就你所陳述事實,可以單獨或者聯合採取如下:
1、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為由去向法院起訴,行使撤銷權。
2、可以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訴,爭取在其主持下調解;
3、建議向文化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局舉報其使用盜版書籍;
4、聯系有關媒體,爭取讓媒體將之曝光;
5、聯合其他同樣受害者共同或者單獨採取以上措施維權。
㈥ 未成年人與培訓機構簽定報名合同可以反悔嗎
我前幾天莫名其妙接到電話,一個培訓機構以幫我分析大學職業規劃為理由把我叫去一對一談了4個小時的話,讓我做了一套試題最後讓我報名參加他們的培訓,很像洗腦,我當時不太清醒了就答應了,學費是2980年一共4年,他們要我交了報名表還按了手印。然後他們當晚要我先交了1000塊錢,過幾天就要我把剩下的錢交齊。問題是,他們主張我先瞞著父母填了報名表交了1000塊錢,說是上完課再跟父母說。我上了一節課,回家後發現不對勁可能是騙子,想讓他們退錢。可是報名合同上說個人原因退學的不退已交費用,並扣30%的違約金。 我還沒成年 這份報名表有效嗎? 這種培訓機構是合法的嗎? 我感覺像傳銷!
㈦ 身份證未滿十八歲與教育機構簽訂學習協議有效嗎
你好,身份證未滿18歲,與教育機構簽訂的學習協議,這個是沒有效的,因為你沒滿18歲,你還未成年,你是需要監護人與教育機構簽訂學習協議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