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明臣言行錄的譯文
75卷。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於是就用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 宰相開府輔政制最易產生什麼問題,漢唐宋明四代是如何解決的
宰相權力過大,威脅皇權。
漢武帝建立內廷對抗外廷。但是後來發現大將軍開府一樣有專權的問題。
漢光武帝架空宰相「雖設三公,事歸台閣」。結果導致了宦官和外戚輪流執政,治理效果太差。
唐代設立多個宰相,互相牽制。效果已經不錯了。宋代又分割兵權給樞密院,財權給三司,初期還有獨立於宰相的諫官,宰相的權力已經很小了。明代直接廢丞相,宰相成為了皇帝私人秘書,根本不存在什麼開府專權的問題。
3. 為什麼宋明理學後孟子地位發生了新的變化
考察思孟學派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宋代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並不太高。主要表現在:首先,《孟子》一書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不高,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被官修史書歸入子部而非經部。
如《漢書・藝文志》列《孟子》於「諸子」,《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列《孟子》於「子部」。其次,唐代以前治《孟子》者不多,「漢代治《孟子》的,始於揚雄。雄注《孟子》,見於《中興藝文志》,然旨意淺近,當時已疑為依託。後漢注《孟子》的,有程曾(見《後漢書・儒林傳》)、高誘(見《呂氏春秋・序》)鄭玄、劉熙(都見《隋書・經籍志》),但都己亡佚。僅趙岐作《孟子章句》,並撰題詞,至今猶存,列為十三經注之一。當時非議《孟子》的,有王充。充曾撰《刺孟》篇,見於《論衡》。三國以後,治《孟子》的,有晉人綦毋遂;唐代,陸善經撰《孟子注》,張錳撰《孟子音義》,丁公著撰《孟子手音》,也都亡佚。」[2]此外,直至唐代,韓愈始提出「道統」說,視孟子為傳孔子之道的儒學正宗,然應者寥寥。
隨著佛教的傳入及其影響的擴大,孟子在儒學中的地位也隨之提高。二者之間是否存有相關聯系?有學者指出:「《孟子》《大學》《中庸》在儒學中地位的空前提高,成為儒家的要典,是跟唐宋時代儒家和佛教的交涉斗爭直接相關的。」[3]如把孟子地位的抬升和佛教對儒學(主要指宋明理學)的影響結合起來考究,似乎可將孟子(或思孟學派)在儒學中的地位抬升作為基軸,圍繞孟子的升格來系統審視佛教對宋明理學的影響。
4. 宋明理學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積極:有利於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特徵: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道德,自我調節,發憤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凸現人性。
消極:理學被曲解之後以三綱五常維持專制統治,壓制扼殺人的自然慾望和創造性。適應了統治階級壓制人民的需要。
顧炎武曾痛責明末以來的清談理學「劉石亂華,本於清談之流禍,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談,有甚於前代者。昔之清談老莊,今之清談孔孟」。
(4)中山宋明生糾紛擴展閱讀:
相關特點
著嚴重的不足。原始儒家大部分典籍失傳,直到近代才出土大量竹簡,所以如何從哲學本體論上論證儒家思想的正當性與必然性成為儒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先秦孟子從「四 端」說出發,對儒家的性善論作了論證,荀子則從性偽說出發對性惡論作了論證,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講究陰陽災異的世界觀上,對儒學作了讖緯神學式的論證。
在宋明儒學家看來,以往的這些論證要麼是「不備」(不夠充分,如孟子),要麼是「不明」(混亂不清或者錯誤,如荀子與揚雄),而董氏的陰陽災異和神學 化的論證則更顯得粗淺,實際上已誤入歧途。
5. 宋明糠是文科生嗎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中的選手【宋明糠】不是文科生,他現在是高二理科在讀生。
6. 宋明理學的奠基人有幾位分別是誰
宋明理學的奠基人是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號稱「北宋五子」。在這五人中首開風氣者當推周敦頤。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因其在廬山蓮花峰下濂溪畔築「濂溪書屋」,學者稱他「濂溪先生」,稱他創立的理學學派為「濂學」。他依據《易傳》和《中庸》的基本思想,參照道士陳摶傳授的《無極圖》,畫出《太極圖》,撰寫《太極圖說》,論述宇宙本體、世界生成和萬物變化的過程,建立了一個簡潔明了而又精緻系統的理學世界觀。他在《太極圖說》中寫道:「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他把由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男女、萬物構成的邏輯結構看成宇宙生成變化的圖式。
7. 宋明理學的奠基人有哪些
宋明理學的奠基人是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號稱「北宋五子」。在這五人中首開風氣者當推周敦頤。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因其在廬山蓮花峰下濂溪畔築「濂溪書屋」,學者稱他「濂溪先生」,稱他創立的理學學派為「濂學」。他依據《易傳》和《中庸》的基本思想,參照道士陳摶傳授的《無極圖》,畫出《太極圖》,撰寫《太極圖說》,論述宇宙本體、世界生成和萬物變化的過程,建立了一個簡潔明了而又精緻系統的理學世界觀。他在《太極圖說》中寫道:「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他把由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男女、萬物構成的邏輯結構看成宇宙生成變化的圖式。認為宇宙萬物由一個抽象的實體派生出來,他把這個抽象的實體或稱「無極」,或稱「太極」,雖沒有明確地提出天理范疇,但已具備理學世界觀的雛形。周敦頤從這種世界觀出發闡釋儒家的人學思想,把《中庸》「誠」的觀念提到本體論的高度。他說:「誠者,聖人之本。」認為誠來自乾元,秉承「無極之真,二五之精」是至高至善的人生境界。在這種境界中的人就是聖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聖人是眾人學習的楷模,他為眾人規定了中正仁義而主靜的做人准則,人們只有向聖人看齊,才能實現自我完善。他給「主靜」作的註解是「無欲故靜」,認為「欲動情勝、利害相攻」,實為萬惡之源。他已提出了理學「存理滅欲」說的基本思想,確立了理學家特有的價值取向。
8. 戰國思想自由在秦,漢,宋明時期發生怎樣變化
秦焚書坑儒,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宋明儒道釋融合成宋明理學
9. 福建漢唐宋明品牌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建漢唐宋明品牌投資有限公司
漢唐宋明:2013創於中國
漢唐宋明旗下:
研究中心、茶道流派、市場品牌
福建省三雅道生活美學發展中心:研究中心、研發平台、交流平台(省級:52350000MJB6004273)
不流茶敘:1980年創於台灣,2013大陸傳承 旁行而不流•卓而不群 (茶道流派)
承啟堂:承上啟下的平台(體驗中心、銷售平台)
漢唐宋明:定位群體:
喜歡中國傳統文明文化與美學的人。
追求美好事與物的人。
對茶有本質與質量追求的人。
追求精緻生活的人。
《漢唐宋明》 玩物善置:器具獨具一格,適合《不流茶敘》理念使用,融入中國傳統國學與書畫篆雕織等藝術家手工定製,融入香道、花道、古玩、國學、藝術品、各種傳統手工藝品,引導傳統精緻生活理念。
文化搭台 經貿唱戲
道因時以立 理自天而開
《漢唐宋明》
漢代:莊重 奮發
唐代:如詩 如歌
宋代:品味 典範
明代:生活 藝術
品牌之精神:
中式優雅:中和內斂的品性、詩情畫意的表達、秋水禪心的感悟、天人合一的追求。
「中庸仁和」的溫和信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風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文精神。
推崇中國傳統貴族和士人的精神與追求的精緻生活態度。
將中華民族人文繼承、傳播、推廣、發展至致全國與世界。
文化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使生活更美好----玩物善置:茶道用品、香道用品、花道用品、奇石、木雕、竹雕、瓷器、漆器、紫砂、當代書畫、古典傢具、精品雜玩、收藏品等融入中國傳統國學與書畫篆雕刻織編綉燒造等的藝術家定製正宗傳統精緻手工藝品。培育貴族精神,追求精緻的生活品質,欣賞美好的事與物!
核心價值觀
(追求)
漢唐宋明的追求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文明的繼承、傳播、創新、發展,並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使我們成為行業內領先企業。
(員工)
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正統傳承的工藝和資源是漢唐宋明最大的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斗,是我們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
(技術)
廣泛吸收中國與世界的傳統文化文明領域的精華與優點,虛心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和傳承者學習,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開放合作地發展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理念體系,用我們卓越的產品與理念自立於國內行業列強之林。
(精神)
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愛生活、實現理想、回饋社會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責任意識、創新精神、敬業精神與團結合作精神是我們企業文化的精髓。
(利益)
漢唐宋明主張在顧客、員工與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努力探索按生產與銷售要素分配的內部動力機制。
(文化)
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與創新才會生生不息。一切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人文與資源。精神是可以轉化成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於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
這里的文化,不僅僅包含知識、技術、管理、情操……。
(社會責任)
漢唐宋明以繼承人文和傳播人文為己任,以公司的發展為所在社區作出貢獻。在追求與實現我們的理想過程中,努力的去回饋社會。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基本目標
(質量)
我們的目標是以合理的理念、優異的產品、可靠的質量、優越的終生效能費用比和有效的服務,滿足顧客日益增長的需要。
(人力資本)
我們強調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
公司的成長
(成長管理)
我們不單純追求規模上的擴展,而是要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因此,在促進公司迅速成為一個大規模企業的同時,必須以更大的管理努力,促使公司更加靈活和更為有效。始終保持造勢與做實的協調發展。
價值的分配
(價值創造)
我們認為,勞動、知識、傳承的人文、企業家和資本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
(價值分配形式)
漢唐宋明可分配的價值,主要為組織權力和經濟利益;其分配形式是:機會、職權、工資、獎金、安全退休金、醫療保障、股權、紅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我們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
(價值分配原則)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價值分配的基本原則。
(價值分配的合理性)
我們遵循價值規律,堅持實事求是,在公司內部引入外部市場壓力和公平競爭機制,建立公正客觀的價值評價體系並不斷改進,以使價值分配製度基本合理。衡量價值分配合理性的最終標准,是公司的競爭力和成就,以及全體員工的士氣和對公司的歸屬意識。
2經營政策
經營重心
(經營方向)
我們經營方向集中在優異的人文理念傳承與傳統產品的工藝與質量上,重點突破、理念引導、系統領先
(經營模式)
我們的經營模式是:理念引導產品,產品體現理念,形成品牌系統。
(戰略聯盟)
重視廣泛的對等合作和建立戰略夥伴關系,積極探索在互利基礎上的多種外部合作形式。
(服務網路)
漢唐宋明向合作商提供卓越理念與優質產品的終生承諾。
我們要建立完善的服務網路,向顧客提供專業化和標准化的服務。合作商的利益所在與市場的訴求,就是我們生存與發展的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我們要以服務來定隊伍建設的宗旨,以顧客滿意度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繩。
漢唐宋明
繼承•傳播•創新•發展
法定代表人:連由焰
成立時間:2015-03-18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12810008615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平潭綜合實驗區金井灣片區台灣創業園
10. 宋明的個人簡介
宋明:男, 西南大學教授,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西南農學院園藝系本科學習,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2月至今在西南農學院園藝系(現為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工作。曾於1997年、2000年、2002年分別赴日本、台灣、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等國家和地區訪問。現任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黨委書記。
擔任碩士生「蔬菜種子工程」、「蔬菜學研究進展」、「植物組織培養學」等課程的講授,並與人合作講授「高級蔬菜學」;先後擔任的本科生課程有「蔬菜種子工藝學」、「蔬菜育種學」、「園藝植物離體培養」,與人合作擔任了「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講授工作。培養指導碩士研究生64名、農業推廣碩士12名。出版編著《葉菜類蔬菜栽培新技術》(24萬字)、主編《綠色蔬菜生產新技術》(27萬字)、《觀賞蔬菜生產技術》(24萬字)等科學技術書籍5本,參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規劃教材《蔬菜種子生產原理與實踐》、《蔬菜育種學總論》等教材。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芥菜種質資源的RAPD和ISSR分析」(園藝學報)、「結球甘藍花粉類鈣調素蛋白基因BoCML49的克隆及表達分析」(作物學報)、「Site-Specific Gene Targeting Using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TALE)-Based Nuclease in Brassica oleracea」(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等50餘篇,其中在一級學報上發表20餘篇,SCI論文一篇,多篇論文獲獎。
在科研方面主持和主研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市級項目5項。主研的「甘藍離體培養中的微電流刺激效應研究」1997年獲重慶直轄市應用基礎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甘藍雜一代新品種『西園三號』的選育」1987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面向21世紀園藝專業的改革和發展」2000年獲重慶市教委一等獎,「西園系列甘藍新品種選育與推廣」2008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甘藍自交不親和性的遺傳基礎研究」2010年獲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曾先後7次被西南農業大學、西南大學評為年度考核優秀教師,4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4次被評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三次被評為校級優秀黨務工作者,一次被評為重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