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行為責任侵權責任能力PPT

行為責任侵權責任能力PPT

發布時間:2021-06-30 04:31:30

侵權責任法中的無賠償能力如何認定

過錯能力的有無是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條件,因此,在處理此類特殊主體侵權案件時,須首先認定其過錯能力,而對行為人過錯能力的判定,則應當以其在行為時的辨別能力為核心要素進行審查。當然辨別能力與行為人的年齡、智力、精神狀況等有著密切關聯,只有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觀察才能准確判定行為人在行為時是否違反了理性人所具備的注意義務,從而最終決定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分擔。
過錯能力,是指行為人對自己因過錯實施的加害行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資格或條件。只有在確定加害人具有過錯能力之後,才需要進一步考察他的行為是否有過錯,即他的行為是否處於故意或者過失。只有當行為人因其過錯而應當受到譴責時,才可能使他承受侵權責任的法律後果。這種對加害人的可譴責性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智力能力為前提,並從這種能力中,我們能夠推導出加害人的個人責任。我們將加害人的這種特質稱為過錯能力,沒有這種能力的人不承擔責任。
年齡,是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法律上採用的年齡一般是周歲年齡,其又稱為實足年齡,是指從出生到計算時為止,共經歷的周年數或生日數。當然,一般情況下智力發育水平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相應地增長的。年齡就被作為區別人的辨別能力的重要因素,一定年齡階段的人因被視為缺乏辨別能力者,故對自己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不負擔損害賠償責任。
精神狀況,乃是人的思想意識的臨時定位,即人在某一時間的心理思維情況。人的精神狀況不會一成不變,它會隨著人所處的時間、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法律上對於精神狀況的判斷是以某人在行為時的情況來考察的。
辨別能力是我們認定過錯能力標準的核心要素。由於一些人的年齡、精神殘障或者其他原因導致他們對侵權行為引致的損害及其責任可能沒有辨別能力,因而,在道義上可能沒有主觀上的可歸責性,法律上也有可能免於責任承擔。他們一般是:兒童、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或者臨時欠缺意識的人(如吸毒者、醉酒者、癲癇病發作者)等。
理性人標准之意義在於衡量行為人行為時是否盡到了謹慎義務(注意義務)。何謂理性人標准?簡言之,即社會一般人(正常人)的認識、行為的標准。所謂的理性謹慎義務,基本上就是一種普通的謹慎,它在社會日常生活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行為參照並在我們行為時進行對比,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知道什麼行為可以為,什麼必須為,什麼不能為。

② 侵權責任案例分析

王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解析】 本題考查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無過錯責任原則、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等。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是指因飼養動物的獨立動作而使他人的人身或財產受到損害而依法應由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特殊侵權行為。動物致損屬於危險物致損范疇,為增強飼養人或管理人的責任意識,增加對人們安全的保障,減少社會危險因素,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但飼養人或管理人有抗辯事由,即受害人過錯或第三人過錯(應以受害人知其為誰為必要條件)可以免責。本題中,小男孩乙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其年齡和智力因素,他對自己的「勇敢行為」是負不了責任的(盡管其很自信),故不構成「第三人過錯免責」。當然甲與乙作為受害人本身並無過錯。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十二條,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故:王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希望採納

③ 法律學(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責任能力及其相互關系

自然人的行為能力是自然人據以獨立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或承 擔民事義務的法律資格。
民事權利能力主要考察主體是否具有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能力。
民事責任能力,指民事主體據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資格,又稱「侵權行 為能力」。
自近代以降,隨著理性主義思潮和啟蒙主義運動的勃興,出於對人的尊重,各國法律均普遍賦予自然人及符合特定條件的社會組織以平等的法律地位,使其均為民事主體。但是,平等的法律地位僅僅是一種法律宣言,其並不能完全體現為主體的人格一律平等。雖然同為民事主體,但每一具體主體的人格實際上並不完全平等。因為,人格實質是主體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的綜合體現。主體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既有差別,必然導致人格之差別。首先,主體之間的權利能力不同。不僅本國人與外國人的權利能力不同,法人與自然人的權利能力不同,即使法人之間、自然人之間,其權利能力亦有所不同。其次,主體之間的行為能力不同。根據主體的意思能力,通常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之分。再次,主體之間的責任能力也不同。有些主體有完全獨立的財產,其應有完全責任能力;有些主體無完全獨立的財產,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責任能力即不完全。正是由於這三種能力的不同,決定了性質相同或不同的各民事主體雖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卻無平等的法律人格。

可見,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責任能力是從不同角度對人格的考量,其分別具有不同的價值。

自然人的行為能力與其責任能力的關系:
通說認為,自然人的行為能力中當然包含責任能力,(註:劉心穩.中國民法學研究述評.95.)即有行為能力者,有責任能力;無 行為能力者,無責任能力,其所實施的違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由其監護人承擔。但 仔細分析,此通說甚有不妥。

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究竟為一種資格抑或兩種有聯系但又相互獨立存在的資格?

首先,責任能力為主體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而有行為能力的人既然能夠判斷其行為後果 ,則依法應當對其違法行為的後果承擔民事責任,其承擔責任的根本原因顯然在其「過錯」 。至於無行為能力人對其損害結果不承擔民事責任而由其監護人承擔,固然是因為無行為能 力人對行為後果無判斷能力即無構成「過錯」的條件,但更重要的原因,乃在於無行為能力 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通常無經濟賠償能力。此責任責令無行為能力人之監護人承擔,是為保 護 受害人利益之必須,(註:

③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之基礎,究竟為監護人未盡注意之義務,抑或純為保護受害人利益計(及監護人之責任為過錯責任抑或無過錯責任),學說上存有爭議。但我國民法規定監護人能夠證明其盡到監護責任的,得減輕或免除其責任,顯然是以監護人未盡監護職責之過失作為其承擔責任的基礎的。)因而構成特殊侵權責任之一種。從表面看,行為能力之有無與責任能 力之有無存在同步。但是,已有學者指出:責任能力與行為能力雖然相互聯系,但畢竟是兩 種不同的資格,不能混淆。首先,兩者目的不同:法律設行為能力之目的,在於使主體得以 自己的意思追求自身利益;設責任能力之目的,在於對主體的違法行為追究民事責任,保護 他人和社會利益;其次,兩者效力不同:行為能力為決定行為是否有效的根據,責任能力為 決定主體是否自己承擔民事責任的根據。(註:梁慧星.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60.)由此可見,行為能力為自然人為有效法律行為的 資格,責任能力為其對違法行為承擔責任的資格,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如果因為二者 在多數情況下發生同步,便認為行為能力「包含」責任能力,反言之,則也可認定責任能力 「包含」行為能力,豈不違背立法之本意?況且在事實上,依很多立法例,無行為能力人在 特定情形也有責任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依我國民法之規定,自然人行為能力被分為三種, 即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和無行為能力。就限制行為能力人而言,其並非全無行為能 力,而是在法定范圍內有完全之行為能力,在法定范圍之外行為能力有缺陷,須由其監護人 的意思加以彌補。如果認為行為能力包含責任能力,則限制行為能力人既然有部分行為能力 ,其便應當具有部分責任能力。但此與監護人責任之理論和立法顯有矛盾,於實務中也根本 無法操作。

其次,所謂責任能力,主要指承擔財產責任的資格。而財產責任的負擔,當以財產上的支 出為要。亦即誰承擔財產責任,誰就應當為財產上的支出。反言之,誰支出財產,誰就是責 任承擔者。而我國《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 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 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亦即在被監護人致人損害時,被監護人有財產的,首先以被監護 人的財產賠償,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這就是說,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 並非根本不承擔民事責任,如其有財產,則照樣承擔民事責任不誤。此種規定比較公平合理 ,尤其在被監護人為精神病人的情形,有利於促使其親屬積極承擔監護職責,減輕社會負擔 。對此,學說上似無異議。但如果認定無行為能力即無責任能力,則不免與前述規定發生沖 突。

由上可見,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為兩種性質不同的資格,應分而視之。多數情形,二者相 互並合,但在特別情形,二者相互獨立。

④ 法人的侵權責任能力是什麼,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您好,法人的侵權責任能力是法人責任能力的一種。是法人成員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關於法人是否有侵權責任能力,學術上有兩種不同主張。
法人擬制學說認為,法人沒有意思能力,不能實施侵權行為,加之在法律上不承認侵權行為的代理,因而,法人機關或其他成員侵權行為的後果不能由法人承擔,法人無侵權責任能力。
法人實在說則認為,法人機關執行職務的行為是法人自身的行為,不因其合法與否而有區別,因此,對法人機關在執行職務時所為的侵權行為,法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有侵權責任能力。
現代各國民法普遍採用法人有侵權責任能力的主張。中國《民法通則》從多方面規定了法人的侵權責任。

⑤ 行為能力的責任承擔

完全行為能力人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在認知范圍內實施的行為有效或是單純獲利的行為。例如楊某15周歲,智力超常,大學三年級學生。楊某因有某項發明,而與劉某達成轉讓該發明的協議。 無行為能力人不承擔法律後果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擔例如
付某7歲的兒子小強平時非常淘氣,經常用石頭砸別人的窗戶,攀摘樹木花草等。一日,當小強在馬路邊玩耍時,遇見有人用三輪車拉著鏡子。鄰居蕭某見狀說:「你有本事把那個鏡子砸碎,算你厲害。」小強聽完當即就拿起石頭砸過去,結果致使價值400多元的鏡子被砸碎。事後,鏡子的主人找到付某要求賠償,付某支付了相當的價款。但隨即得知小強乃蕭某唆使,便要蕭某賠償。蕭某說,自家小孩調皮惹禍當然由自己負責,以此拒絕賠償。
1、小強平時造成他人的損害應由付某來承擔,因為小強今年只有7歲,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付某作為小強的法定監護人,當然應對小強的行為負責。
2、鏡子的損失最後應由蕭某來承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8條第2款的規定:「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小強砸鏡子的行為是由蕭某教唆所致,所以蕭某才是侵權人,損失應由蕭某來承擔,此時小強充當了蕭某侵權的工具。當然,如果蕭某沒有教唆。則付某隻能自己來承擔這一損失。

⑥ 什麼叫侵權責任能力

侵權責任能力就是指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而以自己名義對侵權結果承擔賠償責任的能力。也就是成為侵權責任主體的能力。一般與侵權人的年齡、心智、身份等有關。 例如未成年人實施侵權行為,由於缺乏侵權責任能力,所以,由其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

⑦ 行為能力也算侵權責任構成的主觀要件嗎為什麼

不是,侵權四要件為:1、侵權行為;2、損害結果;3、因果關系;4、主觀過錯(只在過錯歸責中要求),行為能力不是所謂的「主觀要件」,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行為能力不幹擾侵權責任的成立,只會影響責任的承擔主體,例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外侵權在其無個人財產的情況下由其監護人承擔!希望可以幫助你!

⑧ 法人的侵權責任能力,一般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您好,來法人的侵權責自任能力是法人責任能力的一種。是法人成員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關於法人是否有侵權責任能力,學術上有兩種不同主張。
法人擬制學說認為,法人沒有意思能力,不能實施侵權行為,加之在法律上不承認侵權行為的代理,因而,法人機關或其他成員侵權行為的後果不能由法人承擔,法人無侵權責任能力。
法人實在說則認為,法人機關執行職務的行為是法人自身的行為,不因其合法與否而有區別,因此,對法人機關在執行職務時所為的侵權行為,法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有侵權責任能力。
現代各國民法普遍採用法人有侵權責任能力的主張。中國《民法通則》從多方面規定了法人的侵權責任。

閱讀全文

與行為責任侵權責任能力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
中威客車侵權 瀏覽:831
佛山市聯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68
相鄰權糾紛民事起訴狀 瀏覽:526
兵團心理咨詢師證書查詢 瀏覽:863
徐州金連春合同糾紛 瀏覽:839
戎林馬鞍山 瀏覽:121
東莞世紀創造模具 瀏覽:639
最新出售土地使用權賬務處理 瀏覽:360
深圳御品巒山花園糾紛 瀏覽:264
馬鞍山市委副章銀發 瀏覽:334
機械轉讓範本 瀏覽:247
科技成果推廣制度 瀏覽:13
王德超江蘇工商局 瀏覽:977
治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