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票據糾紛合同詐騙

票據糾紛合同詐騙

發布時間:2021-06-10 10:00:05

Ⅰ 合同詐騙罪與票據詐騙罪,合同糾紛的區別有哪些

一、法律概念。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票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進行金融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行為。
二、兩者的區別:
1、客體不同。合同詐騙罪侵犯的是市場經濟秩序和公私財產所有權;而票據詐騙罪侵犯的是票據所有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以及金融機構的財產權,和國家金融管理秩序。
2、犯罪對象不同。合同詐騙罪的犯罪對象是對方當事人的財物。而票據詐騙罪的犯罪對象是貨幣和有價證券。
3、客觀方面的表現不同。合同詐騙罪主要發生在合同的簽訂和履行過程中,具體表現為上文所述的法定五種情形。與票據詐騙罪相比較,行為人使用種種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必須是而且只能作為合同履行的擔保,這是為了使對方當事人相信自己的經濟實力,從而與之簽訂合同,進而詐騙對方財物;票據詐騙罪主要發生在票據交易活動中,具體表現為如前所述的法定的五種形式。相對於合同詐騙罪客觀表現中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產權證明作擔保的、誘騙當事人簽訂、履行合同,從而騙取當事人財物的行為,票據詐騙的行為人是使用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直接支付合同的款項,從而進行詐騙。要達到其非法佔有的目的,必須通過金融機構兌現。

Ⅱ 票據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

票據詐騙罪(刑法第194條第1款),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明知是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而使用,或冒用他人的票據,或簽發空頭支票、簽發無資金保證的匯票、本票,或捏造其他票據事實,利用金融票據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票據詐騙罪在主觀上須由故意構成、且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如果行為人出於過失而使用金融票據,如不知是偽造、變造或作廢的金融票據、誤簽空頭支票、對票據事項因過失而導致記載錯誤等,不構成犯罪。 根據刑法第200條之規定,單位亦能成為票據詐騙罪的主體。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採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利用簽訂合同詐騙錢財的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不僅侵犯了他人財產權,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與經濟糾紛極難區分與識別,因而成為司法實踐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Ⅲ 合同糾紛和合同詐騙應該如何定義那

(一)從動機目的上區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1、行為人從簽訂合同時起就具有騙取的動機和目的。2、開始並無明顯的騙取故意,本身也非完全沒有履行能力,但合同簽訂後,抱著能履行則履行,履行不了就拉倒的放任心理,不做積極努力,致使對方遭受嚴重損失,而將較大數額財物歸自己一方非法所有或佔有。3、在簽訂合同時行為人並無詐騙故意,但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或因履行困難,或因其他方面的動機,行為人的主觀意念發生了變化,想無償地非法佔有或所有簽約對方的財物或其它標的。4、行為人在與對方簽訂合同時,內心處於一種不確定的狀態,對於是否履行義務,是否非法所有或佔有他人財物,內心還沒有確定的意念,或者對自己最終無履行約能力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主要指行為人實際上並非完全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二)從履約能力和履約行為上區別。衡量是合同糾紛還是合同詐騙,除從行為人的動機和目的上區別外,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擔保,簽約後有無履約行為如何,是另一關鍵因素。判斷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意願的主要客觀根據是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能力。(三)從具體情節、後果上區別。正確認定是否利用合同進行詐騙,不僅要從行為人的動機目的、履約能力和履約行為方面考察,還要從具體情節、後果上進行對比分析上,這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 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 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 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四) 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五) 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Ⅳ 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的區別

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的區別如下:

1、本質區別不同

合同詐騙是指,行為人是否具備簽訂、履行合同的條件,是否創造履行合同的條件。既沒有履行的客觀條件,又沒有創造履行條件,說明行為人沒有真正履行合同的誠意。

合同糾紛,開始簽訂合同時,並無明顯的騙取故意。本身也具有合同的履行能力,但合同簽訂後,抱著能履行則履行,履行不了就拉倒的放任心理,不做積極努力,致使對方遭受嚴重損失,而將較大數額財物歸自己一方非法所有或佔有。

2、履約能力和履約行為上區別

根本無意履行合同,不想承擔合同義務。只想單方享受權利,沒有實際履約行為,這種行為應屬利用合同進行詐騙。

合同糾紛是指,簽訂人有履約能力,可以按照合同規定履行義務的能力。並承擔相應的違約和賠償責任,但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限內沒有履行合同的條款。造成的履約行為屬於合同糾紛。

3、處理結果不同

經過法院認定,合同成立過程中及其內容是否具有欺騙性。利用合同詐騙犯罪的行為人從合同的要約或承諾到簽訂的過程,一般都充斥著欺詐行為,並且往往容易使對方輕信這種帶有騙簽性質的行為,屬於犯罪行為。公安機關會對其進行依法辦理。

合同糾紛雖然也有一定欺詐性質,但它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並不是從本質上的虛假。從合同的內容上看,屬於合同糾紛的,合同主要條款一般比較確切、實際、公平,雙方權利、義務比較對等。經由人民法院進行宣判,如果不按判決執行的,可由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庭就行強制執行。

閱讀全文

與票據糾紛合同詐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