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處理同性戀認的同居期間的財產糾紛
我國同性婚姻還沒有合法化,所以同性同居之間的財產糾紛是不受婚姻法制約和保護的,只能按照民法上的兩個人的財產糾紛處理。
② 同居產生的財產糾紛應該怎麼解決
男女雙方自由戀愛,在沒有登記結婚的情況下即開始同居生活,最終走進婚姻的殿堂當然也是雙方的願望。如果沒有結婚,必然會引起財產上的糾紛。由於同居關系雙方有共同生活的經歷,所以法律規定同居期間的財產應該按照共同共有處理。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八條的規定,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九十條的規定,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並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但分割夫妻共有財產,應當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的規定,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美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③ 因同居關系產生的財產糾紛該怎麼處理
同居關系因欠缺婚姻的形式要件而非合法的婚姻關系,自然不受法律的保護,所以當事人為此發生糾紛,也不會有法律為其提供相應的救濟。對於雙方因財產分割產生爭議,可以依據以下方式處理。
一、如果雙方有財產歸屬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 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
因此,法律不幹涉當事人就同居期間做出的財產處分,當事人的內部財產關系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就同居期間的財產權益做出的書面協議可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均應依約承擔相應權利義務,該協議可作為司法機關處理同居期間財產分割的依據。
二、雙方沒有財產歸屬協議
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第十條規定,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上述司法解釋中的「一般共有」,即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八條規定的「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
④ 關於處理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是怎麼規定的
你好,同居在目前很流行,同居雙方分手時財產如何分割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大概分為兩大類:
一、一般的同居關系
1、雙方不以夫妻名義——戀愛或者性夥伴關系。解除同居時,同居期間的財產,能證明為一方財產的,歸該個人所有;不能證明為一方所有的,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
這里的共有,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為「共同共有」。根據《物權法》第103條規定,雙方沒有約定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外,視為按份共有。同居雙方顯然不具有家庭關系,該共有應當為「按份共有」,顯然,《婚姻法》與《物權法》規定是相互矛盾的。
2、同居雙方以夫妻名義。一是形成事實婚姻關系的,這種同居解除時,因雙方形成了事實婚姻,財產分割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二是沒有形成事實婚姻,同居關系解除時,按照第1種情況處理。
二、被宣告無效或者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的財產
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五條規定「被宣告無效或者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該情形明顯與第一種不同。
1、當事人雙方已登記結婚,該婚姻關系在沒有被宣告無效或者被撤銷之前還是有效的。
2、通過法定程序被宣告無效或者被撤銷後,當事人之間不具有夫妻關系,不適用婚姻法有關夫妻財產制度的規定。無效婚姻或者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並非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在此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不能當然地視為雙方當事人共同所有。同居期間,一方的勞動收入以及因繼承、遺贈、贈與等途徑所得的合法收入,均應歸其本人所有;如果雙方在同居期間有共同經營所得的收入,或者有共同購置的財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中有關共有的一般規定處理。
如果婚姻關系宣告效或者被撤銷,對於當事人雙方的弱者是非常不利的。弱者大多數情況下為女方,如外來妹,有可能被掃地出門,分不到任何財產。即使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者中止妊娠6個月內男方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解除同居關系的訴訟。
網頁鏈接
⑤ 同居期間財產糾紛如何處理
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對同居期間的財產、債務的處理作了如下具體規定:
1、分割財產時照顧婦女、兒童的利益,考慮財產的實際情況和雙方的過錯程度,妥善分割。
2、同居期間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
3、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
4、解除同居關系時,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癒,分割財產時,應予適當照顧,或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的經濟幫助。
5、同居生活期間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繼承死者遺產,且符合繼承法第14條規定的,可以根據扶助的具體情況處理。 2001年修改後的《婚姻法》對夫妻財產制度作出了重大調整,實行夫妻法定財產制與約定財產制相結合的夫妻財產制度,並第一次提出了夫妻個人財產制這種新型財產制度。 關於同居期間財產及債務的處理,有上述專門規定的,可適用上述專門規定;沒有專門規定的,實踐中一般是參照《婚姻法》的規定處理。參照《婚姻法》的規定,處理同居期間的財產及債務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6、同居期間,雙方關於財產、債務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無約定的,解除同居關系時,應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在分割財產時,要把同居雙方共同財產與下列的財產區別開來:一是與同居雙方個人所有的財產區別開來,約定同居期間歸各自所有的財產以及法定屬於同居一方所有的財產,不能參與與分割。二是與子女的財產區別開來,子女通過繼承、受贈所得的財產或者其他歸子女個人所有的財產,不參與分割。三是與其他家庭成員的財產,即雙方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個人所有的財產區別開來。四是與全體家庭成員共有的財產,即屬於全體家庭成員共同所有財產區別開來。 同居期間所負的債務,是指雙方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以及一方或雙方治療疾病等需要所負的債務。同居前一方借款購置的房屋等財物已轉化為雙方共同財產的,為購置財物借款所負債務屬共同債務。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所負的債務,屬於雙方經營的,以雙方共同財產承擔責任的,也屬於雙方共同債務。
7、下列財產,可以認定為同居期間的共同財產: 同居期間的共同財產是指由雙方共同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用於債務清償的財產。
下列財產屬於同居雙方共同財產:
(1)工資、獎金;
(2)從事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婚姻法第18條第3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雙方共同所有的財產。雙方共同財產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必須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同居以前一方所得的財產,解除同居關系後一方所得的財產,以及一方死亡後另一方所得的財產,都不屬於共有財產。二是必須依法歸雙方共同所有的財產,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並非當然歸雙方共同所有,法律規定歸一方所有的財產,或者雙方約定歸各自所有的財產,不屬於共同財產。
以下財產屬於一方的財產:
(1)一方的同居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5)其它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另外,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90條規定:「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並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
⑥ 解除同居關系後財產發生糾紛怎麼處理
協商不了
起訴到法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