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產品瑕疵責任相關法律規定.
請參見《侵權責任法》第五章
第五章產品責任
第四十一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二條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第四十四條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四十五條因產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生產者、銷售者承擔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四十六條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七條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② 產品的瑕疵責任和產品缺陷責任有什麼區別
產品瑕疵責任和產品缺陷責任是產品質量民事責任的兩種主要形式,二者區別表現在:
1.產生依據不同。瑕疵與缺陷分別是二者的產生依據,瑕疵與缺陷的不同直接導致了兩種責任的區分。瑕疵與缺陷不僅是二者的區分標志,也是兩種責任在產生依據上不同的表現。
2.性質不同。產品瑕疵責任是一種單純的違約責任,是以當事人違反法定或約定義務為責任承擔前提,也可以說是一種合同責任。產品缺陷責任則是典型的侵權責任,又因生產者產品責任和銷售者產品責任的不同而區分為特殊侵權責任和一般侵權責任。
3.歸責原則不同。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只要銷售的產品存在瑕疵,銷售者就應當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不論是否造成損害後果,也不論銷售者是否有過錯。在我國,生產者的缺陷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銷售者的產品缺陷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過錯推定原則。
4.責任主體不同。產品瑕疵責任由銷售者承擔,受害人可直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或供貨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可向真正責任者追償,但不得以此向受害者抗辯,拒絕賠償。而對於產品缺陷責任,受害人既可向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向銷售者要求賠償;生產者和銷售者之間再可根據實際情況追償。
5.免責條件不同。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未就銷售者產品瑕疵責任免責事由作出規定,但根據法定瑕疵的第二種情形,即「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可以推斷出,如果銷售者事先就「產品不具備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這一瑕疵作出說明的,則可免除瑕疵擔保責任。對於產品缺陷責任,《產品質量法》第41條第2款明確規定了三種免責事由。
6.產生時間不同。產品瑕疵責任不以損害後果為構成要件,只要產品售出,存在法定瑕疵即構成產品瑕疵責任。產品缺陷責任以造成一定損害後果為構成要件,因此只能在損害後果發生之後才可能成立,沒有損害後果則不可能產生產品缺陷責任。
7.賠償方式和范圍不同。對產品瑕疵,銷售者應負責修理、更換、退貨以至賠償損失。對產品缺陷,生產者或銷售者須按《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賠償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及其他重大損失。
8.訴訟時效不同。我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出售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為1年。《產品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0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10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③ 簡述產品瑕疵責任和產品缺陷責任的區別
產品瑕疵責任和產品缺陷責任是產品質量民事責任的兩種主要形式,二者區別表現在:
1.產生依據不同。
瑕疵與缺陷分別是二者的產生依據,瑕疵與缺陷的不同直接導致了兩種責任的區分。瑕疵與缺陷不僅是二者的區分標志,也是兩種責任在產生依據上不同的表現。
2.性質不同。
產品瑕疵責任是一種單純的違約責任,是以當事人違反法定或約定義務為責任承擔前提,也可以說是一種合同責任。產品缺陷責任則是典型的侵權責任,又因生產者產品責任和銷售者產品責任的不同而區分為特殊侵權責任和一般侵權責任。
3.歸責原則不同。
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只要銷售的產品存在瑕疵,銷售者就應當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不論是否造成損害後果,也不論銷售者是否有過錯。在我國,生產者的缺陷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銷售者的產品缺陷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過錯推定原則。
4.責任主體不同。
產品瑕疵責任由銷售者承擔,受害人可直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或供貨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可向真正責任者追償,但不得以此向受害者抗辯,拒絕賠償。而對於產品缺陷責任,受害人既可向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向銷售者要求賠償;生產者和銷售者之間再可根據實際情況追償。
5.免責條件不同。
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未就銷售者產品瑕疵責任免責事由作出規定,但根據法定瑕疵的第二種情形,即「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可以推斷出,如果銷售者事先就「產品不具備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這一瑕疵作出說明的,則可免除瑕疵擔保責任。對於產品缺陷責任,《產品質量法》第41條第2款明確規定了三種免責事由。
6.產生時間不同。
產品瑕疵責任不以損害後果為構成要件,只要產品售出,存在法定瑕疵即構成產品瑕疵責任。產品缺陷責任以造成一定損害後果為構成要件,因此只能在損害後果發生之後才可能成立,沒有損害後果則不可能產生產品缺陷責任。
7.賠償方式和范圍不同。
對產品瑕疵,銷售者應負責修理、更換、退貨以至賠償損失。對產品缺陷,生產者或銷售者須按《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賠償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及其他重大損失。
8.訴訟時效不同。
我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出售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為1年。《產品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0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10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④ 產品瑕疵的法律後果
存在瑕疵的產品是可以銷售的,但是必須以「處理品」、「次品」等形式註明,並告訴消費者哪方面有瑕疵。如果將有瑕疵的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則屬於欺騙消費者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產品瑕疵影響消費者正常使用,銷售者者承擔修理、更換、退貨或違約賠償的責任。
⑤ 產品瑕疵擔保責任與產品缺陷侵權責任的相同點
產品瑕疵擔保責任是合同法項下的責任,即產品生產者對其產品合格的保證責任專,具有相對性,是對買方責屬任;
產品質量侵權責任是侵權責任法項下的責任,對於由於質量缺陷所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失,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受損人不一定是買受人,是受損人。
⑥ 產品缺陷責任和產品瑕疵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1、產生依據不同
瑕疵與缺陷分別是二者的產生依據,瑕疵與缺陷的不同直回接導致了兩種責任的區答分。瑕疵與缺陷不僅是二者的區分標志,也是兩種責任在產生依據上不同的表現。
2、性質不同
產品瑕疵責任是一種單純的違約責任,是以當事人違反法定或約定義務為責任承擔前提,也可以說是一種合同責任。產品缺陷責任則是典型的侵權責任,又因生產者產品責任和銷售者產品責任的不同而區分為特殊侵權責任和一般侵權責任。
3、歸責原則不同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只要銷售的產品存在瑕疵,銷售者就應當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不論是否造成損害後果,也不論銷售者是否有過錯。在我國,生產者的缺陷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銷售者的產品缺陷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過錯推定原則。
⑦ 產品侵權責任和產品瑕疵責任的區別
產品侵權責任,顧名思義,產品缺陷致人損害的,屬於特殊侵權行為的回一種,是由於產品本身的缺答陷導致受害人人身財產的的損失,應當承當民事責任的行為
與產品瑕疵責任相比主要有3個特點
1.產品侵權責任是行為人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2.侵權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可以要求損害賠償,造成人身傷害的,還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等
3.侵權責任的形式,范圍都由法律明確規定而不允許當事人協商改變,因而具有極強的強制性和制裁性
和樓上一樣,產品瑕疵責任屬於質量問題應當承擔的維修,更換或者退貨責任
⑧ 產品缺陷侵權責任有哪些構成要件
一般侵權責抄任的構成要件包括:襲行為、過錯、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四個構成要件。而構成特殊侵權行為需要依照法律特別規定的具體要件,通常不需要行為人主觀具有過錯,適用無過錯責任。其行為是某種間接侵權行為,往往與責任人有關的其他行為或事件構成,在責任承擔上需要依照相關的法律規定。
⑨ 產品瑕疵是應承擔違約責任還是侵權責任
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