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般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是什麼原則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分析以上學說,可看出對侵權行為概念的研究存在著三個問題:
1、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標准對侵權行為概念進行界定。一是從行為本身的性質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或過錯責任行為;二是從行為所侵害的客體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三是從行為侵害民事權利的後果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一種承擔賠償責任的行為。由於缺乏一個共同標准,因此,學界對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分歧極大:
(1)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2)侵權行為是行為人基於過錯而實施的非法行為,在特定情況下,行為人沒有過錯的行為也可以構成侵權行為;
(3)侵權行為是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也有兩個要件的:
(1)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財產權和人身權的行為;
(2)侵權行為是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
侵權行為是一種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這種法律後果就是侵害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⑵ 野生動物園侵權責任如何規定的
根據《侵權責任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動物園對受害人負有安全保障義務,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造成受害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關於飼養動物造成他人損害時侵權責任如何確定的一般性規則,它所採用的歸責原則是最嚴格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不管飼養人或管理人是否有過錯,都須承擔責任。
⑶ 侵權法的歸責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侵權行為歸責原則有三種,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屬於過錯責任原則,僅僅是通過舉證責任倒置,更好地保護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即過錯推定原則是過錯責任的特殊情況。
侵權行為歸責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1) 含義:是指當事人的主觀過錯是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過錯是行為人決定其行動的一種故意或過失的主觀心理狀態。
2) 適用過錯責任的意義:
① 在一般侵權中,只要行為人盡到了應有的合理的注意義務,即使發生損害也不負賠償責任。
② 在過錯責任下,對一般侵權責任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③ 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第三人或受害人的過錯對責任承擔有重要影響。
A) 在第三人對損害也有過錯時,構成共同過錯;此時按過錯大小分擔民事責任,並負連帶責任。
B) 如受害人有過錯的,即構成混合過錯,依法可減輕加害人的民事責任。
3) 過錯推定責任
① 含義:指一旦行為人的行為致人損害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非其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民事責任。(體現在民通126條)
② 此是過錯責任的一種特殊形式,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它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的情形下使用。
③ 舉證倒置原則的含義:
A) 受害人只要證明加害人實施了加害行為,造成了損害後果並存在因果關系,無需對加害人的主觀情況證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觀上有過錯,承擔相應責任。
B) 受害人為免除責任,應由其自己證明主觀上無過錯。
④ 法條上的體現:民通126條:建築物或其他設施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證明自己無過錯的除外。
2、無過錯責任原則
1) 含義:指當事人實施了加害行為,盡管其主觀上無過錯,便根據法律規定(民通106條系3款)仍應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
2) 適用情形(民通規定):
① 從事高度危險活動致人損害的行為
② 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行為
③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行為
④ 產品不合格致人損害的行為
3) 適用的注意事項
① 無過錯原則的適用必須是法律的明確規定
② 適用無過錯原則,受害人不須證明加害人的過錯,加害人也不能通過證明自己無過錯而免責,但原告應證明損害事實及因果關系。
③ 我國實行的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在出現法定免責事由時,有關當事人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民事責任。(如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的,免於承擔)
3、公平責任原則
1) 含義:指損害雙方的當事人均無過錯,但如不補償受害人的損失又顯失公平的,法院可根據具體情況和公平觀念,要求當事人分擔損害後果。
2) 適用中的注意事項:
① 適用的前提是當事人既無過錯,又不能推定過錯,也不存在法定的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情況。
② 當事人如何分擔責任,由法官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包括損害事實與各方當事人的經濟能力進行綜合衡量,力求公平。
③ 在法條中的體現(民通和民通意見):緊急避險致人損害的(險情由自然原因形成;行為人採取的措施無不當);為對方利益或共同利益中致人損害的(可責令對方或受益人給予受害人一定的經濟補償)。
⑷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行為構成及責任是怎樣的
【法條】《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解讀】飼養動物致人損害是一種間接侵權引發的一種直接責任,其加害行為是人的行為與動物行為的復合。人的行為是指人對動物的所有、佔有、飼養或者管理,動物的行為是直接的加害行為。兩者結合,構成侵權行為。
【歸責原則】:民法理論認為動物致人損害的構成要件是:1、須為飼養的動物;2、須有動物的加害行為;3、須有造成他人損害的事實;4、須有動物的加害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本條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目的是要促使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能夠認真負責的擔負起面的注意、防範義務,以保護公眾的安全。
【動物致人損害的賠償主體】;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都是責任主體。動物的飼養人是指動物的所有人,即對動物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的人。動物的管理人是指實際控制和管束動物的人。
【抗辯事由】:被侵權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抗辯事由是指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依法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責任的事由或者理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可以免責或者減輕的事由是證明損害是因為被侵權人自己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
【舉證責任倒置】:本條規定,飼養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可以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表明了本條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如果想要減輕或者不承擔責任,就必須證明被侵權人的損害是因為他自己行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如果舉證不能或者舉證不足,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村民吳某家辦婚宴,劉某來幫忙。其間,劉某幫吳某喂豬時忘關豬圈門,豬跑出來,沖入另一村民王某家院內,將王某放在樹下的蜂箱撞翻,蜜蜂紛紛飛出來,將村民於某頭部、眼部蜇傷,於某治療花費2100元。出院後,於某找到王某、吳某、劉某索賠,但三人以自己無責任為由未予賠償。
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民法通則「飼養動物致人損害,動物飼養人應承擔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第三人應當承擔責任」的規定,蜜蜂雖是王某飼養的,但由於第三人吳某飼養的豬撞翻蜂箱才致於某被蜇傷,吳某是飼養人有看管不力的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王某不承擔責任。而劉某雖然是管理人,但其管理動物時的身份是無償幫工,幫工在幫忙過程中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法院遂判決由吳某單獨對於某承擔賠償責任。
⑸ 飼養動物傷人責任認定及如何賠償
⑹ 飼養動物侵權歸責原則為無過錯原則。正確還是錯誤
無過錯
原則有利於受害人得到救濟,
但其並非是弘揚社會道德和伸張公平
的唯一...歸責原則是可歸責性判斷在法律技術層面的
飼養動物損害是一種
應用。
⑺ 飼養動物侵權歸責原則為無過錯原則。正確還是錯誤
無過錯 原則有利於受害人得到救濟, 但其並非是弘揚社會道德和伸張公平 的唯一...歸責原則是可歸責性判斷在法律技術層面的 飼養動物損害是一種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