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業分包合同中的「勞保統籌由甲方收取,乙方應協助甲方做好勞保統籌的返還工作!」 這個是什麼意思啊合
屬於勞動合同和勞務分包合同中要求,指勞動保障費用由發包方負責,承包方做好勞務用工管理(人是承包方的)。
⑵ 勞保統籌費給施工單位返還多少
返還你們勞保基金主要按你們當年的工程量來計算的,所以建築單位有新乾的活都要及時向當地勞保基金上報。25%部分作為勞保基金辦公經費,部分作為年底二次向企業調劑撥付的經費和企業的風險基金。
⑶ 施工企業收到的返還勞保統籌的賬務如何處理
根據規定,建安工程勞保費是施工企業為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建立社會保障的專項費用,是工程造價的組成部分。這項費用實行統一預算計取標准、統一向建設單位收取、統一向施工企業調劑撥付,是建安工程勞保費計取辦法本身的一種完善,是規范建築市場秩序和平等競爭機制,防止工程投資流失,確保國有大中型施工企業勞保費來源,促進社會養老統籌和保障制度建立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改革措施。這是一種專項費用,使用范圍包括:按規定支付離退休職工和下崗職工的各項補貼,含提取離退休職工的的各項費用;職工退職金、六個月以上的病假人員工資,職工死亡喪葬補助費、撫恤費;還包括企業按規定為職工交納給社會統籌部門的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費、待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程意外傷害保險費,職工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安全教育培訓)等,以及按規定應在勞保費用中開支的其它費用。
交的時候:
借:工程施工-直接費
貸:應收賬款-甲方
退時:
借:銀行存款
貸:工程施工-直接費
⑷ 繳納的勞保統籌基金如何返還,返還比例是多少
一、勞動保險制度 1948年12月東北行政委員會公布《東北國營企業戰時暫行勞動保險條例》和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時,哈爾濱市建築企業剛剛組建,不具備實行"條例"的條件,1953年國家將實施范圍擴大到建築企業。同年,在哈爾濱市的國家建工部工業建築公司,重工業部有色局建築公司,一機部電工局第二建築公司,松江省第一建築公司,以及哈爾濱市第一建築公司,第二建築公司,土木工程公司等國營建築企業,按"條例"的規定,實行了勞動保險制度。 1978年6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發〔1978〕104號《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哈爾濱市國營建築安裝企業按104號文件規定執行。集體所有制建築企業,按1979年省建委、省勞動局根據國發〔1978〕104號通知精神制定的《黑龍江省基本建設系統集體所有制企業單位職工退休、退職暫行辦法》,執行退休制度。 二、職工退休、退職待遇 國營建築施工企業職工退休、退職待遇,1953-1958年按國家勞動保險條例執行。1958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工人、職員退職處理的暫行規定》,各企業職工退休退職按這兩個文件執行。1978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後,各企業職工退休、退職改按這兩個文件規定執行。 1978年以前市屬住宅二公司(原市房地局維修公司)執行勞動保險制度,其他集體企業均不實行勞動保險制度。 1979年7月黑龍江省基本建設委員會、黑龍江省勞動局,以黑建企字〔1979〕第26號、黑勞險字〔1979〕7號文件印發了省建築工程管理局、省建築材料工業局、省建設局共同制定的《黑龍江省基本建設系統集體所有制企業單位職工退休退職暫行辦法》,哈爾濱市集體所有制建築施工企業職工開始實行退休退職待遇。1989年實行勞保費用統籌後,擴大到全部集體所有制企業。退休退職條件,按國務院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執行,退休和退職生活費的標准,根據企業經濟狀況,按標准執行:經濟條件好,資金有積累的企業,職工退休、退職生活費標准,按國務院〔1978〕104號文件執行;經濟條件稍差,資金積累不多的企業,職工退休、退職生活費標准按國務院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的標准逐項減少10%(因工緻殘者除外),但低於25元的按25元發給;經濟條件差,資金沒有積累的企業,按國務院文件規定的最低額,即職工退休費每月按25元發給,退職生活費按20元發給。 文件印發後,各集體施工企業,給應退職工辦了退休退職手續。達不到退休退職最低標准待遇的,都按最低標准發給。 1990年,國家給退休退職人員提高工資。根據哈政發〔1990〕12號文件退職職工生活費每月不能低於40元,退休職工退休費每月不能低於50元,因工緻殘退休職工每月不能低於60元的規定,市建工局所屬集體企業(市住宅二公司除外)給未達到最低保證數的2924人(占退休職工的91%)增加退職生活費和退休費。每月增加金額52772元,年增加金額633264元,平均每人月增加工資18元,年增加工資216元。 三、職工疾病和非因工傷殘待遇 1953-1985年,國營施工企業,職工疾病和非因工傷殘待遇,按國家規定執行。1985年以後,企業實行改革,有的按國家規定報銷葯費,有的把醫療費分到人頭,作為輔助性工資發給職工。集體企業,病假不開支,葯費有的分到人頭,有的既不分到人頭,也不報銷,疾病和非因工傷殘職工醫療費全由職工自理。 四、職工因工傷殘待遇 國營企業,因工傷殘完全按國家規定執行。集體企業,市住宅二公司與國營企業一樣。其他集體企業因工傷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退休時其待遇低於國家標准10%。有的企業因工傷殘治療期6個月以內與國營一樣,6個月以後按標准工資60%開支,傷勢較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仍按國家規定執行。 五、職工死亡及直系親屬供養 職工非因工死亡,國營企業與集體企業同樣按國家勞動保險條例執行。職工因工死亡,國營企業按勞保條例執行,集體企業參照國家規定一次結清。 1989年5月,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對全民所有制企業職工死亡待遇的12號令規定:職工不論因工死亡或非因工死亡,其喪葬費一律發給500元,因工死亡發給撫恤費1000元,非因工死亡發給救濟費500元。此外,職工因工死亡生前供養的直系新屬,家居城鎮的每人每月發給50元撫恤費,家居農村的每人每月發給35元撫恤費,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生前供養的直系親屬,家居城鎮的每人每月發給40元救濟費,家居農村的每人每月發給30元救濟費。 建築企業對因工死亡的職工,國營、集體企業均按文件執行。對非因工死亡的,國營企業按文件執行,集體企業只發喪葬費、救濟費。對職工供養的直系親屬救濟費,省屬國營企業按令執行,市屬國營企業延至1990年才執行,集體企業沒有執行。 六、勞動保險費用行業統籌管理 哈爾濱市建築企業的勞動保險費用,是根據黑龍江省《建築安裝工程施工管理費用定額》的規定標准,由企業各自提取、各自負擔。定額規定的標准,國營企業為自行完成工程直接費的1.7%,集體企業是1.61%。1985年國家計委〔1984〕29號文件取消集體企業的勞保取費,1986年黑龍江省調整了勞保取費,國營企業為3.1%,恢復集體企業1.61%。 建築企業的勞保負擔畸輕畸重,全市建築企業1.3萬余名離退休職工,全部集中在51戶60年代以前成立的老企業中。據市建工局調查統計:省、市所屬8戶大中型建築企業,1982-1986年勞保費用超支1560萬元,超過企業定額收入的1.26倍。 1986年,市建工局所屬4戶國營建築企業按定額提取勞保費302萬元,實際支出483萬元,超定額支出181萬元。4戶集體建築企業實收勞保費只有74萬元,實際需要344萬元,企業只支付248萬元;市區所屬11戶老建築企業,有退休職工4909人,不能按期如數領到勞保工資。其中拖欠半年以上的近2000人,拖欠時間最長的市住宅二、三、四公司達一年又兩個月,個別的達36個月。 1987年,省.市所屬8戶國營建築企業參加市勞動保險公司「國營企業職工退休基金統籌」(簡稱社會統籌),按企業工資總額的20%向保險公司繳納統籌基金,保險公司按統籌項目(主要是勞保工資)按月撥給企業。由於建築企業的平均工資較高,8戶企業每年要比實際需要多繳200-300萬元,使本來就收不抵支的勞保費用更加超支,加重企業負擔。8戶企業有退休職工4800人,佔全行業離退休職工總數的37%,其餘63%的離退休職工仍由企業各自負擔。 1988年6月,黑龍江省又一次調整《建築安裝工程施工管理費用定額》的勞保費率:國營企業地市以上的為3.5%,區、縣級為1.2%。由於各建築企業任務不足,產值下降,勞保費率雖提高而企業實收的勞保費卻下降,加之建築市場競爭激烈,在職職工的工資都難以支付,企業拖欠勞保工資的數額加大,時間拖長,大批退休職工生活難以維持。 為解決建築企業勞保費用問題,市建工局向市政府提出"關於哈爾濱市建築企業勞動保險費用實行行業統籌管理的申請",經與市勞動、財政、稅務、建行、建委等部門多次溝通,1988年12月29日,由宮本言市長主持的第41次市長辦公會議決定:哈爾濱市建築企業的勞保費用實行行業統籌管理。 1989年1月市建工局根據哈爾濱市政府的決定,組建哈爾濱市建築企業勞動保險費用統籌管理辦公室(簡稱統籌辦,處級事業編制,定員10人),在市勞動局的監督指導下,負責哈爾濱市建築行業勞動保險費用的統籌管理。市建工局根據市政府制定的《哈爾濱市建築企業勞動保險費用統籌管理辦法》,會同市勞動局,市建委、建行,相繼制定了《哈爾濱市建築企業勞動保險費用統籌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哈爾濱市建安企業勞保支出費率的規定》、《哈爾濱市建築企業勞動保險費用統籌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等具體統籌辦法。凡在哈(不含阿城市、呼蘭縣)登記注冊,並按《黑龍江省建築安裝工程間接費用定額》提取"勞保基金"的建築企業,包括原已參加社會統籌的8戶國營建築企業,均劃入建築行業的統籌管理。當年按期如數支付全行業14743名離退休職工的退休金,還補發了統籌前拖欠的勞保工資。 按照統籌辦法的規定,統籌基金按建築企業實際完成的產值結算,退休職工的勞保工資由統籌辦全包下來。這樣,退休職工的退休金不再依賴於本企業的興衰存亡,實現了全建築行業的統收統支,建築企業間勞保負擔的畸輕畸重問題已不存在。由建築企業繳納勞保基金改由建設單位按投資項目預繳,建築企業無力繳納的現象不再發生,統籌基金得以全額收繳。 規費是經法律法規授權由政府有關部門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進行登記、注冊、頒發證書時所收取的證書費、執照費、登記費等。規費是現代社會許多國家在對一部分單位和個人提供特殊服務時所收取的帶有工本費性質的一種收費。這種收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償在服務中所耗費的實物成本(如證書成本、登記賬表成本等),至於服務中的人工成本一般不在規費之中,因為提供服務的人員是國家公務員,他們的勞動補償由財政撥款解決。
規費的計算公式:規費=計算基數X規費費率
⑸ 那請問實際工程造價中的勞保統籌費應該怎樣理解謝謝!
勞保統籌費應是建築工程中乙方交的費用,政府工作主管部門在甲方辦理相關手續時已要求甲方將這部分費用提前代繳。計入取費後又扣除,這是工程費用計算程序(完整反映工程造價情況)。
⑹ 勞保基金返還給施工方還是建設方
不是一回事,勞保基金是建設單位在施工許可證手續的時候付給建設主管部分,待工程完工後在轉付給施工單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是施工單位在准備施工時向建築主管部分交的一筆款,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農民工工資的發放如果出現問題則由此款項撥付,如果沒有問題則退還給施工單位。
⑺ 建築業勞保基金辦理返還流程
建築工程勞保費退還方法流程:
1、建築業勞保費繳款通知單(原件);
2、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復印件(驗原件);
3、《建築業勞保費管理手冊》(以下簡稱手冊);
4、建設單位出具代繳建築業勞保費的扣款證明(若多家企業施工應出具繳費金額分攤表);
5、企業法定代表簽字並加蓋企業公章的勞動者上月的工資花名冊;
6、企業購買上月養老,醫療社會保險和建築業企業危險作業意外傷害險的憑證(復印件);
7、法定代表人委託函及經辦人身份證復印件(驗原件)。
建築業某些工作條件特別艱苦的工種,如水下作業的潛水工、高空作業的架子工、煙囪工等,在勞動保險上作了特殊規定。根據條例規定,全民所有制建築企業的職工有享受集體勞動保險的權利,凡因疾病、工傷、殘廢、年老、生育等原因,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和死亡者。
按規定分別享受工資、醫葯費、補助金、退休金、撫恤金的待遇,以及療養、休養等其他福利。由職工供養的直系親屬患病或死亡時,也享受一定的保險待遇。在特殊條件下勞動的工人,享受提前退休的待遇。
⑻ 勞保統籌費
京建經[2002] 115 號
北京市建設委員會
關於取消建築行業勞動保險
統籌基金計取有關問題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根據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我市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等情況,經研究決定,從2002年4月1日起取消建築行業勞動保險統籌基金(以下簡稱勞保統籌基金)的計取,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從2002年4月1日起,停止執行(91)京建法字263
號「關於調整勞動保險基金標准和頒發《北京市建築行業實行勞動保險基金統籌的若干規定》」及(91)京建造字第383號「關於北京市建築行業勞動保險統籌基金計取及收繳實施意見的通知。」
二、凡2002年4月1日(含4月1日)以後執行2001
年《北京市建設工程預算定額》的新開工程,不再計取勞保統籌基金。
三、跨入2002年4月1日以後的在施工程,按以下規定
辦理:2002年4月1日以前(不含4月1日)已完工作量,仍執行原文件的規定,計取勞保統籌基金。
1. 2002年4月1日(含4月1日)以後末完工作量,
不再計取勞保統籌基金。
2. 對於在施工程,發包單位和承包單位按北京市建設
工程造價管理處的有關規定 ,核定已完工作量。
四、已辦理工程結算的工程,一律不作調整。
五、對2002年4月1日(含4月1日)以後編制的工程
設計概算,均不再計取勞保統籌基金。
六、關於拖欠勞保統籌基金的處理意見
1. 各承包單位將歷年已完施工產值、應計取的勞保統
籌基金、已繳和欠繳情況等以表格的形式並附上說明,於2002年6月29日以前報送北京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處勞保辦。
2. 北京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處將在復核的基礎上,請
有關的審計部門對承包單位有關勞保統籌基金方面的問題逐一進行審計。
3. 經審計後對存在拖欠勞保統籌基金問題的單位,將
採取相應措施加大追繳力度。
附:北京市建築行業勞保統籌基金統計表
二○○二年三月四日
主題詞:建築 勞保 統籌 通知
抄 送:敬民同志、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建設部、市政府辦
公廳、市政府法制辦、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
首規委辦、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市政管委、市經委、
市經貿委、市商委、市規劃委、市財辦、市農辦、
市審計局、市財政局、市國家稅務局、市地方稅務
局、市統計局、市物價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
人民銀行
北京市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02年3月5日印發
共印350份
⑼ 勞保統籌費能退嗎
工程結束後按照實際工程量來計算應交費用,多交部分可以返還交款單位,不能給個人的。
勞保統籌費應是建築工程中乙方交的費用,政府工作主管部門在甲方辦理相關手續時已要求甲方將這部分費用提前代繳。計入取費後又扣除,這是工程費用計算程序。
(9)返還勞保統籌費糾紛擴展閱讀:
勞保統籌費基金支出:
1、指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准從社會統籌基金中支付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個人的養老金、喪葬撫恤補助。
以及由於保險關系轉移、上下級之間調劑資金等原因而發生的支出。包括:基礎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離休金、退休金、退職金、補貼、喪葬撫恤補助、其他支出。
2、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自1997年改革後,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也就是既包含現收現付制的社會統籌部分,由年輕一代繳費來贍養退休者,也包含累積制的個人賬戶。企業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20%左右,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
3、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自2006年起全部用於建立統籌基金,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
⑽ 以經退休,起訴單位返還墊付統籌養老保險,本應按民事訴訟,可法院按勞動爭議,不規法院審理
是的,需要先向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服,才能提起民事訴訟。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的當事人之間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即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中的權利義務而發生的糾紛。根據爭議涉及的權利義務的具體內容,可將其分為以下幾類: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1]
起訴狀有:勞動爭議起訴狀(爭議) 和 民事起訴狀(糾紛)。 勞動關系有:事實勞動關系(爭議) 和 勞動合同關系(糾紛)。勞動者(打工者)維權,首先確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光有雙方蓋章簽字的勞動合同也未必有勞動關系,未用工的勞動合同就不存在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事實勞動關系(法律關系為勞動關系,案由勞動爭議)和勞動合同關系(未用工的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為合同關系,案由勞動合同糾紛)。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一>》)第一條(二)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後發生的糾紛,屬於《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