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打籃球的侵權責任

打籃球的侵權責任

發布時間:2021-06-09 13:11:33

1. 請問在打籃球的過程中導致的損傷責任該如何劃分

這是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件,加害人與受害人均無過錯,應該適用侵權法中的「公平責任原則」。我建議你讓他承擔50-60%的責任就可以了。給你發一篇前天在人民法院報上的一篇文章。
打籃球被拽受傷 法院依公平原則判決球友擔責50%
作者:薛彥林 尹慶雷 發布時間:2008-06-24 10:22:37
--------------------------------------------------------------------------------
中國法院網訊 小孫在打籃球時摔倒受傷,他認為用力拉扯他的老李應承擔侵權責任。6月23日,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法院審理了這起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判決被告老李賠償原告小孫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共計1877元。
去年11月,小孫與老李等人在小區公園內籃球場打球。在打球過程中,小孫得球後跳起投籃,負責防守的老李在與其對抗過程中拉拽了小孫,致其身體失去平衡,摔在地上。經醫院臨床診斷,小孫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斷裂,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外側外髁損傷,關節中度積液。小孫因此卧床治療4個月,支出醫療費2000餘元。
法院審理後認為,籃球運動屬於高風險對抗性體育活動,受傷的可能性是雙方當事人應該預見到的。老李在活動中拉扯小孫屬於正常的體育運動行為,小孫在沒有證據證明老李對其是惡意傷害的前提下,老李的行為不構成侵權,因此,老李不應承擔侵權的賠償責任。但老李的行為與小孫受傷確有關聯,按照公平原則,判決老李承擔百分之五十的責任。

2. 打籃球意外傷害 怎樣賠償

1、如果對方不是故意傷害受害者的身體或者嚴重違反競技規則,那麼對方的行為是體育運動競技比賽中合理的行為,不構成侵權,不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2、如果對方是故意傷害受害者的身體或者嚴重違反競技規則,則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3. 打籃球誤傷有沒有法律責任任

沒有,因為職業球員在發生受傷事件時(除非是對方故意為之)就沒有什麼法律責任,一般的比賽就更是如此,畢竟體育運動都有發生傷病的風險。

4. 打球被人踢傷責任如何劃分

打球踢傷可按公平原則處理。
一、侵權民事責任一般要符合4個構成要件。
1、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包括財產損害、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本條符合)。
2、違法行為。行為人的行為符合法律規定,即使造成損害,不能也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違法包括違反法律規定和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本條不符)。
3、因果關系。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和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上的聯系(本條符合)。
4、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態。
故意,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行為的損害後果,仍然積極地追求或者聽任該後果的發生(本條不符)。
過失,是指行為人因未盡合理的注意義務而未能預見損害後果,並致損害後果發生(本條符合)。
二、侵權行為一般有4個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一般侵權,過錯是歸責的最終要件,無過錯即無責任。
2、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特殊侵權,過錯推定僅限於法律特別規定。
3、無過錯責任:不以過錯為要件。又分相對無過錯(存在不可抗力等法定免責事由),絕對無過錯(不存在任何其他免責事由)。
4、公平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對造成的損害事實均沒有過錯,而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支付能力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或者受益人對受害人所受損失給予補償。

5. 打籃球時撞到別人了需要承擔責任嗎

這種運動傷害屬於一般侵權行為,一般侵權使用過錯責任,對方要求你承擔責任要證明你是有過錯的(故意或重大過失)。在籃球這種存在強身體對抗的競技體育中,只要你沒有實施嚴重犯規,是很難認定你存在過錯的(即使是故意犯規,也不一定有過錯,但注意這種犯規不能是惡意的)。依據你的表述,你在這次侵權中沒有過錯,因而不負擔侵權責任。類似籃球、橄欖球等對抗性的比賽,如果苛求這種注意義務,那競技的意義將消失殆盡。

6. 打籃球時無意中造成對方受傷要賠償嗎

本案系一般侵權糾紛案件,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而不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作為體育運動,特別是籃球、足球等有人體直接接觸的對抗性體育運動,完全有可能發生人身損害後果,參賽者褚某、李某等六人均是高中生,對打籃球時可能發生人身損害後果是應當有一定認識的,其自願參加這種具有風險性的競技運動,應視為甘冒風險行為。至於李某因比賽造成受傷,此系比賽中合理的身體沖撞所致,純屬意外,因為比賽中的沖撞,原本就是籃球運動的特點,不許學生在比賽中有沖撞,既是對學生的苛求,也是對籃球運動規律的違背。褚某在這次籃球賽中其行為並不具有傷害的故意或過失,因此不存在過錯,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看似「公平」的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李某的經濟損失,但此結果一旦被公眾所周知,勢必造成家長禁止學生參加此類運動,即便參加也是縮手縮腳的消極比賽,長此以往不但會導致青少年體質不斷下降,而且更會導致我國競技類體育運動停滯不前。因此本案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而不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藍球作為一項競技比賽,雖然是一種對抗性體育運動,有人體的直接接觸,合理的身體沖撞完全有可能發生損害後果,但我們要看損害的後果是否屬於比賽規則范圍內的合理沖撞,如果明顯超出了比賽規則范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話,應視為行為人有過錯,應當對受害者的損失承擔適當的賠償責任。公平責任原則是不同於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一個獨立歸責原則,要適用公平原則,必須得有法律依據,不能在不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情況下濫用公平原則。
自發組織籃球、足球比賽等激烈的體育競技運動引發傷害案件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在本案中,致害人與受害人均無過錯,存在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由當事人分擔損失的可能性。但應當強調的是司法實務中最終是否實際確定適用公平歸責原則由當事人來分擔損害,應從維護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和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出發,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既不能過於簡單化搞一刀切一律判決由受害人自擔損害,也不能過於絕對化地由致害人分擔損失,適用公平責任原則應限定在合理的范圍內。具體需根據個案的實際情況結合這類體育競技運動本身的特點進行綜合考量。這里的實際情況應同時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一、受害人的損害程度;
二、當事人的經濟狀況。以上兩個方面應當同時具備,不可偏廢,通過上述綜合考量以當事人之間利益是否失衡作為價值判斷來決定

7. 打籃球意外傷害 怎樣賠償

1、如果對方不是故意傷害受害者的身體或者嚴重違反競技規則,那麼對方的行為是體育運動競技比賽中合理的行為,不構成侵權,不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2、如果對方是故意傷害受害者的身體或者嚴重違反競技規則,則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8. 打籃球受傷的賠償

按理來說,運動本身就是具有風險的,在自知有風險仍然去參與運動,應該自己承擔受傷的風險。這也是國際慣例。但是在國外是建立在較完善的保險制度下的,受傷的人的損失由保險公司承擔。但我國並沒有幾個普通人會上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而我國的法律又往往是傷者死者為大,所以一般會判致人受傷者賠償部分損失。

但是,請網路搜索這篇文章:打籃球傷了眼 家人索賠12萬。結果是法院駁回訴訟請求:非惡意 球友無責。也就是說,這種情況的判決要看法院的,並不是受傷就一定可以得到賠償。全文如下:

打籃球時球友之間有身體接觸,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小林卻因打籃球時對方隊友的一個不小心,換來了「盲目四級」的嚴重後果。今年6月,小林和家人把球友王豐告上法庭,要求索賠12萬元。不過讓小林和家人沒想到的是,日前安吉法院經審理駁回了他的訴求請求。

2010年,小林和王豐是同一所高中的高二學生,兩人平時關系不錯,課外時間經常約在一起打籃球。

那年4月16日傍晚6點多,小林叫上了王豐到學校的籃球場進行「3對3」籃球比賽,兩人分在兩個隊伍中。在進行一局比賽時,小林持球進攻,王豐過來防守。瞅准了一個機會,王豐伸出手打算去斷球,然而球沒斷到,卻不小心擦到了小林的左眼。小林左眼立即冒出了血。

球場上的人都慌了神,王豐更是害怕。他趕緊陪小林去了醫務室。值班醫生告訴兩人,應該是毛細血管破了,吃點葯就會好。可到了晚上,小林的眼睛並沒有像醫生所說的那樣開始好轉,當晚他便被送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治療,確診為左眼損傷(眼球鈍挫傷、外傷性前盤積血、玻璃體積血、外傷性視網膜脫離)。

為了治眼睛,2010年到2013年間,小林先後去了杭州、上海等地的醫院進行四次住院治療。幾年治療,傷情終於穩定,不過小林的視力卻無法恢復如前了。小林父親委託司法鑒定所對小林的損傷等級、護理期等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小林目前遺留眼前指數(盲目四級)構成人體損傷八級殘疾。

今年6月份,小林家人將王豐一家告上安吉法院,要求其賠償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12萬元。

王豐該不該賠,又該賠多少?安吉法院日前對此給出了答復,駁回原告小林的訴訟請求。

承辦法官告訴記者,籃球運動具有群體性、對抗性及人身危險性,出現人身傷害事件屬於正常現象,應在意料之中。參與者無一例外地處於潛在的危險之中,既是危險的潛在製造者,又是危險的潛在承擔者。「籃球運動中出現的正當危險是被允許的,參與者有可能成為危險後果的實際承擔者,而正當危險製造者不應為此付出代價。
」承辦法官介紹說。「小林和王豐兩人的年齡都已超過16周歲,已具有認識籃球運動本身所具有的危險性的識別能力了。
」承辦法官表示,案件中小林未舉證證明王豐存在惡意違反游戲規則的行為,王豐因基本運動行為造成小林損害,不應承擔侵權責任,所以小林訴請要求王豐及其監護人承擔過錯侵權責任,於法無據,不予支持。(文中均為化名)

閱讀全文

與打籃球的侵權責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