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農民工的案例及案例解析
劉憶文——這個15歲的女孩就來自這樣一個復雜的、經歷各種磨難的農民工家庭。
八十年代中期,憶文媽媽在吉林省延邊市初中畢業,來到北京打工,認識了憶文爸爸,於是和他結了婚,生下小憶文。憶文出生後就被送到吉林姥姥家(爺爺奶奶重男輕女,從來就沒有承認過這個孫女),長到六歲被接到父母身邊,就讀於有名的陽光貴族學校(憶文爸爸做生意非常有錢)。可是,不久爸爸和媽媽離了婚,憶文被判給了媽媽。母親很快再嫁,並且和後父生下一個男孩。憶文的生父繼續供她在貴族學校讀書,並且與憶文感情很好。去年,不幸的事情再次發生…...03年1月份,憶文生父開車回老家途中發生車禍不幸去世了。6月份,憶文才知道這一消息,並且由於失去了經濟來源,被迫離開條件優裕的貴族學校,休學一年,並於今年秋季開始成為大興區「行知打工子弟學校」初中二年級的一名學生……
今年9月份的一天,憶文離家出走了。一天以後才被母親找到。可是用憶文的話來說,這不算離「家」出走,因為她告訴我,她覺得那裡不是她的家,離開那間屋子,只不過是對心理距離的一種空間表達……
第一次見憶文是11月6日,在新發地市場附近的一個公園內,她在和班裡的同學聚會。憶文穿一件長及大腿的黑色高領毛衣,深色褲子,顯得很成熟,看起來不像一個15歲的女孩。與我想像相反,她很愛說話,而且談吐不凡,很有思想和見地,像一個地道的城市孩子——家鄉留在她身上的印記並不太多。她說:「我要考復旦大學,因為我喜歡上海。」「我不喜歡北京,因為北京越來越失去自己獨特的東西,而上海則保留得很好。」
原來這個強調「個性」、「特點」的女孩曾去過很多大城市:上海、無錫、杭州……見過不少世面。小憶文滔滔不絕地為我這個「聽眾」講她的夢想,她想做一個「獨特的服裝設計師」或者「優秀的西餐廚師」,「我要把我的連鎖店開到世界各地去!」在憶文平靜但滿是憧憬的話語中,我不禁想:這是那個從小與父母天各一方、後來歷經父母離異、母親再婚、父親亡故、家境霎那間從富到貧的孩子嗎?我非常想接觸這個孩子那獨立、平靜外表下的心。於是,決定到她家中走一趟。
11月13號,我來到憶文家中。這是一個寬敞的屋子。憶文媽媽是個全職主婦。這是個周六,我卻沒有見到憶文繼父——他外出做工去了。據憶文講他做一點販賣鴿子、小貓小狗的買賣,收入僅夠維持日常家用。憶文媽媽對我的到來非常不歡迎,她說:「如果你來能免去憶文的學費,那一天來幾趟我都歡迎!」好現實的一個女人!我坐了將近兩個小時,憶文在旁不斷給我講她的理想,她對學校評團員的看法,對老師一些做法的不滿等。她們母女甚至你一言我一語評論中國的「一黨制」……這位母親也在反復講她對憶文未來的期望:希望她衣食無憂,出人頭地。從她們這言來語去中,我分明感到雙方是很愛彼此的,而且是可以溝通的(不像慧萍與其父母溝通那麼困難),而且這位母親雖然望女成鳳,但是教女方式也算寬容,那麼是什麼讓她們水火不容?然而,問題似隱還顯,我發現兩個小時的交談中,二人曾提到過憶文生父幾次,但是沒有一次提到過她的後父。好像此人與這母女無關似的。於是,趁她們不太注意,我輕描淡寫問了一句:「叔叔很忙吧?他有空的時候也和憶文這樣聊天嗎?
」憶文馬上緘口,母親愣了一下神,支吾道:「嗯,還行吧。」告辭之後,我要憶文送我一段,路上她主動告訴我:「姐姐,其實平時我除了叫他一句『大大』外,從不跟他說話。」「我覺得他見錢眼開,我爸爸去世後,再也沒有人給我那麼多錢,他對我的態度就變了。我覺得我借住在媽媽和他的家裡,顯得特別多餘,現在想來,姥姥家更像我的家。」「所以,那天和媽媽吵架後,我就離家出走了……」「我特別想以後賺大錢然後把媽媽和弟弟接出來……」我終於看到了她的心:這顆心承擔了太多的變遷、孤獨與無助……
憶文與母親是有深層次沖突的,她內心怨恨母親再嫁,怨恨母親言行上偏袒小弟,所以她拚命學習,「我要引起她的注意!」「被遺棄」這種感覺在她心中深深的存在著……與父母天各一方、父母離婚、母親與後父結婚生子、父親亡故…….這些人生的變故加在一起對一個本來就對變動十分敏感的農民工的孩子來說意味著雪上加霜,她太需要支持、太需要扶助了……行文至此,我忍不住流淚。
Ⅱ 農民工討薪涉及什麼法律。求農民工討薪案例及解決方案。最好能詳細點
一、農民工被拖欠工資涉及的是勞動法及其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在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情況下,勞動者要先和用人單位協商,如果協商無法解決,則可以通過以下法律途徑來解決:
(1)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舉報;
(2)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3)通過訴訟途徑解決。這又分三種情況:一是針對勞動糾紛案件,經勞動仲裁後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二是經仲裁後都服從,勞動仲裁裁決生效後,用人單位不執行的,勞動者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三是屬於勞務欠款類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碰到拖欠工資等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時,千萬不能採取爬樓、堵路等過激行為和暴力等手段,一定要依靠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否則,一時沖動不但於事無補,還有可能因觸犯刑律被追究責任。
Ⅲ 分析農民工討薪體現的法律問題,並進行論述
一、農民工討薪案件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工法律知識欠缺,缺乏正確的救濟途徑。 多數農民工的文化水平較低,法律知識欠缺,對於勞動法了解不夠,甚至一無所知,這從某種程度上直接導致了農民工在維權方面比較盲目。如不少農民工不知道勞動爭議案件屬於仲裁前置案件,發生爭議後直接向法院起訴而不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在調查的173件討薪案件,有21件因屬於仲裁前置案件而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占調查案件的12.14%。 (二)用人單位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農民工舉證困難。 當前,我國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巨大,在勞動力市場上農民工供過於求,這一狀況使得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中處於弱勢,無法與僱主討價還價。在提供勞務時,大多農民工不敢主動提出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合同,像工作量、勞動報酬等合同的重要條款也都是通過口頭約定來完成的。發生爭議後,當農民工舉證困難。而民事訴訟法則實行「誰主張,誰舉證」。法院作為居中裁判者,不可能因為同情而免除農民工的舉證責任。在調查的173件討薪案件,有24件因農民工無法證明其討薪主張而被法院駁回起訴,占調查案件的13.87%。 (三)農民工經濟困難,付不起相對高昂的討薪成本。 農民工之所以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大多因為家裡貧窮。而討薪則意味著自己以前應得(一年甚至幾年)的工資不能得到,這將導致以打工工資維持生計的農民工更加貧困。同時農民工做為外地人的身份也意味著農民工要討薪則必須來回奔波於老家與外地的打工城市之間,其中的時間成本、住宿費用和交通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這對於本身就生計難支的農民工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調查的173件討薪案件中,農民工因經濟困難而申請訴訟費用緩、減、免的共計25件,占調查案件的14.45%。其中包括申請免除的9件、申請減交的5件、申請緩交的11件。 二、破解農民工討薪難對策研究 農民工討薪難作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要完全解決它,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針對以上農民工討薪案件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目前要考慮採取以下對策: 第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工的維權意識與維權能力。 法律知識欠缺是農民工討薪難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普法活動不僅可以提高民工的維權意識還可以增強其維權能力,因為農民工只有學法、懂法,才能用法,發生糾紛以後才能比較理性地行事,也才能降低訴訟活動的各種交易成本。普法宣傳可以通過發放普法小冊子、以案釋法、舉辦法制講座、集中咨詢等形式,向農民工宣傳勞動法、工會法、安全生產法、[FS:PAGE]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尤其是即將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使他們懂得法律的相關規定,知道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第二,完善立法,加大對拒不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的處罰力度。農民工提供不出證明自己應得工資的相應證據,有的甚至不能證明勞資關系的存在,主要原因在於用人單位拒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我國《勞動法》第16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新的《勞動合同法》第10條也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農民工在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之初就應依法訂立勞動合同,明確包括勞動報酬、勞動保障在內的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用人單位之所以敢明目張膽的拒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關鍵在於現行法律對用人單位的這種行為沒有相應的處罰規定。因此,建議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對於已建立勞動關系無正當理由拒絕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的主要責任人可處於罰款或者拘留。 第三,縮短訴訟周期,在法院內部設立專門的勞動爭議速裁庭。當前在司法救濟途徑中真正困擾農民工的問題是訴訟周期相對較長,農民工討薪案件與其他民事案件一樣:簡易程序的3個月,普通程序的6個月。對於很多農民工來說,時間就是生計,花這么長的時間和精力去打官司對農民工討薪來說無疑是奢侈的。同時農民工作為外地人的身份意味著農民工要打官司則必須來回奔波於老家與外地的打工城市之間,其中的時問成本、住宿費用和交通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這對於本身就生計難支的農民工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為減輕農民工負擔,法院首先要做的就是縮短訴訟周期。因此,筆者建議在法院內部建立勞動爭議速裁法庭,專門受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件,快立、快審、快結、快執,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訴訟周期,減少農民工不必要的負擔。 第四,加大對農民工的司法救助力度,在緩、減、免訴訟費上對農民工給予傾斜,真正讓農民工打得起官司。雖然新的《訴訟費交納辦法》實施後案件受理費減少了很多,但其他訴訟費用及實際支出費用依然居高不下,農民工作為經濟困難的弱勢群體仍需要司法救助。目前,法院的司法救助主要體現在訴訟費的緩交、減交和免交上。我國民訴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按照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求助的規定》也明確規定: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經濟確實困難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用。因此,為使農民工真正打得起官司,人民法院應當加大對農民工的司法救助力度,在訴訟費用的緩、減、免上對農民工給予傾斜。
Ⅳ 勞動糾紛案例分析!
這樣的情況,可以不支付雙倍工資!
積極應訴就可以,並且把書面通知他讓他續簽勞動合同的材料作為證據提交仲裁委!
Ⅳ 農民工工傷經典案例
超齡農民工受傷能否算工傷?
【提示】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農民應聘於用人單位,由於其不具備主體資格,與用人單位不能構成《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工作中受傷亦不能適用《工傷保險條例》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只能按照僱傭關系直接向用人單位主張賠償責任。
【案情】原告季明花生於1957年2月21日。2007年4月9日,原告在第三人漣水某棉紡織廠工作時受傷,原告右手截肢。2007年5月下旬,原告向漣水縣勞保局申請工傷認定。勞保局以原告的工傷認定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決定不予受理。原告申請復議。漣水縣人民政府作出維持被告漣水勞保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原告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審判】漣水法院審理認為:原告在發生事故受傷時,已超過50周歲。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原告已不符合勞動者就業的法定年齡,其受傷不應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等勞動法律規范來調整。
一審宣判後,季明花不服,向淮安中院提起上訴。淮安中院經審理認為:勞動關系基於勞動合同所產生,在雙方未訂立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其主要實體符合法律規定的勞動關系即可確認為事實勞動關系。《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女工人的退休年齡為50周歲。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蘇勞社醫[2005]6號)第七條規定:離、退休仍在工作的人員,不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范圍。案中,上訴人季明花已超過50周歲,屬於應退休人員,不符合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其受傷不適用《工傷保險條例》調整,其在務工中遭受的傷害,可依照其他法律規定予以處理。
Ⅵ 我有一個關於農民工維權的案例分析不是清楚,那位高手能幫幫忙
1、施工單位(江川建築工程公司)與具體施工人(陳小江)之間是僱傭關系,不屬於勞動關系; 2、施工單位(江川)與項目經理(劉利)是委託關系:項目經理是建設工程承包人在履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全權代理人,項目經理部是承包人履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直接責任部門,不屬於承包人的分支機構,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也無需辦理工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在建設施工中項目經理的行為視為承包人的行為,項目經理在建設工程施工中與發包人、分包人或者實際施工人發生的爭議,應當由承包人作為訴訟主體並承擔相應責任。(《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GF-1999-02011))
3、開發商(銀廣)與施工單位(江川)屬於建築工程承包關系
4、劉利與 陳小江簽署的了斷協議,屬於乘人之危,陳小江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可撤銷。
Ⅶ 農民工糾紛
廣東胡律師:
你們按照《勞動法》去執行了的話,對產量低的工人工資只要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他們告不了你們。
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安保,或者定規章制度,再者就是合同到期了就不與他們續簽。
Ⅷ 有關勞動權益保護與糾紛解決的案例
【案例回放】 今年9月4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一企業因未按規定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按照法律規定在勞動監察部門的監督下向該職工支付了6個月的雙倍工資5970元。這是自《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石家莊市勞動保障部門處理的首例用人單位未按規定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的案件。8月25日,職工紀某到石家莊市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其所在單位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經監察員調查了解情況屬實,遂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要求該單位按照二倍工資規定支付未與紀某簽訂勞動合同期間內的工資。
【分析解讀】 為了對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懲戒,加大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的違法成本,《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但需注意的是,此規定情形應當發生在2月1日以後並從勞動者進入用人單位的第2個月開始才計算,而且該條款是對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懲罰,而勞動者也有義務與用人單位積極協商簽定書面勞動合同。新近頒布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經單位書面通知後,不與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單位應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無需支付經濟補償,但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第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