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車停在停車場被撞了,而停車場拒絕賠償,應該走怎樣的法律程序
直接起訴停車場要求賠償。停車場有保管責任,必須承擔所保管車輛的完好和安全的責任。
⑵ 在停車場丟了車誰負責賠償
一、免費停車場:無重大過失不擔責
如果是免費停車,停車場僅在其對保管車輛的毀損、滅失存 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況下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如果是商場、飯店等消費性場所提供的「免費停車」,應是商家提供給顧客的一項配套服務,是有償商業行為, 在該情形下停車場不能定義為免費停車場,對停放車輛的損失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如是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非消費性場所的免費停車場,停車場無故意或重大過失不 承擔賠償責任。
二、臨時佔道停車場:無特殊約定不擔責
以臨時佔道停車場為代表的場地租賃停車場,除車主和停車場另行專門約定成立保管關系的特殊情形外,在車主與停車場之間成立的是停車場地臨時租用合同關系,車主交納的費用僅是場地租賃費而非保管費,在停放車輛發生丟失、毀損時,停車場並不承擔保管責任。
不過,臨時佔道停車場同時負有在顯要處標明「臨時停車場」字樣,並且向車主發放的收費憑證上需明確標明,所收費用為停車場地租金費的義務。如未履行而致車主有理由相信與停車場形成機動車輛保管合同關系的,停車場仍應擔責。
三、未託付保管物品:被盜不會賠償
車主將車輛停放在停車場,如果欲一並就車內物品與停車場達成保管合同,需另行就車內物品與停車場締結保管合同,並交納相應的保管費用。郭先生既未將車內 的貴重物品交付停車場管理人員,也未將貴重物品放置車內的情況明確告知停車場管理人員,該情形下車內物品不應在賠償范圍內。
⑶ 車在停車場被擦刮 保險會賠償嗎
需投保了車輛損失險和車輛劃痕險,且車輛無明顯的碰撞的痕跡,保險公司才會根據情況進行理賠。
劃痕險是車損險的附加險,即投保了機動車損失保險的,可投保劃痕險。劃痕險全稱車身劃痕損失險,家庭自用車輛、非營業車輛可投保,是指在保險期間內,保險車輛發生無明顯碰撞痕跡的車身表面油漆單獨劃傷,保險公司按實際損失負責賠償。
劃痕險是車輛損失險的附加險,即需要在投保了車輛損失險的情況下方可投保,不可單獨投保。
(3)停車場糾紛停車場賠償車主案例擴展閱讀:
以下幾種情況,汽車劃痕也是得不到賠償的。
1.車主或司機的故意行為造成車子的損壞的情況下
2.車主和其他人糾紛導致車子受損。
3.車子的自然老化和損壞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劃痕險每次賠償均有15%的絕對免賠率,即最高只賠損失的85%;汽車劃痕險在保險期內有賠償限額,若車主在保險期內多次索賠,賠償金額累計達到賠償限額時,劃痕險便終止失效。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平安-劃痕險找平安,讓您愛車安心上路!
⑷ 請問:車放收費停車場被盜,已經報警,現在車場懶著不賠,除了法院還有其它更方便快捷的渠道要車場賠償嗎
問題的關鍵是該收費停車場是否要對你的車丟失負責任,他所收的費是什麼費用,是「車位使用費」還是對你「車輛看管費」,收錢後是否盡看管的義務,或者是停車場方面存在著明顯的過失而造成你的車丟失。在停車場丟車而引起的賠償糾紛在當下是有很多案例,事實上也有很多停車場就不賠錢。不知道你的車是否購買了車輛盜竊險,如果買了這類保險,可以要求保險公司賠付。另外,你要收集相關的證據,如停車卡,車輛丟失的報案回執等資料,以便協商未果而進一步的起訴。
⑸ 關於停車場收取停車費和失車糾紛的問題
如果被確認為車輛保管關系,停車場地在車輛丟失時無論是否存在過錯均需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是場地租賃關系,停車場地僅承擔出租人的義務,一旦出現車輛丟失情況,停車場不承擔責任。現行法律對上述關系的定性無明文規定,學術界及實務界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應當根據停車場地的性質來劃分停車場地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凡是場地主人為經營性企業,且提供場地以營利為目的的,停車場地與車主之間為保管關系;反之,提供場地者為非經營性企業的,則為場地租賃關系。還有的認為應該以是否收費為標准進行區分,凡是有償的,為保管關系,無償的為場地使用關系。
⑹ 停車場內車輛被盜或損壞,物業賠不賠
今年剛出台的法律,得賠
近年來,由於車輛在停車場內被盜而引發的索賠糾紛呈不斷上升趨勢。此類糾紛往往爭執較大,雙方各執己見,實踐中所處理的結果也各不相同。
一、分歧點
1、主張車輛丟失停車場不承擔責任的認為,車主與停車場的關系僅是車位租賃關系。並且,停車票證上往往也印有此類特別約定,即停車場只是為車主提供車輛臨時停放場地並收取場地使用費,對停放的車輛不負保管義務,其丟失車輛不應承擔責任。並且停車場僅取5元、10元的停車費,而要賠一輛上萬元的車輛顯然不公平。發生車輛丟失,車主可以通過保險索賠或加強車輛防盜裝置來保證車輛安全。
2、主張停車場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則認為,車主與停車場之間的關系是保管合同關系。停車場既然允許車主停車並收取停車費,自然應保證車輛的安全,其停車管理人員就有看管的義務。
二、消保委評論觀點
我們認為,判斷停車場是否應該對車輛的安全承擔責任,關鍵是要搞清或確定收費的性質。也就是說如果收取的5元或10元是「車位使用費」或「車位租賃費」,上述第一種觀點無疑是正確的。如果是「車輛保管費」,那麼上述第2種觀點就應該得到支持。現在問題是如何判定,停車場收的費到底是「使用(租賃)費」,還是「保管費」呢?
我們先來弄清收費單位(人)有沒有資格或權力收取「車位使用費」或「車位租賃費」。這里的關鍵是「車位」,而「車位」無疑就是土地。也就是必須依法取得其所佔場地(車位)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才具有收取「車位使用費」的資格,其他任何人都無權收取「車位使用費」。為了更加明確的說明問題,我們把住宅小區內的停車收費作為事例。
事實上,住宅小區范圍內除用於建造地上建築物以外的土地,都屬附屬地。它是小區配套服務必需的土地,從屬於建築物(住宅)基地,並與該基地使用權不可分離。其停車場(車位)所佔用的土地使用費,已經計入住宅小區「成本」之內,含入公共面積及銷售價格之中,所以說其「車位」使用權是小區的所有業主共同共有。其它樓宇停車場,同理。有些社會公共停車場,其佔用的土地屬國家或集體所有和使用。現在,我們應該明白有些收費單位或個人是無權收取「車位使用費」或「租賃費」的。盡管有些發票印有收取的是「使用費」也不行。
我們仍以住宅小區為例,對於小區的業主(車主)來說,他們停車的「車位」應該是他自己所享有使用權的共有份額。那麼,他停在自己享有份額的「車位」還向收費單位交費,這個費到底是什麼費用?從收費單位與車主之間這種支付與收取「費用」的過程,以及車主依據「停車卡」進入、駛離「車位」看,實際上就是車輛保管合同的履行與完成過程。
1、車主有支付費用的義務和享有接受服務的權利。收費單位有收費的權利和提供服務的義務,雙方互盡義務,符合保管合同為雙務合同的特徵;2、提供服務的內容並不是對於車輛進行沖洗、保養、維護,而是為車輛提供保管服務(未經收費單位同意不能停與離),符合保管合同的勞務特徵;3、車主將車(保管物)駛入車位,視為交付給保管人(收費單位),符合保管合同的實踐的特徵;4、車主將車停放在車位,車仍然是車主的車,並沒有發生轉移車輛所有權或使用權,符合保管合同不轉移保管物的特徵。
三、有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365條:「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並返還該物的合同。
第366條: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
第367條: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
第374條: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無償的,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責任損害賠償責任。
⑺ 停車場車輛損壞糾紛!
只要有停車收據和損壞證據
可以先12315工商投訴
⑻ 停車場丟車 應該由誰來賠償
車輛在停車場丟失(不可抗力原因除外),應該由停車場負責賠償。
第一,物業管理公司是受業主的委託對住宅區進行管理,它本身不擁有土地使用權,更無權將車位使用權(實際上是車輛所佔位置那塊土地的使用權)出租給車主。但因為物業管理公司的職責是受託對小區內的「綠化、環境衛生、公共秩序等項目進行維護、修繕和整治,使之保持正常狀態」,對進出住宅區的車輛進行「保管」,正是物業管理公司的職責所在。
第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規定》和有關規章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人出租自己已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必須經過政府國土管理部門批准;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必須辦理登記手續,這是一種「要式行為」。避開物業管理公司對住宅區土地無使用權不談,即使住宅區業主將車位所佔土地的使用權委託給物業管理公司行使,那麼它將車位所佔土地面積的使用權每次出租給車主時,都必須經過國土部門的批准和登記方為有效,但這在實際操作上是做不到的。而保管則只要經過公安交管部門批准取得停車場經營資格,就可從事車輛保管業務,且保管合同不是要式合同。
第三,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3條規定:「租賃合同的內容包括租賃物的名稱、數量、用途、租賃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賃物維修等條款」,可見,租賃合同須具備上述主要內容才算完整有效。而停車卡的內容極為簡單,根本不可能包含上述內容。該法第368條則規定:「寄存人向保管人交付保管物的,保管人應當給付保管憑證……」可見,法律對保管合同的內容和形式規定得十分簡單,僅為「保管憑證」即可。「停車卡」其實就是典型的保管憑證。
第四,按照法理,財產租賃合同是指出租方將某一特定的財產交給承租人使用,承租方支付報酬,並於使用完畢後返還原物的合同。車輛進入停車場後,即使車主中意某個特定的停車位,但他不會如願以償,因為車主要完全聽從停車場管理人員的指揮,指定放在哪裡就得放在哪裡。
停車場與車主的關系是一種典型的保管合同關系,「停車卡」是保管合同的憑證。按照民法理論,作為保管合同一方當事人的保管人擁有三項權利:
第一,它有權要求寄存人支付保管費;
第二,它擁有因不可抗力造成保管物的損毀、滅失可以免除賠償責任的權利(但必須提供證據);
第三,因寄存物本身性質或暇疵而造成保管人的財產損失時。
有權要求寄存人賠償。保管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負有三項義務:
第一,妥善保管寄存物的義務。如果因保管人的過錯造成寄存物毀損、滅失,應負賠償責任;
第二,在保管合同期滿時,有向寄存人返還保管物的義務;
第三,在第三人對保管物主張權利或保管物受到意外毀損滅失時,有義務迅速通知寄存人。而作為保管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寄存人,其權利義務恰恰與保管人的義務和權利相對應。
⑼ 停車場支付給車主的賠償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需要明確車輛損壞的原因再按照實際情況分別處理
1、車輛在收費停車場正常停放,本車無駕駛員在車上,車輛損壞造成的損失由收費的停車場負責賠償。保險公司不會受理保險理賠
2、車輛進入停車場,機動車有駕駛人在車上駕駛操作造成的車輛損壞,需要當事人向所在地派出所報案或者直接向投保的保險公司報案,由派出所出證明材料或由保險公司定損員查勘定損以後按流程辦理理賠
3、車輛在非收費停車場受到其他車輛或者責任人碰撞損壞造成的損失,要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報警以後,根據事故類型性質確定當事人責任以後,按照責任賠償情況申請保險賠付
4、在無法確定責任人的情況下,機動車所有人或者投保人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報案,在投保車損保險的有效期以內,向承保的保險公司直接申報理賠,一般的保險公司會按照合同賠償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直接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