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違規車輛的交通監控錄像進行曝光是否侵犯隱私權
不屬於侵犯隱私權。
交警部門公開的並不是違法者的個人姓名等私人信息,而是違法車輛的車牌與違法行為信息,因為車輛的行駛是公開的,違章車輛的違法照片與視頻的曝光不涉及隱私問題。
『貳』 交警部門有權利曝光輕微違反交通規則的人或車嗎
本報訊(記者陳岩 通訊員楊小江)看信號燈,走斑馬線,遵守交通規則的市民可能會在路上收到一份小禮物;而闖機動車道,翻越護欄的市民,則有可能被攝像機拍下,到電視上「露露臉」了。從6月1日起,一直到9月初這段時間里,交警部門將集中開展針對行人、非機動車的交通秩序整治。
市民違規將被曝光
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本次開展的為期三個月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交通秩序強化整治專項行動」,將行人、非機動車秩序作為整治重點,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我市文明交通水平,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據悉,交警部門本次整治的重點包括:行人和非機動車不遵守交通信號燈,不走斑馬線,亂穿馬路;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內行駛、甚至逆行;行人隨意跨越護欄、拉開護欄等;人車爭道,車不讓人、人不讓車;計程車乘客不系安全帶。此外,機動車隨意掉頭,尤其是跨越雙實線掉頭,機動車違法佔道停車等仍是打擊重點。
據了解,為了使行動內容更廣泛地被市民所知曉,交警部門將協同婦聯、義工聯等組織,共同維護交通秩序。對於遵守交通規則的市民,有可能會現場發放一把印有交通規則的小扇子,或一本小台歷等小禮品,而對於違反交通規則的市民,則會拍下錄像,屆時根據情況,在電視上播放,對當事人給予曝光。
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以往針對行人、非機動車亂穿馬路等情況歷來是以規勸教育為主,本次決定採取曝光的形式,尚屬首次。
最大限度把警力擺上路面
據悉,整治期間,交警支隊將最大限度把警力擺上路面,各交警大隊民警和交通協管員每天早、晚高峰期將全部上路執勤。
非交通高峰期時段,各交警大隊也將加強道路巡邏監控,加強對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同時,交警部門還制定承包責任制,由每一個交通民警承包轄區主要路段、路口,承包的主要責任目標是:交通暢順,無堵塞;車輛行駛秩序良好,無違停現象;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少。
今年以來,我市交警部門根據不同時期交通特點確定了不同的整治重點,如限制黃牌貨車早晚高峰時段上路行駛、嚴查酒後駕駛和醉酒駕駛、在主要道路上設置「大型車輛靠右行駛」指示牌、提升改造「電子警察」、嚴查不系安全帶等交通違法行為等,對於發生輕微碰撞卻不迅速離開現場,導致交通堵塞的,也將對車主進行處罰,使得全市道路交通環境得到全面優化。
『叄』 交通違法要曝光 是否侵犯名譽權
鄭州市警方近日在街頭設立了「行人非機動車違法曝光台」,將交巡警查處的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進行實名制現場曝光,並對其進行教育。但有部分市民認為,行人違法情節輕微,實名曝光涉嫌侵犯公民名譽權,警方這種做法欠妥。 ■各說各話 需要曝光式「猛葯」 應該看到,行人與機動車違法早已成了我國道路交通中久治不愈的「頑疾」。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節」,造成了許多意外交通事故的發生。我認為,治理這樣的交通違法「頑疾」,就需要下些「猛葯」。 而實名現場曝光就可以說是一劑治理交通違法的「猛葯」,這劑「猛葯」把見違必糾、違法必罰的嚴格處罰與曝光、公示的精神震撼有機結合起來,其效果著實不可小覷。這種做法可以觸及到交通違法行為人的內心世界,促使行人在交通行為上明榮知恥,從而促進人們的道德觀念和法制意識的進一步增強。 合法性存在瑕疵 對照有關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法律並沒有授予警方對交通違法的人進行曝光的權力,按照「法無授權皆禁止」的原則,鄭州警方在街頭設立「行人非機動車違法曝光台」的行為當屬違法。 還有,行人作為公民,只應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法律明文規定的責任。而除法律規定之外,任何人、任何機關,都不能、也無權要求行人對自身違法行為承擔超出法律規定之外的額外責任。也就是說,在鄭州警方的上述曝光行為中,將有關行人的姓名、工作單位及家庭地址進行曝光,實際使有關的人承擔了超出法律規定的責任,同時也因為行人姓名、家庭地址及工作單位等屬個人隱私,所以鄭州警方的曝光行為也侵犯了相關行人的隱私權。 可理解為執法公開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警察在執法的過程中,執法公開應當是一項基本的原則。而對違法者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進行現場曝光,其實是一種公布警察對違法者處理結果的行為,實質是警察公布交通違法信息,符合警察執法的公開性原則。所以我認為,警察對交通違法者進行「現場曝光」並無不妥,也談不上侵犯公民的名譽權
『肆』 交警部門能否未經當事人同意將其違法行為曝光
依據法律,
交警部門未經當事人同意將其違法行為曝光,侵犯了當事人隱私權。
但現在社會,你的隱私權,算個啥
『伍』 非機動車交通違規,交警拍照曝光個人照片及姓名,是否存在侵權行為有懂法律的幫忙一下謝謝!
可以的,他只管拍照。照片回去之後會有交警審核,如果確認違章行為,就會上網,你就能查到了.現在 微博都可以舉報違章,何況是個穿制服的
『陸』 警察在處警、執勤時拍攝當事人言行是否涉嫌侵犯公民肖像權
屬於執行公務,不侵犯公民肖像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受到傷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要求賠償損失。」
在未經本人同意,非以營利為目的的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中,只有具有阻卻違法事由的行為才是合法行為。
一、弄清楚肖像權侵權認定標准。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
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於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二、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或為國家利益舉辦特定活動使用公民的肖像,並不構成侵害肖像權。
基於以上兩點,您所說的110民警在執行出警執勤公務時,攝像拍照是不侵犯公民肖像權的。
『柒』 交警執法時攝像不侵犯公民肖像權嗎
侵犯肖像權要以營利為目的。交警執法攝像是不侵犯公民肖像權的。參見《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捌』 公民拍攝交警執法過程違法嗎
公安部規定的執法規范在有限定,除了涉及國家秘密、警務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保護等不適宜拍攝的情形,在不妨礙執法的情況下,對圍觀群眾拍照、攝像的行為,公安民警不予干涉。
要求警察在執法時,面對群眾的圍觀拍攝,在不影響正常執法的情況下不予干涉,民警要自覺接受監督,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不得強行干涉群眾拍攝。
『玖』 請問媒體曝光他人犯罪或者一般違法行為算是侵權么
這個要分好幾種,抄首先,如果你被襲警察抓住在現場。媒體是沒有權利播發你的相貌和照片的。因為這個階段你頂多算是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沒有叛你有罪之前。你享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任何權利,包括肖像權。
你被法院確定有罪以後,還有很多的分類
如過你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那麼任何媒體都不可以在你不允許的情況下公布你的肖像特徵。
但是現在中國對這個都沒有明確的立法規矩,而且一般被判了後。大家對這個也沒什麼想法,都TM進牢子了,暴光不暴光沒啥區別。
最主要還是看新聞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
一般市縣的小電視台沒這個意識,因為就算不播你的相貌,全市人民至少很多認識的你的。相對傳播范圍也小。
但是省一級的一般這方面處理還算OK
『拾』 請問街上拍照違章車輛 網上公示違法行為屬於侵權嗎
劉律師稱,目前法律在這方面沒有明文規定,既未允許,也未禁止。但從法理角度來看,這種行為並未構成侵權。從維護公眾利益的角度來看,公眾對不特定危害公共利益的車輛應該有知情權。畢竟了解某輛車經常違法,其他駕駛員上路時可以採取合理有效的避讓措施。 據市交警支隊科技處朱警官介紹,群眾抓拍交通違法行為不能作為交警部門處罰的依據,主要原因是不符合公安部及遼寧省的相關執法規范。《遼寧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設置使用管理工作規范》(以下簡稱《監控規范》)第三條明確規定:「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資料(以下簡稱記錄資料)是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利用監控設備,收集並固定的機動車違法行為數據和圖像資料。因此,利用監控設備(照相機或攝像機)記錄違法圖像,必須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現在市區內固定的電子警察的安裝位置都是公示的;移動的電子警察也要有民警或警車在現場。在《監控規范》中「潮州違章不被人為篡改」的說法很重要,因為這些照片是要作為執法依據的。現在的照片修改、拼接技術很先進,為防止出現修改過的照片被用做處罰依據,發動群眾抓拍交通違法行為的做法不能實現。 《監控規范》第五條明確規定:「移動監控設備是指由交通警察現場操作或者安裝在警車上,對違法行為進行檢測、拍攝收集違法證據的監控設備。同時第七條明確規定:「保證記錄的資料在傳輸、存儲和校對的過程中不被人為篡改。 另外,市民拍攝的照片是否符合執法要求,是否符合資料庫錄入要求,市民拍照時會不會引起糾紛或遭到傷害等問題也都存在。因此,市民抓拍交通違法行為在網路上發布可以,但作為執法和處罰依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