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正確處理同學間發生的糾紛
1、首先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寬容他人。人生中最美好的友誼大概就出現在同窗時期,成為同學莫不是一種緣分。因此在與同學發生糾紛的時候記住藝星的一句話:控制好情緒,退一步海闊天空。
2、心懷感恩。家長含辛茹苦將你撫養長大,藝星教會你知識,要懷揣一顆感恩之心,用你最好的成績來回報他們。而不是在發生糾紛的時候,做哪些偏激的行為傷害他們。
3、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當糾紛發生時,任何一名同學都有責任和義務向我們藝星的老師,保衛處的保安報告,及時終止糾紛,以免事情惡化導致悲劇發生。
4、剋制自我。當糾紛一觸即發的時候,雙方一定要保持冷靜,剋制自己,想辦法如何挽救僵局。剋制是一種自我控制和調控的心理行為,是只有像人類這樣的高級動物才擁有的品質。
5、與社會青年撇清關系,並禁止攜帶管制刀具,這樣就能盡可能的避免糾紛擴大和惡化。這一條必須要嚴格遵守,否則藝星將嚴肅處分並開除。
6、加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多多了解一下法律知識,是自己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哪些事情做了之後是要付出嚴重的代價。
7、發生糾紛後,如果心裡不舒服,可與藝星的老師、父母、好朋友、溝通,交流一下,也可向心理和法律服務平台求助,例如如藝星學校的心理健康教研室。
(1)如何處理同學間的矛盾與糾紛擴展閱讀
在處理矛盾和糾紛時,人們都會經歷一系列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在兒童時期學習。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建立的關鍵期,這期間要讓孩子充分地與其他同齡人接觸,孩子通過不斷地製造沖突和解決沖突,在實踐中練習和矯正,最後內化,變成自動化的行為模式。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孩子從單獨玩到和小朋友各玩各的,然後到合作游戲,學習互動。
面對矛盾時,我們先要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接著能夠識別和分析對方產生這樣感受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提出各種解決辦法(妥協、協商、折中、放棄等),進而對各種解決辦法的後果進行評估,挑選出最優辦法後,選擇合適的機會去實施。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去學習和體會。
❷ 應該怎樣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同學間發生矛盾,往往是因為一些學習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就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小磕碰、一次小接觸,或一個道聽途說,許多時候還是誤會造成的。
與同學之間交往時,難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小磨擦,小碰撞,俗話說的好:時間長了,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那麼面對這些矛盾,如何正確處理同學們之間的矛盾呢?
學會心理換位
中學生在人際交流上具有這樣一種心理特徵:他們一方面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但同時又很少主動地去理解別人,在對待老師方面,這一心理特徵表現得尤為突出。作為班主任,平時就應該指導學生學會理解他人,而在處理師生關系問題上,則應該學會理解老師,其具體的做法是「心理換位」,把自己當作老師,學著用老師的觀點去分析看待問題,從老師的工作性質、工作目標出發,來理解老師這樣做的理由,這樣,許多矛盾便會被化解、消散了。
用理智戰勝情感的沖動
遏制矛盾進一步深化的處理辦法就是靜下心來與其交談,可能在你先心平氣和之後對方也不好意思在爭吵下去,也會轉「仇敵」為友好,與你聊起來。或許在這其中你和對方還會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呢!不打不相識嘛! 當發生矛盾時,矛盾的雙方要保持冷靜。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就是這個道理,冷靜是處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靜會使人們變得理智,冷靜會化解一切矛盾的煙雲,從而使人們成功度過矛盾的危機,從矛盾之中解脫出來。同學們,解決矛盾的方法還有許多,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摸索和實踐。矛盾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同時,願我們珍惜彼此之間的友誼,別讓「哥兒們義氣」害了自己,只有同學間做到正確相處,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就會永遠快樂地生活在集體里。
❸ 怎麼處理和同學的矛盾
同學之間鬧了矛盾,往往互不理睬,這樣很不好。一個人不可能與世隔絕的過一輩子,必然要和人接觸,要生活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在與人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你的父母那樣,對你寵讓、遷就,總會發生摩擦、沖撞,尤其是在獨生子女組成的群體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切不可同學間稍有不愉快就委屈得了不得,也不要因噎廢食,不再和同學接觸,把自己封閉起來。雙方不理不睬的時間越長,和好的難度就越大,就像結冰的時間越長,越難溶化一樣。戰國時大將廉頗因為官位在相國藺相如之下,心中不服,揚言見到藺相如時要當面羞辱他。從此,藺相如就時時迴避廉頗。他說:「我所以主動迴避廉將軍,正是害怕趙國因我們的沖突而遭受敵國的侵略。」這話傳到廉頗耳朵里,他既感動又慚愧,便親自去藺相如家「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對方「火氣」很大時,你要有君子風度,氣量大一些,主動迴避。有時,當你想與對方和好,對方仍然板著臉,不想和好時,你也要耐心等待,讓對方有一個覺醒的時間。千萬不能「以牙還牙」,使矛盾更加激化起來。同學間發生矛盾,往往是因為一些學習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就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小磕碰、一次小接觸,許多時候還是誤會造成的。在與同學發生了矛盾之後,我們應該:首先要冷靜下來,想一想矛盾發生的前因後果,看一看這里邊有沒有誤會,可以找其他同學了解一下,或直接找這位同學平心靜氣地談談,也許兩個人的疙瘩一下就解開了,那時你會發現化解矛盾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啊!如果這裡面沒有誤會,一下子很難化解,這就需要我們的大度和謙讓。要知道,一個人的大度和謙讓,是這個人素質高的表現,不會讓人小看,反而讓人敬仰。接著,不要把所產生的矛盾看得過於嚴重。同學間的糾紛,通常因為日常小事等一些非原則性問題而產生的居多。這些小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經雙方解釋清楚,就會煙消雲散了。因此,不要因為與同學發生了矛盾,就勢不兩立而中斷了來往。為了一件小事而影響同學友誼是十分不值得的。即使是原則性問題,或者明顯是對方錯了,也不必太在意,世上無完人,誰能沒有過錯呢?只要有錯必糾,知過必改,這樣的人就理應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然後,主動消除矛盾。如果錯在自己,要敢於承認,勇於道歉,取得對方的諒解。這樣做不是「沒面子」,而是在掙回面子。你可以大方地過去,誠懇地說:「我想過了,那件事錯全在我,我真誠地向你道歉,假如你能接受我的道歉,我會很感激你的,我想我們會成為好朋友的。」如果錯在對方,也沒必要非要扭著勁等對方來道歉,你應該大度一點。你想想看,同學之間與其每天這樣別別扭扭地在一起學習生活,倒不如化解矛盾,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在一起學習生活,兩相對比,誰對誰錯又算得了什麼呢?古語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既然同學間沒有什麼利害沖突,其中一方謙讓一些,姿態高一些,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就會冰釋前嫌。我們可以用卡片、小禮物或委託一位好友來向對方表示歉意,面對如此誠懇的態度,相信對方會感動,矛盾自然會消除的。最後,避免矛盾再次發生。經過一次矛盾的產生與消除,同學間應該真誠地相互交流,多了解對方的性格脾氣,找出彼此間的共同點,求同存異,互相諒解,避免今後再發生糾紛同學間相處,處好了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只要我們遇事多從自身找原因,就會少一些抱怨;而當我們付出時,我們的心裡就永遠不會失去平衡。我們就會永遠快樂地生活在集體里,暢游在社會的激流中。在消除矛盾中,我們要寬容大度,有謙讓精神,但絕對不是遷就對方的錯誤行為。我們在態度上謙讓,但對待原則問題一定要分清是非。同學間發生小摩擦是正常的,我們應通過恰當的途徑、方式主動消除矛盾,雙方互相體諒,互相理解,從而形成和諧、團結的同學關系。
❹ 如何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矛盾
一、共情:孩子易怒,與同學產生矛盾時常常動手打人一定讓您很焦慮、很苦惱吧,我很理解您的這種感受,我們一起來看看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二、具體化:現在我想了解一下,孩子遇到什麼情景下會易怒呢?具體還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三、探討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孩子想要通過生氣得到關注。
解決:要認可孩子的感受,可以試著跟孩子溝通「你真的很生氣,感到生氣沒有關系,但你能用言語而不是行動告訴我,你在生誰的氣或什麼事情讓你生氣嗎?」要等待孩子的回應,並有興趣地傾聽,而不要說:「你不應該生氣。」可以通過搞清楚孩子想要什麼並幫助他得到,來平息他的憤怒。
b孩子性格比較好強。
解決:如果孩子好爭論,可以試試讓他說最後一句話,或者擁抱他們,而不是再反駁。要詢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告訴他去做什麼。對孩子說:「我不想控制你,讓我們都冷靜下來之後想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吧。」
c孩子本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解決:如果孩子正在用攻擊的行為傷害別人,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你已經看出了他可能因為什麼事情感到傷心和生氣,但不能傷害別人。如果孩子偏小,要馬上帶離現場,並和他坐下來談他生氣的原因。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要告訴他家長是愛他的,等他准備好能談一談的時候,可以隨時來找家長。如果孩子需要一起坐下來解決問題 ,在他們討論的時候,家長要跟他們坐在一起。
d在家庭中家長以攻擊的行為回應孩子。
解決:要避免以攻擊回應孩子的攻擊行為,這會造成權利之爭,並且會讓孩子看到一個與你期望相反的榜樣。還要避免對孩子的攻擊行為作出讓步,這會加劇孩子的攻擊行為。
❺ 同學之間的矛盾,該怎麼處理
在我們的青春里,同學是陪伴我們最久的一類人。在跟同學的相處中,我們快樂常有,矛盾卻也不少。
3.發郵件或者信息或者寫信
以上兩條筆如果都做不到的話,那就選擇最傳統的方式把想說的話寫下來,發給他,以求和解。一般來說,這種方式成功率還蠻高的。
❻ 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
作為一名初中教師,上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學生打交道。不管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都會面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除了教學文化知識,還要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其中除了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上的疑惑之外,還要幫助學生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因為學生們在一起學習、生活,難免會出現摩擦和沖突,造成關系緊張,思想不愉快。 當今時代,中學生獨生子女佔多數,他們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心目中是心肝寶貝、掌上明珠,他們中很多做事情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不善與他人合作,做事情不願意承擔責任,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這些不良習慣多數是家中的大人遷就寵愛造成的。孩子們到了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沒有了別人的遷就,自己也不懂得遷就別人,矛盾糾紛免不了時常發生,這樣不僅影響學習,而且影響班級和學校管理。從事多年教育教學工作的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不斷的積累和探求正確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糾紛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合作,分享與共處,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一般來說是爭強好勝、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等小毛病造成的,很少有惡意的攻擊。學生們常常因為意見分歧而發生爭執,或者對破壞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計較,並且各自都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肯讓步,得理不饒人。有些學生之間發生沖突,常常不冷靜、不理智,用拳腳來解決問題。比如:課堂上男生招惹女生了,女生就摔鋼筆墨水在男生衣服上;女生招惹男生了,男生就抓扯女生的頭發甚至打架;同桌之間常常因為小事而吵架甚至吐別人唾液等。經常有學生到老師面前來告狀、訴苦。作為老師的我,如果在課堂上遇到類似的情況,一般採取以下的策略: 第一步:立即阻止發生矛盾的雙方爭矛盾沖突的言行。 第二步:讓雙方冷靜思考剛才發生的事情,做換位思考。盡量少耽誤上課時間。 第三步:下課後抓緊時間及時處理發生的矛盾,對學生雙方批評教育,如果情節嚴重就請班主任或年級領導幫忙處理解決。 第四步:借發生的不良言行事件,在課堂上警醒全班同學以後引以為鑒,減少學生中矛盾沖突的發生。 有一次,我在八年級一班上歷史課,正當同學們在靜靜的做練習冊作業時,突然有本數學書從學生的座位上重重的飛落到講台的地面上,我正在講桌前看書,冷不防嚇了一跳,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班上學生杜傑的書,他的書怎麼會長了翅膀飛到這里呢?這時班上引起了一陣躁動。我走到杜傑旁邊,問:「你的書為什麼會飛到這里呢?」杜傑不安的說:「是葉忱扔的。」葉忱是坐在杜傑後面的女生。我又轉向葉忱:「你為啥扔他的書?」葉忱說:「我在做作業,他無緣無故轉身過來影響我,還說我是站花兒婆。我生氣就扔了他的書。」「哦,原來也沒什麼大的矛盾,你怎麼會耍脾氣隨便扔別人書呢?」我嚴肅的責怪她,同時也批評杜傑的不禮貌言行。我對他們強調了我經常說的話:在上課時,如果誰先影響你學習,你就要及時制止他,如果他不聽勸告,就向 老師報告,讓老師幫你解決問題,不要私自以武力解決。杜傑和葉忱接受了我的批評教育。我又趁熱打鐵地讓他倆因為扔書這事影響了同學們學習,要求他們在班上向全班同學們道歉,並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影響課堂的矛盾沖突了。同學們也以此為鑒,都表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以後我在這個班上課就很輕松愉快了。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對如何看待和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紛爭有了以下的觀點:第一,做好預防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的工作 教師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個性特點等,讓學生們通過班會活動等集體活動來增進友誼和了解,這對預防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是必要的。 第二,處理問題時要教師要公平公正 學生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摩擦和沖突,教師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查明事情發生的緣由,然後公平公正地處理矛盾,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第三,發揮班幹部的監督管理作用 平時任命的班幹部,是老師的幫手,應該讓班幹部隨時監督、反饋班上的信息,如果班上有同學發生矛盾沖突,班幹部能獨自處理最好,不能處理,再找老師解決。 第四,和學校領導或家長協同處理 如果教師都難於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就要及時找學校領導或家長協助解決。 第五,讓矛盾雙方握手言和 往往在矛盾解決後,雙方仍然有些耿耿於懷,口服心不服的情況存在著,教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言行,深入了解他們是不是真的言歸於好了。如果沒有真正和好,還要給他們做進一步的思想教育工作。 初中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如果避免或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也會給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初步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教師在言行舉止方面正確引導他們,要求他們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學會待人處事的方法和策略,那麼,教師就可以減少解決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的煩惱,班級也會有好的學風班風,學校也將是一個和諧的校園。
❼ 如何正確的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進入學校以後,我們與同學相處的時間比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還長,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同學之間偶爾有點小摩擦也是很正常,但有些人不懂得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摩擦,導致和同學鬧得很尷尬甚至鬧到絕交。如果能正確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我們就會少很多糟心的事。
01
首先要自我反省。
當我們與同學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忙著怪別人,而是要進行自我反省,想想矛盾的發生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過錯,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在言語或者行為上傷害到了人家,自我反省可以避免矛盾惡化,很多的同學關系越來越差就是因為只知道怪別人而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02
不要在背後惡語中傷。
有很多這樣的人,在和同學發生矛盾以後不但不想著解決問題,反而在背後說人壞話,惡語中傷,這樣做只能讓矛盾激化,而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要記住,但我們與同學發生矛盾時,不管有多委屈,千萬不要在背後惡語傷人。
03
找出矛盾的根源。
當我們與同學發生矛盾時,不要只知道生氣和委屈,而要好好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發生矛盾,找出矛盾的根源,這樣我們才能對症下葯,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
04
向同學真誠地道歉。
如果是因為我們本身的原因而與同學發生了矛盾,我們就要拿出誠懇的態度來,去向同學真誠地道歉,如果我們真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把悔過的態度表現出來,同學也會理解並原諒我們。
05
對同學多一些寬容。
如果矛盾的根源在於同學,並且同學已經知錯來道歉,那麼我們應該對同學寬容一些,理解同學,大度一點,退一步海闊天空,最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太斤斤計較,太過斤斤計較只會激化矛盾。
06
保護好自己。
如果我們遭受了同學莫名其妙地言語攻擊或者行為上的傷害,比如被同學勒索或者遭受校園暴力,不要忍氣吞聲,要勇敢地告訴家長並向學校舉報,必要時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07
平時與同學和平相處。
我們可以在平時盡量避免與同學發生矛盾,如果有人故意挖苦我們,我們就不要搭理他;平時不要太過孤僻,時常與同學們交流溝通,讓同學們了解我們,大家混熟了矛盾也會變少,這樣我們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也能避免與同學發生矛盾。
❽ 怎樣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和糾紛
時間會消磨的! 同學間不會真的產生矛盾!
希望採納
❾ 如何解決與同學間的沖突和糾紛
1.要學會寬容。同窗之情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友誼,能成為同學、校友是一種緣內分。因此與同學發生糾紛時容要懂得寬容,要學會控制自己沖動的情緒,俗話說的好:退一步海闊天空。 2.要有感恩之心。父母含辛茹苦將你們養育成人,學校、社會培養了你們,應該要時常懷有感恩之心,要學有所成報答你父母、老師、同學、學校和社會。而不是做些偏激行為給同學、父母、學校、社會帶來致命傷害。 3.要有責任心。發生沖突時,任何同學(包括當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向班主任、老師、保衛科、德育處報告,及時化解矛盾,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而避免悲劇發生。上周五我校同學打籃球時發生糾紛,幸好有同學將此事上報給老師,及時化解矛盾,在這里要向這位同學表示感謝,感謝他的責任心和關愛他人之心。 4.嚴禁叫社會青年參與打架斗毆,嚴禁攜帶和使用管制刀具,這樣就能有效避免事態擴大和惡化。這一條必須嚴格遵守,違反者學校將嚴肅處分並開除。 5.增強法制意識,多學習法律知識,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違法的。
❿ 如何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學校教育,套用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首先是培養人的教育。」培養學生如何做「人」。也就是讓學生懂得如何「為人處事」。
現在中學生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獨生子女自私,做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半徑畫一個圓」。不關心他人,不懂得體貼父母,不善與他人合作,做錯事不願承擔責任等等。概括起來,就是不懂得為人處事。
這些不良的習性,是因為在家中,他們是家長心中的「寶貝」,做什麼事大人都遷就,久而久之養成了這種性格。然而到了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在一起,沒有了別人的遷就,自己再不懂得遷就別人,矛盾自然就發生了。有時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就可能大打出手.作為班主任,如何幫助學生處理這些矛盾,使之學會為人處事,顯得尤為緊迫。
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怎麼處理矛盾,好多同學卻很困惑。因為他們還處於成長階段,對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還缺乏理性的認識。矛盾發生後,很容易感情用事,使起初的小摩擦發展成對立,從而使矛盾雙方的心理遭受很大的壓力。這就需要班主任從中調解,用成年人理性的思維分析雙方的行為,使之認識事情的本質,妥善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
班主任在了解學生產生矛盾的原因時,並不一定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因為矛盾雙方會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對方的錯誤,以掩飾自己的過失(這是學生頭腦中潛在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向其他同學調查,就有些勞師動眾,效果並不理想。我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就讓雙方互相指責,甚至辯論、爭吵,待雙方發泄完對對方的不滿後,心情自然平靜下來,這時,老師對事情的真相也就一清二楚了,然後再從中分析雙方的對與錯,就有了針對性,矛盾雙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雙方產生的矛盾也就更有清醒的認識。最後,一說兩開,矛盾也自然解決了。同時,為同學怎麼處理矛盾,也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一天,我班的劉某與3班的王某,下課時在廁所內發生了爭吵,最後大打出手。正好被我發現,我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叫到辦公室對他們狠批一頓。而是把他們帶到會議室,讓他們坐在會議桌的兩邊,我坐在中間。他們意識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都低著頭不說話。我知道,兩名同學都會認為自己做的正確,肯定要指責對方的錯誤,所以,我沒有問打架的原因,而是問他倆從什麼時候認識的,何時開始對對方有意見,現在有什麼不滿,都發泄出來。
就這樣,兩人把積壓在心裡的話都說了出來,有時兩人爭得面紅耳赤,還拍桌子。在他倆互相指責、發泄不滿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他倆發泄完後,陷入了沉默,情緒也平穩下來。我趁此機會,讓他們說一說自己對他們之間的關系有何看法,以後要向何處發展。他們沒有想到我會有此一問,都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我為他們深入分析了他們之間發生的一切,告訴他們矛盾發展下去的危害,使他們認識到,矛盾的產生,雙方都有責任。兩人聽得都很認真,後來還不由自主地說出了自己錯在哪裡。我很高興: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過失,矛盾其實也就解決了,感情還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