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標侵權判定中如何確定商品類別
案情回放
原告海爾曼斯公司訴稱,原告創建於1993年5月,是一家從事針織服裝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企業集團。原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為25類,至今已連續使用13年。2006年3月,被告在南京市開設了兩家「海爾曼斯寵寵服飾店」。被告銷售的寵物飾品(羊毛衣)上也粘貼了「海爾曼斯」商標標識。原告認為被告經營的寵物用品商品類別為第20類,和原告的商品類別不相同、不類似,但客觀上,嚴重損害了原告「海爾曼斯」商標的形象和聲譽,給原告的注冊商標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故請求法院:跨類保護「海爾曼斯」商標,並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犯「海爾曼斯」商標專用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2萬元等。
被告吳珠琴辯稱,「海爾曼斯」雖然很有名氣,但其本人作為個體工商戶,經營的是寵物服飾,與原告經營的產品不同,與原告也不是同行業,被告沒有侵權故意,且在原告起訴前已被工商查處,產品被暫扣。只有少量產品售出,即使侵權也不可能造成原告2萬元經濟損失。
原告海爾曼斯公司於1993年5月20日成立。2001年1月28日,海爾曼斯公司在商品國際分類第25類上獲得「海爾曼斯」文字商標的專用權,核定使用商品為服裝、針織服裝等。
2006年3月24日,被告吳珠琴開設「南京寵寵服飾店」,並領取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經營寵物服飾銷售?並異地經營。同時在經營場所懸掛「海爾曼斯寵寵服飾店」字樣廣告和招貼。同年5月,原告海爾曼斯公司工作人員在被告經營場所購買了注標「海爾曼斯」標識的寵物羊毛衣,被告出具的收據上加蓋有「海爾曼斯寵寵服飾店」印章。2006年5月9日,南京市江寧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東山工商所工作人員對被告經營場所進行檢查,暫扣寵物服裝210件等。
法官點評
被告吳珠琴銷售標有「海爾曼斯」商標的寵物服裝並以不同字體突出使用「海爾曼斯」文字進行廣告宣傳行為如何定性,被告在與原告不同商品類別上使用原告注冊商標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原告海爾曼斯公司注冊取得的在商品分類第25類核定使用商品上「海爾曼斯」文字商標專有使用權應受法律保護,且其有權標明該商標為注冊商標標記。被告吳珠琴在購進無標識的寵物服裝後,擅自添加「海爾曼斯」注冊商標標識,該標識與原告注冊商標標識完全相同。被告事實上並未在任何商品類別上注冊該商標,對該注冊商標標識被告雖陳述是其委託他人製造,但其未能提供實際製造該注冊商標標識的製造者,因此,應視為被告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被告行為已構成假冒注冊商標標識。同時被告在假冒注冊商標標識時,主觀上存在明顯的惡意,在明知原告注冊商標在一定范圍內享有較高知名度情況下,其直言不諱稱就是因為「海爾曼斯」知名度高,為了便於其產品銷售才擅自在無標識的產品上全部附加上原告的注冊商標標識,該行為已構成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生產製造行為。雖然從注冊商標的分類來看,似乎寵物服裝與原告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類別不同,但由於原告主要產品就是針織服裝或針織品和羊毛衫,被告經銷的寵物服裝同樣也是針織品,只是針織品的用途存在差異。
商品是否類似,應當以相關公眾的一般認識綜合判斷。而對寵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觀念的變化等,在城鄉特別是城市范圍內更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對寵物的認識也隨之改變,甚至成為這部分人日常生活樂趣之一。所以,從相關普通消費者角度來講,一般會認為針織品和寵物用針織品兩者之者存在一定的特定聯系,因此,即使兩者用途之間存在差異,仍很容易造成普通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的混淆或誤認。這里的混淆或誤認不是商品之間的混淆或誤認,而是商品來源的混淆或誤認。被告行為本身也是基於原告商標的知名度,才添加原告的注冊商標標識,因為商標本身即是傳遞商品品質的信息,商標不僅僅是一種標識,它是用在商品上的識別標記,從而發揮產品來源的識別功能。法律之所以對商標進行保護,還因為商標使消費者消費時易於識別並體現產品的信譽。被告主觀上即是為了「搭便車」的不正當目的,看中的就是原告商標的聲譽和產品信譽,或者說是原告的商譽,商譽以商標為載體,並通過產品建立同消費者的聯系,消費者會基於對商標的認知和產品品質而消費,商標所代表的商譽從根本上指引著消費者選購商品,使商標具有了獲取收益的能力,成為商標的價值源泉。被告正是為了自身的不正當利益,有違公認的商業道德,在自己經銷的寵物服裝上標注原告有一定聲譽的商標標識。不僅如此,被告還在其經營場所突出使用原告注冊商標文字,擅自在工商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字型大小前附加「海爾曼斯」並私刻印章。被告這些行為的目的非常明顯,本質上都是為了利用原告商標所代表的優質產品的信譽誤導公眾。所以說,被告以上幾種行為均已構成商標侵權。
對於原告請求認定其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問題。中國馳名商標在商標侵權案件中,只涉及是否應擴大商標的保護范圍,也就是是否需要跨類保護。跨類保護並非全類保護,應根據具體案件事實確定。雖然人民法院在審理商標侵權糾紛中,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可以對涉及的注冊商標是否馳名依法作出認定。但本案中根據已查明的事實,被告的侵權行為主觀故意明顯,侵權性質惡劣。因此在原告權利能夠得到充分保護時,法院不需要對涉案商標是否中國馳名作出判斷和認定,因此對原告關於認定中國馳名商標的訴訟請求不應支持。
❷ 哪些屬於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1、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財產權或人版身權,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權行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一般包括商標侵權、專利侵權、著作權(即版權)侵權三種。
2、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1)違法性這個要件是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必不可少的;(2)在知識產權侵權構成中,損害事實(結果)已經不再是必需的構成要件,這也是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與一般民事侵權行為的不同點之一;(3)由於有些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並不要求有損害後果,因果關系的認定對確定侵權人所應承擔的責任大小有意義;(4)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構成並不是以主觀過錯為必備要件。
❸ 產品名含有對方商標名算侵權嗎,產品名為葯物名稱
1·對方已經抄注冊並取得授權的商標(即標注了圈R),如果添加的字無法形成明顯的區別,且為相同的名稱情況下,判定侵權;2·我國現行《商標法》採取概述的方式,將商標侵權行為分為五類,即: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樣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商標;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並足以造成誤認;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就這五種商標侵權行為而言,第一種侵權行為是基礎,其餘的商標侵權行為是依附於第一種侵權行為的認定而存在的,是附合式商標侵權行為。第一種行為我們稱之為典型的商標侵權行為,對《商標法》概述的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主要依據典型的商標侵權行為而論。
❹ 論注冊商標的假冒侵權和仿冒侵權的區別
商標侵權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假冒偽劣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制**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道法嚴厲打擊。就主體來看,在商標侵權訴訟中;有權利主體和責任主體這兩個基本分類。權利主體是商標權的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權利人通常又是商標權的原始主體,他們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商標並獲得核准注冊。利害關系人通常則是繼受主體,他們通過商標權的繼承、轉讓或者使用許可等方式取得商標權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權益。權利主體作為原告,應當有嚴格的條件,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訴權的行使問題,還涉及到請求權的享有問題,也即商標權項下的權利(假如涉及到獲得侵權賠償等經濟利益時)由哪些主體來瓜分。其實權利和責任一樣,其享受或者承擔也應當有一定的順序。屬於第一順序的主體,他們對於權利有同等的分配機會和同一的分配順序。在他們沒有明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時候,法院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剝奪其權利。
❺ 產品名字中有別人注冊商標的字也算侵權嗎
1·對方已經來注冊並取得授權的商自標(即標注了圈R),如果添加的字無法形成明顯的區別,且為相同的名稱情況下,判定侵權;2·我國現行《商標法》採取概述的方式,將商標侵權行為分為五類,即: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樣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商標;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並足以造成誤認;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就這五種商標侵權行為而言,第一種侵權行為是基礎,其餘的商標侵權行為是依附於第一種侵權行為的認定而存在的,是附合式商標侵權行為。第一種行為我們稱之為典型的商標侵權行為,對《商標法》概述的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主要依據典型的商標侵權行為而論。
❻ 商標侵權和假冒偽劣有什麼區別
商標侵權抄
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假冒偽劣
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當依法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