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手房的買賣中很容易出現房產糾紛,都有哪些二手房產權糾紛
買房本來是件開心的事,但是在買賣二手房的時候,大家可得留些心眼,小心踩上產權糾紛的雷坑,一般二手房產權糾紛有以下幾點:
1,你購買的房子是沒有房產證的。這樣的房子在每個城市都有存在,所以大家在買二手房之前第一就是要明確這個房子是否有房產證,一般沒有房產證的房子價位都比較低,這種房子買來之後是沒有保障的,萬一遇到拆遷等問題,房子隨時都可能被政府回收,因為這個房子並非真正屬於你。
4,承租人有優先購買房子的權力。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要買的房子此時正在出租的狀態,那麼這個租客是享有優先購買這套房子的權力,如果你要買的話,必須要獲得這位租客不願意購買這套房子的書面承諾,或者說要等他的租期到了之後才能購買。
『貳』 二手房身份如何調查,二手房產權糾紛風險如何避免
對於二手房的身份調查,主要有三個步驟如下: 第一步是要賣方提供產權證書、身份證件、房產證件以及其他證件; 第二步應向有關房產管理部門查驗所購房產產權的來源和產權記錄,包括房主、檔案文號、登記日期、成交價格等; 第三步要查驗房屋有無債務負擔。 另外,購房者還需了解所購房有無抵押、是否被法院查封。特別注意的是,產權有糾紛的或是部分產權,共有產權、產權不清、無產權的房子,即使房子再好也不要買,以免成交後拿不到產權證。二手房的結構通常比較復雜,有些房子還經過多次改造,結構一般較差。選購時,不僅要了解房屋建成的年代,現有建築面積和使用面積是否與產權證上所標明的一致,房屋布局是否合理,設施設備是否齊全、完好等情況,更要詳細考察房屋的結構情況,了解房屋有無破壞結構的裝修,有無私搭、改建造成主體結構損壞等隱患。為此,可以到房管部門的檔案室查詢原建檔案,看看圖紙資料。 要避免二手房產權糾紛風險,關鍵是查清楚二手房產權歸屬。 如今,不少消費者無力承擔新房的高額房款,很多購房者都把目光投向二手房市場。由於是初次購房,不少人看不懂其中的貓膩,吃「啞巴虧」或者上當受騙。 購買二手房首先要看是否具有房產證,這是十分普遍的問題。辦理手續先查檔,在房產檔案無問題時辦理產權交易,通過條款達成共識,再就是購買二手房時可以提前通過咨詢,看有沒有限制性的內容。另外,二手房交易不需要一定通過中介公司,可以直接在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
『叄』 買賣二手房糾紛
本人就是從事相關工作的,像你說的情況比較麻煩,你可以看下合同是否有相關的「買方在簽定合約前已經現場勘察過該物業……賣方以房屋現狀轉讓給買方」等這樣的有關房子的產權和房屋狀況的字眼?如果有的話,那你就很難再要回來定金。
我覺得你無謂做太多的猜測,關鍵是拿出真憑實據來,自己好好看看合同的一些字眼,如果有條件,可以請相關專業的律師幫你看看合同,幫你分析,看看能不能在法律上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證據。
『肆』 買二手房,在哪裡查房子有沒有產權糾紛 抵押
直接拿著賣家的房產證復印件到房管局進行查詢,就可以知道該房產證的其他信息。房管局中基本上都可以知道大部分的產權糾紛問題。
『伍』 二手房產權問題有哪些,如何避免二手房產權糾紛
一、二手房產權問題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只有產權清晰的房產才能順利上市交易,否則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尤其二手房存在諸多產權問題,具體歸納如下:
(一)產權交易的限制的糾紛:
如存在被抵押、涉訟、被列入拆遷范圍、土地使用權性質為集體或劃撥、屬於安居用房等不能上市交易的問題。如軍產、院(醫院)產、校(學校)產的公房,必須經原產權單位蓋章後才能出讓,而大多數這樣的單位都不允許其職工向外人出售房屋。
(二)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糾紛:
在同等條件下,房屋的承租人具備優先購買該房屋的權利,所以必須得到該承租人不購買房屋的書面承諾,或是等租賃關系結束後再購買該套房屋。
(三)房改房成本價未補足的糾紛:
1998年以前許多職工購買原產權單位的住房時,都是以優惠價或標准價購買的。按相關規定,以優惠價、標准價購得的房改房上市時,應該先補足標准價和成本價之間的差價。
(四)購買集體土地房屋的糾紛:
市民不能買根據國家政策規定,集體土地上的農民房屋,只能在本鄉本土的范圍內進行,不能直接賣給城市居民。例如:鄉產權房屋(又稱小產權房屋)需經國家批准,征地開發,只有待土地性質由集體變為國有時,才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房產交易。
(五)長期未辦房產證的房子的糾紛:
如果購買的房子已經有多年的房齡,而房主只有購房合同和發票,一直未辦理產權證,這類房產很可能因為開發商的問題,導致最終無法辦理產權證。這個時候買方要仔細查詢,到底是因房主不願意繳納稅費而未辦理,還是房子存在其他問題,導致無法辦證。
二、如何避免二手房產權糾紛
看了上文內容有些人不禁皺起眉頭,原來購買二手房可能存在這么多的產權糾紛,可如何是好啊?不要著急,下面馬上告訴您如何避免二手房產權糾紛。
第一步要做的是要求賣方提供合法的證件。包括產權證書、身份證件、資格證件以及其他證件。產權證件是指「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權證」。身份證件是指身份證、工作證和戶口簿。資格證件是指查驗交易雙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 產權記錄查明房源的共有狀況
第二步要做的是查清房子歷史背景。查驗的具體方式是:查驗產權記錄。
(一)房屋所有權的狀況,若是共有,在「房主」一項會有顯示,且共有人的產權比例及擁有權形式都有記錄,這可為購房者隨後查詢共有人購買優先權是否放棄提供最重要的依據。
(二)成交價格也會反映在產權記錄中,應注意如果成交價是註明「部分成交價」,則代表該成交價不單只包括該房屋,並且包括其他房地產成品。
第三步要做的是確定房屋有沒有「他項權利」。包括抵押、貸款及查封。產權記錄只是一些基本信息,無法提供房源所有權是否已「另嫁他人」,其實這些信息完全能在房管局得以獲知。
『陸』 怎樣避免二手房產權糾紛,如何防範二手房產權
二手房買賣易形成糾紛的五大因素:
1、產權認定不仔細:
二手房的產權分為商品房、已購公房、產許可權制房、房改房等很多種類,而不同的種類在購買時的政策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在購買之前應該詳細查詢一下意向購買二手房的房產類別。其次還應該調查清楚該房產有沒有抵押、查封和訴訟等問題。否則很容易產生糾紛。
2、不慎委託黑中介:
這是二手房糾紛中常遇到的一個原因。買方賣方在委託中介公司前沒有對其中介資質、信譽、口碑進行一個詳細的調查,盲目委託、盲目授權,將自己的個人及房產資料隨意提供給中介公司使用。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黑中介有了可乘之機,一房多賣、大吃差價的現象比比皆是,給買賣雙方帶來損失。
3、合同條款約定不明:
一些朋友在出售或購買二手房時對購房合同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購買新房時的小心謹慎,實際上是危險的。因為二手房買賣產生糾紛的可能要遠遠大於從開發商手中購買新商品房產生糾紛的的可能性,所以,在出售(或購買)二手房時要將合同條款盡量訂的細致一些,盡量包含各個方面的具體約定。要知道,合同越細致,產生糾紛的可能性就越低。
4、不履行必要的手續:
有些二手房的買賣雙方為了節省一部分費用而不履行必要的買賣手續(如繳納稅款、產權過戶),僅憑雙方簽字的一份約定就算辦理了交割手續,這就為房產糾紛埋下了禍根。要知道房產交易雙方履行必要的手續既是國家的規定也是保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貪小利往往是以吃大虧作為代價的。
5、忽略房產共有人:
已購公房在買賣之前應該讓公房的原單位開具一份「同意出售證明」;對於普通商品房屬於婚後共同財產的無論產權證上是誰都應該在買房之前得到另一方的認可,同時也出具一份同意出售證明方可購買。如果在購房之前忽略了房產共有人的權利,一旦日後該共有人出來爭奪房產就會比較麻煩了。
『柒』 買二手房過戶時發現房產有訴訟
可以不買,因為賣房人賣時隱瞞了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