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交通事故被告代理詞
我的當事人與本抄次交通事故不存在著任襲何因果關系,原告要搭車已經被我的當事人明確拒絕,不存在著服務關系,而且實際上原告也沒有坐我當事人的車,也就是說既沒有承諾也沒有行為,所以,被告既沒有法律意義的賠付也沒有約定意義上的賠償,故此懇請法庭依法撤消交通警察機關所下達的錯誤認定。
司徒敏
② 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代理詞什麼時間遞交法院是律師交嗎
開庭審理後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回十一條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答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③ 交通事故被告無過錯代理詞
代理詞
審判長、審判員:
大慶市司洋律師事務所接受本案被告的委託,並指派我作為其代理人出庭參加訴訟,通過對本案的了解及今天的庭審調查發表以下代理意見:
一、原告的訴訟請求於法無據
責任法定是確定法律關系主體是否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基本法律理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是我國法律確定法律關系主體是否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基本法律原則。也就是說,法律關系主體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承擔什麼責任都要有相關法律的明文規定,法無明文規定不擔責,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這是法律責任理論的一個基本常識。本案肇事駕駛人是馬某,根據大慶市交警支隊2004014號責任認定書已認定馬某承擔此起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因此該起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就應該由馬某本人自負其責。新頒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沒有車輛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相應規定,因此原告請求被告承擔責任應該說是於法無據,訴非其人。且馬某已於2002年與本案被告離婚,因此本案被告已與馬某無任何關系,因此本案被告無任何責任可言。
二、無過錯車主不承擔責任是我國新頒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一個重要內容
1992年實施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了車主承擔墊付責任。即承擔責任的駕駛員無力賠償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機動車的所有人墊付,然後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機動車的所有人再向駕駛員進行追償。但在該《辦法》實施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及公安部的文件不斷地對無過錯車主承擔墊付責任這一條款進行修正,逐漸免除無過錯車主的責任。公安部公交管(1998)181號函規定了被盜車輛肇事後車主不承擔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0)38號規定了分期付款購買車輛肇事,車主不承擔責任,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32號給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復函又規定了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車輛肇事原車主不承擔責任。實際上,在機動車所有人與駕駛人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機動車肇事一律要求車主承擔墊付責任是不公平的。比如此起交通事故,機動車駕駛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且有駕駛資格,車輛所有人出借車輛並無過錯,駕駛人本應自己承擔責任。就象一個人借用了一台自行車發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了損失,不應由自行車所有人承擔責任,一個人借刀准備割草,但因與他人發生口角傷害了他人,直接責任人應該自負其責,而不應由刀具的所有人承擔責任。
今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的道路安全法律法規徹底取消了車主墊付責任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二項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有證據證明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公安部《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五十八條規定:「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按照下列程序實施:(四)根據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的當事人責任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當事人的損害賠償責任。」以上新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規都沒有車主承擔墊付責任的規定。無過錯車主不承擔責任是司法實踐中的一種普遍認識,也是新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取消車主承擔墊付責任的立法本意。本次新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實施並廢止《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同時,對於原《辦法》中關於車主墊付責任沒有在任何法律文件中作出新的規定,這決不是立法上的疏忽而是本次立法意在免除無過錯車主的墊付責任。
三、被告在此起交通事故中無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主要的歸責原則為過錯原則,無過錯原則,公平原則。馬某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並有駕駛資格,被告將車輛出借給馬某並無不當,沒有過錯。因此不能對被告適用過錯原則。新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又沒有車主墊付責任的規定,因此也不能適用無過錯原則。被告不是此起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並且在此起交通事故中直接責任人也給被告造成了慘重的損失,再讓被告承擔責任,顯然有違公平。因此原告不應承擔任何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原告請求與法無據,被告在起交通事故中無任何責任,請求法院駁回其訴訟請求。
委託代理人:
律師
④ 橋梁缺失致人死亡損害賠償代理詞
代 理 詞
審判長、審判員:
甘肅開誠律師事務所接受被告工商銀行的委託,指派我擔任其代理人,與工行法律顧問一起參加庭審,現依據法庭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提出以下代理意見,請求考慮:
一、工行既不是城市道路的所有人,也不是城市道路的管理人,沒有賠償原告損失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物權法》第五十二條二款規定:「鐵路、公路、電力設施、電信設施和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依照法律規定為國家所有的,屬於國家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04年)第八條規定:「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公路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工作;」
《城市道路管理條例》(一九九六年六月四日)第六條規定:「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第十六條規定:「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前款第(一)項情形,因設計、施工缺陷造成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與設計、施工者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以上規定,我市的城市道路是國家投資建設的,屬國家所有,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交通主管部門管理。市政府具體確定哪個部門為管理人,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工行不可能成為所有人或管理人。
如果城市道路上的構築物致人損害,是民法上的物件致人損害責任,也叫人工構築物的損害責任。侵權行為法中,通常用的概念叫國有公共設施管理缺陷或者設置缺陷致人損害的責任,其後果要由國家來承擔責任賠償。因為我們的國家賠償法沒有規定國有公共設施損害責任賠償,司法實踐中只能按照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六條規定審理,由所有人和管理人等賠償。
交通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所有人和管理人有賠償責任。工行既不是所有人,也不是管理人。因此沒有賠償責任。
如果交通設施致人損害是由於設計、施工缺陷造成的,設計施工者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工行既不是設計者,也不是施工者,無賠償責任。
原告及其代理人稱工行建造了辦公樓前的護欄,但是到舉證期限屆滿,原告都沒有舉出證據加以證明。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沒有證據支持其主張。並且本案的相關證據已經證明,護欄是由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組織拆除的。
原告代理人稱工行是其辦公樓前道路的受益人,應當賠償原告的損失。首先,原告沒有證據證明其主張,其次,即使工行是受益人,也沒有人工構築物致人損害應由受益人賠償的法律依據。機動車和行人從道路上行走時受益,不能因此要求所有機動車和行人賠償道路及其構築物造成的損失。
2002年,工行將該辦公樓出賣給了市財政局並於當日交付給了財政局,並於11月26日簽訂了《房產買賣合同》。市財政局於2007年5月辦理了過戶手續。如果原告認為損害結果與辦公樓有關,可以與財政局交涉。
二、自認證據應當予以確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四條規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在起訴狀、答辯狀、陳述及其委託代理人的代理詞中承認的對己方不利的事實和認可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但當事人反悔並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原告稱其「騎摩托車正常行駛至中國工商銀行市支行門前。被路面上一段埋設鋼管絆倒……」。訴狀還稱:「後經查實,此路面突起鋼管為中國工商銀行設置的路障後被拆除遺留的部分,」依據最高法院的證據規則,原告訴狀中的陳述屬於自認證據。證明原告所稱的交通事故並非發生於人民路,而是在公園路。請求住址在人民路的工行賠償,無事實依據。假設交通事故發生在人民路,這樣強烈的事故記憶,不會短期失去,更不會在起訴狀中錯為公園路。因此,原告交通事故的發生地值得懷疑。起訴狀中的自認證據應當確認。
原告在訴狀中稱其受傷是「埋設鋼管絆倒」摔倒造成的,在庭審中又稱是「軌道絆倒」造成的,自相矛盾。到底是怎麼受到損害的,無證據證明。
原告在兩次開庭中共找了四個證人,想證明事故是在人民路發生的。但是,證人證言對事故發生的時間相互矛盾,上次的證人證明事故發生在10月份的上午10點,今天的幾個證人證明發生在11月下旬下午3-4點。今天的兩個證人證明發生事故的時間都是11月28日下午3-4點,出奇的一致,顯然是受了誘導,不具有客觀性,不符合常識。原告四個證人證言的擬證明的事實,有一點意圖非常明確,就是想推翻原告訴狀中陳述的事故發生在公園路的事實。但是,我們認為,訴狀中陳述的屬自認事實,禁止反言。不能以證人證言推翻。不利後果應由原告承擔。
三、原告未報告交通事故,喪失了請求賠償的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第七十二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交通事故報警後,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第七十三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並送達當事人。」原告具有大客車駕駛資格,應當知道報案規定,但沒有證據證明原告報了案。
根據以上規定,假使原告真的在人民路發生了交通事故,因未迅速報案,未能使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處理交通事故,未能得到交通事故認定書,未能得到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
因此,原告現在無法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無法證明是否發生了交通事故?在哪裡發生了交通事故?什麼原因發生了交通事故?當事人承擔責任的比例?喪失了請求賠償的證據。
四、證明損害事實是侵權行為中舉證責任倒置的前提。
原告代理人稱構築物侵權訴訟中構築物的所有人和管理人應對沒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是正確的。但是不能片面的理解,其前提是受害人必須證明損害事實的存在,沒有這個前提,就不存在倒置的舉證責任。本案原告現在無法證明損害事實發生在哪裡,是公園路或者人民路。也就不存在被告對其無過錯的舉證責任。
綜上,本案如果是人工構築物造成損害的賠償案件,應由構築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是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賠償,應由事故賠償義務人承擔賠償責任。無論哪種責任,被告工行都沒有賠償原告損失的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法庭駁回原告對被告工行的訴訟請求。
代理人:甘肅開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李興安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⑤ 交通事故原告方必須寫代理詞嗎
如果原抄告聘請了律師,那律師必須襲寫代理詞。但如果你自己去法院起訴,那你就不是在寫代理詞,而是原告方意見。包括兩方面,一是針對訴狀做的補充,主要在法條方面,二是針對開庭時對方的答辯意見以及質證情況。二是重點。
⑥ 交通事故糾紛賠償問題
一、我不知道你那12萬元具體怎麼計算的,但是只要是計算的有法律依據,那就肯定不高,所謂的高與不高無非就是有無法律依據的問題。
二、關於法律依據,因為你的司法鑒定報告已經做了,你按此主張就行了。首先是殘疾賠償金,九級傷殘,按照你母親的戶口性質計算;誤工費用,你做的鑒定報告中應該有誤工時間的結果吧?按照這個時間,讓你母親找單位開具誤工減少證明還有事故之前三個的工資單。工資不能超過3500元,否則要開具完稅證明。護理費,根據鑒定報告的護理時間計算護理人員的誤工損失。
三、關於保險公司說的打折,既然已經申請重新鑒定了,那就不用理他們那麼多了,交強險的賠償額度是11萬元,對於不足賠償的部分,由對方車主承擔。
四、因為你母親後期還要有拆釘手術,必然有費用發生,也就是後續治療費,不知你鑒定的時候是否做這一部分。如果做了鑒定,現在就可以一並主張後續治療費用。
五、關於管轄法院的問題,你就不用考慮了,這個不是你能夠選擇的,先把眼前的事情辦好。
有不明白的可繼續追問或者更多詳細情況請登錄威海律師門戶網站:www.wh-lawyer.com ;如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好評。
⑦ 求交通事故逃逸原告的代理詞及判令對方過錯的法律依據
交通事故賠償是按照損害數額和責任劃分賠償的.交通事故認定書本身就是,也是唯一認定過錯的法律依據.
⑧ 交通事故證據單方證據是否有效
1、證據是否有效要看是否能獨立說明案件事實或者證明與案件相關的部分事實。
2、民事訴訟證據證明力也叫證明標准,是指證據在證明案件事實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即是履行舉證責任必須要達到的范圍和程度。
3、在民事訴訟中,一般是「誰主張,誰舉證」:即當事人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而在一些訴訟中,當事人往往只注重主張權利,而忽視收集證據或提供的證據無證明力。那麼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如何提供有證明力的證據呢。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證據的證明力的認定作了比較具體明確的規定。
一、審判人員對單一證據可以從下列方面進行審核認定:1、證據是否原件、原物,復印件、復製品與原件、原物是否相符;2、證據與本案事實是否相關;3、證據的形式、來源是否符合法律規定;4、證據的內容是否真實;5、證人或者提供證據的人,與當事人有無利害關系。
二、在訴訟中,當事人為達成調解協議或者和解目的作出妥協所涉及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得在其後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三、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1、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不相當的證言;2、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3、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4、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5、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四、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1、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錄本;2、物證原物或者與物證原物核對無誤的復製件、照片、錄像資料等;3、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4、一方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製作的對物證或現場的勘驗筆錄。
五、人民法院委託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當事人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和理由的,可以認定其證明力。
六、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認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證據不足以反駁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證明力。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有異議並提出反駁證據,對方當事人對反駁證據認可的,可以確認反駁證據的證明力。
七、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於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並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出裁判。
八、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在起訴狀、答辯狀、陳述及其委託代理人的代理詞中承認的對己方不利的事實和認可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但當事人反悔並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九、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只有本人陳述而不能提供出其他相關證據的,其主張不予支持,但對方當事人認可的除外。
十、人民法院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則認定:1、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2、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視聽資證人證言;3、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傳來證據;4、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間接證據;5、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十一、人民法院認定證人證言,可以通過對證人的智力狀況、品德、知識、經驗、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等的綜合分析作出判斷。人民法院應當在裁判文書中闡明證據是否採納的理由,對當事人無爭議的證據,是否採納的理由可以不在裁判文書中表述。
⑨ 交通事故賠償代理詞應該怎麼寫,需要注意什麼
道路交通事故賠償代理詞
代理詞
尊敬的審判長: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的規定,我們接受本案原告謝XX的委託,出庭參加原告謝XX訴被告鍾XX、XX市公共汽車總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XX市分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的訴訟。通過庭前了解案情,調查取證,代理人認為本案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證據確實充分,原告的合法權益受到被告的侵害,原告的訴訟請求應當得到支持,三被告應依法對原告的損失進行賠償。現依法發表如下代理意見,供法庭評議時斟酌採納。
一、本案事實清楚,第一被告鍾XX駕車遇非機動車借用相鄰的機動車道行駛時沒有減速,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存在全部過錯;原告沒有任何過錯,第一被告鍾XX應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關於本案基本事實當中有幾點要提請法庭注意:
(一)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XX大隊交通事故認定書XXX第XXX號認定的本案交通事故形成原因及當事人責任寫明:經過現場勘查和調查取證證實,鍾XX駕車遇非機動車借用相鄰的機動車道行駛時沒有減速讓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第二款的有關規定,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存在全部過錯;謝XX沒有過錯。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第(一)項的規定,認定鍾XX承擔事故全部責任,謝XX不承擔責任。
(二)XX市人民醫院疾病證明書第XXX號、第XXX號和第XXX號對原告謝XX的診斷結果都為:1,腦震盪;2,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XX市人民醫院出院證明書第XXX號載明原告謝XX的住院經過及出院情況為:患者因車禍致傷頭部及全身多處,伴頭暈頭痛等情況。
因此,原告在本案中存在損害事實,而第一被告鍾XX駕駛的粵LXXX號大客車的違法行駛行為與原告的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存在全部過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請求法院判令第一被告鍾XX承擔對原告謝XX的民事賠償責任。
⑩ 交通事故被起訴要寫答辯狀嗎
答辯狀格式如下:尊敬的審判長:
安徽金亞太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胡能的委託,指派蘇義飛作為其訴訟代理人,代理人根據本案的事實,並結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本案焦點部分發表代理意見,供審判長參考:
車輛貶值費目前沒有明確法律依據,本代理律師在合肥交通事故處理的司法實踐中沒有見到一起支持車輛貶值損失的判決。交通事故適用於道路交通安全法, 此法主要規范路上的行為,具體到「賠償車輛貶值」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實踐操作中都是以恢復原狀為主,拿維修發票均可以報銷。我方已經通過保險公司對其恢復原狀的費用予以賠償,事情已經處理完畢,原告再行起訴的行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法院不應該助長此類社會風氣。
此次事故沒傷到發動機,都是外部小件,而且賠償時都以換件為主定損的,根本就談不上貶值,就像人身損害一樣,只有達到了一定的傷殘等級,留下無法治癒的後遺症才可以要求殘疾賠賞金。車輛本來就是個消耗品,貶值是它的必然結果,就像人一樣,每天都會衰老,試問在車禍受傷的人,人的貶值費是不是合理的費用,應不應該支持?
再說新車賣過手即成為二手車,而車輛貶值主要是在市場交易買賣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出來,賣的越早,跌的越多,不賣就不存在貶值,賣出又跟銷售技巧有很大關系,來買車的不一定都是評詁師,也許能比正常價值賣的更好,而原告根本沒賣車,更談不上貶值。原告在得到賠償款後再提出貶值費,在這段時間里也存在正常貶值,還不排除行使路況,駕駛操作以及其它故障,都有可能發生,含混不清的價值減損,從司法的角度看,難以確定的損失不計入賠賞范圍。
正因為車輛貶值損失爭議較大,《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險》第五條明確規定:「第三者財產因市場價格變動造成的貶值、修理後因價值降低造成的損失,保險人不負責賠償」,由此可以看出保監會也是不支持賠償車輛貶值損失費用,車輛損失完全可以通過一流的維修或更換原廠零部件來彌補損失。
現實中,並沒有一家權威機構就車輛的貶值損失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科學評估,目前相關車輛貶值損失的評估也是依賴中介機構的評估鑒定,司法實踐中多由價格認證中心進行評估鑒定,但評估鑒定的依據是參照二手車交易的評估方式,將車輛列為待銷售的車輛與同類型未發生事故車輛的交易價格進行比對後得出的差價。這種評估鑒定的方法,缺少統一科學的鑒定評估標准,受市場行情、鑒定人員對不同購買者的心理因素考慮等諸多主客觀原因的影響,這樣得出的車輛貶值損失是市場價值損失。而對車輛的所有者或使用者而言,車輛的主要功能是滿足自身的使用需求,在事故車輛修復好完全可以進行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該車的使用價值並不存在貶損。
綜述,懇請法院依法駁回原告訴請。
代理人:蘇義飛
2012年 8月 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