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公司糾紛大米案例簡單

公司糾紛大米案例簡單

發布時間:2021-06-08 09:02:34

1. 案例糾紛,有耐心的進

1、40萬
2、銀行可以向這三個公司的任何一家公司主張債權,而被主張債權的公司再向另外兩家公司進行追償。
3、偉大公司如果償還15萬元的債務,那麼該公司可向另外兩家公司或信利商場主張其債券請求權,因為偉達公司為信利商場提供擔保,由此偉達公司造成的損失由信利商場提供補償。
二。1、A CIF是指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這是賣方的主要責任。
2、A 同上
3、A CIF合同是指定目的港交貨
4、不應付款 因為B公司還沒有按照規定驗收貨物,如果一旦發生貨物的受損,賣方為此還要承擔違約責任。
5、A 因為B公司與A公司存在貨物買賣合同,而貨物的受損應由A公司承擔費用,而承運人的延遲交付是因為不可抗力的原因,所以由A公司承擔,但是A公司事後可向保險公司主張保險賠償。
6、D
7、不承擔責任,因為根基《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二款和第四款列舉的8中情況可以免除承運人依法承擔的責任,其中一條就是承運人的受僱人員的過失。所以承運人 不承擔責任,
8、不能,因為既然賣方按照所有的規定完全履行了自己的交貨義務,而且貨物完好無缺的,已經盡到其全部的責任,那麼此時買方就應該履行自己相應的義務,支付價金。不可因提單與合同不符而拒絕支付。
9、兩年 ,《海牙規則》和《維斯比規則》是一年

2. 急!!幫忙找維權案例,謝啦(另有追加分)

通訊員 呂律 本報記者 蔣敏華 房產商任意調高車庫價格、吃了近萬元的增高產品毫無療效、米飯里竟吃出塑料顆粒、網上購物接連碰到假貨……為了斂財,一些不法商販的手法可謂不斷翻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麻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入各種消費陷阱。近日,寧波市工商局公布了2005年度寧波十大維權案例。

案例1

乾洗店關門,洗衣卡打水漂

「500元洗衣卡只消費了100元,乾洗店老闆卻想關了門溜之大吉。」今年2月21日,寧波市海曙工商分局12315接到張女士的投訴。張女士於2004年在聯豐麗園北路某乾洗店花了500元辦了張洗衣卡,沒想到只消費了100元,乾洗店老闆卻想關門一走了之。其間,張女士反復與店方交涉過,卻一直沒能得到老闆的明確答復。春節之後店門口就貼出了轉租告示。一怒之下,張女士聯系了一大幫和她同樣遭遇的消費者,集體向工商部門求助。經海曙12315工作人員多方查找,終於和店老闆取得聯系。在工商部門的調解下,店老闆退還了消費者未消費的洗衣卡余額。

點評:當前,類似這種預付服務費或定金以後,當事人突然關門停業或失蹤的情況時有發生。按照相關規定,當事人在決定關門停業前,應主動告知相關公眾並結清相關債務,在其辦理注銷手續時,工商部門也要求其履行公告及清算義務。消費者在預付相關費用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對方是否具有合法經營資格,信用情況如何等,同時還要用合同的方式約定清楚權利義務。

案例2

在用餐時受傷商家要賠償

8月1日,消費者吳某帶8歲的兒子去寧波市江東區某小吃城用餐。走出小吃城的大門時,來回擺動的彈簧門不慎夾住了兒子的腳,頓時鮮血淋淋,先後花去醫葯費、營養費1000餘元。江東12315工作人員調查後認為,小吃城的彈簧門確實存在安全隱患,且沒有安全警示,因此小吃城應負主要責任。最終,小吃城同意一次性向吳某賠償醫葯費、車旅費770元。

點評: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小吃城對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彈簧門未向消費者作出明確的警示,也沒有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有效措施,應當承擔責任。

案例3

房產商悔約,擅自調高車庫價格

2005年3月9日,高小姐等30多名業主向江北12315聯合投訴,稱某房產公司將一小區的露天車庫從原來承諾的每平方米600至900元提高到每平方米1200元。2004年7月,高小姐在該小區售樓處購房時,售樓小姐告之車庫面積5平方米以下單價600元,5平方米以上單價900元。但在今年2月房子交付前她又被告知車庫價格每平方米要1200元。幾經交涉,房產商以沒有書面協議為由,拒絕了高小姐。無奈之下,高小姐聯系了200多位業主共同維權。經江北12315工作人員多次協商調解,房產公司最終同意將車庫定價為每平方米900元。

點評:車庫作為住宅用房的附屬產品,其價格應該和房屋一樣在購房合同中明確約定。該房產公司只口頭承諾而不在合同中明確的做法,本身就為以後隨意提價埋下伏筆。雖然是口頭承諾,似乎無據可依,但根據200多位業主的聯合簽名,即可認定其承諾的客觀存在。在此提醒消費者,對任何承諾,都要以書面約定的方式保存下來,否則會給日後的維權帶來巨大麻煩。

案例4

大米摻雜塑料顆粒

2005年3月7日,消費者向江北12315投訴,稱其在某超市購買的大米在淘洗和食用時均發現摻雜有白色塑料顆粒物。江北12315工作人員立即和消費者取得了聯系,現場隨意抓了幾把米進行淘洗,果然在淘洗中發現了白色塑料顆粒物,摻雜在大米中肉眼很難辨別。經核查,該大米是2005年2月20日寧波市某糧油有限公司生產「金穗特A晚梗米」,該超市共進貨150袋,且已經全部售完。12315通過媒體對此事進行了曝光,聯繫上了消費者。經協調,每位消費者最終獲賠800元。

點評:食品安全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12315一貫非常重視市民有關食品安全的投訴與舉報。廣大消費者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請及時撥打12315,12315將對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堅決打擊。

案例5

商家規定:退貨機價格不得低於原機

寧波市民郭先生在2004年12月購買一款手機,使用幾個月後多次出現質量問題,經過手機維修站多次維修,還是不能正常使用。按三包規定,符合換機條件。但由於此款手機已停產,維修點提出為其換另一款價值1710元的手機。郭先生認為他的手機買來的價值是2510元,現在換他1710元的,認為不合理。經寧波12315工作人員的調解,經營者同意退貨,退還郭先生現金2510元。

點評:在三包有效期內,手機經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憑三包憑證中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記錄,由銷售者負責為消費者免費更換同型號同規格的手機,如果無同型號同規格的,經營者應當負責免費為消費者退貨,並一次退清貨款。

案例6

進超市購物卻被當成小偷

四川籍打工妹鄭小姐在寧波市鄞州區某超市購物,其間放在小皮包內的手機發生振動。鄭小姐拉開皮包一看,是個無聊的廣告簡訊息,隨即馬上拉攏皮包。不料超市女服務員看見後,竟大聲嚷嚷鄭小姐偷了東西並拉開皮包後一陣亂翻,將包內所有東西都倒了出來,最後卻沒有發現任何「贓物」。鄭小姐認為自己的人身權利遭侵害,於是向12315求助。在鄞州12315工作人員調解下,超市負責人及該名女服務員向鄭小姐賠禮道歉賠償損失600元。

點評: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如今一些商場的營業員、保安人員採取搜包、搜身、毆打等舉動,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因此必須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案例7

旅客財物被偷賓館拒絕賠償

8月18日,馬小姐住宿奉化某賓館,次日醒來,發現手機、現金等財物被盜,共計價值6800元。賓館以無法證實被盜財物金額為由,拒絕賠償。經奉化12315工作人員調解,賓館方承諾先行賠償500元,等公安部門破案後再與馬小姐協商解決。

點評:如果賓館方沒有履行提醒義務,旅客財產損失賓館負有責任。不過,因被盜財物金額無法確定,一旦糾紛發生後會給消費者維權帶來麻煩。12315特別提醒,一方面賓館應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住宿環境,在醒目位置設立警示標識以提醒消費者,另一方面消費者在住宿賓館時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將貴重物品移交賓館保管。

案例8

花錢買「高」卻不見增高

今年6月以來,寧波市海曙12315不斷接到消費者投訴,稱花上數千上萬元買來的增高產品,食用後未見任何療效。12315工作人員調查後發現,消費者所購買的是由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推銷的「長高樂」等增高產品,在其印製的宣傳資料和產品包裝上註明:「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承接的國家攻關項目……」不過,該產品只有普通食品的批准文號,既非保健食品更不是葯品,不可能有任何增高療效。當地工商部門將其虛假宣傳行為進行了處罰,責令向消費者全額退款。

點評:消費者不要輕信廣告狂轟下的增高、治近視、重度去疤、減肥以及一些改善或治療效果的產品,購買時仔細核對其產品包裝上的相關說明和批准證書情況,對「坐堂專家」的診斷要慎重,不要迷信「專家」的偏方。為維權需要,要注意保留其宣傳功效的書面資料。

案例9

網上購物遭遇假貨

今年11月初,杭州一消費者向寧波12315申訴,稱其通過網路從餘姚一鞋服經營部購得的NIKE運動鞋是假冒。餘姚12315工作人員經過多方查找,終於找到了該「經營部」,發現該「經營部」一樓的停車庫大門緊閉,二樓有四個人正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發布鞋服供貨信息。經初步調查,當事人范某從今年5月份起,在未辦理營業執照的情況下,擅自僱用人員利用網路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發布鞋服供貨信息,案發時已向全國各地銷售假冒運動鞋、運動服價值12500元。

點評:網上購物要注意以下幾點:1.確認供貨方的經營資格並選擇經營較好的網上供貨企業。2.注意索要購貨憑證,以便日後維權。3.網民之間的交易需慎之又慎,此類消費不受《消法》保護。

案例10

收割機有缺陷,廠家不認賬

9月22日,鄞州12315接到25戶收割機農戶的申訴,稱其向台州路橋某機械公司購買的25台聯合收割機,共計價格107.5萬元,使用後發現發動機動力不足。經與商家多次交涉,對方一直不肯承擔相應責任。之後,鄞州12315聯合區消協、區農機總站、鎮政府及農民代表,一同前往台州路橋處理糾紛。在當地12315的配合下,該生產企業最終將25台收割機全部換上新動力,從而挽回了7萬余元的經濟損失。

點評: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其合法權益也受到《消法》保護。農資經營者應當按實宣傳效用,保證銷售的產品符合國家標准,不得利用特殊地位,推銷假冒偽劣農資,一旦給農民造成損失,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同時提醒農村消費者在生產消費中,注意保存好相關證據,在權益受到損害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3. 國貿案例分析,求解

1、此案中的「我方」的失誤在於:「對方開來L/C,要求跟單匯票隨附全套貨運單據,余額30000以托收為基礎,能否及時收到貨款,開證行不負責任」,而「我方」對來證未提出異議,而這正是導致後面結果的直接原因。本案例應接受的教訓是:對於這種以信用證和托收混合付款的方式,應該採用信用證光票,而單據做跟單托收,即單據隨托收交單,開證申請人(收貨人)要想得到單據,除了支付信用證項下的貨款,還必須支付託收項下的貨款,否則就不能夠得到單據。

2、這個案例編得不太好,因為相關的邏輯不明顯——且不細論,就該案例給出的條件,該公司將某銀行告上法庭,其結果是:該公司毫無勝算——因為,貨物是9月5日裝運,而交單卻在9月30日才向銀行交單議付,且不說信用證有沒有交單期的規定,就說信用證沒有規定具體的交單期限,那麼,按照信用證的慣例,此時交單也已經超過了提單日後21天交單的最後期限,因此,開證行對於這種「陳舊提單」的拒付,是合於跟單信用證同意慣例的。所以,該公司的起訴毫無勝算。

3、貴州的公司的作法行得通——因為,早於乾旱等自然災害是事先無法預料的,也是不可抗的,所以,貴州的公司要求援引不可抗力跳躍免責交貨是可以的。

4、本案例同樣存在著邏輯設計不清楚的問題——「我司收到法國方面的復電後,即開始加工備貨」——這里沒有交代是按照對方的包裝備貨,還是按照原先報盤的包裝備貨?且「我司擬定書面合同並傳真法方要求回答」——這里同樣沒有說明合同的包裝是按照對方的要求,還是按照原來報盤的包裝所擬的合同?

那麼,需要分兩種情況來分析:
1)如果我方按照原先報盤中的的包裝備貨,合同同樣是按照原先報盤中的包裝擬訂,那麼,這個合同就不成立,因為對方的還盤中對包裝提出了更改,也就是做了實質性的修改,而我方如果沒有按照對方的要求擬訂合同,那麼,該合同就不成立。如果我方想要成交,就得就合同中包裝按照對方的要求處理。
2)如果我方是按照對方還盤中的包裝備貨,且合同中的包裝條款也是按照對方的要求擬訂,那麼,合同成立,因為我方已經按照對方的還盤實施了備貨,即以實際行動表示了接受還盤,所以,合同成立。——但是,這種行動不像開出信用證這樣能夠明顯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所以,即便聲稱:「我方已按照你方的包裝要求備貨」,但實際驗證起來,或者讓對方信服不容易,因此,容易扯皮而費口舌。

那麼,「我方」應該在接到對方的還盤之後,應該立即回電表示接受,即回復:「我方接受你方更換包裝的要求,其它條件不變」——由此,明確地坐實合同成立的證據。

4. 國貿案例分析 不勝感激!

無理由不合理涉及國際貿易負法則。

5. [案例] 歐洲某公司與我出口公司按FOB條件簽訂6萬噸大米出口合同。合同規定,裝運期分別為3

這屬於買方違約,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協商不成,可以仲裁,或到法院起訴(依據合同規定的爭議處理方式)。

6. 案例:某公司以FOB條件向境外出售一級大米300噸,裝船時經公證人檢驗,貨物符合合同規定的品質要求

賣方沒有責任。FOB,保險由買方承擔。買方損失應向保險公司索賠。

7. 10個法律案例分析

一、2002年2月,建材公司與建築隊訂立鋼材購銷合同,約定於 5月30日前在建築隊施工工地交貨。三天後建材公司又與軋鋼廠訂立合同,由軋鋼廠向建材公司提供一批鋼材,5月30日前送至建築隊施工工地。5月30日建築隊未收到鋼材,即向建材公司催貨,建材公司立即催促軋鋼廠,軋鋼廠提出因原材料和燃料問題,本廠鋼材產量下降,要求推遲一個月供貨。當時市場上鋼材緊缺,建材公司一時難以組織貨源,建築隊因而停工待料造成經濟損失30萬元。建築隊要求建材公司賠償損失,建材公司認為責任在軋鋼廠,要求建築隊直接向軋鋼廠索賠。 請問:
1、建築隊能否直接向軋鋼廠索賠?為什麼?
2、本案中包含哪幾個合同關系?
二、大名農場向多家果品加工企業寄送了水果品種簡介及價目表。甲企業收到後,立即回電表示希望按照價目表所列價格購買蘋果100噸,並要求一周內運至指定地點。農場收到電報後立即裝車發貨。第五天,大名農場將蘋果運至指定地點。此時,當地水果已經大幅度降價,甲企業遂要求農場按市場價銷售。遭到拒絕後,甲企業拒不收貨,並表示自己不收貨因雙方合同不成立。大名農場則認為合同已經成立,便訴至法院,要求甲企業履行合同。
請問:
1、大名農場向果品加工企業發出價目表的行為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為什麼?
2、本案中的合同是否成立?為什麼?
三、服裝廠與紡織廠簽訂了一份布料購銷合同,約定紡織廠向服裝廠提供10000m米高檔布料,分兩次在3個月供貨,服裝廠收到全部貨物後向紡織廠支付 100萬元價款。紡織廠在提供了第一批布料後發現,服裝廠資產狀況嚴重惡化,涉及大量訴訟案件,已均系敗訴方,已無能力履行100萬元給付義務。而且,還發現服裝廠在不斷以低價向外轉移財產。紡織廠便決定停止向服裝廠供貨,並要求其提供擔保。服裝廠則認為紡織廠的行為構成違約,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請問:
1、紡織廠是否違約?
2、紡織廠行使的是何種權利,該權利應依照何種程序行使?
四、甲公司欠乙公司貨款50萬元,雙方約定1999年12月31日還清該欠款(甲公司現有資金為20萬)。甲公司還擁有對丙公司的40萬元債權,1999年11月20日到期,但丙公司沒有按約定還款,甲公司也對其提起要求。1999年12月10日甲公司宣布,鑒於丙公司經營狀況惡化,難以還債。故減免其50%的債務。199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沒有還款能力為由,未向乙公司還債。乙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對甲公司的財產進行保全。請問:
1、我國合同法規定的債的保全部包括哪些方式?
2、乙公司應當怎樣行使權利以保全自己的債權?
五、紅星小學與甲企業於2001年5月簽訂了一份校服加工合同。合同約定,2個月後甲企業交付1000套校服,紅星小學支付價款。由於甲企業業務量大,未能在約定的交貨期限內交付貨物,致使紅星小學多次臨時租借服裝參加活動,造成較大的損失。紅星小學認為甲企業已經違約,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甲企業則辯稱,自己沒有按期交貨是因訂單太多,工作量過大,並非故意拖延,因而認為主觀上不具有故意,不構成違約,不應承擔違約責任。
請問:
1、簡述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並分析甲企業是否構成違約?
2、如果甲企業違約,則其承擔違約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六、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份買賣合同.雙方約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應優質大米100噸,甲公司送貨上門;乙公司收貨後3個月內付清貨款。甲公司委託丙公司運輸,丙公司因業務繁忙,僅將其中80噸按期運至指定地點。另20噸逾期運達且因在運輸中遭雨淋而變質。
請問::
1、甲公司是否對乙公司構成違約?為什麼?
2、乙公司能否直接要求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 為什麼?
Ch2 合同法
一、
1、本案中軋鋼廠與建材公司約定在建築對施工工地交貨,是向第三人履行交貨義務,但這並不能使第三人成為合同當事人。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即軋鋼廠只向建材公司承擔責任,而不需向第三人建築隊承擔責任。因此,建築隊無權直接向軋鋼廠索賠。
2、本案中包含兩個合同關系,一個是建材公司和建築隊之間的購銷合同,另一個是軋鋼廠和建材公司之間的購銷合同。
二、
1、大名農場向果品加工企業寄送價目表的行為屬於要約邀請,即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2、本案中,甲企業向大名農場發出的回電,內容清楚、具體,屬於要約,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而大名農場接電後立即裝車發貨。並在約定時間運至指定地點,是以實際履行合同的行為進行了承諾(我合同法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形式做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以通過行為做出承諾的除外)。因此,雙方的合同已經成立,合同自承諾生效時成立。甲企業應承擔違約責任。
三、1、紡織廠只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服裝廠喪失了履行合同的能力,就可以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履行合同,其行為不構成違約。
2、紡織廠行使的是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必須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要求,即紡織廠應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對方的償債能降低,才能通知對方暫時中止履行;中止合同後,可要求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提供擔保。如果對方仍未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才可以解除合同。
四、1、我國合同法中規定,債的保全有兩種形式,即債權人享有撤銷權和代位權。
2、本案中,甲公司怠於行使其對丙公司的40萬元到期債權,損害了債權人乙公司的利益,對此,乙公司可以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該債權。
甲公司在自己只有20萬元的情況下,宣布減免丙公司的債務,致使自己不能向乙公司履行還款義務,屬於不當處分自己財產,損害了乙公司的利益。乙公司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甲公司減免債務的行為。
五、1、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一方有違約行為(即沒有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沒有法定免責事由。本案中甲企業未履行合同義務,也沒有可免責的事由,構成了違約,應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2、合同法規定,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有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本案中,紅星小學可以要求甲企業承擔繼續履行合同、賠償損失等責任。
六、1、甲公司未在約定時間向乙公司履行全部合同義務,對乙公司構成了違約。
2、丙公司與乙公司無合同關系。丙公司逾期運貨僅對甲公司構成違約。丙公司向甲公司承擔責任即可,故乙公司不能直接要求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可以要求甲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8. 品牌大米創意廣告都有哪些比較好一點的案例

瑞顏那邊好像有幾個,可以去找找看

9. 一個國際貿易實務發盤案例

1. 我方發盤中說9月10日復到有效,也就是說,我方發盤的價格在9月10日之前都是有效的(含9月10日),而且A公司在9月10日已經將信用證開出,價格條款成立。
2. A公司在回盤中提出立即裝運,我公司可以此為理由,退回信用證,因為我公司在發盤中說道,裝運日期為11月。
3. 所以,如果我公司以大米價格上漲為條件,退回信用證就是不對的。但是我公司以對方裝運提款為由,退回信用證,則是正確的。

閱讀全文

與公司糾紛大米案例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