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侵權之訴只能由本人提起訴訟么
侵權之訴不是只能由本人提起訴訟的。
在正常情況下,發生侵權行為的,被侵權的本人回應以自己的答名義向法院提起侵權之訴(在被侵權的本人屬於被監護人的情況下,由監護人作為本人的法定代理人,以本人名義起訴,本質上仍屬於本人提起訴訟)。
但是,如果被侵權的本人已經死亡的,則應由本人的權利繼受人(一般情況下為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直接以自己有名義起訴,而不是以被侵權的本人名義提起訴訟。
⑵ 被殺害人家屬應當如何提民事訴訟
作為被害人的家屬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請民事附帶刑事訴訟,也可以通過和檢察院溝通由檢察院直接在刑事起訴時附帶民事訴訟一並起訴。
家屬如果不熟悉相關法律的話可以聘請律師或者向當地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⑶ 被害人家屬如何申訴
panjue生效後2年內申請再審
⑷ 故意殺人案件中被害人家屬的權益如何維護
1、在案件的偵查階段應當積極配合偵查機關調查取證,揭露犯罪事實。
2、在庭審階段參與質證,指控被告人。
3、可以在公訴中提出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訴訟。
相關規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九十九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⑸ 受害者家屬對案件定性不服如何申訴
您好,對您的情況,首先我深表同情與理解,您節哀順便!其次您當痛定思痛,冷靜地尋找突破口,讓逝者安息生者安慰。
對您的情況,
1如果有一定資產,立刻咨詢不同的律師事務所律師,看是否有人敢接案,若有您看價錢是否能接受,他們幫助您是很專業的,不需要您個人耗費巨資時間精力去搜證起訴等,
2您的案子,看您的標的請律師價格範圍怕在2萬左右,
3若不夠資金請律師,個人行動可能敗訴或被改為意外傷害罪,對死者不公,那步驟便是:
A.獲得死者屍體,立刻尋找法醫重新鑒定,保留好公安機關等單位給您們的一切證據材料,
B.在公安機關咨詢(全程不告知情況下錄音)有關本案記錄在案的證據,提出為何第一次公安機關認定為故意傷害罪,之後卻三百六十度轉變定性為過失傷害罪,這中間的關鍵證據是什麼,你們作為死者家屬有權知道,將公安局的證據材料能暗自獲得都收獲起來,不需激動或者告知對方,因為這會影響你獲得證據的有效性,
C,若公安局無法給您公允答復,您可去該公安機關上一級行政部門的信訪辦信訪舉報,舉報公安局辦案人員改定案件的性質的證據不足以說服當事人家屬,且涉嫌利益輸送,
D.您聯系社會群眾或媒體向有關當局施壓,
E.您寫好起訴狀,將您搜集好的證據提交法院,起訴當事人為故意殺人罪,這故意殺人罪的起訴客觀要件包括舉證:——1要有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已致死,滿足要件),且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損害。——2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是非法進行的(這也是官司辯駁的關鍵點之一,你家人與被告無任何感情糾紛,或無證人無證據能證明的情況下,被告比較難洗脫他是正當防衛情況下傷及死者,您需要咬緊「其二人長期生活關系友好,死者遇難前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看法醫報告)」)。——3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按您說法對方應該已年滿18周歲,且是具有獨立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4故意傷害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更是本案核心要點!),您可以要求公安機關、被告提交證明其為過失傷害罪,同時您可以要求對方法醫鑒定機構給出合理的證據說明。而您則需要按照民訴法「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提出雙方關系良好,將護士、鄰居等的口供(您需要徵得對方同意,且提前錄好音)成交法庭,死者生活習慣良好,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在無感情糾紛無工作壓力無生活煩惱無健康擔憂無精神疾病等的情況下,豈會主動自殺,且不容得他人救她,這是荒謬的說辭。再有,您可以讓您家人的好友出庭作證,給出死亡時間前後與您家人電話溝通過的人的證供,證明您家人遇難前是一切正常,是被告故意傷害,起碼動了主觀傷害的念頭,以至於死者臀部受刺,最終遇難。您最好完善您的證據鏈,我在此僅是給您部分參考建議而已,不作任何法律意見。
F.做好充分證據材料、證據鏈、反駁詞之後,准備開庭,當然也要做好敗訴(即法官判刑7-10年內)的心理准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4條之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傷害罪與過失傷害罪定罪最大區別在於主觀與客觀,您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原則,希望幫到您,也希望有更多熱心好心人站出來,給您更好更完善的茶餘飯後建議,謝謝!
⑹ 不服一審判決,作為受害者家屬該如何提起抗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據此,上訴是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的,一審法院只是代上級法院收取上訴狀,你可以直接把上訴狀送到上一級人民法院。
為防止一審法院扣押上訴狀,一般可以採取幾種做法:
1、在想一審法院遞交上訴狀的時候,同時也想上一級人民法院遞交上訴狀。
2、上訴狀交給一審法經辦人時,要求其出具收到證明。
二審的時候,會全面查閱一審案卷,所以,原答辯狀會作為原審資料工二審法院考慮的。
要麼到http://tieba..com/p/4313271848免費的問下律師。
⑺ 侵權如何起訴
被侵權人可以自己起訴,也可委託他人或律師代為訴訟。訴訟中關鍵是要找到回適格的被告,並要答負舉證責任(損害結果與侵權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且不能超過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 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 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168.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後經檢查確診並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⑻ 侵權類案件如何向法院提出訴訟
1、對於侵權行為而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版。
2、侵權行為地,權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⑼ 被害人如何起訴
可以在刑事案件立案後第一審判決宣告前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要求賠償,也可以在刑事判決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⑽ 案件中被害人的近親屬能向法院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嗎
您好!近幾年來,人身受侵害的刑事案件常有發生,當事人因犯罪行為遭受侵害後,既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也可以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那麼二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一、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不收取訴訟費,而民事訴訟要預交訴訟費,同時還要承擔「誰敗訴誰承擔訴訟費」的風險。因此在受侵害嚴重的案件中,受害人如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就有可能面臨預交大額訴訟費的難題。二是審限不同,民事訴訟審限簡易程序三個月,普通程序六個月。單獨提起民事訴訟一般是在六個月內宣判,而附帶民事訴訟一般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在受理後二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三是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告人對犯罪事實及罪名無異議的,為了取得被害人諒解,一部分被告人願意賠償被害人各項經濟損失,爭取從輕處理。
二、二者在賠償范圍上也有區別
根據最高人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五條之規定,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賠償責任。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賠償范圍、數額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限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第十八條規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可見在重傷害或者被害人死亡案件,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或者近親屬基本上不能得到精神撫慰金、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被撫養(扶養)人的生活費的賠償,而在單獨民事訴訟中,這些訴請又可以得到支持。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