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糾紛案件,找司法所和法院哪個更有效
找法院更有效力。
⑵ 關於交通事故賠償糾紛可以找司法所解決嗎
可以申請司法調解也可以自行協商解決
⑶ 村民上呈司法所需要解決糾紛文書怎麼寫
司法所負責轄區內的民間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在派出所等地設人民調解室,目前已形成便民的規范流程,有固定文書。調解申請人只需到當地調解室說明情況,填寫人民調解申請書,經審核符合條件即可免費得以受理解決。如要自己書寫文書,可比照人民調解申請書,寫明以下事項:一、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單位、住址、聯系電話等);二、糾紛事實和經過(糾紛發生時間、地點、人物、爭議事項);三、主要申請事項(如:要求具體賠償 元);四、申請人簽字及日期。
⑷ 司法所對民事糾紛可以做裁決嗎
司法所嚴格說是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機關,對於復雜的糾紛可以直接調解或者參與調解工作。所謂調解即是調解人的主持下,通過明法析理與說服溝通,當事人雙方或各方在意思自治下達成解決糾紛的意合。
司法所雖然屬於司法行政機關,但沒有裁判(決)權,所達成的調解書雖然有一定的行政調解的屬性,但本質而言還屬於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書性質,地位與合同書差不多,須依法請求司法確認(法院確認)了才具有法定的強制效力。
⑸ 到司法所反應土地糾紛需要寫什麼樣的書面材料
請向有管轄權的機關申訴。個人建議,僅作參考。
⑹ 與鄰居有宅基地的糾紛,需要找司法所,但是他們要我寫一個東西交上去不知道寫啥是訴求嗎
就是寫一個簡單的訴狀,包括與鄰居有糾紛的宅基地基本情況,糾紛雙方基本情況,聯系方式,產生糾紛的原因,糾紛的現狀,你的訴求及法律依據等,有哪些證據證人。
⑺ 要求司法所調解糾紛的申請書要怎麼寫
調解協議書
( )字第 號
申請人:(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住址等基本情況)
委託代理人:……(寫明姓名、工作單位、職務等基本情況)
被申請人:……(寫明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
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寫明姓名、職務等基本情況)
委託代理人:……(寫明姓名、工作單位、職務等基本情況)
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因××××引起爭議,申請人於×年×月×日向本調解委員會提出調解申請,經本委主持調解,雙方協商,自願達成協議如下:
×××××(寫明協議的內容,並應當注意履行順序和可執行性)
上述協議經本委審查,予以確認。
本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會議成員簽名並加蓋本調解委員會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該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調解協議的,此部分應寫明: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申請人:(簽名或蓋章)
被申請人:(簽名或蓋章)
調解委員會主任:(簽名)
調 解 員:(簽名)
調 解 員:(簽名)
本件與原件核對無異 ×××年××月××日
(調解委印)
書 記 員:(簽名)
(7)找司法所審請糾紛擴展閱讀:
相關條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規定:
第一條當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二條當事人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由主持調解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管轄。
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委派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並達成調解協議,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的,由委派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條當事人申請確認調解協議,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司法確認申請書、調解協議和身份證明、資格證明,以及與調解協議相關的財產權利證明等證明材料,並提供雙方當事人的送達地址、電話號碼等聯系方式。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⑻ 合同糾紛是找司法所嗎
合同糾紛,可以協商處理,可以找他人或者組織調解,可以根據合同約定的仲裁條款申請仲裁,可以向法院起訴。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可以參與糾紛的調解,但不是說一定要找司法所處理。
⑼ 司法所能調解民事糾紛嗎
可以調解民事糾紛
達成調解協議的
最好雙方到法院確認調解書的效力
確認後,一方不履行,就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