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保證人的借款合同訴訟中債權人只起訴債務人法院是否主動追加保證人為被告
無論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保證債權人僅起訴債務人的,是否追加保證人參加訴版訟,法院可以自行權決定。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六十六條: 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保證合同約定為一般保證,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以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擔保法解釋》第一百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向債務人和保證人一並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應當在判決書中明確在對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第一百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可以將債務人或者保證人作為被告提起訴訟,也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
⑵ 民事借款合同糾紛,因涉及到第三人,現在裁定發回重審,我是被告,我申請追加第三人,到底是立案庭批准
1、既然發回重審了,申請追加第三人就向原審法院申請,直接找負責該案的審判長版就行。權
2、你是被告,你無權變更原告的訴訟請求,只能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提出答辯意見(比如可以說:原告提出3%月息無事實、法律依據,借款時未約定利息,依法不應支付利息)。
⑶ 案由: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我是被告方。我想授權給家裡人出庭,請問這個授權書怎麼寫
授 權 委 托 書
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委託人: ,性別 ,民族: ,身份證號碼: 工作單位:專 ,住址: 。
受託人: ,性別 ,民族: ,身份證號碼: 工作單位: ,住址: 。
現委託上列受託人在我與 糾紛一案中,作為我方參加訴訟的委託代理人。委託許可權為:
1.代為代為一審訴訟、代為調解。
2.特別授權屬(包括代為承認、放棄或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上訴、轉委託、代為簽收法律文書)。
3.代為提出申請執行、簽收執行法律文書。
委託人:
二〇 年 月 日
+1
10該內容對我有幫助如果您想投訴,請到華律網投訴中心;如想提出意見、建議,請到建議中心。
⑷ 借款合同糾紛,借款人和擔保人死亡,如何寫起訴書,煩請寫個範本。
有沒有過訴訟時效啊?
再有起訴繼承人?可以嗎?會得到法院支持嗎?
當然特殊情況下是可能起訴的.
直接將繼承人列為被告就行了,其他基本上一樣.
⑸ 按照法規,繼承糾紛被告如何處理
因遺產繼承引起的糾紛,往往不是當事人雙方的矛盾,而是直接關繫到所內有法定繼承人的利益,情容況比較復雜。為解決這一問題,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條規定:繼承訴訟開始後,如繼承人、受贈人中有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不再列為當事人。據此,如原告只起訴部分繼承人為被告的,法院會追加其他繼承人為共同原告。繼承人不願意做原告又不願意做被告的,不能列為第三人,只能選擇放棄或作為被追加的共同原告。
⑹ 借款合同糾紛,未將其中一位擔保人列為被告法院已作出判決以後能否另案起訴
近日接到一個民間借貸的案件,在案子到本所之時,案件已經起訴。但是原告並沒有起訴借款合同的連帶保證人。該借款合同中共有10位連帶責任保證人。接到案件後我方決定追加擔保人為被告,但是法院未予追加。對於是否應該追加不存在爭議,追加被告是原告的權利。本文隨要探討的是在起訴債務人後如債務得不到清償能否在起訴保證人。目前在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本文你從現行法條談一點淺顯的看法。一、保證人訴訟是否屬於必要的共同訴訟1、一般保證屬於必要的共同訴訟根據民事訴訟法意見53條的規定:「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根據該條的規定對於一般保證人的訴訟時必要的共同訴訟,在一般保證中如果債權人直接起訴保證人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債務人為被告,因為保證人的承擔責任的大小必須通過追加債務人才能確定。但是該條的規定是否適用於債權人已經起訴過債務人的情形。在債權人已經起訴過債務人未獲清償時,再起訴保證人的是否也要追加債務人為被告呢?筆者認為從便於審理的角度應當追加債務人。同時依該條追加可以解決起訴過債務後,何時可以起訴一般保證人的問題。因為一般保證人承擔的是補充責任,在債權人起訴過債務人後,必須要解決債務人能夠清償的范圍,及債務人的清償是否窮盡。而這個問題在起訴保證人前解決還是在起訴保證人的訴訟中予以解決,本人認為債務人是否窮盡清償本身就應該是一般保證訴訟的審理范圍,所以應該在立案後進行審理而不能讓債權人在起訴保證人時來證明債務人一窮盡清償。由此筆者認為在一般保證中對於保證人的訴訟屬於必要的共同訴訟。2、連帶保證屬於非必要的共同訴訟根據民訴意見第53條的規定,債權人只對連帶保證人主張權利的可以不追加債務人。由此連帶保證的訴訟不是必要的共同訴訟。二、連帶保證責任與連帶債務是否存在區別根據民法通則第87條的規定連帶債務是指,負有連帶債務的各債務人有義務對債權人進行全部的清償,債權人有權要求對其負有連帶債務的一個或其中的幾個主張要求清償全部債務。連帶債務存在兩層關系對外連帶,對內安分。連帶債務實質上是一個債,因此債務人選擇了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債務人起訴後將不能再對其他人進行起訴。連帶之債產生的原因在於共同的行為和共同原因,如合夥中的共同經營行為,共同侵權中的共同侵權行為。因此連帶債務人承擔連帶債務的基礎在於同質性的行為導致同一個債務的產生。而連帶保證中的連帶責任的產生並不是基於同質性的行為,債務人承擔債務的基礎是其與債權人的合同,買賣或者借貸等。而連帶保證人承擔償還責任的基礎在於其保證行為,在存在保證人時債權人對債務人進行給付是基於對保證人的信任,在債務人不能履行義務時。債權人由於對保證人的信任產生損失,保證人基於其保證義務而承擔責任。因此連帶保證債務從形式上是一個債,但實質上是兩個債。在一般的連帶債務中只存在債權人與各連帶債務人之間只存在一種法律關系,但是在連帶保證之債中債權人與連帶債務人見存在兩種法律關系。因此連帶保證實質上是兩個債。三、連帶保證在起訴人債務人後可以在起訴保證人因為連帶保證實質上是兩個債因此在該種情況下並不存在一事兩訴的問題。保法解釋第一百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可以將債務人或者保證人作為被告提起訴訟,也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該條的規定只是在於強調債權人的選擇權,目的在於強化連帶保證人的責任,而不能理解為唯一性的選擇權,否則連帶保證的保證效力還沒有一般保證高,這與設定連帶保證的目的是相違背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⑺ 朋友追加繼承人為被告申請書是怎麼樣的
《民訴法》解釋第57條,被告有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對此,人民法院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訴訟中,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⑻ 民間借貸糾紛一審被告上訴狀範本有嗎
上訴人(原審被告):蘭某,女
上訴人(原審被告):和某,男。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華某
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華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貴溪市人民法院(2009)貴民一初字第67號《民事判決書》,現提出上訴。
上訴請求:
1、請求撤銷貴溪市人民法院(2009)貴民一初字第67號《民事判決書》,駁回被上訴人的一切訴訟請求。
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與理由:
一、原審認定事實錯誤。
原審認定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款63000元是錯誤的。這63000元在字面上是寫成了「借款」,但實際上不是債款,而是賭債。具體經過是這樣的:1995年下半年,原告在麻將桌上認識了被上訴人華某。和某知道上訴人和某愛打麻將,但打麻將的技術很差,於是不斷地找上訴人和某打麻將,上訴人和某不斷地輸錢給華某。一個多月後,上訴人和某不但現金輸光了,還欠華某17000元。這時,華某逼上訴人和某付錢,上訴人和某沒錢再賭,也沒錢支付賭債,華某就借給上訴人和某33000元現金以便繼續賭下去,同時要上訴人和某寫了一張借款5萬元的借條(賭債17000元和借款33000元),一萬元一個月付利息500元。半年後,利息已達13000元,這時,華某又要上訴人和某付錢,上訴人和某還是沒有錢付。於是華某要上訴人和某重新寫一張63000元的借條,原來5萬元的借條撕毀了。每次寫借條時,華某都要上訴人和某的姐姐即第一上訴人程銀蘭做擔保,也在借款人旁邊簽了名。
二、原審適用法律錯誤。
原審依照《民法通則》第84條、108條,《合同法》第206條、第207條之規定,判決兩上訴人共同償還63000元給被上訴人華某,並支付逾期利息。基於本案所謂「借款」其實就是賭債這一事實,原審適用上述法律條文是錯誤的。賭博是違法行為,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及其他相關法律均明文規定禁止賭博。賭博也是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所謂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又稱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法律要求民事行為不得損害全社會公共利益。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都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的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民法通則》第58條第5款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
綜上所述,原審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錯誤,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47條之規定,上訴人提起上訴,敬請上級人民法院撤銷原判,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此致
鷹潭市人民法院。
上訴人:蘭某、和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