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繼承糾紛調解後可否反悔
現實困惑
王某有四個子女,在其去世以後,留下了10多畝土地和20多萬元的存款。在給老人辦完喪事之後,四個子女便因遺產的繼承產生了矛盾,於是,他們便向法院提起訴訟。在法院的調解下,四個子女對遺產進行了分配。根據協議老二分得了5畝土地和3萬元的存款,老二覺得自己分到的錢較少,分得的土地遠遠沒有錢來得實惠。而此時,兄妹幾個還沒有在調解協議上簽字,於是其便以分配不均為由拒絕在調解協議上簽字,請問,老二可以拒絕在調解協議上簽字嗎?律師點評
老二可以拒絕在調解書上簽字。所謂調解是指在法院主持下對雙方當事人的爭議達成一個意見一致的解決辦法,不經過訴訟裁決的過程。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調解要遵循自願原則,只有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調解。調解達成的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達成協議後一般要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由審判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只有經雙方當事人都簽收後才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可以在達成調解協議後、簽收調解書之前反悔,人民法院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及時對案件作出判決,而不應該強迫當事人簽收調解書。但是,一旦當事人簽收了調解書,調解書就具有了強制執行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九十九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特別提醒
調解現在已經是人民法院解決糾紛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但是並不是當事人必須接受的方式,在簽署調解協議之前,當事人都有反悔的權利。
⑵ 遺產繼承糾紛可以調解嗎,遺產糾紛協商解決時
您好:
一、遺產繼承糾紛能調解嗎
發生繼承糾紛怎麼辦?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來解決,分別是:
第一,自行協商解決;
第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第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所謂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人民調解委員會在調解繼承糾紛時主要依據繼承法和有關法規調解,堅持男女平等、養老育幼、互助團結、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則,發揚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鞏固社會主義新型的家庭關系。
二、遺產繼承糾紛的調解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並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之日起生效;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⑶ 怎樣調解遺產繼承糾紛
您好,遺產繼承糾紛必須遵循的原則:首先是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其次是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則;再次是要遵循養老扶幼、團結互助的原則(未成年人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在分配遺產時,一般應得到較多份額);配偶之間互有繼承權。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發生了繼承糾紛,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加以解決:
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願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所以,必須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這種方式.再者,協商後達成的協議也必須是在雙方當事人都自願的基礎上達成。
(2)合法原則。分清是非是協商解決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標準是繼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規定。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這種協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護。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於有關當事人的自願行為,因此處理後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於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於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於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房產繼承糾紛調解後一般有幾種結果
房產繼承糾紛調解後一般有如下四種結果:
第一,其中一方或幾方做出讓步回,房答產歸一人或幾人所有。
第二,其中一方或幾方出讓該房屋,房產由其中一方或幾方購買。
第三,房屋出售,按照議定方案劃分房屋銷售收入。
第四,達不成協議,上訴至人民法院。
第五,所有當事方都放棄該房產,捐獻給公益機構(在我國,這種情況很罕見的)。
⑸ 繼承權糾紛怎麼調解處理
房產繼承發生糾紛,繼承法規定,當事人之間無法達成繼承分割遺產協議,可以到法院訴訟解決。
規定當事人自得知權益受侵犯起,需2年以內提出訴訟,如果超過20年,繼承人才得知權益受損,提倡訴訟,法院不受理。
⑹ 房產繼承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發生了繼承糾紛,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加以解決:
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願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所以,必須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這種方式.再者,協商後達成的協議也必須是在雙方當事人都自願的基礎上達成。.
(2)合法原則。分清是非是協商解決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標準是繼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規定。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這種協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護。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於有關當事人的自願行為,因此處理後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於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於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於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後,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⑺ 遺產繼承糾紛開庭兩次結束後 法官調解和被告所說內容會和判決結果差不多嗎
關鍵看證據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五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⑻ 房產繼承糾紛法院調解原告需要准備什麼材料
房產繼承糾紛,希望到法院調解的,應當先到法院起訴。原告應當准備起訴回狀、身份答證、相關證據。
起訴後,法院主持調解時,原告不需要另外准備什麼材料,要求什麼在起訴狀中已經寫了,調解時能讓步讓步,不想讓步就堅持讓法院判就好了。
⑼ 遺產繼承糾紛解決方式
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版割的時間、辦權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後,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⑽ 遺產繼承糾紛如何調解
應組織所有有繼承資格的人到場進行調解,可以到當地居委會或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