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股東侵犯小股東的權益,違犯公司法,會受到什麼樣民事的處罰還是刑事處罰
大股東侵犯小股東的權益,違反公司法,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這個是會受到刑事的處罰
Ⅱ 公司股東家屬來公司鬧事法律上怎麼處理
情節輕微的,會受到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的,涉嫌尋釁滋事罪,要負刑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斗毆的;
(二)追逐、攔截他人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尋釁滋事行為。
《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Ⅲ 股東不上班是否要受處罰
如果股東在公司有職務,是要受處罰的。如果沒有職務是不用受處罰的。
問題一、股東不一定是公司成員,如果在公司有職務,比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其它職位,才得在公司上班。不是公司的成員,不用上班的。
問題二、除法院外,任何人無權決定股份去留。大股東可以通過股東大會撤銷在公司的職務,但對股份無可奈何。
造成虧損的主要是擔任主要領導職務的股東所導致,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股東沒在公司任職,一切責任與股東無關。
問題三、看該股東有沒有在公司任職,造成的損失是否是該職位的人所致。如果該決議不符合《公司法》相關規定,可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該決議。
股東的主要權利是:參加股東會議對公司重大事項具有表決權;公司董事、監事的選舉權;分配公司盈利和享受股息權;發給股票請求權;股票過戶請求權;無記名股票改為記名股票請求權;公司經營失敗宣告歇業和破產時的剩餘財產處理權。
股東的相關權利:
決策表決權
股東有權參加(或委託代表參加)股東(大)會並根據股份比例或其他約定行使表決權、議事權。《公司法》還賦予對違規決議的請求撤銷權,規定:如果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選舉權
股東有權選舉和被選舉為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
收益權
股東有權依照法律、法規、公司章程規定獲取紅利,分取公司終止後,再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資產。
解散公司請求權
《公司法》第182條規定,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Ⅳ 公司出現重大違法行為主要法律責任由誰承擔(法人還是最大股東)
公司出現重大違法行為主要法律責任由法人來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九十五條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一)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二)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三)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十七條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第五十八條法人應當依法成立。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設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十九條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六十條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六十二條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第六十三條法人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應當將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登記為住所。
(4)股東糾紛治安處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六十八條有下列原因之一並依法完成清算、注銷登記的,法人終止:
(一)法人解散;
(二)法人被宣告破產;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原因。
法人終止,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
(一)法人章程規定的存續期間屆滿或者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二)法人的權力機構決議解散;
(三)因法人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法人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登記證書,被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
(一)法人章程規定的存續期間屆滿或者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二)法人的權力機構決議解散;
(三)因法人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法人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登記證書,被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條法人解散的,除合並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義務人應當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法人的董事、理事等執行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的成員為清算義務人。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主管機關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七十一條法人的清算程序和清算組職權,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公司法的有關規定。
第七十二條清算期間法人存續,但是不得從事與清算無關的活動。
法人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根據法人章程的規定或者法人權力機構的決議處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清算結束並完成法人注銷登記時,法人終止;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清算結束時,法人終止。
Ⅳ 股東會是否有權利對股東罰款
當然是有資格的,假如股東違反公司法、公司章程、入股協議等造成公司直接或間接損失,公司有權通過股東會決議進行相應處罰。
Ⅵ 股東無故在公司鬧事怎麼辦
打110,報警,報警時要有點技巧,不要和警察過多講經濟糾紛,只講其損害公司財產、影響公司辦公,最好還讓他動靜弄得大一點,大到可以引起治安處罰,否則警察只是勸解。另外,報警時要以公司名義不要以股東身份。
Ⅶ 在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公司偷稅漏稅,股東要承擔哪些責任
這是公司責任。公司先對稅務局承擔對外責任。再根據內部管理,執行董事如果在公司運營管理上存在疏漏或失職的,可以追究董事責任。
《公司法》第3條規定:「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公司法》第4條:「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任何濫用股東權利的人,如果將公司資產當作自己的財產佔有或者使用,公司或者其他股東有權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
偷稅漏稅罪這是一個俗稱的罪名,應該講我國現行刑法沒有規定此罪名。我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了偷稅罪,第二百零三條規定了逃避追繳欠稅罪。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
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 以下罰金。
Ⅷ 企業爭端我們幾人合夥公司,股東糾紛沒解決,合夥人就把公司鑰匙給換了不讓我們進去
未經其他股東同意的股權轉讓是無效的,其登記也是無效的,企業的股東之間產生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解決,或者向法院起訴的方式解決。
股東之間因共同出資經營產生糾紛,私自換鎖等行為屬於民事糾紛,不涉及刑事責任,如果任何一名股東私自侵佔、盜竊、隱匿公司的財產,都會涉嫌違法,嚴重者還會涉嫌構成職務侵佔罪。
具體問題建議找律師詳細咨詢一下。
Ⅸ 某個股東受過行政罰款對企業有影響嗎
偷稅漏稅未達到犯罪的,行政處罰上只對單位進行所偷稅款0.5-5倍罰款。如涉及犯罪,則會被叛坐牢和罰金。
最主要的責任在法人,當然如果有證據證明財務也有故意偷稅行為,也會追究責任。偷稅的金額決定了是否入刑.
偷稅漏稅罪這是一個俗稱的罪名,應該講我國現行刑法沒有規定此罪名。我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了偷稅罪,第二百零三條規定了逃避追繳欠稅罪。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 以下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