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在幼兒園內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需要承擔責任嗎
現實問題
季某今年5歲,是一名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一次上手工勞動課,老師教折紙模型,季某在裁紙的過程中,因為用力不對,被裁紙刀劃傷了手臂,割破了血管,所幸沒有造成生命危險,縫了幾針,住院觀察了幾天才出院。出院後,季某的家長要求幼兒園賠償相關的醫葯費,但幼兒園認為這是季某自己造成的,與幼兒園無關。那麼,法律對此有什麼相關規定嗎?幼兒園要承擔責任嗎?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幼兒園、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侵權責任,是指在幼兒園、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或者在其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中,由於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教育、管理職責,致使學習或者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損害或者致他人損害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的與其過錯相應的侵權責任。
在這則案例中,幼兒園在上手工勞動課時應該預見到使用裁紙刀的危險性,卻未盡到管理責任,對因此而造成的損害,應承擔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2. 學生本人對自傷。誤傷行為引起的後果應讓學生擔責任。這個在法律上可用嗎
學校承不承擔責任主要看兩點:
1=是否是無民事行為能力
如果是幼兒,無民事行為能力,自傷還是誤傷,學校都要承擔連帶責任。
限制行為能力和完全行為能力人的學生,學校承擔無過錯責任。
2=學校本身有沒有過錯。
比如沒有將危險物品妥善處置,將鞭炮放到火爐旁邊,學生拿到鞭炮放了,自傷還是誤傷,學校都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3. 小學生在校意外受傷,學校是否負有責任,及依據的有關法律條款和具體案例
小學生在學校意外摔傷,醫葯費應屬學校負責。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3)校園侵權責任幼兒自傷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基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知能力的欠缺,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採取過錯推定原則確立學校侵權責任。
學校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取決於被侵權人是否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義務。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該責任無需被侵權人舉證證明,並且該責任為法定責任,不能被推翻。
4. 幼兒園學生自己受傷怎麼賠償的法律依據
主要依據抄《侵權責任法》規定。具體是:
《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本條款專門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通過設定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過錯推定原則,將舉證責任附加給幼兒園等教育機構。
《侵權責任法》第39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該法針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依然保持「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民事侵權領域最基本的歸責原則,其實質是按照過錯承擔侵權責任。
5. 兒童校園意外傷害學校有責任嗎
關於意外傷害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6. 關於侵權責任法的校園歸責問題
1、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由此可見:
a.校園作為未成年人監護人的代理人,只對未成年人承擔責任,成年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了,就不需要學校為其自身行為負責了。當然,如果學校保安、安全設施出了問題造成學生傷害,還是要負責的。
b.對於校外人侵害未成年學生的,學校承擔過錯責任,而且是在侵權人承擔以後,對不足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c.對其它種類的傷害,學校對未成年學生承擔過錯責任,其中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承擔的是推定過錯責任,即其過錯要有學校自己舉證,這與限制行為能力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
7. 有哪些情形造成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以下造成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由學校承擔賠償責任
(一)學校使用的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及設備不符合安全標准或管理、維護不當的;
(二)學校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未按規定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且未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的;
(三)學校組織的勞動、體育運動等體力活動,超出學生年齡和一般生理承受能力的;
(四)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文具或者其他物品不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的;
(五)學校明知學生有不適應某種教育教學活動的特異體質或疾病,未予以必要照顧的;
(六)學校明知學生患有需要隔離治療的傳染病但未採取有效防範措施的;
(七)學校發現學生突發疾病或受傷害,未及時採取相應救護措施的;
(八)教職員侮辱、毆打、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
(九)教職員擅離工作崗位,或者雖在工作崗位但未履行職責的;
以下造成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學校不承擔事故責任
(一)非因學校過錯造成學生自殺、自傷的;
(二)在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課外活動以及住校期間,學生擅自離開集體或擅自離開學校發生事故的;
(三)學生自行到校或放學後擅自滯留學校期間發生事故的。
學生監護人應當對學生自行上學、放學途中等非教育教學活動期間的人身安全履行監護職責。因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的過錯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學生或者其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內,因學校和學生以外的第三人的過錯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學校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