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海上船舶保險中,一切險包括碰撞責任。
給你個條款你在研究研究吧,只限與中國人保.
第五條 一切險
在保險期間內,由於第四條列舉的五項原因造成的保險船舶的全損或部分損失及產生的下列責任和費用,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一)碰撞及觸碰責任
保險船舶在可航水域與其他船舶、碼頭、港口設施、船閘、航標發生接觸性的碰撞或觸碰,造成上述被碰撞物體的直接財產損失或引起的費用,包括被碰撞船舶上所載貨物的直接損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應當由被保險人承擔的侵權經濟賠償責任,保險人負責賠償。但本保險對此種碰撞、觸碰責任僅負責被保險人應承擔賠償金額的四分之三,但最高不超過責任限額。
本碰撞及觸碰的責任限額為保險船舶的保險金額,在保險期間內累計賠償額達到責任限額時,本項保險責任終止。在被保險人徵得保險人書面同意並加交保險費後,本項保險責任恢復。
(二)共同海損與救助
1.本保險負責賠償被保險人在發生保險事故時,為保險船舶及所載貨物的共同安全而有意採取措施以防止或減少損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特殊額外費用,按船、貨的獲救價值比例應由船方負責分攤的共同海損費用、犧牲和救助費用、救助報酬。
2.共同海損理算應按有關合同規定或適用的法律或慣例理算,如無以上規定則按《北京理算規則》辦理。
3.保險人對保險船舶本身的損失、共同海損與救助的累計賠償額以保險金額為限。
(三)施救
被保險人為防止或者減少保險事故的損失而支出的必要的合理費用,為確定保險事故的性質、程度而支出的檢驗、估價的合理費用,以及為執行保險人的特別通知而支出的費用,保險人在保險船舶損失賠償之外另行支付。保險人對前述規定的費用不適用於共同海損和救助,且以保險金額為限。
② 海事法院都管轄什麼樣的官司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海事法院收案范圍的規定》的規定:
一、海事侵權糾紛案件
1.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案件,包括浪損等間接碰撞的損害賠償案件;
2.船舶觸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的建築物和設施的損害賠償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觸碰碼頭、防波堤、棧橋、船閘、橋梁,以及觸碰航標等助航設施和其他海上設施的損害賠償案件;
3.船舷損壞在空中架設或者在海底、水下敷設的設施損害賠償案件;
4.船舶排放、泄漏有害物質或者污水,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及貨物損害的損害賠償案件;
5.海上或港口建設、作業以及拆船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及貨物損害的損害賠償案件;
6.船舶航行、作業損壞漁網、其他捕魚設施和水產養殖的賠償案件;
7.航道中的沉船、廢棄物、海上作業設施不當影響船舶航行造成損失的損害賠償案件;
8.海上運輸或海上、通海水域、港口作業過程中的人身傷亡事故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
9.非法留置船舶和船載貨物案件;
10.其他海事侵權糾紛案件。
二、海商合同糾紛案件
1.水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件,其中包括遠洋運輸、含有海運區段的國際多式聯運、沿海和內河運輸.以及水水聯運、水陸聯運等水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件;
2.水上旅客和行李運輸合同糾紛案件;
3.船舶的建造、買賣、修理和拆解合同糾紛案件;
4.以船舶作抵押或以船舶營運收入作抵押的借貸合同糾紛;
5.租船合同糾紛案件,其中包括海船的光船租賃、定期租船、航次租船合同,沿海、內河運輸船舶的祖賃、承包合同糾紛案件;
6.船舶代理合同糾紛案件;
7.貨運代理合同糾紛案件;
8.供應船舶營運或者日常所需物品等合同糾紛案件;
9.海員勞務合同糾紛案件;
10.海上救助、打撈合同糾紛案件;
11.拖航合同糾紛案件;
12.海上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其中包括海運貨物保險、船舶保險、油污和其他保賠責任險、人身保險等保險合同糾紛案件;
13.海上運輸聯營合同糾紛案件;
14.其他海商合同糾紛案件。
三、其他海事海商案件
1.海運、海上作業(含捕撈作業)中重大責任事故案件;
2.港口作業糾紛案件,其中包括在港區內進行的測量、勘探、建港、疏浚、爆破、打撈、救助、拖帶、水上水下施工、港口裝卸(裝卸、駁運、保管)和理貨作業等糾紛案件;
3.共同海損糾紛案件;
4.裝卸設備、屬具、集裝箱滅失賠償糾紛案件;
5.海洋開發利用糾紛案件,其中包括對大陸架的開發和利用(如海洋石油、天然氣的開采),海岸帶的開發和利用(如圍墾、灘塗、采礦、工程建築等),海洋漁業和水產品的養殖的開發和利用、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海洋水下工程、海洋科學考察等糾紛案件;
6.船舶共有人之間的船舶經營、收益、分配糾紛案件;
7.船舶所有權、佔有權、抵押權,或者海事優先請求權的糾紛案件;
8.認定船舶及其他海上無主財產的案件;
9.涉及海洋、內河主管機關的行政案件;
10.海運欺詐案件;
11.法律規定由海事法院受理的和上級人民法院交辦的其他案件。
四、海事執行案件
1.海洋、內河主管機關依法申請強制執行的案件;
2.海事仲裁機構作出裁決,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的案件;
3.申請執行與船舶和船舶營運有關的公證機關確認的債權文書的案件;
4.依據1958年在紐約通過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規定,申請我國海事法院承認、執行外國或者地區的仲裁機構仲裁裁決的案件;
5.依照我國與外國簽訂的司法協助協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協助執行外國法院裁決的案件。
五、海事請求保全案件
1.海事請求權人為保全其海事請求權,在訴前申請扣押船舶的案件;
2.海事請求權人依合同規定,在訴前申請扣押船載貨物或者船用燃油的案件。
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施行。1984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設立海事法院幾個問題的決定》中關於海事法院收案范圍的規定同時廢止。
③ 青島海事法院有權判決在深圳發生的案件
這個應該是針對侵權行為重新提起的民事訴訟,可以由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進行管轄,但是屬於海事法院管轄就有點奇怪了,不知道案件有沒有一下情況: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海事法院收案范圍的規定》的規定:
一、海事侵權糾紛案件
1.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案件,包括浪損等間接碰撞的損害賠償案件;
2.船舶觸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的建築物和設施的損害賠償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觸碰碼頭、防波堤、棧橋、船閘、橋梁,以及觸碰航標等助航設施和其他海上設施的損害賠償案件;
3.船舷損壞在空中架設或者在海底、水下敷設的設施損害賠償案件;
4.船舶排放、泄漏有害物質或者污水,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及貨物損害的損害賠償案件;
5.海上或港口建設、作業以及拆船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及貨物損害的損害賠償案件;
6.船舶航行、作業損壞漁網、其他捕魚設施和水產養殖的賠償案件;
7.航道中的沉船、廢棄物、海上作業設施不當影響船舶航行造成損失的損害賠償案件;
8.海上運輸或海上、通海水域、港口作業過程中的人身傷亡事故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
9.非法留置船舶和船載貨物案件;
10.其他海事侵權糾紛案件。
二、海商合同糾紛案件
1.水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件,其中包括遠洋運輸、含有海運區段的國際多式聯運、沿海和內河運輸.以及水水聯運、水陸聯運等水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件;
2.水上旅客和行李運輸合同糾紛案件;
3.船舶的建造、買賣、修理和拆解合同糾紛案件;
4.以船舶作抵押或以船舶營運收入作抵押的借貸合同糾紛;
5.租船合同糾紛案件,其中包括海船的光船租賃、定期租船、航次租船合同,沿海、內河運輸船舶的祖賃、承包合同糾紛案件;
6.船舶代理合同糾紛案件;
7.貨運代理合同糾紛案件;
8.供應船舶營運或者日常所需物品等合同糾紛案件;
9.海員勞務合同糾紛案件;
10.海上救助、打撈合同糾紛案件;
11.拖航合同糾紛案件;
12.海上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其中包括海運貨物保險、船舶保險、油污和其他保賠責任險、人身保險等保險合同糾紛案件;
13.海上運輸聯營合同糾紛案件;
14.其他海商合同糾紛案件。
三、其他海事海商案件
1.海運、海上作業(含捕撈作業)中重大責任事故案件;
2.港口作業糾紛案件,其中包括在港區內進行的測量、勘探、建港、疏浚、爆破、打撈、救助、拖帶、水上水下施工、港口裝卸(裝卸、駁運、保管)和理貨作業等糾紛案件;
3.共同海損糾紛案件;
4.裝卸設備、屬具、集裝箱滅失賠償糾紛案件;
5.海洋開發利用糾紛案件,其中包括對大陸架的開發和利用(如海洋石油、天然氣的開采),海岸帶的開發和利用(如圍墾、灘塗、采礦、工程建築等),海洋漁業和水產品的養殖的開發和利用、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海洋水下工程、海洋科學考察等糾紛案件;
6.船舶共有人之間的船舶經營、收益、分配糾紛案件;
7.船舶所有權、佔有權、抵押權,或者海事優先請求權的糾紛案件;
8.認定船舶及其他海上無主財產的案件;
9.涉及海洋、內河主管機關的行政案件;
10.海運欺詐案件;
11.法律規定由海事法院受理的和上級人民法院交辦的其他案件。
四、海事執行案件
1.海洋、內河主管機關依法申請強制執行的案件;
2.海事仲裁機構作出裁決,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的案件;
3.申請執行與船舶和船舶營運有關的公證機關確認的債權文書的案件;
4.依據1958年在紐約通過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規定,申請我國海事法院承認、執行外國或者地區的仲裁機構仲裁裁決的案件;
5.依照我國與外國簽訂的司法協助協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協助執行外國法院裁決的案件。
五、海事請求保全案件
1.海事請求權人為保全其海事請求權,在訴前申請扣押船舶的案件;
2.海事請求權人依合同規定,在訴前申請扣押船載貨物或者船用燃油的案件。
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施行。1984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設立海事法院幾個問題的決定》中關於海事法院收案范圍的規定同時廢止。
④ 海事侵權糾紛案件包括哪些
1、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案件,包括浪損等間接碰撞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2、船舶觸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及其岸上的設施或者其他財產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觸碰碼頭、防波堤、棧橋、船閘、橋梁以及觸碰航標等助航設施和其他海上設施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⑤ 碰撞責任包括碰撞他船或者浮動物體或者其他物體而引起被保險人應負的法律賠償責任,那麼如果造成他船人身
你研究研究限於中國人保
第五條 一切險
在保險期間內,由於第四條列舉的五項原因造成的保險船舶的全損或部分損失及產生的下列責任和費用,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一)碰撞及觸碰責任
保險船舶在可航水域與其他船舶、碼頭、港口設施、船閘、航標發生接觸性的碰撞或觸碰,造成上述被碰撞物體的直接財產損失或引起的費用,包括被碰撞船舶上所載貨物的直接損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應當由被保險人承擔的侵權經濟賠償責任,保險人負責賠償。但本保險對此種碰撞、觸碰責任僅負責被保險人應承擔賠償金額的四分之三,但最高不超過責任限額。
本碰撞及觸碰的責任限額為保險船舶的保險金額,在保險期間內累計賠償額達到責任限額時,本項保險責任終止。在被保險人徵得保險人書面同意並加交保險費後,本項保險責任恢復。
(二)共同海損與救助
1.本保險負責賠償被保險人在發生保險事故時,為保險船舶及所載貨物的共同安全而有意採取措施以防止或減少損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特殊額外費用,按船、貨的獲救價值比例應由船方負責分攤的共同海損費用、犧牲和救助費用、救助報酬。
2.共同海損理算應按有關合同規定或適用的法律或慣例理算,如無以上規定則按《北京理算規則》辦理。
3.保險人對保險船舶本身的損失、共同海損與救助的累計賠償額以保險金額為限。
(三)施救
被保險人為防止或者減少保險事故的損失而支出的必要的合理費用,為確定保險事故的性質、程度而支出的檢驗、估價的合理費用,以及為執行保險人的特別通知而支出的費用,保險人在保險船舶損失賠償之外另行支付。保險人對前述規定的費用不適用於共同海損和救助,且以保險金額為限。
⑥ 船舶觸碰的含義什麼它和船舶碰撞有什麼區別
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生接觸造成損害的事故。所稱船舶,指船舶碰撞的任何其他非用於軍事的或者政府公務的船艇。
船舶碰撞的新概念 隨著航運事業的發展,船舶碰撞的傳統概念已不能科學地反映船舶碰撞的客觀所在,過錯責任原則的立法意圖不能完全體現出來。為了完善海商法律體系的具體內容,國際海事委員會(CMI)於1987年起草的《船舶碰撞損害賠償國際公約草案》(以下簡稱《里斯本規則》)確立了船舶碰撞的新概念。
《里斯本規則》第1條對船舶碰撞作了兩個定義:定義一,船舶碰撞系指船舶間即使沒有實際接觸,發生的造成滅失或損害的任何事故;定義二,船舶碰撞系指一船或幾船的過失造成兩船或多船間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滅失或損害,而不論船舶間是否發生接觸。
新概念與上述傳統概念形成了鮮明對比,新的船舶碰撞構成要件對傳統構成要件的改變主要有以下三點:
1、擴大了適用碰撞法的船舶外延,《里斯本規則》定義一不僅不限定適用碰撞法的船舶類別,還對船舶作了極為擴張的定義,「船舶系指碰撞中所涉及到的不論是否可航的任何船隻、船艇、機器、井架或平台」,該定義甚至不要求船舶須具備可航性這一必備條件,而且沒有排除軍事船舶和政府公務船舶。
2、船舶碰撞不要求有實質性接觸,根據定義一,船舶碰撞只要造成滅失或損害結果即可,船舶間無須實際接觸,其從而使浪損、間接碰撞盡數包括於船舶碰撞之中。
3、定義二增加了單一過失要件,新概念使過失成為碰撞行為的構成要件,傳統概念對碰撞的構成不要求存在過失,過失僅是碰撞的責任要件。定義一和二盡管可能產生適用范圍不一致的問題,但從該規則立法者的本意來看,它們共同將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導致的的碰撞排除在《里斯本規則》的適用范圍之外,又縮小了船舶碰撞法的適用范圍。
⑦ 沿海內河船舶險條款下船舶碰撞以下哪幾種事物可獲賠償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可以的。不論是沿海內河船舶保險還是遠洋船舶保險,觸碰吸砂泵都是正常的保險責任范圍的。
不過以下一些特殊情況是不賠的:如果吸砂泵是碼頭設施的一部分,且有部分沿海內河保險條款中有約定「觸碰碼頭"為除外責任。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沿海內河船舶保險條款》觸碰碼頭是保險責任。
如需了解具體情況,你還需將投保的險種告知。
⑧ 是船舶碰撞案件,我國有哪些法律法規
船舶碰撞糾紛包括船舶碰撞損害賠償糾紛以及與船舶碰撞相關的其他糾紛,屬於典型的海事糾紛。海商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系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的特別法律,應當優先適用於船舶碰撞糾紛案件的審理。在海商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應當適用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故《規定》的主要法律依據包括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等。
《海商法》第八章是關於船舶碰撞的專門規定,該章節的規定基本上是參照1910年布魯塞爾統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以下簡稱1910年碰撞公約)的規定而制定的,包括船舶碰撞的定義、碰撞後的施救通報義務、以及船舶碰撞的責任承擔原則等共計6條規定。1910年碰撞公約規定,船舶碰撞致使有關船舶或者船上財物遭受損害時,對這種損害的賠償都應該按照公約的規定辦理。該公約首次確立了按照碰撞過失的比例確定碰撞船舶財產損害賠償責任的原則,受害人只能按照各船的過失比例分別向各加害船舶索賠財產損失,碰撞船舶並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雖然我國於1993年才正式加入1910年碰撞公約,但是在制定海商法時已經通過參照國際公約規定的方式,將公約所確立的過失比例責任制度這一特殊原則制定成為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充分體現了船舶碰撞糾紛的特殊性,具有鮮明的海事特點。因此,在審理因船舶碰撞引起的各種糾紛案件、確定碰撞船舶賠償責任時,海商法第八章作為調整船舶碰撞糾紛的特別法律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在法律適用部分,還應當正確掌握因不同原因造成船舶觸碰事故引發侵權糾紛時應當如何正確適用法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船舶觸碰是指船舶與設施或者障礙物發生接觸並造成財產損害的事故,例如船舶觸碰港口設施或者碼頭等。導致船舶觸碰事故的原因很多,包括由於船舶之間發生碰撞導致船舶觸碰碼頭,或者由於單船駕駛過失導致船舶觸碰碼頭等。對於因船舶碰撞導致船舶觸碰引起的侵權糾紛,應當如何確定碰撞船舶對觸碰事故的賠償責任,實踐中存在不同的觀點。一種意見認為船舶碰撞造成觸碰事故,屬於共同侵權,應當按照民法通則關於共同侵權的規定由碰撞船舶對觸碰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一種意見認為船舶觸碰碼頭造成財產損失構成侵權,應當按照民法通則關於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由觸碰船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還有一種意見認為觸碰損害是由船舶碰撞引起的,應當按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由發生碰撞的船舶按照碰撞責任比例對觸碰承擔比例賠償責任。我們認為,雖然海商法第八章是對船舶碰撞作出的規定,而並未對船舶觸碰作出專門規定,但是根據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碰撞造成第三人財產損失的,各船的賠償責任均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過失比例。因此只要船舶觸碰是由於船舶碰撞造成的,船舶觸碰造成的損失就屬於因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財產損失,就應當按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確定碰撞船舶的比例賠償責任。但是對於非因船舶碰撞導致的船舶觸碰案件,由於並不涉及船舶碰撞,不能適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而應當按照一般侵權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確定觸碰船舶的賠償責任。
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船舶觸碰事故,對船舶來說,都屬於海上航行中發生的事故,是典型的海事侵權糾紛案件,應當適用海商法的規定。雖然在非因船舶碰撞造成的船舶觸碰中不能適用海商法第八章有關碰撞責任的規定,但海商法中關於海事賠償責任限制、船舶優先權等其他規定均應當適用。故根據《規定》,對因船舶觸碰港口設施或者碼頭造成損害的,觸碰船舶仍然有權援用海商法規定的責任限制等進行抗辯,受害人有權依據海商法的規定主張船舶優先權等。
⑨ 在橋梁施工中,船舶碰撞到棧橋或工作平台造成的損失,是否在《沿海內河船舶保險條款(2009版)》一切
不屬於保險責任。
一般2009年的國內沿海內河船舶保險條款的保險責任中,將船舶與固定物體觸碰的損失僅限定為碼頭、航標,並在除外責任中列明了橋梁。但問題是,很多人並不認為工作平台屬於橋梁,既然不是橋梁,就不屬於除外責任范圍。於是出現了保險責任沒有列明,除外責任也沒有列明的情況,但國內沿海內河船舶保險條款是列明責任條款,即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賠償,除此之外不賠,因為該條款的除外責任中有個「兜底」條款:其他不屬於保險責任范圍的損失。
不過在海事訴訟中,有些人也試圖從以下思路訴訟:工作平台不是橋梁——所以橋梁除外無效——保險責任中雖然沒有說是保險責任,說明條款解釋不清——格式合同有兩種解釋,應作出不利保險公司的解釋。但好象這種思路大部分訴訟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