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年大健康醫養服務可靠嗎
按照我的體驗來說是可靠的,之前工作忙,家裡老人需要照顧,就給老人訂了居家醫養一站式服務。感覺醫護工作人員都挺專業的,還會提出一些健康指導,給老人做康復護理的時候也比較專業耐心。。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對你有所幫助
2. 企業把我的崗位給了別人,我要求繼續工作企業不安排,企業用逼迫的手段讓我簽字解除合同,醫養二險給停了
首先,不知道用什麼手段逼迫。但是你簽的是解除勞動合同協議,屬於不是自願辭職,你可以要求企業賠償你經濟補償金,按照在公司年限補償,一年賠償一個月,按照你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這筆數很可觀的,如果沒有這么快找到工作的話,去社保申請失業金,注意自己交社保,不要斷。另外建議,一個這樣的公司,你留也沒什麼意思,就像離開一個錯誤的人,你才能更快遇到幸福,無論什麼時候,不要失去再就業的能力才是最應該思考和修行的。
3. 養老機構服務合同糾紛如何歸責
養老機構的合同責任分析
在養老機構服務合同中,養老機構主要負有給付義務和附隨義務。養老機構的給付義務主要是向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顧、護理服務。養老機構還負有確保不因自己提供的設施或服務瑕疵而使入住老年人的人身遭受損害的義務和防止第三人在機構內對老人的人身進行不法侵害的相應的合同責任。
機構提供服務設施、設備不符合標准而承擔的責任
養老機構的給付義務之一是按照約定的標准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服務。但一些養老機構的建築設計不符合標准;安全保衛、消防設施等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明顯疏漏;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違法了給付義務,也影響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養老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養老機構沒有按約定提供服務,應相應降低養老服務費用;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資質不合格或提供的服務不合格,經老人或其家屬提出,養老機構應及時更換或改進服務,若經更換或改進服務仍未合格的,老人或其家屬有權解除合同,並要求養老機構減少不合格服務部分的收費。
老年人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引發的責任
進入養老院的老人本身就是高危人群,發生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必然性,但客觀上說,養老機構自身的服務是導致老年人意外事故的主要因素。如果養老機構沒有按照政府和行業對建築設施的要求建造,使之存在不安全因素,造成老年人傷害事故的,養老機構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果養老機構沒有按照政府或行業規范提供服務,造成老年人傷害事故的,養老機構也要承擔賠償責任。因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不符合合同約定造成老年人人身傷害的,老年人和家屬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未盡到充分的管理、保護義務而承擔的責任
除了服務之外,養老機構對入住老年人還有相應的管理和保護義務,尤其是那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由於存在監護職責委託的情形,養老機構對其的管理保護職責是經過雙方約定的。因看護不到位導致老人從床上墜地摔傷或外出走失,因護理不當導致老人在洗澡時燙傷、吃飯時噎食等,養老機構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如果疾病、傷害事故的發生或加重與養老機構管理疏忽或不善有關系,即使存在第三方責任人,但由於養老機構未盡安全保障義務,也要承擔相應責任。養老機構服務人員的疏於管理,不僅容易引起糾紛,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行為。
對老年人突發意外處理不當造成傷害的責任
老年人入住期間突發疾病或受到傷害後,養老機構沒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採取相應援助措施,造成了疾病、傷害事故的加重或擴大,養老機構應該承擔相應的事後責任。如,養老機構在老年人摔倒後,沒有及時救護,造成老年人傷情加重,就要承擔相應責任。
※入住老人及其家屬的合同責任分析
養老機構合同責任的實現,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入住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然而,這種保護也要與養老機構的健康發展相平衡。因此,在養老機構服務合同中,養老機構的利益必須同時得到有效保護。
為了配合養老機構履行義務,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屬承擔的義務通常有:入住後要自覺遵守養老機構的規章制度,接受管理,與其他入住老人搞好團結;在接受養老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費。對偶發性費用如治療、急救費用等應及時結清;應經常與老人進行溝通,保持聯絡,盡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等等。
隱瞞入住老人的身體狀況而產生的責任
按照養老院機構入住規定要求,老人進入養老機構前必須做全面身體檢查,但在實際執行當中,院方一般注意的是老人是否患有傳染病、皮膚病等類的疾病,對一些常見老年病和癱瘓病人就不能嚴格要求了。因此他們通常更加註重查看老人外觀,如癱瘓老人是否有褥瘡、硬傷等。但精神類疾病、心腦血管、骨質疏鬆等疾病就很難被發現,這此疾病也成為家屬隱瞞的重點,往往會對老人生命安全構成較大威脅。因家屬隱瞞病情致老人發生意外傷害的,養老機構履行了相應職責,且行為並無不當的,無需承擔法律責任。
欠繳相關費用而產生的責任
入住協議的簽署往往是由老人的家屬來完成的,多數老人並不了解其內容。入住後,一旦老人出現經濟緊張、突發疾病、協議期滿等一些需要由家屬履行責任的問題時,常常會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家屬既不繳納護理費、醫葯費,也不接老人回家。因此,在簽訂合同時,老人和家屬就要授權養老機構在無法聯繫到老人家屬,或者雖然取得聯系但家屬在規定時間內仍不來協同處理相關事宜的情況下,養老服務機構可以本著合理善意、符合公序良俗的原則進行善後處理,由此發生的費用由家屬承擔。
另外,老年人和家屬不能按約定時間交納費用,除應盡快補足所拖欠的費用外,還應承擔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如果無故拖欠各項費用超過一定期限,經養老機構催告後仍不交納的,養老機構有權解除合同,書面通知老年人和家屬,要求老人出院。如果老年人在養老機構發出解除合同通知後仍不出院,養老機構有權提起訴訟,請求法院確認解除合同。此種情況下解除合同,老年人和家屬除應支付拖欠的服務費用、訴訟期間的養老服務費用外,還應當支付違約金,並負擔由此產生的訴訟費用。
入住老人因違反機構規章制度而產生的責任
老人違反養老機構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違反禁止房內吸煙的規定、不服從管理、擾亂他人正常生活、打架斗毆、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或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等造成自身傷害的,由老人自行承擔全部責任;由此造成其他入住老年人或親屬等人身傷害的,由老人承擔法律責任,家屬對此承擔連帶責任。
4. 安岳普愛醫養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安岳普愛醫養服務有限公司是2018-06-13在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李家鎮東風路51號。
安岳普愛醫養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2021MA66N8X43D,企業法人唐永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安岳普愛醫養服務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安岳普愛醫養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 合同糾紛。 民法
鄒漢英訴孫立根、劉珍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
[裁判摘要]
公司法定代表人在組織公司清算過程中,明知公司職工構成工傷並正在進行工傷等級鑒定,卻未考慮其工傷等級鑒定後的待遇給付問題,從而給工傷職工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該行為應認定構成重大過失,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作為清算組成員的其他股東在公司解散清算過程中,未盡到其應盡的查知責任,也應認定存在重大過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原告:鄒漢英。
被告:孫立根。
被告:劉珍。
原告鄒漢英因與被告孫立根、劉珍發生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向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鄒漢英訴稱:原告系原儀征市新威照明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威電器)的職工,2007年3月23日,原告在公司工作過程中不慎受傷,該傷情經勞動部門認定為工傷,並於2008年6月30日經揚州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原告的傷殘等級為十級。事故發生後,新威電器支付了原告的全部醫療費及2007年4月17日至 7月底的護理費、營養費3180元。2008年 2月19日,新威電器申請注銷,被告孫立根、劉珍系新威電器股東。現請求判令兩被告支付原告的工傷保險待遇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6076.8(1688×60%×6)、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5 968.48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7427.2元、停工留薪工資4771.2元、鑒定費280元;共計人民幣34 523.68元,並互負連帶責任,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告鄒漢英提交以下證據:
1.儀勞社工傷認定(2007)255號工傷認定決定書,揚儀勞鑒通(2008)第33號勞動能力鑒定結論通知書,證明原告鄒漢英所受工傷及工傷等級;
2.原告鄒漢英病歷一份、出院記錄一份、診療證明書一份,證明原告遭受工傷後的治療過程;
3.被告孫立根所寫保證書一份,證明事故發生後,孫立根曾經承諾負責處理原告鄒漢英的工傷事故,並且在新威電器未注銷前是由其負責處理原告工傷事故;
4.協議書一份,內容是關於原告鄒漢英在工傷期間的營養費、護理費的解決問題,被告孫立根自2007年4月17日向原告支付30元/天的營養費、護理費,終止時間沒有明確,協議上有新威電器的印章,且有孫立根簽字;
5.原告鄒漢英在工傷前的工資表三份,證明原告的工資低於儀征市職工最低工資標准;
6.儀征市工商局查詢的新威電器注銷的申請表一份,證明被告孫立根、劉珍股東的身份和清算人的身份以及清算時的資產狀況。
被告孫立根、劉珍共同辯稱:對於原告鄒漢英在新威電器工作期間遭受工傷這一事實,被告予以認可;但原告於2008年6月才作出工傷等級鑒定,新威電器則於 2008年2月19日登記注銷,在此之前已完成清算程序,新威電器解散清算時,原告的工傷保險待遇並未發生,原告的訴求不符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條的前提,故二被告清算注銷公司的行為並未損害原告的權益;二被告在公司解散清算過程中,沒有過錯,原告要求二被告支付工傷待遇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法庭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劉珍對原告的工傷事宜並不知情,不存在過錯,故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儀征市人民法院依法組織了質證,被告孫立根、劉珍對原告鄒漢英提供的證據 1、2、3、6的真實、合法性無異議;對於證據 4的真實性,被告無異議,但被告認為,原告受傷出院後休息期間傷口癒合得很好,勞動能力鑒定結論通知書是在2008年6月30日即新威電器注銷後作出的,公司不可能知道原告所受工傷達到十級傷殘;對於證據5,被告認為,原告提供的三份工資表,有兩份是原告未出滿勤情況下的工資,另一份是出勤25天的工資,不足以證明原告的工資標准低於儀征市的最低標准;被告對於賠償項目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中的工資標准有異議,對於其他賠償項目的計算方法及數額無異議,但認為該費用不應由二被告承擔。
儀征市人民法院一審查明:
原告鄒漢英系新威電器職工,2007年 3月23日,原告在公司工作過程中不慎受傷,2007年12月4日,原告的傷情經儀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工傷。事故發生後,新威電器支付了原告的醫療費以及 2007年4月17日至7月底的護理費、營養費3180元。
被告孫立根、劉珍系新威電器的股東,該公司經股東會決議解散,於2008年2月 19日申請注銷。
2008年6月30日,經揚州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原告鄒漢英的傷殘等級為十級。2008年9月9日,原告向勞動部門申請仲裁,2008年9月10日,儀征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被訴主體資格不符為由,向原告發出了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
本案一審的爭議焦點是:被告孫立根、劉珍是否應當負擔原告鄒漢英的工傷保險待遇並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儀征市人民法院一審認為:
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應當依法予以保護。原告鄒漢英在新威電器工作期間遭受工傷,依法應當享受工傷待遇。因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統籌,因此應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的有關標准負擔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因新威電器被注銷時主體資格已消滅,故原告不能以該公司為被告起訴。被告孫立根、劉珍作為新威電器原股東及公司清算組的成員,應依法履行法定義務。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條的規定,清算組成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公司或者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二被告已知原告遭受工傷,故在清算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原告工傷待遇的給付問題,但仍然遺漏,給原告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損害,應認定為重大過失,二被告應對原告的損失進行賠償,故對二被告的辯解意見,不予採信。對於原告主張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5 968.48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7427.2元、停工留薪工資4771.2元、鑒定費280元,二被告均無異議,予以支持;對於原告主張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6076.8元(1688×60%×6個月),被告對工資標准有異議,法院認為,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一條的規定,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原告的該項請求並不違反法律規定,故予以支持。
據此,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三條、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五條之規定,於2009年 2月16日判決如下:
被告孫立根、劉珍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賠償原告鄒漢英一次性傷殘補助金6076.8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15 968.48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7427.2元、停工留薪工資4771.2元、鑒定費280元,合計34 523.68元,二被告對上述款項互負連帶給付責任。
案件受理費663元,依法減半收取 331.5元,由被告孫立根、劉珍負擔。
孫立根、劉珍不服一審判決,向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理由是: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被上訴人鄒漢英手指於2007年3月23日受傷,同年12月4日被認定為工傷,新威電器於2008年2月19日經工商登記注銷,解散清算程序更是在此之前。2008年6月 30日鄒漢英經鑒定工傷等級為十級,即至新威電器解散時鄒漢英的工傷保險待遇還未發生,因此上訴人在新威電器解散清算時,不可能知道鄒漢英主張的工傷保險待遇是否發生,新威電器也不可能等到鄒漢英的工傷保險待遇發生了再解散。新威電器是因為無法繼續經營而依法解散、注銷的,上訴人作為清算組成員,不存在惡意處置公司財產的過錯,也未實施惡意處置行為,故不應對鄒漢英主張的工傷保險待遇承擔責任,劉珍對鄒漢英工傷事實並不知曉,不應承擔責任。請求撤銷一審判決。
被上訴人鄒漢英辯稱:上訴人孫立根、劉珍對於鄒漢英的工傷事故和傷情是知道的,也不可能不知道鄒漢英所進行的工傷等級鑒定。由於有關部門對於工傷等級鑒定每年只進行兩次,新威電器注銷時鄒漢英工傷等級鑒定結果還沒有出來,僅是鑒定程序和時間問題,因此,新威電器解散清算時,上訴人應當考慮到鄒漢英的工傷待遇權益。但在實際清算中,清算組成員即上訴人未注意到鄒漢英應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給鄒漢英的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二審,確認了一審查明的事實。
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仍然是:上訴人孫立根、劉珍是否應當支付被上訴人鄒漢英的工傷保險待遇並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勞動者因工傷殘,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被上訴人鄒漢英在2007年3月23日於新威電器工作期間受傷,同年 12月4日被認定為工傷,依法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和第六十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因新威電器未參加社會工傷保險統籌,因此應由新威電器按照國家的有關標准負擔被上訴人的工傷保險待遇。
對於上訴人孫立根、劉珍提出的新威電器解散清算時,被上訴人鄒漢英的工傷等級鑒定結果未出,其工傷保險待遇未發生的上訴理由,法院認為,被上訴人於 2007年3月23日於工作期間受傷,並已於同年12月4日被認定為工傷,即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工傷等級鑒定結果是確定工傷保險待遇具體內容的主要依據,被上訴人的工傷等級鑒定結果未出,雖然無法確定工傷保險待遇的具體內容和數額,但並不影響被上訴人工傷保險待遇的發生。新威電器解散前,作為股東之一的孫立根清楚知曉被上訴人遭受工傷,因此,公司解散清算時,雖然被上訴人的工傷等級尚未鑒定出來,但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清算組成員的孫立根,在明知被上訴人受傷一事且已經認定工傷,正在進行工傷等級鑒定的情況下,亦應當在公司清算過程中將被上訴人的工傷保險待遇計算在內。
綜上所述,上訴人孫立根在組織公司清算過程中,明知被上訴人鄒漢英構成工傷並正在進行工傷等級鑒定,卻未考慮被上訴人工傷等級鑒定後的待遇給付問題,從而給被上訴人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損害,此行為明顯構成重大過失。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條的規定,清算組成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公司或者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此,孫立根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上訴人劉珍系新威電器股東之一,也是清算組成員,在該公司解散清算過程中,劉珍對於實際存在的被上訴人工傷事實未能及時查知,顯然未盡到清算組成員應盡的責任,也無證據證明另一清算組成員即孫立根在清算過程中,對其故意隱瞞了被上訴人工傷的事實,故對於被上訴人工傷待遇損失,劉珍的行為也構成重大過失,應與孫立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果劉珍認為相關責任人對此存在過錯,可在承擔責任後,依法向相關責任人主張權利。
綜上,上訴人孫立根、劉珍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據此,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於2009年2月16日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訴訟費663元,由上訴人孫立根、劉珍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