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房承租人變更糾紛如何起訴
變更公房承租人不屬於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它屬於行政行為,應提起行政訴訟。內
公房是指由政府公房管容理部門或者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直接進行經營管理的國家所有房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該房屋。」建設部《城市房屋管理租賃管理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住宅用房承租人在租賃期限內死亡。其共同居住兩年以上的家庭成員可以繼續履行承租」。而根據各地《公有住房變更承租人管理辦法》,申請變更為公房承租人的,須滿足的基本條件是:原承租人死亡或外遷;與原承租人為同一戶籍;是原承租人的家庭成員;與原承租人共同居住一年以上;沒有其他住房。
因此,符合繼續承租條件的當事人,應當與房屋管理出租單位協商,雙方自願簽訂公有房屋承租合同。如果承租人的共同居住人對政府公房管理部門依職權變更直管公房承租人不服,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⑵ 公產房承租權變更
律師解答:
首先需要明確的公產房不是個人財產,顧名思義它屬於國家或者集體、企業的財產,這是不能繼承的,但是關於公產房的租賃權是可以繼承的。回答您的問題,需要您明白繼承的相關知識,您爺爺的所有子女對於您爺爺的財產或者權益都是有繼承權的,其實變更的部門是防止產生糾紛才這么做的。只有別的繼承人出具了書面的證明,才不至於出現糾紛。關於公產房的租賃的法律法規都是散落在地方的法律法規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規定,只能到當地的機關查詢。
⑶ 打官司 公產房的承租權
1、公有承租房,所有權屬於公家,不是你姥姥姥爺的遺產,所以:你姥姥姥爺的遺囑(你所說的協議「把此房小屋的承租權給我媽」)沒有法律效力,你母親不太可能根據這份協議爭得承租權。
2、承租權給誰,最終由房子所屬的公有單位決定,但單位一般都會有一個變更繼續承租人的條件,一般是:戶口在此房中、在此房居住達到一定年限(一般要求2年或一年,具體是幾年由公房單位或當地政府決定)。
3、具體到你所說房產的繼承承租條件:請聯系房產所屬單位,問一下就清楚了。
4、如果你母親符合上述條件:建議你母親可以和其他符合條件的親屬協商一致,找公房所屬單位請求變更你母親為繼續承租人;如果不能協商一致,你母親也可以自行找公房所屬單位請求變更,具體變更為誰,由單位決定。
5、如果你母親不符合以上條件:這官司很難贏。
6、「請問打這樣的官司勝算大嗎?」:很難說,公房是繼續承租給誰,應則公房所屬單位決定,法院無權插手。
7、「我們已經咨詢當地律師了,他們建議打官司的,而且說勝訴的幾率很大」:那你去和律師談談做風險代理,也就是說,等官司打贏了再付律師費,看他們同意不同意。
⑷ 公產房承租權問題
這個房屋跟產權單位協商一下,如果他們能租給你們這個事情相對好辦一點。
⑸ 法院怎麼判公房的承租權
可以上訴啊,如果已經過了上訴期,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⑹ 公產房 承租權
1、你已經說了,是公產房、且要一年辦後才能買斷產權?
2、那麼,這房目前就還是公房:
(1)你姥姥姥爺只是擁有公房的承租權即使用權、沒有產權;
(2)你所說的「過戶」:也只是將承租人變更你為你大舅。
3、所以:
(1)你舅和母親的協議,只能針對將來房子買到手後的財產分割,目前這協議能否生效還很難說,估計在房子還未取得產權的情況下,將這協議到公證處公證也不會給辦,因為協議中處分的是他人財產(公家的)。
(2)建議:協議內容不要涉及產權,只寫明將來你大舅一旦將房子出賣得到款項,應由你姥姥姥爺的3個子女平分。
3、「請問此協議將來有法律依據嗎?」:這協議,只是普通民事協議,只要三個當事人將協議內容寫清楚、所有人都簽字、寫明年月日就可以生效,但因為是處分將來可能得到的財產,應屬於附生效條件的協議,也就是說:只有在將來你大舅有權賣房、並且實際將房子賣出後才能生效。
4、另外,建議在協議中約定違約賠償條款,以對你大舅有一定的約束力。
⑺ 天津 公產房 承租權 使用權 糾紛
你所述問題較多,抄請清晰如下幾個問題。
1、公產房,承租人是你父親,與單位的承租合同內容。
2、你奶奶居住,是借住還是轉租。
3、你父親在你奶奶及老叔的脅迫下簽署了一份協議,怎麼能證明是脅迫
4、簽訂協議的內容及時間
5、你老叔的工作情況,是否是你父親單位的職工或公產房所屬單位的職工
6、要綜合情況看,是不是要追加第三人進行訴訟
以上幾個問題清晰後才能分析和怎麼應對訴訟及維護自己的權益。
⑻ 公產房承租權相關法律
共有三部相關法律:《合同法》、《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天津市公有住房變更承租人管理辦法》。
建設部《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六條統一規范租賃關系,而沒有特別區分公房租賃和私房租賃就是明證。有的認為公房承租權是一種物權,甚至可以類似所有權。
公房承租權人可以有購買請求權,即以遠低於市場價格的房改成本價購買公房的權利,在承租權人死亡時,其同住的符合相應條件的家屬可以成為承租人,繼續享有公房承租權的特殊地位或資格。
可以以結婚的時間為節點將公房的承租權的分割如為如下三類:
1、一方在婚前取得了公房承租權,離婚對承租權仍歸一方享有,另一方無權分割。
2、雙方在婚前各自取得了公房承租權,婚後合並調換房屋的,承租權歸雙方享有,離婚時雙方都有權分割。
3、一方或者雙方在婚後取得房屋承租權,承租權歸雙方所有,離婚時雙方都有權分割。
(8)公產房承租權糾紛擴展閱讀:
出租人和承租人間是通過公房租賃合同確定其間的權利義務的,承租人必須按照規定要求交付標准租金,出租人要負擔房屋的維修養護責任。
在出租人不具備公房承租條件時,必須及時騰退。此一權利義務關系,在發生爭議無法正常解決時,完全可以作為法律糾紛由司法機關進行處理。
但是,對於此前的資格問題,即公房產權單位根據職工的職級、工作年限甚至家庭人口等具體情況,來確定職工的承租資格和順位,這一內部福利關系是不受民事法律救濟的,如果發生爭議,可向有關部門或單位反映加以解決。其次,也具有物權的性質。
一方面,承租權不僅僅是債權法意義上的承租關系,其具有巨大的財產價值(低價承租和期待利益),一是低價承租的利益,此與正常的租賃關系不同,公房承租人交付的標准租金由政府規定,遠遠低於市場租金,也達不到成本租金,包含了由政府或產權單位代為負擔的意味。
二是其往往包含了以房改成本價購買公房的請求權,只要是可售公房,承租權人一般就可以享有以房改成本價購買承租公房的期待權,從而獲得房屋市場價與成本價這一象徵性費用的差額。另一方面,承租權具有一定的人身性。
比如,承租權人死亡後,其子女並非都可成為承租人,必須基於一定的身份和戶籍要求(同住成年家屬);在此情況下,如遇拆遷,只補償承租權人,並不當然補償其他非承租權人的子女。
⑼ 公產房繼承糾紛應該怎麼解決
公租房無權復繼承,只能在承製租期內,繼續承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該房屋。
從法律角度來講,繼承的前提是被繼承人生前有遺留的個人的合法財產,而公產房的產權人並非個人,所以公產房是不存在繼承問題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公產房的實際使用人即承租人不享有該公產房的物權,僅享有承租權。依據本市的有關規定,當承租人死亡或戶籍遷出本市的,其配偶、父母、子女均可申請辦理過戶,但是申請辦理過戶的人只能有一個且必須符合過戶條件。當申請過戶的人有兩人以上的,雙方或多方必須達到一致意見以後,方能辦理過戶手續。
⑽ 因哈爾濱鐵路公產房承租權引起家庭糾紛那裡能管
去黑龍江省電視台找,幫助欄目組,請他們幫忙,所有事情都會很好很快的解決,說的可憐點,悲慘點,速度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