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的基本信息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公告第61號
(2002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回表大會常務委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2013年9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訂通過)
頒布日期:20130926 實施日期:20131201 頒布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貳』 《廣西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條例》哪一年通過
2002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2013年9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訂通過
『叄』 《廣西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條例》哪一年修訂
細化調處職責。原條例規定調處機構的職責是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具體案件的辦理主要由土地、山林和水利部門負責,由此造成部門能力有限、效率不高的狀況。新條例對此進行了細化,規定各級人民政府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負總責;國土資源、林業、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別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機構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工作,並負責政府交辦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案件調解、處理的具體工作。新條例同時明確,鄉鎮或者跨縣行政區域的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由權屬糾紛當事人各方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上級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處理下級人民政府有權處理的權屬糾紛。
健全迴避制度。為充分發揮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的重要作用,新條例增加了司法確認的內容,保障調解協議的效力和執行力。新條例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應當製作和解協議書,和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後生效。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經人民調解、行政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之日起生效。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權屬糾紛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30日內共同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考慮到一些林場、水利工程可能是國家所有,其上級主管部門可能是林業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因此不僅有個人迴避的情形,也存在著單位迴避的情形。新條例為此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工作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權屬糾紛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其迴避。負責承辦確權案件的行政主管部門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權屬糾紛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其迴避。屬行政主管部門迴避的,本確權案件由人民政府交調處機構承辦。
明晰確權方式。新條例規定,受理確權處理申請後,經審查,發現申請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其申請。申請人的確權申請被裁定駁回後,有新的證據主張其權屬的,可以重新提出確權申請。新條例同時明確了對確權處理的兩種決定方式:一是在證據充分的前提下,作出支持申請人權屬主張的處理決定。二是當事人各方均有一定證據,但證據不足以支持其權屬主張的,可以在兼顧各方利益基礎上,在能夠得到當事人各方認可的前提下作出處理決定。
明確辦案期限。近年來,在調處「三大糾紛」期限的問題上,各方面普遍反映原條例規定的6個月確權處理期限太短。新條例對該期限作出調整,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期限為6個月;案情復雜的,經本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調解、勘驗、鑒定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內。根據多年來案件調解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從完善廣西「三大糾紛」案件的調處法律制度出發,新條例還增加了案件辦理的中止規定,明確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確權處理中止:(1)權屬糾紛當事人發生變化且尚未重新確定;(2)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暫時不能參加確權處理;(3)發生群體性事件尚在處理中;(4)確權案件需要以其他案件的處理結果為依據,而其他案件尚未審結;(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6)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