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連帶責任主觀

侵權連帶責任主觀

發布時間:2020-12-14 20:28:24

⑴ 一起喝酒的死了 法律規定最高賠償多少

1、一起喝酒的同桌是否要承擔責任,要看同桌人對死者是否有勸酒的行為。

2、一般來說,有以下情況勸酒者會被判定有過錯: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在明知對方醉酒的情況下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回家和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3、以上過錯行為與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共同飲酒過程中不僅存在道德上的義務,也存在法定的義務。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它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這里所規定「其它義務」雖沒有區分道德義務還是法律義務,確是一個普通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夠盡到的概括性和原則性義務。司法實踐中「相約自費旅遊」的行為產生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就是違反法定附隨義務承擔民事責任的例證。

共同飲酒過程中的義務是附隨並存於道德義務之上的法律義務,即安全保障義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一款的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

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由此可知,因共同飲酒行為「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其他共同飲酒人傷亡,而使其他共同飲酒人生命健康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是存在法律依據的。

最後,共同飲酒行為產生的安全保障義務不適用合同法第六十條的規定進行調整。因為違約造成的後果都是可預見的財產損失,同時合同法對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也是不提供補救的。

邀請者對因喝酒導致死亡負過失致人死亡的責任,如果有勸說及盡其他先行行為義務,則可以不負責任。 如過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除了有期徒刑,還有過死亡賠償金。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對於現實沒有賠償能力的,賠償義務人可以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法院也會考慮適用此方式。

(1)侵權連帶責任主觀擴展閱讀

共同飲酒致人傷亡的責任承擔:

傷亡者責任:

共同飲酒的人身安全是以自我保護為主,以其他人的安全保障義務為補充,明知醉酒的危險性而不控制酒量和採取有效措施或輕信能夠避免,其本人具有過量飲酒與傷亡後果最直接、最主要的因果關系,自身具有重大過失,應對其傷亡的後果負主要責任;

組織者(含召集者)責任:

無論組織者(含召集者)是否直接參飲應屬於共同飲酒人,應當對所有參與人的人身安全提供適當照顧,尊長或領導參飲的,即使未勸酒但放任受害人過量飲酒,應與勸酒者負同等責任或可根據案件實際情況來具體確定判斷承擔責任的比例;

參與者責任:

共同飲酒人之間不僅達成了共飲的默契,且相距咫尺,最具有發現和判斷共飲酒友是否酒醉或有不良反應特徵的便利,故負有及時與同飲者履行安全保障的義務。

飲酒過程中共同飲酒人之間的安全保障義務

共同飲酒為讓客人盡興娛樂迴避不了熱情敬酒、勸酒的飲酒習俗。相互之間正常飲酒本身雖不能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也沒有約定權利義務關系,但是在共同飲酒的先行為下附隨產生的安全保障義務和侵害賠償責任是存在的,只有因共同飲酒行為致使他人發生特定的危險。

其他共飲人才凸顯特定的安全保障義務,產生相應的法律關系。從侵權法確認的侵權賠償責任可知法律賦予共同飲酒人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是因為只要共同飲酒人付出合理限度范圍內安全保障義務就可能會避免或降低侵害風險的發生。

該義務主要是:

(一)提醒、勸阻、通知義務。共同飲酒過程中雖沒有強迫其他共飲人不飲酒的權利,但發現共飲人出現酗酒、醉酒或不良反應後應立即提醒、勸阻已進入興奮狀態不能自拔的共飲人停止酗酒。如確有必要可通知其親友或有關社會公共服務部門等及時排除危險的義務。

(二)扶助、照顧、護送義務。飲酒過程中,特別是對於酒醉而可能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共飲人應相互關照給予醉酒人以最大限度的扶助,應當親自照顧將其及時護送至家中交親友照管或護送醫療機構救治,並妥善照看其隨身攜帶的貴重物品及時使其脫離危險的環境和狀況的義務。

⑵ 我無證僱主叫我給他開車把對方撞了僱主負什麼責任

僱主承來擔賠償責任。
見: 最高自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⑶ 陳佩斯是被央視封殺了嗎

因為央來視下屬公司盜版出版他源們的作品被他們告了,央視沒有經過他們的允許就用他們的相聲出碟,就是盜版,結果打上官司——1999年初,陳佩斯發現某電視公司擅自出版發行了他和朱時茂創作並表演的《吃面條》《拍電影》等八個小品的VCD光碟。他和朱時茂通過登門、打電話和去信函等方式尋求解決辦法未果,無奈之下訴諸法律。贏了官司,陳佩斯拿到了16萬塊錢的侵權賠償金。但這起普通官司被演繹成沸沸揚揚的「央視封殺」風波。幾乎在一夜之間,各個電視台和演出單位就不再追捧他了,他很難再接到商業演出邀請。正義是正義啊,惋惜啊。噯噯,有段時間他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啊。然後他是又靠買石榴掙回來了,現在又進軍話劇,很優秀,我會一直頂他的。還有,他的2011新片《戒煙不戒酒》,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不過聽說第一場就是床戲,沒事,大部分精彩。

⑷ 共同侵權的理論觀點

廠家仿冒造成了侵權,而經銷這種產品屬於共同侵權,
1、主觀說
認為若以「通謀」為構成要件,將使共同侵權的范圍縮小,從而不利於對受害者的保護。主觀說作為一種比較早期的共同侵權行為理論,反映了早期立法者和司法者嚴守過錯責任原則,嚴格限制連帶責任的指導思想。
這種思想對現今的影響仍然較大,目前我國有學者依舊堅持主觀說。如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版的《中國民法典·侵權行為法編》草案建議稿關於共同侵權採納的就是主觀說。第十三條【概念】「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因共同過錯致人損害的,為共同侵權行為,共同加害人應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六條【無主觀上聯系的數人侵權】「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因分別行為致同一損害的,應當各自依法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不能確定責任比例的,推定責任范圍均等。」
2、客觀說
客觀說否認共同侵權的構成需要各加害人之間的共同過錯,認為認為數加害人之間即使沒有共同故意或者過失,只要每一加害人的行為與共同行為緊密聯系,仍應構成共同侵權行為。「民法上之共同侵權行為與刑法上之共犯不同,苟各自之行為,客觀的有關聯共同,即為己足。蓋數人之行為皆構成該違法行為之原因或條件,行為人雖無主觀之聯絡,以使就其結果負連帶責任為妥。」
客觀說使連帶責任更加容易成立,旨在充分保護受害人:當各加害人經濟實力不同時,連帶責任可以提高受害人得到全部賠償的可能性。但是過分寬連帶責任卻可能使部分行為人對他人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有時是全部責任)缺乏公正合理性。
3、折衷說
折衷說認為判斷數個加害人的侵害行為是否具有共同性或說是否構成共同侵權行為,應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來分析。從主觀方面而言,(1)各加害人均有過錯,或為故意或為過失,考慮數個加害人的主觀方面的因素,但是不要求共同的故意或者意思聯絡。(2)過錯的內容應當是相同或相似的。過錯的內容是指加害人具體的心理狀態,如對他人之生命健康權試圖進行加害,或者對他人之生命健康權疏於應有之注意。此外,數個行為人的行為應當結合為不可分割的一個統一的導致損害發生的原因。
折衷說強調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的利益平衡,基於侵權法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平衡社會利益的考慮,強調應該從加害行為的主觀和客觀方面來分析數人侵權是否構成共同侵權。
(二)傳統共同侵權行為的責任方式:連帶責任
1.連帶責任的一般理論與構成要件
「罪責自負」或「自己責任」是現代法上的基本原則之一,每個人應當就其自身所犯的過錯,在其理性能夠預期或者應當預期的范圍內承擔責任。盡管現代法律強調這種個人責任,但為他人行為負責的連帶責任仍大量存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民法典》、《瑞士債法典》、《義大利民法典》、《澳門民法典》、《俄羅斯民法典》等都分別規定了連帶責任這一責任形式。
連帶責任是指,由法律專門規定的應由共同侵權責任人向受害人承擔的共同的和各自的責任。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共同行為人對受害人的責任(對外),另一方面是加害人之間的責任分擔與追償(對內)。於對外責任而言,受害人有權向共同侵權責任人的任何一人或者數人請求承擔全部侵權的民事責任;於對內責任而言,任何一個共同侵權責任人都有義務承擔全部侵權的民事責任,已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的人可以向其他共同侵權責任人進行追償。
連帶之債的成立要符合以下四個要件:(1)債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為數人。(2)債的標的須為同一。(3)數個債須有同一目的。(4)債權人或者債務人之間須具有連帶關系。
2.三種主要理論觀點的共同指向:共同侵權行為的行為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
上述主觀說、客觀說、折衷說,主要區別在於認定共同侵權責任的依據各不相同,進而承擔共同侵權責任劃出了一個范圍大小不一的區域:一個數人侵權的案件,根據某種學說可能不落入共同侵權責任的區域,但是根據其他學說卻可能正好落入共同侵權責任的區域。
但三種學說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凡是落入共同侵權責任區域內的侵權責任,各種學說都要求其責任承擔者承擔連帶責任。
(三)評論
1.都忽視了多數之債的多種形式
侵權責任根據責任主體數量的不同可以區分為單獨責任與共同責任:侵權責任人為單一的情況下的侵權責任為單獨責任;在責任人為數人的情況下為共同責任。
以上三種學說都忽視了共同責任的多種形式。數人侵權需要承擔共同責任的情況下,責任承擔主要有四種方式,即連帶責任、不真正連帶、按份責任及補充責任。因此除了上述三種學說所共同指向的連帶責任外,至少還有不真正連帶、按份責任和補充責任三種責任形式可以考慮。
按份責任是與連帶責任相對的一種共同責任。指共同責任中的每一個責任人均只對自已應當承擔的責任份額負清償義務,而不與其他責任人發生連帶關系的民事責任。
不真正連帶是指是指多個債務人就各自立場,基於不同的發生原因而產生的同一內容的給付,各自獨立地對債權人負全部履行的義務,並因其一債務人的履行而使全體債務人的債務歸於消滅的債務。其典型情形是保險事故發生後保險公司與致害侵權人兩個責任主體之間的責任;或者產品責任中,受害人受到損害後,製造商和銷售商兩個責任主體之間的責任。
補充責任是與不真正連帶責任相對應的一種責任。補充責任主要發生在一個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事實產生了兩個相重合的賠償請求權的情況下,法律規定權利人必須按照先後順序行使賠償請求權。只有排在前位的賠償義務人的賠償不足以彌補損害時,才能請求排在後位的賠償義務人賠償。其典型情形時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者的責任。
2.主觀說和客觀說的偏頗
主觀說作為一種比較早期的共同侵權行為理論,反映了早期立法者和司法者嚴守過錯責任原則,嚴格限制連帶責任的指導思想。但是生活中常發生數人之間並沒有意思聯絡,但由共同的行為造成同一個不可分割的損害的情況。因此,固守主觀說將縮小共同侵權案件的范圍,使共同侵權教難成立,導致很多案件無法適用共同侵權責任而對保護受害者不利。此外還有舉證困難的問題,因為主觀上是否具有共同的過錯往往很難舉證。
客觀說旨在於充分保護受害人,使得共同侵權不需要主觀上的共同過錯就能夠成立。當各加害人經濟實力不同時,連帶責任可以提高受害人可能得到全部賠償的可能性。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兩大缺陷。其一是,按照客觀說,在數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意思聯絡、且損害結果可分的情況下,也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這對加害人顯然過於苛刻。其二是,假若數人共謀,各自按照分工,有組織地分別對受害人獨立實施加害行為。此時數人之間有主觀上的共同性(共同故意),本應對損害結果承擔連帶責任。但是按照客觀說,認為共同行為是共同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每個加害人都親自參加了侵犯權利的行為,才能構成共同侵權,則將使這類行為無從適用共同侵權責任,而不利於保護受害人,顯然與客觀說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初衷相悖。
3.折衷說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
折中說提出同時考察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強調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的利益平衡,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學說。但是由於折衷說適用標准不唯一,有時適用主觀標准,有時適用客觀標准,可能導致理解上的混淆及適用上的困難。

閱讀全文

與侵權連帶責任主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