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試論我國海洋權益存在的復雜糾紛和解決辦法
中國海洋國土的現狀和捍衛海洋權益的策略思考
得海權者興, 失海版權者亡權; 得海洋者盛, 失海洋者衰。這是歷史揭示的一個鮮明的真理。1994年11 月16 日,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 生效後, 海洋自然再度成為舉世關注的熱點。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 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約》, 就有了國際法基礎上擁有的300 多萬平方公裏海洋國土的主權。然而, 與中國海上相鄰的8 個國家, 由於歷史遺留等問題, 都與中國有海洋權益之糾紛, 中國至今尚未與任何一個海上鄰國達成海上劃界協議。人類已進入21 世紀,中國既要保衛自己的海洋國土、捍衛自身的海洋權益, 又要和周邊國家一起把和平和穩定帶入新的世紀。這是一個既嶄新又敏感、既對現實又對未來有深刻影響的課題。
② 隨著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和開發,因海洋歸屬權,重要位置的佔領及海洋資源的掠奪開發而引起的矛盾和
波斯灣又稱來海灣,它的沿岸自和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波斯灣的惟一出口是霍爾木茲海峽.海峽長150千米,最窄處僅38.9千米.它是世界上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平均每5分鍾就有1艘油輪進出海峽.每年有佔世界出口總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從這里運出.如果將這一海峽封鎖住,西方世界的主要石油來源就被切斷了,西方經濟就會陷入癱瘓狀態.因此,人們稱霍爾木茲海峽為「西方的生命線」.
故選:C.
③ 近期我國海洋領土糾紛不斷的原因
首先,應當進一步加強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宣示。菲律賓違反了中國與東盟各國關於南海問題達成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府間協議,中方首先應通過外交途徑來進行交涉,譴責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除了外交上的宣示以外,還要在軍事巡航、海洋漁業、石油勘探等方面加強我們的主權意識,積極進行宣示。
其次,進一步加快海洋立法,為南海爭議島礁確立法律地位。長期以來,中國的海洋權益保護存在大量空白。我們雖然有足夠的歷史依據和法理依據,但在國內立法方面卻一直有所欠缺。這導致了我們不能有效遏制侵犯中國海洋權益的各類行為,對許多突發事件難以應對。因此,加強和完善海島保護,通過法律程序向國際社會充分表明立場已經刻不容緩。
除此之外,我國應加快領海基線的確定,盡快研究並向聯合國提交自己的領海基線主張,加強對南海島嶼的管轄管理等,都是應對南海島嶼爭端的有效措施。
我國對黃岩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菲方不顧歷史事實,將無可爭辯的中國島礁單方面劃歸己方,本身就很難獲得聯合國的審核通過。如果菲方一意孤行,勢必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不僅不能達到目的,相反更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令其陷入外交尷尬。菲律賓圖謀侵佔黃岩島的歷史
20世紀90年代前,菲律賓出版的地圖均未將黃岩島列入其領土;其間,菲政府雖將黃岩島劃入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但並未提出主權要求。
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專屬經濟區的法規頒布實施,菲政府以黃岩島位於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為理由,宣稱對該島擁有海洋管轄權,隨後改稱擁有主權。
1997年,菲律賓多次出動軍艦、軍機在黃岩島及附近海域對中國民間組織的無線電探險活動進行跟蹤、監視和干擾。
1997年4月30日,菲兩位眾議員搭乘海軍艦艇登上黃岩島,並在島上豎旗立碑,對中國漁民進行攔堵和恫嚇。
1998年1月起,中國海南省四艘漁船在兩個月內,相繼在黃岩島海域被菲海軍攔截,51位漁民遭「非法入境」指控,被菲拘押近半年。
1999年5月23日,中國一艘漁船在黃岩島遭菲軍艦追擊並被撞沉,致11名漁民落水。據報道,菲海軍曾使用機槍掃射。中國外交部就此向菲提出嚴正抗議和交涉。
1999年6月,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圖中,將黃岩島連同整個南沙群島列入其版圖。
1999年8月,菲政府將「南沙群島是菲領土」列為修憲內容。
1999年11月3日,菲海軍一艘艦艇在黃岩島巡邏時故意「擱淺」,中方曾多次交涉,但菲方拒不將艦艇拖走。
2000年,菲海軍在黃岩島海域開槍射殺一名中國漁船船長。
目前,黃岩島為中國實際控制。
④ 為什麼中國海洋領土糾紛不斷
你連這個就不知道啊?打個比方啊!
1;假如你的家旁邊有跟你們家有過過節,而且有佔領了你們家的領土(大門),你惱火不惱火?
2;是受到了美國的影響而已!
3;是受到國內的勢力的擠壓才這樣做的!
⑤ 中國和哪些國家有領土 領海 爭議 分別是哪些地方 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和印度、不丹、日本、菲律賓、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有領土領海爭議。
爭議地區:藏南地區、阿克賽欽、不丹北部、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釣魚台列嶼)、中沙群島(黃岩島)、蘇岩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
原因:中國的領土糾紛問題主要是由歷史和資源原因造成的。
在西方國家主權概念的引入和西方殖民者的侵入,主權邊界問題日益突出在西方殖民者侵略下,中國被迫簽署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
(5)海洋糾紛擴展閱讀
中國一貫以「神聖領土不容侵犯」、「堅決捍衛國家主權」作為處理領土糾紛的原則。實際上其他國家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看看印度和菲律賓的媒體,就會發現它們在和中國的領土糾紛中,同樣顯得義正詞嚴、群情激奮,用的是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和媒體一樣的語言。
不管這些領土是如何從中國非法佔有去的,時間長了,便會真的覺得是自己的東西,就像大英博物館里珍藏的圓明園文物一樣,逐漸當成了傳家寶,也要「誓死捍衛」,失主想要回來就沒那麼容易了。歷史的堆積有時候會加劇領土問題的復雜性。
如果兩個國家都覺得領土是自己的,理論上說它們可以進行談判,明確劃界。但這在現實中很難做到。因為領土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國家的人口可以移民、財產可以贈予、外債可以豁免、連貨幣發行權和國防權都可以移交——比如歐盟和日美同盟,唯獨領土被賦予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意義。
在這種特殊觀念下,圍繞著領土產生的糾紛是情緒化、不可調和也不可妥協的。對於中國來說,即便用武力奪回了領土,也會長期和一群永懷怨恨的鄰居相伴,並且始終生活在如何保有這些領土的擔憂之中。這對中國的崛起決不是一個好的環境。
⑥ 如何認識中國海洋權益之爭的復雜形勢
我國海洋權益面臨的嚴峻形勢
紛紜復雜的島礁之爭
目前我國的海洋權益被嚴重侵犯,海洋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中國300多萬km2海洋國土中,有150萬~190萬km2被相關鄰國覬覦,有些水域存在爭議,有的已被他國圈佔多年。從北到南,我們在黃海、東海和南海3個海域內與8個周邊國家存在爭議,而且還面臨美國、印度等大國插手的嚴峻現實。在黃海北部,中國面臨與朝鮮劃分各自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邊界的問題;在黃海南部,中國與韓國存在海洋劃界爭議;在東海,中國和日本、韓國之間面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爭議,日本這方面立場尤其強硬,排斥按照自然延伸原則劃分大陸架的國際慣例,單方堅持按照中間線原則劃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嚴重損害我們的海洋權益和歷史主權,此外,日本還一直占據中國的釣魚島,完全無視中國幾百年來對其擁有和管轄的歷史事實。此外,南海地區海洋安全形勢更為嚴峻。直接捲入南海海域和島嶼爭端的共有6國7方,中國與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要進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同時還要與越南劃分相關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域。有關國家競相採取各種策略和手段,提出所謂國際「先佔」原則,以圖達到長期佔領和實際控制島嶼主權的目的。有的國家還競相利用主權爭議空當,加緊開發和掠奪中國專屬經濟區內的各類海洋資源,並把國際資本和公司引入其中,以此來增大問題國際化和事實佔領程度。
維護我國海洋的合法權益的政策方略:
作好戰略性長遠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更好地防止周邊國家侵害我海洋權益,保護我海洋資源,針對有關國家所採取的手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從戰略高度作好我國海洋、海軍發展的規劃。具體包括:
①制定海洋發展規劃,將其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
②進行海洋勘探,摸清海洋「家底」。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資源,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具體到某個海域究竟有多少資源,地質構造如何,必須通過海洋勘探加以確定。而在未來劃定有爭議的重疊大陸架上,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有關規定,各相關國家必須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相關海域的詳盡資料,誰有這方面的詳盡資料,誰就在法理上占據了主動。
③加緊海上開發,推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目前,一些與我國在海洋權益上有爭議的國家不顧我國政府「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一再提議,公然獨自在南海有爭議的地區大肆開採石油和天然氣,我們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無動於衷。石油屬於戰略性資源,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石油消費大國,應該未雨綢繆,建立長遠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否則將陷於危險和被動的局面。
加強持續性實際控制
從海洋爭端解決的實踐來看,先實際控制爭議地區是最常見的宣示主權的方式,然後才是其他手段的跟進。從國際慣例來看,實際控制的時間越長,解決爭議時就越有優勢。日本在釣魚島設燈塔,加強警戒,越南在南沙搞國際旅遊項目開發等行為,都是在通過各種手段確立對有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權。目前,在南沙群島中,除我國控制的永暑礁等7個島礁和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外,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已陸續侵佔了我40多個島礁。我國在保持對上述8個島嶼實際控制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對周邊海洋的有效控制,通過軍機、軍艦巡邏、演習等方式展示我海軍力量。盡管這對於目前我國的海軍力量是個考驗,但惟如此才可以懾止周邊國家對我島嶼的進一步侵佔,並為以後解決這些爭端創造條件。
加強海防建設
維護海洋權益主要靠海上力量,而海上力量關鍵是海軍。沒有強大的海軍,不可能有鞏固的海防,更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洋強國。對於中國而言,要做到完全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也必須擁有一支決定性的海軍力量。沒有海上力量對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就無法搞開發、旅遊、管理和執法,就談不上有效維護我國的領土領海主權。
⑦ 關於「簡述我國海洋中存在的爭端和糾紛,以及中國政府的政策和態度」的論文。。。叩求
與越南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個島礁,北部灣領海及白龍尾島 1975年以後我南沙、西沙群島也被越方侵略挑釁,佔領我島嶼十多個,1975年9月,面對越軍的挑釁,中國在西沙擊沉南越軍艦"怒濤"號(650T)。一舉收復西沙島嶼, 70年代初,當時南越政權就以維護主權名義出兵佔領了我國南沙群島中的南威島等6個島礁,1975年南越政權垮台後,越南不僅迅速接管了南越政權控制的南沙島礁,還變本加厲地擴大軍事佔領,此前,越南曾多次聲明承認中國對南沙的主權,後來竟出爾反爾,引經據典地論證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是越南領土的一部分,1974,人民解放軍收復了西沙群島,1988年越南在赤瓜礁挑起武裝沖突,我軍被迫自衛還擊,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但目前越南仍佔有我南沙群島中的28個島礁(我國僅控制8個),是我國海洋鄰國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越南還是唯一一個聲稱對我國整個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國家。在大陸架方面,越南採用自然延伸原則和200海里寬度來劃定其大陸架范圍,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侵入了我國傳統的海疆范圍,1980年,越南與原蘇聯簽訂了合作開發所謂「越南南方大陸架」的協議,在我國南沙海域開採油氣資源,在1986年以前,越南是石油進口國,石油產量只有6萬噸。自從80年代開始大量掠奪南海石油以來,91年石油產量超過450萬噸,目前石油產量已達700萬噸,使越南成為石油輸出國,石油工業已成為越南經濟支柱產業。今年又不顧我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推出了南沙旅遊項目,公然侵犯我國的主權。 20世紀30年代,在越南的殖民當局曾偷偷侵佔南沙7個島礁,遭到中國政府的抗議。二次大戰結束後,當中國派兵收復日本佔領的南沙島嶼後,法國人一直沒提任何抗議,更沒有提及他們的主權要求。況且,法國人離開越南時,在所有兩國之間所達成的條約和協議中,均沒有任何文字說明法國將南沙移交越南(南越)。值得提起的是,當南越在50年代開始對南沙提出要求時,法國公開宣布,法國從未將南沙移交給越南,更何況法國只是在30年代曾一度佔領7個小島礁,而現在越南卻要「承襲」整個南沙近300個島礁和沙洲。至於北越,在50年代和60年代,北越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多次承認中國對南沙諸島享有領土主權。1956年6月15日,北越外交部副部長雍文謙在會見中國駐越南大使臨時代辦李志民時表示:「根據越南方面的資料,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應屬中國領土。」當時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亞洲司代司長藜祿也指出:「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早在宋朝就已經屬於中國了。」1958年9月14日,北越總理範文同照會中國總理周恩來,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年9月4日重申享有南沙和西沙領土主權的聲明。越南教科書直到1974年仍承認中國擁有西沙、南沙群島主權。越南只是在1975年統一後才改變政策,宣稱其對西沙和南沙擁有主權。從國際法來看,北越推翻南越(北越至今沒承認南越政權的合法性)而統一越南,北越以前的文件在今天仍具法律效力。 2000年12月25日,中越兩國代表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越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在北緯20度以北,中方劃部分海域歸越南;在北緯20度以南,越方讓一片海域給中國。按越南外長阮頤年提供的材料,最終中越各得北部灣面積的46.77%和53.23%。 白龍尾島是中國和越南之間的爭議海域北部灣上的一個小島。在越戰期間,中共把這個小島借給越南海軍所用。之後兩國簽訂協議,以這個島作為兩國的邊界。但根據兩國最新簽訂的協議,兩國邊界會東移往東經108度03分,而這個島亦會正式成為越南的領土。白龍尾島孤懸於北部灣中心,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北部灣上有兩個白龍尾,其中一個『租借』給越南的白龍尾(京族三島)在廣西,在自衛反擊戰後收回。(北部灣上的白龍尾島在)1955年時有200多人,其中只有3人身份不明,其餘全是當時海南的儋縣人……中間有個廟,廟里的鍾上鑄著漢字『同治三年』(1877年)。我們駐軍後越南表示理解……後中國從該島撤軍。1988年4月25日,越南外交部公布題為「黃沙、長沙群島和國際法」的文件為這段歷史作了注腳,「越南請中國幫助管理北部灣的白龍尾島,並於1957年收回」。有意思的是,島上廟宇奉祀的是天妃娘娘(即媽祖)和伏波將軍。伏波將軍恰是我國東漢出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馬援。中國外交部法律司海洋處相關官員明確指出:「白龍尾島確實屬於越南。」在7月1日中越《漁業合作協定》生效儀式時,中方漁船一律禁止進入距白龍尾島15海里范圍內的水域。中國海南省政府指示要各地做好棄船上岸的15000漁民的安置工作,因為他們失去了傳統的捕魚區,為什麼不是越南漁民棄船上岸?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實施海洋開發」戰略部署,實施《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促進我國海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國家海洋局針對我國近海海域綜合調查程度和基本狀況認識度比較低的情況,提出開展「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 國家海洋局根據國務院賦予的「負責組織海洋基礎與綜合調查」「管理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和評價,監督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組織各有關方面專家對近海調查立項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一年半的調查研究,多次徵求有關部門和各地方政府的意見,反復修改,形成「近海調查」立項建議。2003年2月21日,國家海洋局組織有關部門的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地質地球物理學、環境科學、海岸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的17位院士、專家,對「立項建議」進行了論證。專家一致認為:開展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工作是「實施海洋開發」戰略、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所急需的基礎工作,立意深遠,勢在必行;專項以發展海洋經濟為宗旨,立足為海洋開發管理服務,調查區域確定為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近海區域,主題明確、定位準確,並具備了實施條件。 「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立項建議經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參謀部和國土資源部審閱和會簽後,上報國務院。2003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簡稱「908專項」)。「908專項」確定了突出發展海洋經濟的主題,以及為國家決策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海洋管理服務的宗旨。「908專項」將是我國海洋調查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是新世紀出現海洋開發熱潮的催化劑,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鋪路石。 在國務院批准立項後,國家海洋局立即開展專項的立項准備和專項總體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在全面研究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專家開展多學科、多技術門類和多領域的調研,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和沿海地區的意見與建議,經過深入研究和專家研討,並邀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研究和審議,最終形成了《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總體實施方案》。 總體目標:本專項以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總目標。全面貫徹「實施海洋開發」戰略部署,積極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掌握我國近海海洋環境狀況變化趨勢,滿足國家決策、經濟建設和海洋管理的需要。 通過本專項的實施和成果運用,能夠實現以下目標:掌握我國近海海洋環境和資源家底,以及海洋開發利用狀況、海洋生態環境的狀態與變化趨勢等;掌握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海洋提供的基本支撐和安全保證,明確海洋在糧食及能源和水資源安全保障、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和資源接續能力、國家生態安全保證、國家生物安全保障、沿海生命財產保障與生活質量改善等方面的潛在貢獻;掌握海洋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可提供的承載能力,包括資源承載能力、環境承載能力和生態承載能力,從而調整海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規劃沿海地區城市化發展的規模與速度,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以及為國家海洋政策制定與實施提供海洋資源、環境和生態基礎狀況和動態變化基礎信息;為國家海洋管理決策和海洋開發決策提供一個基礎平台,促進決策與科學調查和評價之間的有機聯系;為國家建立「數字海洋」信息基礎框架和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動態監控系統,有效調整國家和地方的海洋利益關系,並保障國家始終掌握海洋家底變化情況;為強化海洋在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完善沿海地區海洋管理和科技服務體系,提供基礎依據;為解決沿海地區城市化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特殊生境保護與利用、區域經濟建設等問題,提供決策支持。
⑧ 釣魚島糾紛涉及到哪些海洋法的知識
海洋法是處理海洋的國際條約,釣魚島是島嶼,與海洋法有毛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