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宅基地證的話,可以直接按民事侵權起訴到法院;沒有宅基地證的話,需要專先經過政屬府行政裁決。《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十六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② 請問農村土地糾紛往那裡投訴詳細情況如下:
1、《土地承包法》規定,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行政區域的土內地承包歸農業部容門管轄,應該向農委反應。
2、使用基本農田進行非農業建設,需要經過國務院批准,否則就是違法。你可以向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反映,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對其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③ 農村宅基地糾紛如何維權
因土地管理部門審批宅基地,侵犯了相鄰關系人合法權益而引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以行政案件立案審理。法院主要審查土地管理部門在作出審批宅基地手續這一具體行政行為過程中,是否有超越職權、濫用職權、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
因而,土地管理部門從實體處理到審批程序各個環節中,只要有違法的情形存在,人民法院就應撤銷宅基地使用執照或責令土地管理部門重新作出審批。
對於土地管理部門審批的宅基地屬他人承包地、自留地,侵犯第三人土地承包經營權引起的糾紛,人民法院受案後,主要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的條件。
所審批的宅基地是否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有無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有無考慮土地承包權三十年不變的規定等具體情況,作出撤銷或者維持審批文件的判決。
未經土地管理部門審批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建房手續用地建房,侵犯了集體或相鄰關系人利益引發的糾紛。
對於能夠確認村民建房未經審批或採取欺騙手段騙取建房手續的非法用地建房,並且侵犯了相鄰關系人合法權益,如影響鄰人房屋通風、採光、通行等情況的,人民法院既可以作出排除妨礙、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的民事判決,也可以中止訴訟,建議土地管理部門作出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退出土地的處罰決定。
人民法院在審理非法建築物買賣、確權等涉及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件時,應注意只能裁決建築材料的所有權,不宜明確非法建築物的所有權歸屬。
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程序:
1、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
2、雙方當事人出示舉證的材料和依據;
3、工作人員現場調查材料和取證;
4、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製作書面調解書;
5、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或者調節書送達前一方或者雙方反悔的,土地管理部門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錯處處理決定。
④ 請教有關農村土地糾紛應該去哪個部門投訴
土地發生糾紛,先找村委會調解。調節不好,再找鄉鎮所調解,最後找法院合法解決。或者搜索小程序訴求馬上辦,這樣相關的管理人都能看到,也會安排人來幫忙調解解決問題的。
⑤ 農村土地確權糾紛舉報電話是什麼
打當地縣或者市政府電話吧,也可以向法院起訴。
農村土地確權糾紛處理原則:
1、承包面積小於實際面積:當出現承包面積小於實際面積的時候要以實際情況為准,從歷史和農民意願上給予充分的尊重,對農民承包地的四鄰和實際測得的面積,要據實確權登記給承包戶,有超出的面積也不能強制收回。
2、已被佔用拿到補償的原則扣減:承包地被徵收,已經得到了相應的補償之後,在確權登記的時候,都要從承包地的面積中減去,進行變更登記。
(5)農村糾紛投訴擴展閱讀:
農村土地確權原則
土地確權必須確定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應體現土地確權的精神實質,為正確界定土地權屬指明方向,並在整個土地確權中始終起指導作用。
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
有利於生產和生活,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原則;
政策和法律並用原則;
分階段、區別不同情況處理原則;
權利設定一般法定原則。
證據依據
土地詳查形成的土地權屬協議書、認定書、人民政府下達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
城鎮地籍調查資料;
人民政府關於建設用地的批准文件;
土地出讓合同;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
人民政府頒發的房產證明;
新中國成立之後雙方簽訂的土地、山林等權屬或界線的協議;
危改、安居計劃的聯建房合同和公證書;
法院判決:使用土地的事實情況,是佔有還是侵佔,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等。
基本方法
①集體所有土地一般為內部使用。
②重復徵用或劃撥,以後者為准。
③界線與面積不吻合的,以界線為准。在土地確權時,要處理好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與行政管轄權的關系、與特殊區域內部門管理權的關系、土地權屬與規劃區的關系。土地權屬確認的基本方法是調查、申報登記、核發證書,因此,確權主要是通過權屬調查和申請土地登記、核發證書實現的。
土地確權專用儀器
1、手持GPS面積測量儀;
2、測距望遠鏡;
3、RTK;
4、全站儀。
⑥ 農村鄰里糾紛通過什麼部門或方法維權急,急,急。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 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1、找村幹部調解。
村幹部對全村的情況最了解、最熟悉,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比普通群眾了解多、理解深,是本地人,群眾容易找到,因此群眾有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就是請村幹部出面調解。
2、找司法所調解。
對一些矛盾比較突出、情況復雜的糾紛,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調解無效情況下,群眾會請司法所人員進行調處。
3、打官司。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民間夙有「和為貴,不喜訟法」的傳統習慣,建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官司。
(6)農村糾紛投訴擴展閱讀
民事糾紛解決機制,是指緩解和消除民事糾紛的方法和制度。
自力救濟是指糾紛主體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權益的目的。
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
⑦ 農村宅基地糾紛打什麼電話投訴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糾紛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三種:
(一)協商解決
《土地專管理法》第屬16條第1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據此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宅基地糾紛,應當先通過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二)行政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
(三)司法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表明公民之間就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的糾紛,只與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和第53條的規定,先經過有關行政機關的處理,對於處理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至於電話投訴,目前應該沒有電話處理這方面的投訴時間!望採納!
⑧ 農村矛盾糾紛有哪些
農村民間糾紛是人民內部矛盾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具體表現,以往的糾紛主體一般是公民、鄰里之間的糾紛,但現在糾紛的主體出現了村民與村幹部、村民與企事業單位、村民與政府及職能部門之間的糾紛日益頻繁。
原來的民間糾紛多出現在婚姻家庭、鄰里、債權債務、房屋等方面的矛盾糾紛,而現在擴展到社會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個領域。如:農村的亂集資亂攤派、土地第二輪承包、土地徵用、林權改革、生產經營性糾紛、資源開采利用、環境污染等糾紛。
(8)農村糾紛投訴擴展閱讀
糾紛出現因素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方面調整步伐加快,村民內部的利益關系的調整也隨之加快,社會矛盾也必然顯現出來。主要原因有:
1、農村村民法制觀念淡薄。農村基層,特別是邊遠山區,一些村民法制觀念淡薄現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具體表現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後,私人承包范圍擴大,為爭水、爭地、爭承包權發生矛盾後,不能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不是靠公力救濟,而是靠私力救濟,輕則罵、重則打、急則殺,有的僅為小孩吵架、家畜、林地等方面小事,斤斤計較,引起鄰里不和。
2、一些基層幹部對解決民間糾紛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有的認為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沒有時間顧及民間糾紛問題;有的認為農村經濟工作才是「硬指標」,而解決糾紛問題是「軟指標」。
沒有把正確處理糾紛作為新時期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來認識,沒有人人為發展經濟創造良好社會氛圍的來認識,沒有作為社會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來認識,只是滿足於開會、發文件,過於形式。
該協調的不協調,工作不及時、不主動、不到位、不落實,這種認識不到位,工作不主動,造成工作不落實的狀況是化解糾紛不力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村民間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