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因質量問題引起的房地產項目的糾紛案例

因質量問題引起的房地產項目的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29 00:08:38

1. 房屋超過保修期,因主體結構發生質量問題,開發商是應當承擔責任的。誰知道具體的規定是什麼

對主體結構過保的事情,在中國應該還不會發生,國內最早的房產市場在94年,對主體的保修都在40年以上。你可以直接找開發商,他們是應該保修的,如果不是你的過錯的話。

2. 新買的房子質量有問題怎麼辦

好不容易買的房子,卻出現了質量問題,甚至嚴重影響居住。不少內人為此焦急上火容,當房子出現質量問題時,應該怎麼辦?房屋質量問題一般分為三種,一是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比如地基、承重牆有問題;二是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質量問題,比如不能正常供水供電,隔音效果不達標等;三是其他一般的質量問題,比如滲水、牆皮脫落等。針對不同的質量問題,法律上有不同處理方式。如是因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不能使用,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對房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情形,法律容許購房者可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但買受人也可以要求賣房人進行修復,並由賣房者承擔由於修復造成的交付遲延責任或賠償其他損失。對於其他質量問題,由於未對居住使用造成嚴重影響,只能要求賣房人進行修復並賠償損失,不能要求退房。綜上所述,遇到房屋質量出現問題,需要根據不同情況決定採取什麼手段維權。法律規定了多種方法,具體選擇哪一種,當事人應該衡量採取哪種方式更有利於自己。

3. 房屋質量問題退房賠款,有哪些情況

您好:
一、關於因商品房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導致合同解除的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院解釋》)第十二條規定:「因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後,房屋主體結構質量經核驗確屬不合格,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後,購買人認為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質量監督單位申請重新核驗。經核驗,確屬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購買人有權退房;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35條也作出基本相同的規定。根據前述規定,主體結構質量問題包括三種情形:一是,房屋未經驗收即發現存在主體結構質量問題;二是,房屋驗收時發現主體結構質量問題;三是,房屋經竣工驗收合格交付使用後,經核驗發現主體結構存在質量問題。前兩種情況,房屋根本不允許交付使用。第三種情況,首先應通過檢驗確定主體結構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在確定此前提下,買受人可依法行使權利。
根據《建築法》第60條規定,建築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因此,《最高院解釋》第十二條中的「主體結構」應包括房屋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不包括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電氣管線、上下水管線的安裝、供熱、供冷系統等工程。「合理使用壽命」即為建築物的設計年限,也就是建築物正常使用的最低年限。可見,房屋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是一項工程的基石,如果建築工程在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中出現了質量問題,即使其他工程質量再好,也無法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因此,《最高院解釋》第十二條規定,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
二、關於因商品房質量瑕疵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導致解除合同的情況。
《最高院解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因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本條所稱的「房屋質量問題」應是指除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之外的質量問題,即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電氣管線、上下水管線的安裝、供熱、供冷系統等工程出現的質量問題。買受人依據該條解除合同,除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外,且該質量問題應達到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程度,否則不能達到解除合同的目的。但《最高院解釋》並未對「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判斷標准作出規定,在實踐中,對此,有三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商品房正常的「居住使用」主要以安全為標准,只要房屋能安全的居住使用,即不存在嚴重影響居住使用的問題;第二種觀點人為,判斷房屋質量問題是否「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應通過委託工程質量檢驗部門鑒定,法院依據鑒定結論做出判斷。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房屋質量問題是否「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屬於法官根據生活常識自由裁量的范圍,不需要工程質量檢驗部門進行鑒定。本人同意第三種觀點,因為專業質量鑒定機構所進行的鑒定只是依據現有規范、標准作出不合格、合格或優良的認定,並對某些量化指標進行確認。而房屋質量是否「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認定沒有客觀標准,即使由專業工程師來認定,其所做出的鑒定也是完全依賴於其個人的生活經驗和主觀判斷,沒有法定依據和標准。因此,是否「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
,法官作為審判人員,完全可以根據生活常識和經驗,作出認定。
三、對於尚處於保修期的房屋如出現質量問題,買受人可否直接請求解除合同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從《最高院解釋》第十三條第一款約定的字面理解,只要房屋出現質量問題,即使房屋尚在保修期限內,買受人也無須受保修的限制,有權直接請求解除合同。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1條規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因此,當房屋出現質量問題時,買受人作為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要求開發商保修或是解除合同。我認為此觀點不能成立。
(一)我國《建築法》第62條規定「建築工程實行質量保修制度。建設工程的保修范圍應當包括地基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電氣管線、上下水管線的安裝工程,供熱、供冷系統工程等項目;保修的期限應當按照建築物的合理壽命年限內正常使用,維護使用者合法權益的原則確定。具體的保修范圍和最低保修期由國務院規定。」《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31條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時,向購買人提供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住宅質量保證書應當列明工程質量監督單位核驗的質量等級、保修范圍、保修期和保修單位等內容。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按照住宅質量保證書的約定,承擔保修責任。保修期內,因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商品房進行維修,致使房屋使用功能受到影響,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最高院解釋》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出賣人應當承擔修復責任。」建設部《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第十六條也約定「買受人購買的商品房為商品住宅的,《住宅質量保證書》作為本合同的附件。出賣人自商品住宅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住宅質量保證書》承諾的內容承擔相應的保修責任。買受人購買的商品房為非商品住宅的,雙方應當以合同附件的形式詳細約定保修范圍、保修期限和保修責任等內容。在商品房保修范圍和保修期限內發生質量問題,出賣人應當履行保修義務。因不可抗力或者非出賣人原因造成的損壞,出賣人不承擔責任,但可協助維修,維修費用由購買人承擔。」以上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開發商對房屋質量所承擔的法定保修義務。可見,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房屋交付後,在保修期內如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即產生並必須履行保修義務。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房屋出現質量問題,房屋地產開發企業未履行保修義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內仍未履行的,且房屋質量問題已嚴重影響居住使用,買受人方可解除合同。
(三)關於《合同法》第111條,該條只是在雙方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不能確定時適用,而如前所述,《商品房買賣合同》已對出賣人如何承擔保修責任用出了明確的約定,買賣雙方應按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另外,《合同法》第111條要求受害方合理行使選擇權,即買受人在選擇違約責任的方式時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如果房屋出現的質量問題通過維修可以補救,買受人不應解除合同。
至於經過幾次維修,才允許買受人解除合同,目前法律無明確規定,我認為可借鑒《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4條的規定,即「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
,當出賣人拒絕修復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或經兩次以上維修仍不能正常使用的,買受人解除合同的條件成熟時,才可以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為由請求解除合同。
(四)如果允許買受人不經保修直接行使合同解除權,規定我國商品房保修制度將喪失實際意義。
因此,對於房屋在保修期內所出現的質量問題,如果通過修復的方式可以補救,應由出賣人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先履行保修義務,買受人不應直接要求解除合同。
《最高院解釋》未作出明確規定。以住宅房屋為例,
一般住宅房屋使用年限為七十年,
如果在交付使用三、四十年以後,房屋的某些部位開始出現質量問題,如也允許買受人適用本條規定,那麼開發商將存在較大的商業風險,而且對開發商也極為不公平。針對此問題,從我國合同解除的條件和保修制度的有關法律規定來分析,我認為買受人行使解除權應受到保修期限的限制。
《合同法》第93條、第94條規定了合同的解除分為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約定解除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一方當事人可以選擇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訂立後,一方當事人沒有履行或違約履行,另一方當事人通過行使法定的解除權而使合同效力消滅的行為。根據合同法的原理,無論是約定解除還是法定解除,其解除的前提條件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負有履行義務,且負有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合同義務或有違約行為存在。據前文所述,因為我國實行商品房交付後的質量保修制度,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開發商在保修期內必須對房屋質量承擔保修責任,而保修期滿後,房屋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就不再具有保修的義務,沒有義務,就不可能存在根本違約,合同也就喪失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的條件,買受人再行使合同解除權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我認為,買受人因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而行使解除權的,應在房屋保修期內提出。
但保修期滿後出現的質量問題是開發商交付房屋時就存在的隱蔽質量瑕疵或開發商明知質量瑕疵的存在而故意隱瞞,在此情況下,自買受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2年內,如因該質量問題嚴重影響居住使用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
五、因房屋質量問題對買受人的賠償范圍。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款規定「保修期內,因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商品房進行維修,致使房屋原使用功能受到影響,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二條規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後,購買人認為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質量監督單位申請重新核驗。經核驗,確屬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購買人有權退房;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在保修期內,因房屋建築工程質量缺陷造成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第三方人身、財產損害的,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第三方可以向建設單提出賠償要求。建設單位向造成房屋建築工程質量缺陷的責任方追償。」《最高院解釋》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出賣人拒絕修復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的,買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修復。修復費用及修復期間造成的其他損失由出賣人承擔。」上述規定明確了在保修期內,房屋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應承擔保修義務,除此之外,因房屋質量問題給買受人造成損失的,開發商也應承擔賠償責任。在適用前述規定要求開發商承擔賠償責任,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第一,房屋出現的質量問題應在保修期內;第二,房屋出現的質量問題應屬保修范圍;第三,因房屋的質量問題,確實給買受人造成了損失。但並未對損失的具體范圍作出規定。根據《合同法》第113條規定,損失應當以因房屋質量問題之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為准。
實踐中,關於爭議比較大的是因房屋質量問題,購房者另行租房,產生的租金損失,下面將結合具體案例對此問題談一下個人看法。
關於因房屋質量問題給買受人造成誤工損失的賠償問題,現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在實踐中,誤工費的標准亦未統一。我認為,在我國對此問題未作出具體規定之前,可以比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誤工費的規定處理,該解釋第二十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因房屋質量問題造成買受人誤工損失的,買受人請求賠償誤工費的,應以買受人處理房屋質量問題的實際誤工時間及上述誤工費標准計算和賠償誤工損失。

4. 房屋質量問題,國家有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明文規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房屋質量存在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可以將房屋的質量問題有如下幾種:
(一)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所謂「不合格」,應指房屋未能通過驗收或經核驗被認定為不符合質量要求,如:地基、承重牆等,這些部位出現結構性迸裂、傾斜、坍塌等問題,應當視為主體結構存在問題。
(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質量問題。這是指由於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買受人享用房屋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用途的情形。如不能正常供水供電等。
(三)其他質量問題。如房屋滲水、地面空鼓、牆皮脫落等。
針對有關房屋質量問題消費者可以採取以下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對開發商交付的房屋不屬於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一般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購房者可根據《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 「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時,……,承擔商品房保修責任」的規定,可請求其維修,因維修致使房屋使用功能受到影響或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開發商應當負賠償責任。
二、對開發商交付的房屋屬於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應先請求房屋所在地的房屋工程質量監督單位檢查,在取得房屋質量鑒定不合格的證書後,可要求開發商予以退房,對因此造成損失的,開發商應承擔賠償責任。 對消費者的正當要求,開發商不予理睬的,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者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5. 新購買房屋出現質量問題怎麼辦

好不容易買的房子,卻出現了質量問題,甚至嚴重影響居住。不少人為此焦急回上火,當房子出現質量問題時,答應該怎麼辦?房屋質量問題一般分為三種,一是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比如地基、承重牆有問題;二是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質量問題,比如不能正常供水供電,隔音效果不達標等;三是其他一般的質量問題,比如滲水、牆皮脫落等。針對不同的質量問題,法律上有不同處理方式。如是因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不能使用,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對房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情形,法律容許購房者可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但買受人也可以要求賣房人進行修復,並由賣房者承擔由於修復造成的交付遲延責任或賠償其他損失。對於其他質量問題,由於未對居住使用造成嚴重影響,只能要求賣房人進行修復並賠償損失,不能要求退房。綜上所述,遇到房屋質量出現問題,需要根據不同情況決定採取什麼手段維權。法律規定了多種方法,具體選擇哪一種,當事人應該衡量採取哪種方式更有利於自己。

6. 工程質量問題引發的糾紛案件

單方面委託的檢測可以提出異議,至於是A還是B的責任,可以申請法院委託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如是B的原因責由B承擔。

7. 如何打房屋質量問題的官司

1、在訴訟程序之外,需要對房屋質量進行鑒定的流程:單方或與房地產開發商回共同向鑒定機構或房答屋質量監督站提出鑒定申請,配合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由鑒定機構出具鑒定結論。2、在訴訟過程中,通過法院委託進行鑒定的流程:提出司法鑒定申請、明確鑒定內容,選擇司法鑒定機構,配合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由鑒定機構出具鑒定結論。

8. 如何因房屋質量問題而索賠或退房

房子出現質量問題,可以採取如下措施進行索賠:

(一)與開發商協商解決首先應確定漏水是施工質量問題還是設計問題。在此基礎上,開發商應當會同施工方或設計方一同解決漏水的問題;或者先由開發商解決漏水問題,再向施工方或設計方索賠。開發商不予解決的,您們可以限期開發商維修解決。如果由於開發商的拖延給業主造成損失的,開發商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自行解決如果開發商在您們的限期內未進行維修,您們還可以通過業主委員會共同委託一家防水公司進行維修,費用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

(三)訴訟解決如果開發商拒絕或拖延解決,可以通過訴訟途徑進行解決。在證據確實充分的情況下,合理請求均能夠得到法院的支持的。

(8)因質量問題引起的房地產項目的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可退房賠款的房屋質量問題如下:

(一)若業主經工程質量監督單位核驗,確屬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購房者有權退房,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並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

(二)若業主所購房屋主體質量合格,但房屋其他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則開發商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購房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一般是指購房者所購買的房屋出現嚴重質量問題,且該質量問題通過修復等亦無法保證購房者人身、財產安全及正常居住使用的情形。

(三)若業主所購房屋雖存在質量問題,但尚未達到「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這一嚴重程度。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輕微違約,沒有達到根本違約的程度,所以業主不能要求解除合同進行退房。只能要求開發商在保修期內承擔修復責任。

(四)如開發商拒絕修復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的,業主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修復,修復費用及修復期間造成的其他損失由開發商承擔。發生質量問題後,業主應初步分析質量暇疵的程度,是否是房屋主體質量不合格,或者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

以上兩例房屋質量糾紛中,購房者採取了正確的方式,維權比較順利。但若不採用正確的方法,購房者即使有委屈也難以保護自身權益。

9. 房屋出現質量問題要怎麼維權

買房不一定一帆風順,如果遭遇房產質量問題,應該如何維權?購房者可以選擇與開發商直接交涉採取和解協議,也可以到消費者協會投訴,又或者到法院起訴等。接下來就為您詳細介紹。

維權途徑一:與開發商直接交涉採取和解協商的辦法途徑

協商和解,就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本著公平、合理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誠意,交換意見、取得溝通,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具有及時、直接、平和等特點,對於較小的糾紛或講信譽的開發商來說,採用此種方式解決矛盾能獲得較滿意的結果。

買房者在直接找開發商協商和解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准備好翔實、充足的證據和必要的證明材料。

2、要堅持公平合理、實事求是的原則。在與開發商協商時,要闡明問題發生的事實經過,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必要時可指明所依據的法律條文,以達成問題的盡快解決。

3、要注意時效性。有些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不要被開發商的拖延所蒙蔽而一味地等待。因此,如果在證據確鑿、事實明確的情況下,若開發商還故意推諉、逃避責任,購房者就要果斷地採取其它方式來求得問題的解決。

維權途徑二:到消費者協會投訴

如果協商和解不成,對購房者來說到消費者協會投訴是優化的。消費者協會是依法成立的專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組織,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主要社會團體。因此消費者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向消協投訴,請求消協調解是常見的方式,能夠較為順利、有效地解決糾紛。

消協調解的是購房者與房企之間的消費糾紛,主要是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權、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獲知權、尊重權、監督權等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與經營者之間發生的消費糾紛。消協調解消費糾紛不收費。

消協調解是在第三者的主持下,以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消費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規勸疏導,促使糾紛各方互諒互讓,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促使發生糾紛的當事人依法解決糾紛的一種活動。

消協調解本著以下基本原則:(1)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2)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3)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消協工作人員與被調解人之間是民主的平等關系。

維權途徑三:找負責的主管機關

房子出現質量問題,建委是主管機關;但是說到合同,則可以找工商局進行申訴。所謂申訴,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書信、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反映情況、表達意願的行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爭議的,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訴。

買房者在購買房產遭遇損害時,可以向各級人民政府所屬的有關的部門申訴。有關機關在接到材料後,應當迅速進行調查,對開發商的違法行為,除責令其賠償購房者損失外,還要對其違法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罰。

維權途徑四:根據原先的約定仲裁

約定仲裁是指當事人自願將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裁決的一種法律制度。購房者與開發商達成仲裁協議,是通過仲裁解決爭議的前提條件。如果雙方當事人沒有達成仲裁協議,只有一方當事人請求仲裁而另一方當事人已向法院起訴,仲裁機構則不予受理。

現在來看,在我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部分設區的城市設有仲裁委員會。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有足夠理由不服裁決的,可以收到裁決書六個月內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維權途徑五:到人民法院起訴

買房者手中掌握著開發商侵權事實的充足證據,並且通過一般的調解途徑不能解決問題的話,建議購房者請專業律師,就開發商侵權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買房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是通過司法審判程序解決消費爭議的一種方式。也是具的一種方式。它是針對前四種方式無法解決爭議時的一種更有力度的解決方式。但相對於其他爭議解決方式來說,周期較長,程序也較為復雜,對此購房者應有充分的准備。

購房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消費爭議訴訟應符合下列條件:

1、提起訴訟的購房者應與所提起的爭議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即必須是購買、使用或接受服務中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及其他受害人。

2、有明確的被告。起訴時明確指出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經營者。

3、有明確的訴訟請求,有受侵害的事實及證據。

4、根據民事訴訟法確定的管轄原則,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以上這五個途徑沒有遞進關系,沒有遞進的含義,是平行的。購房者選擇哪一個都是可以的。

維權途徑六:其他途徑

如以上途徑無效,可以考慮訴諸媒體曝光,利用社會輿論的力量,推進維權進度。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5-1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閱讀全文

與因質量問題引起的房地產項目的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