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山西知識產權管轄

山西知識產權管轄

發布時間:2021-01-02 21:55:35

Ⅰ 山西有沒有關於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 法律條例

山西省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和對策

【摘要】「十五」以來,山西省知識產權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然而,我們還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我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當前,面臨加入WTO以後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山西必須從多方面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繼續加強和完善我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加入WTO對中國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其後續效應持續發酵。山西作為一個經濟落後的省份,也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弱省,山西知識產權保護疲弱的成因直接源於教育、經濟、技術基礎和法律基礎的落後程度,還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薄弱的原因。由於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的梯度差距,山西將面臨國外和國內發達地區的雙重知識產權「侵入」的尷尬局面。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山西必須立即行動起來,運用積極靈活的知識產權戰略戰術,去爭取主動,打贏新世紀的知識產權之戰。
一、山西省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一)專利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是第一競爭力。加強自主創新,掌控知識產權,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專利作為自主創新的利器之一,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我省目前的專利制度前景一片光明,具體表現如下:1、專利申請數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據省專利局統計,全省專利申請量已由2001年的1475件上升到2005年的1985件,「十五」期間專利申請總量為8782件,比「九五」期間增長了55.2%。2、專利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截止2005年,全省所有11個地級市以及太鋼、太重及太原理工大等企業和院校都設立了知識產權管理服務機構。此外,根據2004年底有關數據,我省共建立專利代理服務機構4所,獲得國家頒發的專利代理資格證的專利代理人90餘名。太原市成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3、專利申請社會分布漸趨合理。專利申請分布中,發明專利連續10年保持增長態勢。「十五」前4年,全省申請專利6797件,其中發明專利1872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27.54%,比「九五」期間提升了5個百分點。工礦企業的自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明顯增強,工礦企業專利申請量占申請總量的比例由1996年的9.23%上升到2004年的19.04%。2004年與2003年相比,職務發明專利申請量有了突破性的增長,增幅高達43.9%。在職務發明專利中,大專院校申請數量增幅達120%,翻了一番;企業申請數量增長130件,增幅高達53.94%。4、專利技術實施環境不斷改善。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山西省第一批全國專利試點單位,2004年完成驗收。中國北車集團永濟電機廠和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這些數字都充分說明,山西省的專利事業正在走上一個迅速發展的新階段。
(二)商標權
隨著我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全社會的商標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通過這幾年來努力加強企業的商標工作,促進企業實施商標戰略,鼓勵和支持企業爭創名牌商標,大力推行商標管理層級目標責任制,規范企業商標使用行為,,積極查處商標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有力地維護了我省市場競爭秩序,促進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據統計,全省11個地級市工商局都建立了專門的商標管理機構,有87個縣(區)工商局設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其他縣(區)工商局以及基層工商所都有專職和兼職的商標管理人員。全省專職或兼職從事商標管理的人員有197人。
此外,我省在著作權保護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二、山西省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十五」以來,山西省知識產權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然而,我們還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與知識產權工作做得較好的省份相比,我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
(一)山西知識產權擁有總量與山西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不相適應。
就專利來看,山西是經濟弱省,也是專利小省。專利數少一直是制約我省企業自主創新的一個「瓶頸」。我省專利申請量僅居全國第23位,遠遠落後於其他兄弟省、市,與中部其它五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商標方面,據中國商標網統計信息顯示,2002、2003、2004年全國共有商標申請527591件,我省申請商標注冊4998件,佔全國申請總量的0.95%,在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排名第二十五位。山西共有名牌產品9件,04年底在全國排19名。有中國馳名商標8件,分別是杏花村、奇強、天脊、屯玉、水塔、竹葉青、澳瑞特和冠雲,在全國排第20名。
(二)授權專利的技術含量不高,地區分布不均衡,結構極不合理。
從我省專利的構成看!科技含量較低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佔了大部分比例。2005年我省專利批准授權1220件,其中:發明280件,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合計1185件。我省專利的地區分布主要集中在太原、陽泉、長治、大同等地區。另外,就專利申請的主體來看,個人和工礦企業占很大比重,高校和科研院所則很少。2005年,在批准授權的專利中,個人852件,佔69.8%,工礦企業203件,佔16.6%,高校和科研院所合計165件,僅占總數的13.5%。(資料來源:山西省知識產權網)企業專利擁有量少對我省技術創新不利因為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的專利工作直接決定著其創新成果產業化的狀況。高校和科研院專利少的情況與我省在技術研發上長期重研究院而輕產業,把大量的科研撥款投入院校和科研機構嚴重不協調,究其原因,一是一些科研院所的研究與市場、與企業的需求脫節; 二是科技管理體制上存在問題。一些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科研成果不是馬上申請專利, 而是急於參加評獎, 急於將其發表,使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白白喪失。
(三)商標意識淡薄,商標遭搶注現象嚴重,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我省企業商標意識較為淡薄,爭創著名、馳名商標積極性不高,運用商標戰略開拓市場、參與競爭能力不強,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商標不多,形成了中小企業品牌意識不強, 大企業缺乏國際國內知名品牌的不利局面。目前山西商標還面臨著被搶注的厄運。1996年,汾酒集團就曾因商標被日本一家公司搶注,導致汾酒遲遲不能進入日本市場。副省長胡蘇平在2006年4月舉行的山西省著名商標認定大會上提醒山西企業看好自己的商標。繼05年底,「汾酒」、「冠雲」在香港被一公司搶注後,「東湖」商標最近在香港也遭搶注。最近幾年,圍繞山西的「清和元」、 「沁州黃」、 「大寨」、「 竹葉青」等商標被搶注的事件頻頻發生,有些至今尚未定案。此外,我省目前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屢打不絕,這不僅僅是立法問題,同時也有執法力度不夠,各部門協調配合不夠和地方保護主義干預打假等因素的存在。
(四)地方立法空白較多, 沒有體現出地方立法為知識產權法配套服務的靈活性。
以著作權方面立法為例, 山西盜版現象不僅嚴重而且呈公開化, 但卻沒有一部打擊盜版、宣傳維護正版的相應地方法規出台。網路技術的發展更對現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乃至整個法律體系產生巨大沖擊, 以他人商標或商號搶注為域名、將他人的著作放入互聯網供公眾閱覽和下載等問題相當突出,由於沒有地方立法的支持, 在審理時產生了很大難度。
(五)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手段缺乏,力量不足,隊伍素質不高
在專利執法中,由於現行的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未賦予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凍結、查封、扣押等必要的行政強制措施,往往造成執法人員實際取證難或對違法物品無法控制,給案件的處理增強難度,造成對侵權違法行為打擊不力,對專利權人的保護不到位等現象。這個問題同樣存在著作權行政執法過程中,從著作權法及有關的實施條例看,著作權行政部門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只能進行證據保全,對證據實行先行登記制度而無強制查封、扣押等強制措施,行政執法手段同樣缺乏。另外我省各地市還普遍存在著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機關人員少、力量不足的問題。另外,由於知識產權專業性、法律性較強,對執法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但我省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隊伍中大部分執法人員均缺乏專業培訓,缺乏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系統學習, 隊伍素質總體不能滿足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要求。
(六)審判案件的質量與效率有待提高
在案件的質量方面,集中表現為:一是對被侵權人的賠償數量偏低, 由於法律規定的計算賠償的兩種方法即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或侵權人的非法獲利在實踐中難以操作,且我國對知識產權侵權仍實行的是民法「填平」原則,造成「十賠九不足」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對案件的法律關系把握不清,造成錯判或被發回重審的案件仍不算少數。在辦案效率方面,知識產權案件的辦案周期普遍較長,從一審至二審終結, 普遍都達1 年以上,有些甚至達5-6年之久,對知識產權的權利無法明確,這種狀況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周期較短嚴重不相適應。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專利案件的中止程序, 按照最高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對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被告在答辯期間向國家專利復審委宣告原告專利權無效的,法院一般要中止侵權案件的審理, 待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結論後再恢復侵權案件的審理,從而造成侵權案件遲遲無法下判。二是對知識產權案件事實判斷較難,由於專利訴訟的事實認定往往又帶有很強的技術專業知識,為了查明案件事實,法官往往藉助委託有關部門進行鑒定、向專家咨詢以便查明案件事實。
(七)行政管理部門與司法部門協調有待加強,司法保護的權威性未得到充分體現。
由於受傳統習慣的影響, 當發生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時, 受害方一般向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控告,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查處後,即使發現構成犯罪的,卻也極少移送公安進行刑事立案偵查,結果是對許多構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案件未得到追究。究其原因:一是行政機關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中都有投入成本,一旦移送公安刑事偵查,則喪失對案件的處理權,無法再科以行政處罰,執法成本無法收回。 二是行政執法的證據材料難以直接轉化成刑事訴訟的證據,主要在於行政執法相對簡便,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較大,證據的關聯性要求較弱,而在刑事訴訟中由於對證據要求高,取證較為困難。三是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對知識產權犯罪的立案標准規定不明確, 對可能構成犯罪的在什麼條件下行政執法機關應移送司法機關法律沒有規定,也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

Ⅱ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管轄法院有哪些規定

根據新民訴法司法解釋的規定,知識產權法下的侵權管轄包括:

1、專利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五條,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被訴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

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2、商標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因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五十二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商品所在地。

3、版權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2)山西知識產權管轄擴展閱讀

近日,最高法院發布了《知識產權侵權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該《報告》選取了2015—2016年民事一審審結案件進行了統計分析。《報告》中指出,兩年來審結的知產侵權案件總數為1.2萬余件,且2016年案件數同比增長41%之多;此外,案件多集中在廣東、北京、江浙滬等經濟發達地區。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著作權侵權案件中,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害作品改編權、表演權、發行權以及侵害表演者權的案件平均審限均超過知產案件平均審限,其中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案件審限僅短於假冒專利糾紛和侵犯發明專利糾紛。

究其緣由,系因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所保護的客體涉及諸多技術問題,具有類似發明專利的復雜程度,客觀地延長了法院審理該類案件的周期。

從《報告》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知產案件判決支持或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訴求,僅有不到8%的案件未予支持,充分體現了我國司法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這一方面鼓勵權利人積極維權,另一方面也是為侵權人敲響了一記警鍾。

Ⅲ 知識產權案件的級別管轄問題

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不是全部由中院作為一審法院

《關於調整地方各專級人民法院管轄第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通知》,調整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級別管轄標准。
根據這個總共9條的《通知》,本次調整統一了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標准,即高級人民法院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億元以上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其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上述標准以下,除應當由經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具有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之外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本次調整還確定了具有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最高標准,即可以管轄訴訟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下的第一審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且當事人住所地均在其所屬高級或中級人民法院轄區的第一審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具體標准由有關高級人民法院自行確定並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Ⅳ 知識產權訴訟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內十八條規容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具體到專利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Ⅳ 知識產權案件的級別管轄問題

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不是全部由中院作為一審法院

《關於調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內管轄第一審容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通知》,調整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級別管轄標准。
根據這個總共9條的《通知》,本次調整統一了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標准,即高級人民法院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億元以上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其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上述標准以下,除應當由經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具有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之外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本次調整還確定了具有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最高標准,即可以管轄訴訟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下的第一審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且當事人住所地均在其所屬高級或中級人民法院轄區的第一審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具體標准由有關高級人民法院自行確定並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Ⅵ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各高級人民法院轄區內各級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審民事、經濟糾紛案件級別管轄標准

最高人民法院調整級別管轄標準的通知
本文已瀏覽3871次 更新時間:2008-4-27

【頒布日期】2008.02.03 【時 效 性】有效

【實施日期】2008.02.03 【分 類 號】113215200802

【失效日期】 【內容分類】民事類其他

【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號】法發(2008)10號

最高人民法院調整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

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準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為貫徹執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進一步加強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和指導職能,現就調整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准問題,通知如下:

一、高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億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天津、重慶、山東、福建、湖北、湖南、河南、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安徽、江西、四川、陝西、河北、山西、海南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5000萬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甘肅、貴州、新疆、內蒙古、雲南高級人民法院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2000萬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青海、寧夏、西藏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1000萬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准,由高級人民法院自行確定,但應當符合下列條件:北京、上海所轄中級人民法院,廣東、江蘇、浙江轄區內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較為發達的市中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不低於5000萬元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訴訟標的額不低於2000萬元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其他中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不低於2000萬元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不低於800萬元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天津所轄中級人民法院,重慶所轄城區中級人民法院,山東、福建、湖北、湖南、河南、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安徽、江西、四川、陝西、河北、山西、海南轄區內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較為發達的市中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不低於800萬元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不低於300萬元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其他中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不低於500萬元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不低於200萬元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甘肅、貴州、新疆、內蒙古、雲南轄區內省會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不低於300萬元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不低於200萬元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其他中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不低於200萬元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青海、寧夏、西藏轄區內中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不低於100萬元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不低於50萬元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三、婚姻、繼承、家庭、物業服務、人身損害賠償、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案件,以及群體性糾紛案件,一般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四、對重大疑難、新類型和在適用法律上有普遍意義的案件,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由上級人民法院自行決定由其審理,或者根據下級人民法院報請決定由其審理。

五、實行專門管轄的海事海商案件、集中管轄的涉外民商事案件和知識產權案件,按現行規定執行。

六、軍事法院管轄軍內第一審民商事案件的標准,參照當地同級地方人民法院標准執行。

七、高級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制定適當高於本通知的標准。對於轄區內貧困地區的中級人民法院,可以適當降低標准。

八、各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本轄區的級別管轄標准應當於2008年3月5日前報我院批准。未經批準的,不得作為確定級別管轄的依據。

本通知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及時報告我院。

如有幫助,請採納!

Ⅶ 知識產權的訴訟管轄法院一般是哪裡

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專規定:「屬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具體到專利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Ⅷ 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規定

(一)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銷售者是製造者的分支機構,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二)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商標侵權糾紛案件,對涉及不同侵權行為實施地的多個被告提起的共同訴訟,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被告的侵權行為實施地人民法院管轄;僅對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訴訟,該被告侵權行為實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三)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的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四)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的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該域名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五)植物新品種侵權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權行為地所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植物新品種侵權糾紛案件中的侵權行為地,是指未經品種權所有人許可,以商業目的生產、銷售該植物新品種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或者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於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侵權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權行為地所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或者所屬的經濟特區所在地的或者所屬的大連、青島、溫州、佛山、煙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七)其他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八)知識產權權屬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九)知識產權合同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閱讀全文

與山西知識產權管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